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

如果不是從戰後的敵軍動向來看,曹叡真的集結了十萬屯田兵的話,徐庶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被這封諜報給騙了.怎麼連費禕都不知道這個人到底是誰的?!

這個事情,暫時是不好追究了,費禕也需要花點時間去溯源這個事情只能說,暫時先擱置吧。

該說的說完了,該議論的也議論完了,那就各回各家,處理各自的公事。

張溪也不是從明天開始就要去荊州上任了,這事兒必須是要通過上奏天子,天子應允後,張溪纔可以去.劉禪是不怎麼管朝政,但你不能不把天子放在眼裡,自己就決定人事變動啊。

所以,這事兒還是要送交成都,等天子酌定的。

而接到雍州諸人的疏奏後,劉禪是想都沒想的,直接在疏奏上蓋了章,表示同意.讓自家媳婦兒給攔住了。

別看張飛五大三粗的樣子,他的女兒卻是一個心思細膩的主。

“陛下,雖是相父的奏章,陛下亦不可不加詳查就用印吶!!”張皇后輕言問道。

劉禪是傻乎乎的笑了一下,說道,“相父還能害我不成.皇后多慮了!!!”

張皇后無奈的看着自家夫君,再次開口說道,“妾身並非此意。陛下如今也已壯年,早晚要親政,不趁此時多習政務,學習相父理政.萬一相父不在了,陛下也如此只知用印,不知朝政麼?!”

“這”劉禪微微一愣,然後笑着說道,“相父不過四旬年紀,豈有萬一之理”

說是這麼說着,但劉禪還是拿起了諸葛亮等人的疏奏,認真的看了起來。

劉禪確實不是什麼明君,但他至少知道諸葛亮是可以信任的.等到他能信任的人都不在了,他纔會在不知道該信任誰的情況下,把江山葬送掉。

但這時候,他不僅信任相父,也信任自己的妻子老婆讓幹啥,半個四川人的劉禪就幹啥唄。

認真的看完了諸葛亮的奏章,劉禪突然想起,前幾天姜維也給自己上過一封疏奏,趕緊命人去找來,互相對比印證。

然後劉禪就陷入了思考,大概半柱香的時間後,劉禪立刻命人去請西鄉侯和漢壽亭侯。

西鄉侯,就是張飛。

漢壽亭侯,不是關羽,而是關羽的長子關平。

在關羽薨後,關平就自動襲爵成爲了漢壽亭侯這個爵位,劉禪肯定是要加封的,但現在,因爲關羽的原因,暫時還只能是亭侯。

張皇后一看劉禪終於是進入了狀態了,也是微微一笑,然後回禮一下,離開了正殿.後宮不幹政,這是規矩。

雖然大漢四百年,沒多少後宮遵守這一條規矩,但起碼在張皇后這邊,她還是儘可能的要遵守的。

不然讓自己父親看到自己在正殿的話,免不了要一頓呵斥.那就會讓自己父親好不容易纔恢復一點的身體,變得更加糟糕。

沒過多久,關平和張飛就奉旨進宮了。

自從關羽去世後,張飛的精神狀態就一直不太好,最嚴重的的那幾天,他對外界的任何動靜都沒有反應,只會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的,看着關平等人都非常的擔心。

但在整理完關羽的遺物,找到關羽特意寫給張飛的信件張飛看完後,精神狀態才稍微有所好轉。

在經過了一路扶關羽靈柩回成都的路上,張飛經過關平等人的細心照顧後,這才勉強恢復了理智,一起抵達了成都。

這時候,關羽還沒有下葬,張飛的心態也沒有徹底調整好,但一聽說天子召見,張飛還是堅持着來了。

而劉禪也沒想到,一向硬朗的三叔,再次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居然會是這麼一副憔悴的模樣,再一看到旁邊站着的臉色慘白的關平,劉禪順勢就想到了自己的父親叔侄三人還沒議事,先抱頭痛哭了一陣。

最後還是張皇后聞訊趕來,才把這叔侄三人給勸開了。

然後吧,張皇后就很委屈的,被自己的父親訓斥了一頓,很不爽的再次回到後宮去了。

真是,要不是你們叔侄三人哭的不可開交,張皇后何必出現在正殿呢.就這還被自己的父親訓斥爲不尊禮法,後宮干政,張皇后的委屈找誰說去?!

但.一想到自己的父親還有力氣訓斥自己,張皇后莫名的感覺到了心安,仔細一想,好像也沒那麼生氣了。

張皇后離開後,叔侄三人總算想起還有正事兒要做,劉禪主動拿出了諸葛亮的奏章,交給張飛,關平二人查看。

張飛和關平二人輪流看完了奏章後,也是覺得有些奇怪。

把荊州統一由朝廷管轄,軍政一體,對加強朝廷的權威是有莫大的好處的,而調張溪去出任荊州鎮守將軍,也能很好的兼顧到軍事以及荊州調整後的陣痛,是個非常恰當的選擇。

所以.天子在猶豫什麼?! 這個問題,關平不太好問,但張飛卻沒有關係,他是三叔。

“陛下可是覺得,丞相此奏,有何不妥之處?!”張飛拱手行禮,問道。

劉禪一看這架勢,趕緊想攙扶好張飛,說道,“三叔不必多禮,此乃私議,並非上朝,你我叔侄之間,不必如此見外。”

說完這些,劉禪偷偷的看了關平一眼,才小聲的對着張飛說道,“我亦不是對相父所奏有不解之處,只是這荊州,乃是二叔鎮守多年之地,如今二叔薨,自當由關家兄長襲之.調張溪出任荊州,似乎有些”

張飛一聽這話,突然有點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大侄子念舊情,這是好事兒,他這個當叔叔的,聽着這話就舒坦。

但問題是,國家大事,當以國家爲先。

二哥鎮守荊州,是替大哥,也是替大漢在鎮守,這個荊州,說白了還是大哥以及大漢的,現在自然也是大侄子和大漢的。

大侄子要讓關平出鎮荊州,當然不是不可以,但問題是,現在天下未定,也不是他張飛看不起關平,而是關平真的鎮不住荊州。

所以,張飛還是勸說劉禪,道,“荊州乃天子之荊州,亦是大漢之荊州,天子要何人鎮守皆可,此非臣子所議。然荊州乃四戰之地,臣私以爲,非重臣不能守.此事還需陛下詳查。”

意思就是.還是按照丞相的奏摺辦吧!!!

而一邊的關平,在看完奏章,再一聽張飛這麼說,哪裡還能意識不到事情的問題出在哪裡。

真的,關平都要哭笑不得了天地良心啊,不管是他關平,還是關家,都沒有把荊州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啊。

或者說,如果天子真的任命他來當鎮守鎮守將軍,那關平也得主動請辭真的擔不起這份責任。

父親在世之時,就再三告誡過關平,他的能力,撐死就是率領萬餘士卒,充當一名衝鋒陷陣的將軍。

統帥大軍,鎮守一方這種事,他關平是做不到的。

關平也已經四十出頭了,不是十幾二十歲的小夥子,老頭子說伱不行,你非要對着幹,覺得自己很行更何況,跟張溪比起來,關平確實得承認,自己真的不行。

所以,關平也不得不主動開口,對劉禪說道,“陛下,臣以爲,丞相之奏合情合理,還請陛下允之。”

“這”劉禪爲難的看看關平,再看看一直衝自己點頭的張飛,這才勉爲其難的點頭,說道,“既然三叔和關家大兄都這麼說了.那朕就準了吧!”

說完,就在奏摺上蓋章確認,最後下放到中書省起詔。

做完這些事情之後,劉禪繼續拉着張飛和關平,聊了一些私話,又問起了關羽的喪事,說着說着,叔侄三人又開始有些眼圈泛紅。

關平一看這個情況,趕緊起身,主動跟天子告辭就算不擔心天子的心情,關平也得照顧一下三叔的心情。

就張飛那個狀態,繼續這麼傷心下去,身體恐怕要支撐不住了。

就這樣,關平告辭,張飛又呆了沒一會兒,也起身告辭,劉禪這才收拾好心情,重新坐在自己的龍椅上,處置起了公務。

順便仔細思考一下,剛剛自己的處置,到底有沒有什麼問題。

其實吧,劉禪也不是傻子,他從看到諸葛亮的奏章那一刻起,就知道諸葛亮的處置是最好的。

但同樣,劉禪也有自己的顧慮,那就是關平的心情,他必須要考慮到.萬一關平因此對皇室有疙瘩了呢?!

這個時候的劉禪,雖然沒有太多的政治權謀的經驗,但他有這個自覺。

雖然在理論上講,關,張兩家,就是劉禪天然的政治盟友,但問題是,張家好確認,但關家是什麼態度,劉禪真不好說。

先帝在時,關羽,張飛是先帝的好兄弟,深的先帝信任,這個不用去操心。

但如今到了劉禪這一輩了,關羽,張飛還在的時候自然不用擔心,但這兩位一旦故去,關,張兩家的後人是什麼態度,就很關鍵了。

張家現在是不用擔心的,自家媳婦兒是張飛的女兒,是自己最親密的人,張家二代已經跟皇室榮辱綁定了。

只有關家,常年鎮守荊州,關羽的子女也大多不在成都,劉禪連個親近的機會都沒有.也不知道二叔故去以後,關家是不是還會繼續支持自己。

所以,劉禪必須考慮到關平對這個事情的態度,同時安撫好關平的情緒。

現在看來,至少關家二代不僅還是站在自己這一邊,同時也是非常通情達理,知道以國事爲先的.嗯,這樣就好!!!

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645章 議事(二)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640章 再見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54章 劉備歸來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580章 接應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1124章 僵局第778章 舌辯第459章 變故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910章 水戰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660章 曹真的顧慮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1067章 戰長沙第1180章 衛氏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1213章第1086章 搶攻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1069章 休戰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495章 柳隱第1192章 中計了第41章 應對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204章 名分第1123章 撤軍第89章 救援魏延第456章 反攻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650章 大雪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37章 一顧茅廬第772章 拖延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368章 分兵第1214章 聖裁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946章 洛陽防備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518章 二將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1197章 退守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150章 蘄春第92章 疲兵之計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646章 議事(三)第738章 青儲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757章 離間計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290章 戰報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151章 趙累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640章 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