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八陣圖

鉤鐮槍這個東西,在兩宋時期逐漸名聲大燥,成爲步兵對抗騎兵的最知名軍械。

但其實鉤鐮槍還真不是在兩宋時期發明的,這玩意兒吧,它其實是戟的變種。

就是把戟的側刃弄的彎曲了,可以用來勾馬腿,就變成了了鉤鐮槍。

而戟這個東西吧,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在漢末,雖然不算制式兵器,但應用也比較廣泛了。

袁紹麾下的大戟士,就是一支擅長使用戟的部隊,而武將中,張遼當年奮戰逍遙津的時候,就是用長戟殺的江東軍大亂,而孫十萬被張遼殺的躲上高坡後,用來自衛的武器,也是長戟。

戟這玩意兒,在漢末其實已經有一定的普及度了,但大多是一些精銳部隊,或者是武將們,才能用的起這玩意兒,普通士卒,只能使用乞丐版的戟——戈。

無他,用鐵量的差別,導致戟這玩意兒無法在軍中普及有打造一杆戟頭的用料,都可以用來打造三副戈了。

說白了,就是用不用得起的問題。

而對於郭淮來說,他不是沒有見過戟,但他真沒見過北軍士卒手裡的鉤鐮槍.下意識的以爲這是一種奇門兵器,跟長戟不是一回事。

真不怪郭淮這麼想。

據老一輩跟蜀賊交手過的將軍們說,蜀賊早年還有一支叫狼筅兵的隊伍,手裡拿着類似竹竿的玩意兒作戰蜀賊用什麼奇怪的兵器都不奇怪!!!

而且,就算郭淮知道鉤鐮槍是長戟的變種,估計也不會太放在心上.就算是戟兵,也不可能對抗騎兵,甚至戟兵在對抗騎兵的作用上,還不如長槍兵。

但就是這個讓郭淮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玩意兒,給了秦朗率領的騎兵,非常沉重的打擊。

秦朗到底不是那種衝鋒陷陣的武將,所以當騎兵衝鋒的時候,秦朗並沒有領兵衝陣,而是呆在後方親衛的保護下,遙控指揮。

但他現在發現,自家的騎兵在陷入蜀賊那個奇怪的陣型後,開始變的行動遲緩,對他的旗語命令的執行度,也開始變得緩慢了起來。

就像是.陷入了泥沼一樣。

秦朗看不太懂這裡面的問題,但身在前線的騎兵將士們,可是太深有體會了。

蜀賊前面的兩道方向,一道長槍陣,一道盾牌陣,目的不是要阻止騎兵衝殺,他們的目的只是逼迫騎兵減速。

本來這也沒什麼,按照常規的經驗,只要突破了這兩道防線後,後方的蜀賊沒有長兵器和盾牌可以作爲防禦了,根本無法阻擋騎兵的衝擊,而騎兵即使因爲兩道防線有一些減速,也不至於衝不動毫無防禦的步兵們。

但這幫不要臉的蜀賊,他們居然不按套路出牌不僅用那個奇怪的長兵器勾馬腿,還有苗刀兵冒着傷亡的風險,近乎不要命的近戰砍馬腳!!!

不講武德啊!!!

騎兵在衝擊的時候,馬腿突然被拌被砍,下場根本不用想。

而隨着前方馬匹的倒地,勢必會影響後方騎兵的衝擊速度,而後方騎兵爲了避開這些勾馬腳砍馬腿的不要臉蜀兵,保證自己突擊的速度,必然會調整方向進行躲避這一躲避,也會衝亂更後方的騎兵衝擊方向。

五千騎兵,在闖入北軍陣型的中間部位後,就開始變得有些遲滯,不僅衝擊陣型被打亂了,連衝擊速度也被迫降了下來。

不是不能繼續作戰,但騎兵突擊的威力,已經變小了很多。

而更要命的是,這時候後方重新休整好的長槍兵隊伍,再次完成了結陣,並且蜀賊的整體陣型也開始了調整,身邊的對手不停的變幻,把這羣長槍兵又給推到了騎兵的面前。

這時候的曹魏騎兵,已經不剩下多少速度優勢,即使有,也只能是在陣型中艱難移動,勉強保持住一些速度。

退是退不了的了,身後是自家騎兵同袍,身側是等着砍馬腳鉤馬腿的不要臉蜀賊,唯一的辦法,就是仗着最後的速度優勢,嘗試殺穿蜀賊陣型,逃到外面重新集結兵力,整理陣型,再重新殺回來。

但偏偏這時候,擋在騎兵面前的,又是長槍陣。

曹魏的騎兵們,根本不知道這些長槍兵是怎麼撤退,怎麼休整,又是怎麼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的但他們知道一件事,以現在騎兵速度,要衝破這個長槍陣,必然會損失慘重。

不是不能衝,但能衝出去多少,誰也不知道。

但現在的曹魏騎兵們沒得選,秦朗和郭淮也沒得選.誰能想到,以五千騎兵衝擊五千步兵,居然還能陷入這種進退兩難的地步。

往前衝,還有機會再殺回來,要是繼續在這個陣型中纏鬥,那麼還能剩下多少騎兵活着,誰也不知道。

所以,不僅是秦朗下令讓這些騎兵往前突擊,就是陷在陣中的騎兵們自己也有這個覺悟,還是左右呼應,準備突破長槍陣的阻攔,徹底衝出出再說。

然後衝出去了。

騎兵到底是騎兵,以步兵對抗騎兵,同等兵力下,步兵想要徹底困住並吃掉騎兵.除非是陌刀兵。

但很顯然,大漢現在既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個財力來製造陌刀,就算是讓張溪開掛,但張溪也不知道陌刀實際長什麼樣。

後世的陌刀,其實都是根據史料描述後盡力還原的,並不是真品。

這玩意兒跟木牛流馬一樣,早就已經失傳了,也沒有任何出土文物,誰也不知道陌刀實際長什麼樣。

因此,就算有了鉤鐮槍,但鉤鐮槍也不是萬能的,兩宋時期的大宋對戰騎兵,鉤鐮槍雖然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大宋也是需要用優勢兵力堆出來這個勝利的。

同等兵力下,鉤鐮槍也攔不住騎兵,最終還是讓曹魏的騎兵給衝出去了。

可衝出去歸衝出去,現在曹魏騎兵,一邊忙着收攏兵力,重整進攻陣型,一邊也有點猶豫,不敢擅自進攻,都在等待秦朗的命令。

無他,五千騎兵的一次衝擊,最後跑出來的,甚至不到四千人.一次衝擊就損失了五分之一的兵力,誰還敢往蜀賊那個詭異的陣型裡鑽?!

而秦朗,也非常的猶豫,他也有些吃不準,是不是要繼續進攻。

眼前的情況,已經徹底顛覆了秦朗的軍事認知了——這年頭居然真的有人可以用步兵擋住騎兵的衝鋒的?!

別說秦朗想不通,就是郭淮也想不通.他甚至沒有來得及在騎兵衝鋒之後,下令自己的步兵跟上夾擊。

這太不符合常理了。

秦朗和郭淮有點被嚇到了,一時間沒有做出進一步的進攻命令,而此時的吳懿吳懿是又心疼,又後悔。

心疼的是,這次用五千北軍去應對騎兵衝擊,自身的傷亡也不小。

雖然無法在戰場立刻清點人數,但吳懿以多年的從軍經驗稍微瞄一眼,大概就能得出結論——自家北軍傷亡同樣在千人以上。

按理來說,以步兵對騎兵作戰,能做到一換一的比例,已經是相當不得了的事情了可吳懿還是心疼。

這可是北軍精銳啊,不是徵召不到兩年,訓練不足一年的郡兵這批北軍精銳都是脫產的專業士卒,他們已經進行訓練了五年了。

雖說士卒戰死沙場是最後的歸宿,但吳懿還是心疼不已,這些士卒,可都是他五年時間裡,和張飛一起一點點訓練出來的。

一戰就戰損一千多人.魏軍那邊要是再衝擊幾次,自己帶來的這八千北軍,恐怕一個都回不去了。

而吳懿後悔的是.其實本來可以不用這麼大的戰損的,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自己對北軍戰法的不熟練,以及自身指揮能力的缺失。

這個作戰陣型,其實並不是吳懿或者張飛想出來的,真正訓練北軍操練這個陣型作戰的人,是諸葛亮。

這是一種多兵種配合作戰的戰法,可以通過陣型運轉,在局部營造多打少的局面,而且應對兵種範圍非常的廣泛,從步兵到騎兵,從平原作戰到山地作戰,只要有足夠擺開陣勢的空間,這些北軍就能在各種地形下應對各種兵種。

諸葛丞相把這種陣型稱爲——八陣圖。

這個八陣圖,真的是讓吳懿和張飛大開了眼界,但同樣,這個八陣圖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對將領的臨機決斷和指揮水平,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八陣圖的陣型是始終在變化當中的,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營造多打少的局面,纔有可能以步兵對抗騎兵.但這個變化,是需要領軍將領隨時做出正確的調整才行的。

士卒們最多能做到熟悉陣型變化,知道在什麼樣的軍令中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但怎麼變化,還需要將領來決斷完成。

吳懿真的已經盡力了,他做出了自認爲最合適的應對,做出了自認爲最正確的指揮,但依然還是讓魏軍的騎兵給衝了出去。

如果,真的,如果換成是諸葛丞相來指揮這支北軍的話,即使這些騎兵能衝出去,估計也不會剩下這麼多人。

再一個.如果當初自己等上兩天,帶着三萬北軍來到槐裡城下的話別說這些騎兵,就是郭淮本人,他也跑不了。

但現在,沒有這麼多的如果,還是想想,該怎麼繼續阻擋魏軍騎兵的衝擊,更加有效的殺傷敵軍吧

關於八陣圖,《唐李問對》中說,就是一種多兵種聯合作戰的陣型,並沒有傳說的那麼玄妙,李靖認爲自己也可以做到可具體怎麼配合作戰,李靖只給了一個大方向,他和李世民都是軍事家,這種奏對裡也不會說的那麼細,因此小黑其實根本不懂八陣圖是怎麼運作的。作爲一個撲街寫手,知識量也有限,因此只能憑藉自己有限的想象來描述,要是寫的不對,求各位放過。

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1130章 變策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588章 山路第256章 鍊鐵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215章 劉循第18章 家有新人第686章 公平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665章 突圍第1004章 邀約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269章 清閒第8章 年底酒宴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84章 沉船截江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911章 過江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57章 三顧茅廬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910章 水戰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1006章 開戰第576章 截擊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1054章 水戰(二)第614章 亂戰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30章 對比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935章 互換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1135章 接應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176章 誤解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41章 應對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321章 石苞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2章 面試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641章 練將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115章 察覺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137章 中箭第94章 援兵到來第187章 治病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19章 練兵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1035章 攪混水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93章 投石機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227章 和談第551章 局勢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