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誤判

就在曹叡接到司隸戰報的時候,司隸的形勢,又有了新的變化。

這個變化,是身在弘農郡的魏延所部偏師,造成的。

楊炳選擇了“喜迎王師”,幫助大漢說降弘農世家和弘農諸縣,但這終歸需要時間。

哪怕只是重新接受大漢的任命,各縣縣令依然留任,這也需要派人出去宣示交接,不能僅靠本地世家自己一張嘴說了算。

程序還是要走一下的。

所以,在弘農,龐統和魏延還是稍微停留了一陣子,時間不長,大概十天左右的時間。

再一個,弘農郡身後的潼關,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哪裡,還有曹魏的弘農太守王昶,以及他麾下的一萬潼關守軍呢。

王昶可不是楊炳憑藉弘農楊氏的威望就可以勸降的人物要是王昶那麼容易就能被勸降的話,當初潼關之戰那麼激烈的時刻,他早就降了,哪有後來力挽狂瀾的表現。

所以,對於王昶,不管是魏延還是龐統,都不認爲這是一個可以輕易勸降的人物。

潼關方向,還是要打一場的。

而王昶呢,在得知自己身後的弘農郡不戰而降後,也一度陷入到了慌亂之中。

沒辦法啊,弘農整個郡都降了,他駐守在潼關,就失去了任何防禦意義。

潼關的糧草和軍械,都需要依靠弘農來維持補給,雖然暫時不用太着急,潼關內囤積了一部分糧草和軍械,但這些糧草總有吃光的一天啊。

到時候沒了補給,誰會願意餓着肚子上陣打仗啊。

再一個,王昶還是有一些戰略眼光的,他能看清,一旦弘農失守,洛陽所面臨的的局面,到底是什麼樣的。

弘農隨時可以往洛陽進兵,而此時洛陽留守司馬懿卻還在潁川郡一個不好,整個司隸的局勢就會徹底糜爛掉。

這種情況下,他王昶死守着一個潼關不出,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經過再三思慮之後,王昶還是決定,留下一千士卒以防萬一,自己帶着九千兵力,提兵去進攻弘農的蜀賊。

事實上,如果不是從以防萬一的角度出發,王昶連這一千士卒都不想留下了。

進攻弘農蜀賊,就是一錘子買賣。

贏了,自己重奪弘農,穩定洛陽以西局勢,然後再回守潼關.短時間內,蜀賊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

輸了那潼關根本沒有任何堅守的意義,丟失不過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王昶其實很明白,重點不在自己能不能守住潼關,而是在自己能不能重奪弘農。

所以,王昶是抱着一戰定勝負的決心,從潼關領兵出發的。

然後走着走着,他就覺得不對勁了。

這進軍速度,未免也太順利了點。

一路行軍,壓根沒有遇到什麼抵抗,最靠近潼關的湖縣,就跟幾天前“喜迎王師”那樣,同樣迎接王昶帶兵入城不是,你們這些縣令和世家們,能不能稍微的要點臉的?!

還能這麼來回的改換門庭的?!

反正王昶是越走越心驚,總覺得這裡面有問題.搞不好蜀賊就是在故意引誘自己往前進軍,然後找時機埋伏自己一下。

王昶疑慮之下,不敢再往弘農縣的方向前進,立刻調轉方向,往東南方向的盧氏縣進軍要實在不行,就殺穿整個弘農縣,退入河南據守算了。

可還沒等王昶抵達盧氏縣呢,王昶突然得到前方斥候回報,弘農,陝縣兩地附近突然出現大股打着蜀賊旗號的軍隊,正在快速集結,前往盧氏縣,兵力不下於萬人。

看這個意思,是要攔截王昶所部的前進路線。

王昶稍微琢磨了一下,覺得這事兒吧,它有點蹊蹺。

是,在佔據弘農之後,蜀賊不僅有了一個相對安穩的後勤糧草補給基地,同時也可以在當地世家大族的幫助下,快速的募兵擴軍但一下子出現萬人往盧氏縣的方向集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王昶在粗略的判斷下,認爲這是蜀賊的精銳主力部隊,目標是堵住自己通往洛陽的通道,防止自己增援洛陽。

但有一點,王昶不是很能理解如果蜀賊把精銳兵力佈置到盧氏縣來堵截自己的話,那麼弘農,陝縣那一路,又該怎麼辦?!

要知道,弘農縣通往洛陽最好走,也是最關鍵的一條大道就是在弘農縣到陝縣那一路,蜀賊如果要從弘農郡發動對河南郡的攻略,那麼那一條道,就是蜀賊的後勤補給通道。

可如今蜀賊把兵力調度到盧氏縣來圍剿自己的話,那一條路該怎麼守衛?!

就靠這幫弘農世家們自己用私兵守衛?!

那蜀賊的統帥,是不是心有點太大了?!

如果自己這時候再次掉轉進攻方向,去進攻弘農縣的話,豈不是直接堵住了蜀賊進攻洛陽的後勤補給線了?!

蜀賊的統帥既然能有這個能力從蒲阪津南下,並且輕易通過勸降弘農郡,佔據戰略優勢,又豈會是這種不智之人?!

所以,兩路兵馬,必然有一路是虛,一路是實。

經過這麼一系列的深入分析,王昶推翻了自己一開始的判斷,認爲剛剛集結完畢,往盧氏縣而來的這支蜀賊軍,未必就是這次進犯洛陽的蜀賊精銳主力部隊。

搞不好就是世家湊出來,虛張聲勢嚇唬自己退兵的疑兵而已。 蜀賊真正的主力,搞不好依然還是在弘農,陝縣一帶集結,或者乾脆一點,已經通過大道出發前往澠池,新安等地,甚至進軍函谷關了,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這個時候,王昶要做的,就是儘快的擊破這支疑兵,然後領兵北上,去佔據弘農或者陝縣,切斷蜀賊的後勤補給通道。

王昶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後,立刻領兵掉頭,迎着往盧氏縣方向過來的蜀賊疑兵,撞了上去。

然後直接撞了一個頭破血流。

往盧氏縣方向來的,真的是魏延率領的七千北軍精銳,而先鋒,正是魏延麾下悍將王雙。

沒辦法,王昶的所有預判,都被龐統給計算在內了。

龐統在得知王昶並沒有沿着湖縣,弘農縣,陝縣這一條通路進軍,而是在過了湖縣立刻轉向往東南方向的盧氏縣進軍後,立刻就判斷出,這位領軍大將不是一個只會猛衝猛打的那種勇將。

再加上之前得到的情報,得知潼關守將王昶的事蹟後,龐統對王昶,有了足夠的認知和了解。

王昶是一個用腦子打仗的將軍,而對付這種智將,其實很好解決,也很難解決。

很好解決是因爲這種將軍會用腦子打仗,意識到事情不對勁後就會立刻做出調整,而你只要猜到他的思路,按照他的思路去設伏,那麼他自己就會主動鑽進你設置好的陷阱裡去。

說很難解決就在於,伱可能能猜到這類智將的一時想法,但不可能次次都對,甚至被敵方識破你的計謀後,還有可能遭遇到敵軍的反殺。

所以,這種時候,就需要對敵軍有着足夠的瞭解,對自己的謀略有着足夠的自信,以及有足夠的的膽略。

這就是一場比誰先看清楚對方底牌的行動,而一旦有一方沒能及時察覺到敵軍的真正決勝手段,那基本就等於是敗局已定。

很顯然,龐統對自己的謀略很有信心,而對於王昶,他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再加上現在弘農世家在楊炳的帶領下,已經站在了大漢這一邊,龐統可以通過世家的眼線,對王昶的行軍路線瞭如指掌,同時制定出合適的套路,吸引王昶自己往陷阱裡鑽。

所以嚴格來說,真正客場作戰的人,是王昶。

龐統佔據了地利和人和,而王昶這邊,卻連天時都沒有佔據.王昶是一項都沒有。

王昶這邊,他的第一個錯誤,就是對漢軍的實際統帥出現了誤判。

王昶還以爲自己這次的對手是魏延,並沒有想到是堂堂鳳雛先生在給他設套.錯判敵軍主帥,做出的應對,自然也正確不到哪兒去。

第二個錯誤,倒不是王昶的問題,而是王昶率領的潼關守軍戰力的問題。

王昶率領的潼關守軍,是在上次大戰後,司隸郡兵二次擴軍後新招募的士卒,戰鬥力並不算多麼的強悍.畢竟是去守衛潼關的嘛,司馬懿根本沒在意這支部隊的野戰能力如何,依靠潼關的關牆防守,野戰能力稍微弱一些也沒什麼大關係。

而王昶要面對的對手,是大漢最精銳的北軍.戰力就不是一個等級。

第三個錯誤,是王昶在錯判了對手之後的自然反應王昶還以爲,眼前的蜀賊不過是臨時招募的烏合之衆,只要自己集中一點衝擊,就可以直接衝破對手的防線,擊潰對方。

因此,在進攻過程中,王昶選擇了集中攻擊敵軍前鋒的戰術。

而碰巧,魏延的這支北軍精銳,擔任先鋒的王雙,他最擅長的,也是集中一點突擊敵軍軍陣。

針尖對麥芒.可惜這邊是真的針尖,對面卻不是麥芒,而是線頭。

在王雙親自帶兵的衝擊之下,王昶所部直接被衝破了前軍。

儘管王昶在意識到自己犯錯之後,盡力的在調整自己的陣型,阻攔王雙的突進可問題是,王雙也不是一個人來的啊,他身後,還跟着魏延率領的主力呢。

在王雙和魏延的連續衝擊之下,王昶終於是維持不住自己的陣線,不得不選擇撤軍。

說是撤軍,但其實這種情況下,不過是潰逃更爲體面的說法而已。

王昶在自己親衛的保護下,到底是沒有讓魏延等人給抓住,逃出了戰場.但問題是,他帶來的九千士卒,跟着他一起逃出來的,甚至都不到兩千人。

這種情況下,王昶還能怎麼辦?!

兩千敗兵,根本不足以威脅到弘農郡的任何城池,甚至有可能隨時遭遇到蜀賊的大軍圍剿進已無力,不如退守。

因此,王昶只能率領敗兵,重新退回潼關。

如今的希望,就在於洛陽方面,司馬懿能擊敗蜀賊,重奪弘農這樣王昶纔不至於困死在潼關。

其他的,他王昶已經盡力了,真的幫不上任何忙了。

第868章 選擇第910章 水戰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456章 反攻第619章 誤判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83章 議策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51章 亂世人心第683章 影響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1231章 魏亡第67章 黃祖異動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495章 柳隱第1124章 僵局第130章 攻城(一)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131章 攻城(二)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31章 商討第666章 敗退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357章 東三郡第1020章 兜圈子第919章 大婚第1135章 接應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1048章 戰備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457章 換將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162章 賣馬第81章 衝陣第133章 親事第588章 山路第651章 退兵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911章 過江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691章 戍邊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383章 分配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583章 搶時間第882章 破城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599章 突破第356章 五虎將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9章 寇封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787章 陸遜的戰略第644章 議事(一)第587章 處罰第606章 回軍第81章 衝陣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8章 年底酒宴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885章 徐庶斷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