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戰略改動

隨着朱據帶回來的試探情報,陸遜對着地圖一陣思考後,大概是明白了魏軍出現在潁陽的用意。

八成是曹休留下的後手,準備接應自己退兵的部隊。

不然實在想不出,爲什麼潁陽這個不算戰略要地的地方,會突然出現數千魏軍,而且還是據守不退戰略意義何在?!

但又有一點,陸遜想不明白,爲什麼這支魏軍沒有直接駐紮在汝陰這個關鍵節點上,而是在汝陰西北的潁陽駐紮難不成魏軍提前知道自己會偷襲汝陰,所以故意後撤,保存實力?!

要真是這樣的話,爲什麼不直接通知曹休後路有險,讓曹休退兵呢?!

這個時候的陸遜,多少有點跟張溪似的,想的太多,他就沒有考慮過,徐質是誤打誤撞的湊巧到了潁陽,在發現東吳軍已經佔領了汝陰後,生怕丟失最後一個接應出兵點,因此不敢走而已。

陸遜無法相信這麼湊巧的事情,他作爲這次戰役的主帥,必須把事情考慮到最壞。

去攻打潁陽,提前消除這個隱患?!

不是不可以,但三五千人駐守的城池,少於萬人攻城,很難在短時間內攻下.如今的陸遜,可沒有這麼多的時間來準備這些事情。

誰也不知道徐盛到底能擋住曹休多久,陸遜必須做好曹休隨時突破當塗第一道封堵線,跑到汝陰的準備。

這時候分兵去攻潁陽,多少有點得不償失。

可如果放着不管,一旦按照原有計劃行事的話,潁陽的魏軍在側翼就是一個威脅。

如果潁陽只有那三五千兵力,這個威脅倒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如果潁陽還有援軍抵達,能湊足一萬兵力的話.側翼出現一萬敵軍的威脅,任何人都不能小覷了。

陸遜仔細思考了一段時間後,決定還是保守一點,修改一下作戰計劃吧。

按照原本的作戰計劃,陸遜在佔據汝陰後,就可以下令給在當塗四縣據守的徐盛等人,讓他們撤軍,往汝陰西側移動。

這樣的話,曹休想要撤回汝南,正面要面對汝陰的堵截,側翼有徐盛等人攔截,身後有壽春軍的追殺這是一個完美的包圍圈,曹休要衝出去,可沒那麼容易。

可現在徐盛應該攔截的汝陰西側,出現了一支人數不少的魏軍,那陸遜就得考慮,一旦這支魏軍主動向徐盛身後發動進攻,接應曹休撤兵的可能性。

這個包圍圈,就會出現一個薄弱點,而曹休如果也提前做好了往西北方向突圍的準備.餃子皮可就破了。

到了那個時候,攔不住魏軍還是小事,自家軍隊的損失,恐怕也小不了。

既然如今的情勢確實有造成包圍網包不住魏軍的可能.那就稍微修改一下吧。

陸遜找來軍中使者,讓他們分別前往當塗,下蔡,平阿三縣傳令。

傳令下蔡,平阿兩縣的守軍放棄防守,立刻領兵去支援當塗縣的徐盛,而徐盛在接到援軍後,也不要再往汝陰西側移動,而是直接匯合壽春軍一起,尾隨魏軍追殺。

換言之,陸遜選擇了放開一路防守,主動讓曹休突圍。

現在陸遜的戰略目標,已經不是全殲曹休這一路五萬大軍了,而是儘可能的削弱魏軍的有生力量,爲之後攻略汝南做準備。

這麼做,雖然不算大獲全勝,但自身的損失也不會太大,而且用這種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瓦解魏軍戰心的目的。

當你把敵軍圍的死死的,讓敵軍徹底沒有了退路.那在敵軍徹底絕望前,就要承受敵軍最猛烈的反擊。

畢竟,誰也不想就這麼等死。

但如果在戰況最激烈的時候,眼前突然出現了一條生路.那誰還會拼命去殺出一條通道來,肯定是順着這個生路逃命啊。

這就是兵法中“圍三闕一”的正確用法。

現在,陸遜就安排了這麼一出“圍三闕一”,給曹休一條逃生的通道。

而這一路逃生,究竟能有多少魏軍能跟着曹休逃回去,可就不好說了。

畢竟,逃命的時候,大家都只往前看,可不會去注意身後有什麼情況的。

當陸遜的軍令,傳達到當塗縣的徐盛處時徐盛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他這些日子的防守,是真的很難受。

自己兵力不足,卻要死守當塗,給陸遜爭取偷襲汝陰的時間,而本該在魏軍身後發起進攻的壽春軍,卻又姍姍來遲,最近幾天纔出現在魏軍身後,逼得曹休不得不分兵防備。

也就是這樣,纔給了徐盛一點喘息之機,不至於一直被曹休壓着進攻。

但即使如此,徐盛如今也只剩下六千左右的守城兵力了戰損接近四成,繼續這麼守下去,隨時有崩潰的可能。

而陸遜的軍令,不僅給徐盛派來了平阿,下蔡兩縣的援軍,補充了守城的兵力不足,同時也是在當塗的西南側放開了一條通道,放任曹休離去。

徐盛並不擔心曹休就這麼從當塗四縣的防禦網裡溜走,作爲跟陸遜搭檔時間最長的將軍,徐盛其實很清楚陸遜的能力曹休要是敢從平阿,下蔡兩縣的方向突圍,那等着他的,必然不是什麼好結果。

而事實上,曹休如今也很猶豫。

平阿,下蔡兩縣東吳軍放棄城防防守,支援當塗縣防禦的事情,曹休只間隔了兩天時間,就收到了詳細情報。

事實上,曹休一直在嚴密關注着平阿,下蔡,義城三個縣的東吳軍軍力動向。

其實吧,從兵力分佈上來說,這三個縣的守軍人數更少,如果曹休分兵去進攻這三個縣的話,說不定還真的能撕開一道突圍的口子。

但曹休不能這麼做。

後路被斷,軍心不穩的情況下,如果再冒然分兵突圍.恐怕分兵容易,想要在把這些兵馬重新聚攏起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而且,當塗縣擋在三縣前面,如果曹休率領主力去進攻當塗身後的三縣,很有可能會被當塗縣的東吳軍配合追擊的壽春軍一起,攔腰截斷自己的部隊,讓自己首尾不能相顧.這也是曹休不能接受的。

曹休可沒到需要孤身逃命的時候,他還想着用手頭的這些兵力,跟東吳拼出一個不勝不敗的局面來呢!!!

但要命的是,曹休猛攻當塗縣十天左右,硬是沒能攻下這座短時間內經歷了三次攻城戰的破敗城池,硬生生的讓身後的壽春追兵追了上來。

而就在這個時候,曹休接到了東吳撤防平阿,下蔡兩縣的消息。

其實曹休也知道,東吳是故意撤防這兩個縣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在被圍困的絕境下看到一線生機,從而選擇從這兩個縣的方向突圍。

而從這兩個縣的方向突圍的話,確實是可以直接順着大路撤回汝陰但東吳軍既然敢放開這個方向的防守,讓曹休突圍,那汝陰還能在自己人的手裡麼?!

曹休現在已經不懷疑,汝陰已經被東吳軍佔領了。

淮南地區水網密佈,東吳水軍又是強項,真要繞道去偷襲汝陰,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現在的情況,就等於是東吳主動放開防禦,把曹休往一個更加深的陷阱裡引而已全程被敵人牽着鼻子走的感覺,曹休已經受夠了。

曹休還是想通過攻克當塗,打通從義城想撤回汝南的通道。

雖然這麼做依然還是不可避免的要通往汝陰,但至少不是順着敵軍的思路在走,再配合自己留在汝南的接應部隊.只要徐質能及時察覺到汝陰失守,提前抵達潁陽的話,那自己依然還有可能帶着大部隊撤出包圍圈的可能。

因此,本質上來說,曹休真沒想往下蔡和平阿的方向撤退。

但.想法是想法,現實是現實啊。

敵軍主動放開了防守,露出了一跳生路,這對一般的士卒來說,是不可抵抗的誘惑。

這年頭的軍隊紀律就那樣了,別指望什麼嚴格的保密條例,有些事情,曹休知道了,下面的士卒也會知道,不過是私下傳播需要時間而已。

曹休要考慮戰略,要考慮怎麼把大家儘可能的帶出包圍圈,要考慮在撤出去後怎麼守衛汝南對士卒來說,他們要考慮的就只有一條——如何活命。

現在活命的機會就擺在了眼前,曹休如果要繼續圍攻當塗的話.普通士卒是真沒有這個耐心的。

這勢必會影響到如今軍中的士氣。

以前是大家都沒得選,只能是拼了命的攻打當塗縣,爭取攻下當塗後打開缺口,尋找活命的機會。

這也是爲什麼之前徐盛守的那麼艱苦的原因,他面對的,是一羣急於逃命求生的士卒。

可如今,大家明明有的選,主帥卻非要裝看不見.急於逃命的魏軍士卒的士氣,頓時就下來了,而且很難再提上去。

曹休也是老行伍了,軍陣經驗極其豐富,作爲一軍統帥,對手下軍心士氣的變化,可是非常敏感的,他很容易就能察覺到這種想法在軍中蔓延。

這不是曹休能阻止的。

而任由這種想法蔓延的話,那曹休別說攻下當塗縣,就是能維持住軍隊不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曹休必須認真考慮,從平阿,下蔡突圍的事情。

而另一個讓曹休必須正視的現實問題是——魏軍剩餘的糧草,已經不多了。

從徐盛堵截曹休後路,到曹休回兵反攻,已經打了十天左右了,曹休軍中糧草已經消耗了一半以上,如果再這麼耗下去,糧草耗盡的話,曹休想跑都沒法跑了。

而更要命的是,根據偵騎回報,東吳軍在撤離平阿,下蔡兩縣時,對帶不走的糧草和軍械,都選擇了一把火燒了了事。

也就是說,曹休是不可能通過攻克縣城,就地獲取補給的。

糧草不足,也是曹休不得不做出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

糧草不足,軍心浮動,士氣不穩,三大因素制約這曹休想要攻克當塗縣,重新選擇突圍路線的戰略。

曹休無奈,只能下令全軍,往下蔡,平阿方向撤退。

不撤,攻不下當塗縣就是死路一條。

撤了,也許會掉入敵軍陷阱,但至少還能搏一把,爭取一線生機。

沒辦法了,只能賭這一把了。

歷史上的石亭之戰,陸遜就做出過類似的選擇。當時朱桓提議由他主動去封堵曹休的後路夾石,但陸遜以魏軍必有防備爲由,拒絕了朱桓。而事實上,去救援曹休的賈逵,他確實看到了夾石的重要性,這點上陸遜也沒有判斷錯,也算是曹魏早有防備。但賈逵爲了救援夾石,也是輕兵冒進,並且一路虛張聲勢.如果朱桓真的搶在賈逵前面佔領夾石,並且面對兩面夾擊死守,給陸遜圍殲曹休主力大軍爭取時間的話,那曹休的下場到底如何,還真的就不好說了。

第437章 街亭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813章 撤軍第290章 戰報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608章 攻心第1086章 搶攻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573章 急行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70章 江夏太守第225章 處置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1099章 失守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459章 變故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1242章 應對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66章 戰後動態第1018章 陸凱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376章 花鬘在行動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118章 苦肉計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744章 掛帥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151章 趙累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189章 置地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927章 收徒第9章 寇封第1111章 劃紅線第30章 對比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28章 兵法第640章 再見第93章 投石機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874章 杜約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652章 雪橇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74章 密謀第651章 退兵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584章 失敗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204章 名分第225章 處置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933章 魯陽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870章 夜襲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363章 議策第180章 迎親第64章 博望之戰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173章 人才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941章 誤判第968章 遷都第813章 撤軍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85章 守城方略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664章 槐裡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