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空城計

有一說一,自從重新討回江夏後,關羽對江夏就一直非常重視。

不僅安排了荊州老將軍文聘鎮守江夏,而且歷次北伐,關羽就沒有從江夏抽調過一兵一卒。

江夏的地理位置多重要,關羽非常清楚,那就是一個看住江東鼠輩的眼睛,是荊州面對江東的第一道防線。

這個方向,是不能輕易調動任何兵卒的。

шшш★тт kдn★C○

畢竟就江東鼠輩的德行,他們能背刺一次大漢,那就有可能背刺第二次,對於這點,如今關羽是不會有任何懷疑的。

因此,江夏郡在文聘的掌控下,一直對江東,亦即是現在的東吳,充滿了戒心。

孫權突然背刺,不宣而戰,確實搶佔了先機,一下奪取了下雉和靳春兩縣,但很快,文聘就已經反應了過來。

可問題在於,文聘雖然反應的也算及時,但這次孫權率領了足足五萬多軍卒進攻江夏,而江夏守軍,陸軍加上水軍,一共只有一萬五千人。

水軍一萬人,這是文聘守衛江夏的最大依仗,剩下的五千人,還是分佈在各縣的郡兵。

兵力處在絕對的劣勢不說,江夏水軍是不是能幹的過東吳水軍,這個文聘也不敢打包票。

如果兵力相當,以一萬江夏水軍去對陣一萬東吳水軍,那文聘是不帶發憷的,不就是拼一下嘛,誰贏誰輸真不一定。

可這次東吳來了五萬多人,而以東吳軍卒的特性,他們的士卒,既是陸上步卒,又是水軍.一萬打五萬,雙方都是精通水戰之輩,文聘還沒有自大到認爲自己能以一敵五的程度。

因此,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想辦法想擋住東吳的進軍速度,堅守城池,等待襄陽方面的援軍。

其實吧,從襄陽到江夏,並不算太遠。

東吳進攻江夏,是逆長江而上,還要考慮水文條件適不適合進攻。而襄陽到江夏,那是順着漢水而下,只要文聘能在西陵堅持上十天半個月,那襄陽的援兵,大概就能抵達夏口了。

到了那個時候,以襄陽水軍匯合江夏水軍,未必沒有跟東吳在長江上交鋒的可能。

至於陸軍說真的,不是文聘小瞧東吳的陸戰能力,在陸地上,文聘憑藉城防,以一敵五可能夠嗆,但以一敵三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因此,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拖延時間,等待從襄陽而來的援兵。

這個問題,文聘也着實爲難。

如今的西陵縣城內,郡兵不過兩千,水軍雖然有一萬,但這一萬水軍有大用,而且水軍營寨也不在靠近內陸的西陵,而是安排在了夏口遠水解不了近火。

如果孫權真的這麼一路沿江而上,突破了鄂縣和邾縣的防禦,進攻西陵的話,那文聘就只能以兩千郡兵,阻擋東吳足足五萬大軍的圍攻了。

這種事兒,不管文聘怎麼想,都覺得有問題。

愁的文聘來回踱步,苦思退敵之策。

文聘不是張溪,做不出那種沉船截江的事情來而且這事兒在鄂縣可以做,但在西陵縣,做不了這事兒。

鄂縣附近是三江口,長江有數的幾個狹窄區域,沉船截江是有可能的。

西陵縣靠近內陸,離長江最近的地方也有八十餘里,而且江面寬闊,就算把江夏水軍的船全部鑿沉了,也不見得能堵住江面。

再說了,如今的東吳,也不是早年的江東了,如今的東吳終歸是一國,孫權不需要爲了一點援軍去跟世家磨嘴皮子.這次一出手就是五萬士卒進攻江夏,這在早年間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當初張溪不過是面臨一萬多江東士卒而已,他以三千士卒守鄂縣,佔據城防,能拖到周瑜退兵。

但如今,文聘手裡只有兩千郡兵,面對的則是五萬東吳士卒換張溪來,硬守的話,一樣守不住。

因此,文聘必須想辦法,用計謀拖延這段時間。

而文聘,終究是想到了辦法,也迎來了自己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

首先,文聘下令,讓原本分散在江夏各縣的郡兵,立刻前往西陵集結,儘可能的在西陵集結出守城需要的兵力。

其餘縣城丟了也就丟了,只要郡治西陵和水軍基地夏口不丟,那就不是大問題。

其次,文聘下令各縣,在送走郡兵後,全都一如往常,做出一副平靜的姿態來,哪怕他東吳大軍從水面上大張旗鼓的路過,該出城種地的依然出城種地,該上山砍柴的繼續上山砍柴,甚至連原本預定的集市都不要中斷,哪怕是東吳士卒上岸採買,該賣就賣。

下完這些命令後,文聘直接下令打開西陵縣四城門,做出一副毫無防備的架勢,接着又把自己關在太守府內,做出一副無事發生的態度出來。

這一手,直接把孫權給整不會了。

這算什麼意思?!

自己都已經領兵攻破了下雉和靳春兩縣了,文聘作爲荊州宿將,不可能不知道吧?!

這個應對方案,算是個啥?!

你要是換成別人,孫權還會以爲這是江夏守將嚇破了膽,不敢對抗自己帶來的“天兵”。

可.這是文聘啊。

作爲從劉表時代一直存活到現在的荊州名將,孫權對文聘實在是太熟悉了。

整個荊州,孫權最忌憚的人物,一個,是如今的季漢大將軍關羽,另一個,就是文聘了。

這是一個水陸戰皆通,文武雙全的人。

如今明知道自己領兵進攻江夏,怎麼可能做出如此弱智一般的應對策略來。

尤其當孫權領兵順江而上,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的攻佔了鄂縣和邾縣後,西陵就在眼前,孫權心裡的不安,卻是達到了頂點。

這個文仲業,該不會是用誘敵深入之計,準備埋伏自己吧?!

要是在水上,孫權還真的不怕,這次東吳水軍多,江面作戰,哪怕江夏有五萬水軍,他孫權都不帶怕的。

可問題是,西陵地處內陸,距離長江邊最近的地方都有八十里路要攻克西陵,就必須領軍上岸陸戰。

在陸戰上,孫權的信心就不是那麼足夠了。

東吳軍不善陸戰的事兒,不僅是魏漢兩國這麼覺得,連孫權自己都承認。

這要是文聘埋伏自己一手.嗯,還是以穩妥爲上。

因此,孫權下令全軍靠岸,暫時沿岸安營紮寨,同時往西陵方向派出斥候細作,詳查西陵如今的防備情況。

然後吧,斥候和細作傳回來的消息,就更讓孫權不安了。

斥候查探後回報,表示西陵縣城沒有一點佈防的痕跡,周圍二三十里沒有發現任何兵卒,斥候冒險靠近西陵縣城查看,發現西陵縣城四門大開,百姓依然出城勞作,城上也沒有多少兵卒把守,儼然一副天下太平的樣子。

而細作方面傳回來的消息,就更加離譜了。

據西陵城內細作傳遞出來的消息,文聘最近數日都沒有離開太守府,府衙大門緊閉,傳言文太守一直在府內高臥,沒有任何調動兵馬的跡象,也沒有任何命令傳出來。

這兩項情報一結合吧,別說孫權犯嘀咕了,就是呂範也有點含糊了。

文聘啊,那可是荊州宿將文聘啊他在幹什麼?!

江東進攻江夏,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從柴桑出發,到連破四縣,起碼也有個十天左右的時間了,如今即將兵臨西陵城下,怎麼西陵縣一副毫無防備的樣子?!

可你要說文聘一點都不知情吧,這也不對。

西縣縣城內的太守府,如今大門緊閉,必然是文聘知道江東入侵的消息後做出的對策調整,不然的話,平日裡的太守府,怎麼可能會大門緊閉呢。

至於傳言說什麼文聘在睡覺的話,誰信誰是傻子。

這必然是文聘在暗中調遣軍馬,但問題是,如今誰也不知道文聘到底做了什麼樣的安排,是不是安排了伏兵,又或者是有什麼樣的策略.猜不透啊。

爲此,孫權不得不暫停行軍,等上個四五天,靜觀其變。

反正孫權如今率領大軍壓境,五萬士卒,對付一個小小的西陵縣,縱使等上個四五天,孫權也等得起。

倒是文聘,不管他搞什麼花樣,四五天的時間,總能找到蛛絲馬跡,從而看破他的計謀和手段,做出最合適的應對。

於是,孫權就這麼在長江岸邊上,紮營等待了五天的時間。

然而,在這五天的時間裡,孫權沒有找到任何文聘搞陰謀的痕跡,派往西陵縣城的斥候,一如既往的回報,西陵縣並無異動,甚至連個斥候都沒有派出來過。

這下,孫權能等,呂範,周魴等人等不了了。

二人一起來找孫權,勸諫孫權進兵。

呂範勸說道,“至尊攜王者之師至此,流連數日而不進,與軍心士氣不利也,還望至尊早決之。”

那意思,咱們帶了這麼多士兵來這兒,這幾天就呆在長江邊上吃魚玩水了,又不是來旅遊的這麼等下去也不是個事兒啊。

而周魴,則是對孫權說道,“若至尊擔心文聘有詐,可與魴一萬軍馬,魴願爲至尊先鋒,進攻西陵。”

那意思,咱們這麼多人打一個西陵縣,顧慮沒必要這麼多.您要是擔心有詐,那也可以派我去趟雷啊,沒必要繼續這麼耗着。

孫權一聽倆屬下這麼說,自己仔細一想也是.索性給了周魴五千軍馬,讓他爲本部先鋒,前往西陵。

不過呢,這次孫權到底還是吸取了當年合肥之戰的教訓,生怕文聘學一把張遼,也來個八百勇士突擊中軍.他特意強調,周魴進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跟主力部隊之間的聯繫,不可離的太遠。

最遠不能超過三十里,否則恐有危險。

不好說是自己有危險,只能是說周魴可能遭遇伏擊有危險。

在派出周魴後,孫權也沒有繼續呆在長江邊吃魚,而是立刻拔營啓程,跟隨在周魴之後,也往西陵縣前進。

不過這次,孫權對自己的中軍,那是保護的相當嚴密。

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144章 張機第133章 親事第811章 前後夾擊第862章 尾聲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714章 雪災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012章 誘敵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321章 石苞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683章 影響第212章 投石車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1073章 流民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139章 變故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107章 魯肅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1213章第60章 授徒第69章 江夏變故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381章 對外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681章 平息叛亂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833章 誘餌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871章 滲透戰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1071章 重整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610章 前鋒至第902章 折中第845章 特殊兵種的作用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951章 潁川應對第37章 一顧茅廬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38章 《隆中對》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753章 餿主意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1153章 撤軍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657章 疑兵計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41章 應對第1058章 過江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27章 論將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709章 異動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1058章 過江第907章 南下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1100章 撤軍第213章 “謹慎”第90章 聲東擊西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988章 巧合第478章 爭論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207章 好事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