第137章 會盟於湞陽

桂陽最南部的縣城湞陽縣,在金秋八月中旬的時候,突然變得熱鬧起來。

“諸侯討董,似乎也不過是兩年前的事情而已……這才休息多久,居然又鬧出這樣的幺蛾子來……”李明看向帥帳那邊,那是劉廷的皇帳,這次的盟主人選顯然非他莫屬。

不過相比當初諸侯討董,如今的諸侯,卻是顯得有點……互相戒備的意味。大家的營地東一塊西一塊的,就算是會議用的營帳,居然也是在中立區範圍,真那麼怕被人偷襲?

李明倒沒什麼,桂陽旁邊便是福建郡,彭虎部已經提升到五萬人的山地戰部隊,就在那裡等候,只需要他一聲令下,五萬人可以直接殺過來。

至於其他諸侯,大多都是遠道而來,軍糧補給成問題,所以帶不了多少人。最多應該是朝廷的部隊,帶了兩萬人,其他的諸侯最多也就五六千,少的比如呂布,帶了兩千。

最大的特色,就是騎兵很少,這不奇怪,周圍的地形根本不適合騎兵作戰。與其把騎兵浪費在這裡,還不如直接以步卒爲主。如此一來,西涼鐵騎部隊,幷州騎兵和幽州騎兵部隊就沒什麼意義,公孫瓚的三千白馬義從成爲了唯一的騎兵部隊,呂布帶的也是步卒。

“本初,不忙着擁立了嗎?”李明遠遠看到了袁紹,然後上前調侃道。兩人的關係因爲辛毗和袁術的問題,如今的關係不是那麼好。

“比起得位不正的君王,日曜難道不覺得濫用道術的異族更值得警惕嗎?”袁紹聞言緩緩說道,甚至還給李明投來一個‘沒眼光’的表情。

“本以爲你會叫囂‘攘外必先安內’的言論,先對其他勢力下手來着。”李明苦笑。

“周室時期,諸侯就算矛盾嚴重,異族入侵之時依然會會盟討賊。如今南越有妖道橫行,我等身爲華族,效仿先人會盟討伐,也在情理之內!”曹操上前打了個哈哈,免得現場氣氛太過於尷尬。

這件事情李明倒是真的在歷史書裡面看過,不是以前,是來到這個時代之後,看《春秋》的時候看過。古代把東西南北的化外之民,大概分爲:北犾、東夷、南蠻和西戎。

北犾最終逐漸被匈奴取代,西戎也逐漸被羌胡取代,後面匈奴又逐漸被鮮卑取代。嚴格來說,百越之民其實也是所謂的‘南蠻’,另外什麼板楯蠻,武陵蠻,南中蠻……

春秋時期南方還沒有開發,所以主要的敵人便是西北兩方面的敵人。每次敵人南下入侵,諸侯就會各自出兵,共同抵禦外來的敵人。

“可是某人可是說,這次的敵人只是叛賊……”李明看向帥帳那邊,畢竟劉廷的詔書上面可是說得很清楚,不承認南越國的合法性。

“知道就好,沒必要較真。”曹操淡淡一笑。

如今的會盟完全分成了兩個陣營,一邊是皇族派系,劉廷、劉備、劉焉和劉表的部隊都聚集在一起。嚴格來說李明代表的劉繇部隊,也應該過去,不過李明是什麼身份,其實大家都清楚,也不和他們虛與委蛇。反倒是陶謙,屁顛屁顛加入了皇族聯盟序列。

另外一邊便是諸侯聯盟,大概也是自保的意思。爲首的依然是盟主袁紹,在下面便是曹操這個昔日的軍師,袁術不情不願也被屬下推了過來,另外便是公孫瓚、呂布和李明。

“昔日十九路諸侯,如今就就七個非漢室的諸侯了嘛?話說回來,陶謙還真是忠心啊?”李明看向不遠處的陶謙營地,按說他應該屬於自己這一邊的。

“說起來,只怕還是和日曜有關係。你把別人全族殺得差不多,別人能來會盟也算是以大局爲重,還指望能過來和我們在一起?”曹操打趣道。

“陶家作死,自己活膩了難道我不該成全人家?”李明聳了聳肩,“丹陽郡人口才多少,每年都要被招募走好幾千的壯丁,日常生產都成問題。你們也別說這是正常行爲,否則以後我每年都撒一大筆錢,在你們地盤招募壯丁,我也缺人屯田。”

“陶恭祖的確有點不厚道……”袁紹沉吟道,曹操則是笑而不語,袁術則冷哼一聲。

“這次的糧食誰來解決?不會是陶謙吧?”李明繼續詢問道。

“徐州這次的確提供了不少的糧食,不過劉焉和劉表也提供了不少的糧食。看看他們,這次就出動了三四千人,兵力少可能不好意思,便在糧草後勤方面做點貢獻。”曹操看向皇族營地那邊,“日曜不提供一些軍糧?”

“剛剛分出來的廬陵郡和福建郡的百姓嗷嗷待哺,兩地都不適合種植糧食。今年收上來的糧食大部分提供給了這兩個郡。不過我也不是小氣的,三千石糧食已經陸續運到,至少不讓我們捱餓,另外還有不少肉食和魚乾之類!”李明笑道。

“看來這次可以吃點好東西了!”曹操大笑。

“都是稻米?我麾下的士卒怕有點吃不慣那玩意……”袁紹有點猶豫。

“南方不適合種小麥,你以爲我不喜歡饅頭?”李明表示他也很無奈。

“主公……”就在這個時候,一名青年文士走了進來,“陛下請我們前去赴會!”

“明白了,我們就去!”袁紹聞言點了點頭,然後看向衆人,見大家也是點頭回應,這才朝着會盟的營帳走了過去。

按照約定,營帳周圍五百米內不允許有任何人靠近,顯然也是擔心又人把諸侯都聚集起來,然後亂箭掃射什麼的。他們這些諸侯頭子掛掉了,那麼下面也就分崩離析,自然可以各個擊破。

從側面也不難看出,皇族和地方諸侯之間,已經不存在信任這種東西。雙方互相戒備,但出於當前的考量,又不得不暫時站在一起。

“雒陽一別,多日不見!”看到袁紹等人進來,劉廷卻是找到了李明,上前招呼道。

“多日不見,陛下更加神勇!”李明客氣的打了一聲招呼,也就沒有接下話題。只是默默退到袁紹身後,意思顯而易見。

嚴格來說袁紹目前還只是‘渤海太守’的身份,朝廷沒有正名。只是袁紹打出‘天子得位不正’的名頭,自領冀州刺史,‘統管冀並幽三州’的頭銜罷了。

只是按照大漢的官職,李明是別駕從事,袁紹只是太守。別駕從事居然還在太守下位,這就顯得有點滑稽,當然其中也有‘承認袁紹自領身份’的意思。

當然要承認,他能自領,自己以後當然也可以自領!揚州刺史,‘統管揚徐荊豫四州’之類的頭銜,聽起來也挺不錯的!

第151章 直取白波谷第29章 辛毗的建議第34章 決戰函谷關第143章 泄密與遇伏第106章 收益與遺憾第147章 上奏與結果第3章 世子與別駕第73章 武夷山地區第70章 公元199年第50章 消瘦與唱歌第103章 殺入鉅鹿縣第59章 李明來救場第149章 命運與改變第49章 消失的皇族第121章 喬遷與婚期第130章 農業新理念第7章 真正的目的第19章 圩集的影響(下)第135章 孫堅入南陽第109章 狂熱的銷售第28章 散功與臥底第97章 累積的威望第58章 餘暨新縣令第1章 影響與應對第85章 宣傳與定位第95章 張默的表白第25章 肖遙納樊氏第160章 須卜骨都侯第90章 陷阱與領命第71章 羽絨與棉花第47章 意外的背叛第49章 消失的皇族第113章 說出你夢想第52章 血契同心符第80章 典傑與啓程第26章 論爲何殺俘第2章 漢末我來也第98章 推廣與自願第4章 你想怎麼打第104章 激辯與目的(下)第115章 賊人的到達第29章 當王牌亮出第67章 李儒圍綺羅第104章 妖丹的作用第35章 不接受投降第123章 論功行賞宴第9章 王御任鎮北第34章 決戰函谷關第98章 脫離新手期第30章 真無雙割草第71章 基礎與進階第83章 諸葛亮離去第33章 我們要報仇第117章 幹一票大的第74章 曹操的打算第124章 封賞與約戰第26章 封王的條件第54章 拉攏與謀劃第74章 大宗帥彭虎第28章 煽動與擴招第49章 第一天攻防第72章 計議搞時裝第136章 融入了圈子第93章 章安縣解圍第158章 朝廷的惡意第170章 收徒的條件第53章 無謀的總攻第44章 最後的算計第91章 匪情與誘餌第193章 買個太守當第103章 殺入鉅鹿縣第70章 史渙與崔琰第71章 諸暨縣變化第46章 人約黃昏後第13章 罵陣和算計第51章 某乃黃漢升(上)第24章 突變的局勢第28章 煽動與擴招第32章 第一個從屬第19章 圩集的影響(下)第98章 推廣與自願第29章 設計與結陣第78章 呂蒙的醒悟第74章 美味停不住第192章 凱旋與徵辟第111章 賊勢與定計第77章 真正的宗帥第82章 李明稱楚王第135章 調侃與反擊第58章 魄力還不夠第121章 喬遷與婚期第103章 激辯與目的(上)第19章 論勢力潛力第35章 李明要當爹第167章 文姬速記法第103章 殺入鉅鹿縣第40章 齊聚與華佗第39章 私學與獸場第180章 雄師再出徵第110章 陳溫暴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