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救星到了

當張溪收到劉巴的第一封信的時候,從各地來到長安逃荒的百姓,已經陸續抵達了長安城。

張溪第一時間讓陳祗安排這些百姓先入主到那些空置的世家房屋內,同時命人分發熱水食物,把庫存中爲數不多的火碳都拿了出來,暫時安置下這些百姓。

沒辦法啊,人都來了,不好好安置下去,凍死一個張溪都受不了。

而且吧,張溪還在第一時間,前往看望了這些百姓,詢問這些百姓的需求,同時組織了長安城內所有的醫工,免費爲這些百姓看病,調理凍傷,傷寒等病。

順帶的,張溪還在百姓中間,做了一次聞訊調查。

凡事沿途有護送這些百姓前往長安的地方官,張溪都問出了姓名,並且讓陳祗記錄在案,而那些對百姓不聞不問,甚至把百姓驅逐出境的地方官,張溪也讓陳祗記了下來。

這是政績考覈的一部分。

逃荒百姓這一路的感受,是最真實的,也是最不會說謊的,誰對百姓好,誰不把百姓放在心上,他們是最清楚的人。

現在是救災期間,一切都以穩定爲主,但等到災後,張溪可不會心軟,一個個的秋後算賬等着呢。

安置完了第一批百姓,張溪就開始頭疼,第二批即將抵達長安的逃荒百姓,該怎麼辦。

長安宮殿羣的開放,陳祗已經準備好了,只需要天子詔書抵達,就可以開放給百姓居住甚至張溪琢磨着,要實在不行,他就不等天子詔書了,有什麼問題自己扛了得了。

糧食儲備呢,長安還有一些,實在不行就調用左馮翊的郡兵軍糧,這點權利張溪還是有的。

問題是火碳.如今的火碳,加上那批世家貢獻出來的,庫存也不到一千斤了,可如今距離冬日結束,少說也得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肯定是不夠的。

有了劉巴送來的書信,張溪多少知道該怎麼去跟那些世家們談判,自己手裡又有多少的本錢了,有了指導思路,張溪再次請那幫世家們吃了一頓飯。

就,討價還價唄。

哦,對了,這次黃權也加入了談判之中,而有了黃權的幫忙,張溪至少不用一個人去面對關中世家們了,至少有個人願意幫着張溪討價還價。

黃權雖然說代表了蜀中世家的利益,但某種程度上來說,黃權也不希望以五倍於蜀中的糧食價格收購從關中走私過來的糧食。

畢竟,蜀中的糧食是不可能順勢漲價的,誰敢貿然漲價,諸葛亮的刀子是真的敢殺人的。

這麼一搞的話,唯一可能造成的結果就是五銖錢貶值,帶來的,是銅礦石也跟着貶值的後果。

因此,黃權在這方面,是非常贊同劉巴的建議,五銖錢是法定貨幣,絕對不允許隨意變動起購買力的。

至於蜀錦方面,黃權更是異常贊同劉巴的建議了。

蜀錦可是奢侈品啊,蜀中世家對外出售蜀錦,每次都要繳納一筆高額的交易稅。

可憑什麼到了你關中這裡,關中世家往關東賣蜀錦可以不收稅,還要蜀中世家先供貨給你們關中世家,等你們走私完成之後再收錢?!

朝廷收稅可不會管這些,這就意味着蜀中世家沒有收到蜀錦的貨款前,就要先交一筆重稅,完事兒伱們關中世家再拖延一下貨款的話.蜀中世家豈不是要賠慘了麼?!

這事兒,不管黃權是站在蜀中世家的立場上,還是站在朝廷官員的立場上,都是不能同意的。

因此嘛,在黃權看來,關中徵收大宗奢侈品的這個稅是不能少的,朝廷必須一視同仁.當然了,如果朝廷做主,能因此把蜀錦的稅收標準降下來,那蜀地世家倒是能接受。

稅收少了,稍微便宜點賣給關中世家,總還是有的賺的。

可黃權這麼搞,關中世家不幹吶。

本來好好的空手套白狼的機會,硬生生的讓這個蜀地蠻子給攪和了,誰樂意啊。

本來吧,經過胡遵的勸說,再加上關中世家們確實掌握着對外走私渠道,張溪都有點心動,剩下的不過是對收購糧食的價格進行討價還價而已。

可誰知道黃權這個蜀地蠻子橫插一腳,硬生生給攪和了這事兒交稅?!特麼都走私了還要交稅?!

誰那麼缺心眼的提出這麼個餿主意出來?!

關中世家當然也不答應。

可不答應歸不答應啊,這個事兒,到底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而且走私來了糧食,就算不賣給大漢朝廷,這幫關中世家自己囤積起來,也沒有壞處.這年頭依然是亂世,真沒人嫌自家糧食太多的。

因此吧,關中世家們依然在極力爭取,尤其是希望張溪能出面一錘定音,把這事兒敲定下來。

畢竟,雍州刺史可是張溪,而且此人看着就不太懂這種交易方面的事兒,肯定比黃權那個蜀地蠻子好糊弄。

只要說動了張溪,那麼剩下的事兒,就算那個黃權再跳腳,他也沒轍。

於是,一幫關中世家再次通過胡遵,去跟張溪進言。

糧食的收購價格,咱們可以再談,但稅收這種事兒,肯定是不能收的咱是走私,又不是正常貿易,哪有收稅的?!

張溪頓時樂了他突然發現啊,黃權介入進來,其實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

因此,張溪趕緊的讓胡遵代爲向這些關中世家傳話,就說這個稅收的事兒嘛,這個倒是可以商量滴,可如今呢,雍州刺史府頭等大事,是救災安民,所以嘛,這個事兒,就等到救災結束後,再說吧。

接着呢,張溪又讓陳祗裝作不經意間,對外傳遞消息,就說朝廷已經得知了此事,準備派出官員來專門負責談判這個事兒,不日即將抵達長安。

這事兒,必須得是陳祗去透漏蔣琬不行。

倒不是張溪不信任蔣琬,主要是大家如今都知道蔣琬爲人方正,這種透漏小道消息的事兒,不符合蔣琬一貫的作風。

陳祗那個鬱悶的.我好歹也是天下名士許靖的外孫啊,再怎麼樣,也還是要臉的。

可這事兒,陳祗又不能不去誰讓陳祗的心思不安分呢,他如今能有現在的地位,可不是靠着許靖得來的,而是張溪給與的。

這方面,陳祗還是很有“道德”的,吃誰家飯,給誰幹活的覺悟,陳祗很充足。

而隨着陳祗的這個小道消息傳出去,不到三天,關中世家就主動找上門來了。

說是看到百姓疾苦,心中不忍,爲了體現地方士紳的責任,他們願意再提供一千斤火碳,兩千斤木炭給雍州刺史府,用來救濟災民。

特麼給張溪氣的.這幫世家大族,還真的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

一千斤火碳,再加上兩千斤木炭,確實不少了,起碼夠來長安城內逃荒的百姓們用個五六日了可這管什麼用,距離開春還有一個月呢。

這要是今年開春晚點,這點火碳加木炭就更不夠用了。

其實吧,關中世家們的意思,張溪也明白,就是告訴張溪,早點把走私糧食的事兒定下來,只要把這個規章定下來,那麼之後逃荒百姓的供暖問題,世家都能解決了。

就算火碳數量不夠,這些世家過冬的時候,誰家不囤積大量的木炭,把這些木炭拿出來,也夠這些逃荒百姓支撐過一個月了。

看着世家送來的火碳和木炭,再看看第二批已經抵達長安的災民隊伍張溪真的是又氣又急,想着實在不行,爲了安置這些百姓,這次就暫時吃一次虧?!

可如果這次讓步成了慣例,下次再想把損失的利益要回來,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張溪非常的猶豫,猶豫着是不是要先就着眼前的百姓.就在張溪猶豫的時候,劉巴的第二封信到了。

當然,就指望劉巴的第二封信來救急,也不可能,畢竟劉巴的第二封信,只是之前一封信的補充,對這種官方走私行爲和手段進行了細化,順便推薦了一個合適的人選而已。

費禕雖然有大才,可他如今還在荊州,一時半會兒又飛不到長安來。

真正讓張溪鬆口氣的,是跟隨着這封信,一起到來的人。

是傅肜之子,傅僉,如今任黃門侍郎一職,算的上是劉禪的心腹之人。

傅僉是來傳旨的,關於開放長安宮殿羣安置災民的天子旨意。

這事兒吧,張溪用軍中快馬加急送到成都,諸葛亮根本沒有任何怠慢,直接批覆後送到宮裡,把利益關係說明白了,送給阿斗下旨。

阿斗一看還有這種白收名望的好事兒,當時就直接令中書省下旨,然後讓傅僉快馬送到了長安。

反正吧,阿斗也知道,自己短時間內是不可能駕臨長安了,那些宮殿羣空着也是空着,倒不如用來收買一波民心。

不過嘛,傅僉的到來,還是給張溪帶來阿斗私下的意思——開放給百姓使用是可以,但裡面值錢的物件得先收起來,事後也得打掃乾淨,不能有損壞丟失之處。

簡而言之——房子還是我的,我將來還要住呢,得收拾乾淨了。

嗯,很符合張溪對阿斗的認知。

阿斗不是一個明君,但也不是一個庸主,他不過是一個比較愛玩的普通守成皇帝而已。

在盛世,這種皇帝倒不是什麼大問題,守成之君而已,但在亂世.就要命了。

當然,這也不出張溪的預料,畢竟是諸葛亮這樣的神人都帶不動的貨色,能對他有多高的期待呢?!

而真正讓張溪放心的,也不是天子的旨意詔書,更不是劉禪私下的叮囑,而是傅僉告訴張溪,丞相在自己離京傳旨的同時,已經從成都出發,北上來長安了。

不爲別的事兒,就爲了張溪跟世家商談的那點走私的事兒。

諸葛亮實在放心不下讓張溪搞這麼複雜的事兒,把朝政政務託付給龐統和剛回成都的法正,自己北上,來主持大局。

嗯,諸葛亮要到了,這纔是讓張溪真正能放心下來的原因。

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331章 燒營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567章 五丈原撤軍第1044章 議罪錢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221章 直百錢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926章 羞愧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766章 人選第290章 戰報第685章 考題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594章 輪班制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1231章 魏亡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422章 大雪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44章 二顧茅廬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38章 《隆中對》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942章 守關第1030章 另一路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1152章 調兵第234章 蔣琬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98章 劉表病重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620章 潰敗第95章 議戰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743章 人事第317章 武陵蠻動亂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斷第808章 添油第165章 朋友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