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餿主意

張溪收留羌人婦孺的事情,諸葛亮終究還是知道了。

這麼大的事情,突然增加的糧食用度,張溪肯定是要上報給諸葛亮的,否則沒法解釋。

諸葛亮對張溪的做法,表達了讚賞。

雖然這麼做,站在實用的角度上看,是有些傻,還平白冒了很大的風險,但見死不救這種事,不符合儒家的價值觀。

儒家講究“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沒錯,但同樣的,也講究“仁恕”,講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張溪這麼做,沒有問題。

再一個,諸葛亮這次領兵出征,不僅僅是爲了平叛,更重要的還是戰後要安撫羌人,穩定後方,否則將來北伐的時候羌人鬧事,始終是一個麻煩。

而有了張溪的這次收留,那麼將來在羌人內部進行分化安撫的時候,就會變得容易很多。

某種程度上講,張溪這次收留羌人婦孺,也是給諸葛亮之後的安撫工作,做好了鋪墊。

不過那到底是開春後的事兒,如今的當務之急,還是讓張溪守住西縣,靜等來春用兵。

諸葛亮已經通過南安郡那邊潛伏的細作,得知了如今南安郡內,羌人內部矛盾叢生,羌人五部忙着吞併中小部落,因爲吃相難看,引發了不少的矛盾。

再加上羌人五部之間,也因爲吞併中小部落的問題,產生了一些間隙,如今羌人五部各據一處,隱隱有互相防備,互相猜忌的意思。

如今是大雪封路,羌人們也無法冒雪返回草原,因此還比較剋制。

一旦這些人有能力返回草原了,那麼這些矛盾,早晚會爆發出來。

而諸葛亮要做的,就是趁着羌人內部人心不齊的時候,再次發動一次突擊,徹底擊潰這支叛亂羌人聯軍,削弱羌人在草原上的勢力。

一個齊心且強大的羌人聯盟,不是諸葛亮想要看到的,只有一個各懷鬼胎,互相猜忌,但又實力不足,不得不依靠大漢才能生存的羌人聯盟,纔有扶持的必要。

這樣,才能真正的解決羌人問題,安定後方,省的這幫貨色給大漢添亂。

因此,諸葛亮是肯定不能就這麼讓羌人五部的人安全回到草原上的。

這五部首領,經過這一番吞併後,或多或少會加強一些實力,而這五部首領間如果還能保持表面的同盟,那麼下次羌人再鬧事,威脅一樣小不了。

必須再打一次。

因此,諸葛亮傳信給張溪,讓張溪做好準備,一旦開春雪化,就立刻率兵北上,進攻南安郡,拖住羌人五部返回草原的速度,給大軍主力西進南安郡,再次擊潰羌人五部爭取時間。

張溪接到軍令後,找來龐德和馬岱兩人,一起琢磨了一下,覺得吧.其實不難。

西縣就在南安郡的南面,雙方距離不遠。

如今的西縣守軍,步兵有八千人,騎兵有三千人,完全可以用騎兵騷擾羌胡聯軍的退軍速度,八千騎兵快速北上,搶佔豲道西側的狄道,堵住羌胡聯軍返回草原的捷徑,逼迫他們從隴西郡撤退,給諸葛亮的主力漢軍爭取時間。

至於這一萬一千步騎聯軍能不能堵住起碼還有七八萬的羌胡聯軍張溪覺得吧,擋個十天左右還是不成問題的。

畢竟羌胡聯軍的戰鬥力也就那樣了,張溪已經領教過了。

而且狄道這個地方,也不是無險可守的,狄道是有狄道城的雖然是個小城,但是吧,有城總比沒城好。

而且以諸葛亮的領軍能力,十天時間,足夠他從冀縣西進,進入南安郡,攻擊羌胡聯軍側翼了。

甚至張溪能拖住羌胡聯軍的時間越久,那麼諸葛亮取得的戰果就會更大。

這個局勢,基本跟張溪早年平定南中的局勢差不多了。

只不過,這次張溪是承擔了李恢的角色,繞路圍堵羌胡聯軍,而諸葛亮那一路,纔是真正的主攻。

只是呢,這裡面有個小問題——這萬餘羌人婦孺,該怎麼辦?!

自己這邊終究是兵力少,要是出兵的話,必然是傾巢而出這一萬多羌人婦孺留在西縣,萬一出點變故,也是個麻煩啊。

要知道,羌人女子一向以矯健聞名於世雖然比不得男子,但她們也不是一點戰鬥力都沒有啊。

一旦張溪領兵出征的話,這些羌人婦孺,又該怎麼處置?!

而對於這個問題.龐德和馬岱,表示他們有解決的辦法。

張溪當即虛心請教。

可這倆貨說的吧,它就不是人話。

馬岱說啊,他派人查探過了,雖然如今城內有萬餘羌人婦孺,分屬三十餘個不同的部落,但這三十個部落中,規模最大,族人最多的,也就是三個。

而且很不巧,這三個部落的首領,全都在之前的兩場戰事中戰死了。

所以現在事情就簡單了,三個人可以商量一下,每個人都納一個部落首領的遺孀或者女兒爲妾,這樣就算是自己人了,再通過這三個稍微大點的部落族人,來管控其他的小部落婦孺。

這麼一來,就算等到來年開春,全軍開拔,西縣城內也有人控制這些羌胡婦孺,不會鬧出大亂子來。

這就是這倆缺心眼的貨給出的主意。

張溪當場表示了反對!!!

好傢伙,我要這麼幹了,回到長安城後還能有好日子過?!

再說了,憑什麼你納人家遺孀孤女爲妾,人家就會聽你的別忘了,人家的丈夫或者父親,可就是死在咱們的手裡的。

天大的仇恨,哪兒是那麼容易忘記的事兒?!

這事兒吧,要擱在漢地,確實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這裡是西北邊地,而且對方是羌胡婦孺。

羌人是有婚姻觀的,這個可以確認,人家祖上也是有正兒八經傳承的,比起其他的胡人,要有節操的多。

但問題是,涼州西北地區的生存環境實在稱不上多好,再加上從東漢末年到現在,涼州地區就一直不太安穩,生活所迫之下,羌人雖然有婚姻觀,但對貞操觀的概念,是真的不強。

甚至來說,漢末大亂,喪夫改嫁的事情,在漢地也是比比皆是,連曹操的妻妾裡都有喪夫改嫁的。

除了吃飽了撐着了的那些世家大族,沒人會對這些可憐的女人說三道四。

順帶一提啊雖然開玩笑經常說曹操好人妻,但實際上,曹操只是單純的好色,只要他喜歡的,就不在乎對方是不是寡婦人妻而已。

總而言之嘛,世道如此,尤其在西北,喪夫改嫁,並沒有什麼丟人的。

而作爲這些羌人部落首領的遺孀孤女,本身她們在部落中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如今這些婦孺的身份,往好聽了說是俘虜,要是說的難聽點,按照草原上的規矩,他們現在就是奴隸。

如果張溪等人真的願意納這三個部落的遺孀孤女爲妾,那麼不僅遺孀孤女本身有了依靠,他們的族人也算是有了一個靠山,這種情況下,他們是不會去計較自己的部落首領究竟是不是羌人的。

這種事情,在草原上太多見了。

而張溪三人也就可以通過這種關係,引導利用這三個部族的族人,讓他們來管理其他婦孺這可比留下士卒看守這些婦孺,要有用的多。

雖然龐德和馬岱不懂什麼是“二鬼子效應”,但他們在西北地區那麼多年,類似的場景可見得太多了。

再一個.龐德和馬岱真的不理解啊,白送一個女人給你,你張元長怎麼還一副愁眉苦臉的?!

那好歹是部落首領的遺孀或者孤女啊,論長相,肯定是一個部落,甚至周邊很多部落中數一數二的存在。

而且羌人和其他胡人還不一樣,羌人從五官外貌到審美,甚至一部分禮儀規矩,都跟漢人非常接近,傳言羌人祖上甚至是炎帝.這也不是讓你納一個醜八怪回家,至於呢嘛!

好吧,就算再退一步講,這也勉強可以算是政治聯姻,也有利於將來穩定地方美醜其實根本不重要,對大漢是不是有利才重要吧!!!

你張元長身爲雍州刺史,朝廷重臣,豈能如此沒有覺悟?!

真的,就衝着這倆貨說這話的勁是真的不要臉啊!!!

穩定地方是用這種方式的麼?!

要是這也能穩定地方,你倆咋不把羌人部落首領的女兒都娶了呢?!又或者,你倆怎麼不給咱們的諸葛丞相也尋摸一個呢?!

這特麼是什麼“榻上蘇武”式的策略?!

再說了,如果這種手段能安撫羌人,還要你們兩個人幹什麼?!

一個護羌校尉,一個秦州司馬,你們倆的腦子裡就不能有點正常武將該有的思維方式?!

總而言之一句話——你們倆爲好色找藉口,別拖我下水!!!

老子真要敢這麼幹,等回到雍州刺史府後院,老子可是要跪搓衣板的!!!!

第766章 人選第63章 火箭第750章 兵敗如山倒第1207章 退路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766章 人選第865章 戰後第871章 滲透戰第43章 輸了第165章 朋友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1047章 南征第934章 誘敵第79章 巡視防務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1116章 伏擊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265章 蝗災第1153章 撤軍第692章 爭論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1185章 魏縣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168章 解釋第76章 鄧艾去留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225章 處置第43章 輸了第665章 突圍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940章 大變故第813章 撤軍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608章 攻心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372章 密謀第868章 選擇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925章 誤會第425章 尋仇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571章 失守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620章 潰敗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185章 應對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641章 練將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28章 兵法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78章 開始練兵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555章 東線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