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三國

第7章 三國

東漢末年分三國,分別是魏,漢,吳。

當然,這個漢是劉備建立的季漢,不是傳統的漢室,也僅有一州之地。

既然知道漢末分三家,而且這三家還會持續五六十年的互相僵持,那麼張溪就只會在這三家裡選擇自己的未來。

有一說一,這個時候的曹操,其實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再過兩三年,曹操就會徹底平定河北,順手還收拾了現在鬧得歡騰的烏桓。

即使後來在赤壁遭遇了一場大火,曹操也沒有傷筋動骨,依舊雄踞北方,是三家中勢力最強大的一位。

可以說,之後的北方,會是一片相當安定的環境,投靠曹操,其實是這個時候最好的選擇。

而且對於張溪的身份背景來說,投靠曹操也有莫大的好處。

曹操這個人,對世家的態度是既合作,又打壓的。

這些年曹操可沒少拿世家開刀,也沒少殺所謂的大儒。

而要跟世家作鬥爭,黔首百姓是指望不上的,曹操因此“唯纔是舉”,啓用了一大批寒門子弟。

這對張溪這個寒門子弟來說,投靠曹操也有不小的出人頭地的機遇。

如果沒有太大的野心的話,去曹操那邊當個郡內官吏,這還是很容易做到的。

曹操有着各種好處,就有一點不太好——曹操還能稱得上亂世英雄,他兒子曹丕可不是。

曹丕不差,真的,有一說一,沒有黑他的意思。

作爲曹魏實際上的開創者,曹丕的能力,在這個時代的主君裡都是排的上號的。

但曹丕在一件事上犯下了很大的錯誤——爲了篡漢稱帝,他對世家做出了妥協。

不是小的妥協,而是各方面全面的妥協,以此來換取北方世家對他稱帝的支持。

政治上他採取了九品中正制,間接造成了“上品無寒士,下品無豪門”的結果,導致了上升通道堵塞,世家豪門在實際上把控了朝廷事務。

經濟上爲了應對通脹,取消了五銖錢的流通,迴歸到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雖然張溪不是很懂經濟學,但張溪也能感覺到這種方式的不妥,這等於是把物品定價權拱手讓給了世家豪門。

畢竟這年月,能進行大宗貨物流通的人只有世家豪門,一旦以物易物,豪門就可以肆意對物品進行定價,藉此盤剝百姓。而百姓也沒有任何辦法,小農經濟的脆弱性根本擋不住世家豪門的聯合衝擊,到最後百姓只能把自己的多餘物品賣給豪門,接受豪門的盤剝。

如果只是這樣倒也還好,大不了老百姓就守着家裡的幾畝地過安生日子,倒也不會太差。

但曹丕這時候默認了一件事,這就比較混賬了。

那就是曹操留下來的“屯田制”,被世家插手了。

屯田制分爲兩種——軍屯和民屯。

曹丕至少腦子沒壞,軍屯依然是按照曹操時期定下的規矩,老老實實的在執行着,這給曹魏的軍事行動提供了良好的後勤保障。

但是民屯,就在曹丕的默許下,被世家滲透成了篩子。

按照曹操制定的規矩,民屯是組織民衆開發無主荒地,官府提供耕牛農具,無地百姓充當屯田客勞作,最終收穫按五五比例分成。

黑是黑了點,但在這個連年征戰的亂世,能有這麼一個地方安置流民,也算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了。

而且這些屯田客也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成爲曹魏的兵源在這個時代,這算是一件“仁政”了。

但曹丕時期,世家開始頻繁插手民屯事務,先是一步步的安插人手掌控屯田所,接着又開始偷偷的提高分成比例,從五五分成變成四六分成。

而世家做出這些事兒,要是擱在曹操那會兒,說不定就得借個糧草官的人頭用一下了但曹丕卻視而不見。

這麼一來,世家還能跟你客氣?!

有良心一點的給屯田客兩成收入,保證他們餓不死就行,每年都給世家勞作。

狠心一點的直接就吞併了屯田所得土地,把屯田客變成自己的隱戶,又吞地又要人的,吃相相當難看。

而曹丕對此的態度就是默認。

這就造成了曹魏後期的民屯徹底成爲世家的所有物,盤剝百姓無所不用其極。

當然,曹丕這麼做,張溪也不是不能理解。

曹丕不傻,他大概是想通過給點甜頭給世家,讓世家支持自己稱帝,等到自己根基穩固了,再回過頭來收拾這羣世家。

但他沒想到,不僅他自己,就連他那個“頗有武皇帝之風”的兒子曹睿都是短命鬼,壓根沒有時間等到根基穩固的時候。

之後的事情就沒法說了,曹魏徹底被世家掌控,連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背後都是世家互相利益交換的結果。

張溪發現,如果他選擇投曹魏的話,前期曹操還活着,那他說不定還能混的好點,可一旦等到幾年後曹操去世,曹丕繼位.嗯,不管是從道德上,還是從身世背景上,張溪好像都會很不好過。

作爲一個寒門,在世家林立並掌握實權的地方,根本看不到任何出頭的機會。最好的結果大概就是找個世家依附過去,勉強能比黔首過的舒服一點而已,最差的結果估計是連皮帶骨的被那羣世家給吞了,渣都不剩下。

再一個,潁川張家本家幹嘛要讓張溪出來分家啊.不就是爲了降低生存風險麼。

要投曹魏的話,潁川本家自己就能幹了,何必讓張溪出來分什麼家啊。

所以嘛,張溪仔細想了一下,好像投曹魏不能作爲第一選擇到了那種實在沒辦法,只能要保命的時候再說。

暫時擱置完曹魏,再看看孫吳.算了,還不如投曹魏呢。

東吳那地方,與其說是孫家做主,倒不如說是江東世家,孫家,淮泗集團互相鬥爭妥協的產物。

早年孫策很有雄心壯志,想要打下一個屬於孫家的產業,帶領着淮泗集團在東吳殺了個人仰馬翻然後就被江東世家給收拾了。

之後孫權上臺,改變了孫策的策略,利用江東世家和淮泗集團的矛盾,成功讓孫家在江東立足,並且發展壯大從這個角度講,孫十萬這個人年輕時候還是很強的。

起碼在內政角度,真的很強。

但之後嘛,孫權基本就是在江東世家和淮泗集團之間左右搖擺,一會兒利用江東集團打壓淮泗集團,一會兒利用淮泗集團打壓江東集團一手“制衡”玩的賊溜。

但這麼一來,東吳這個地方就變的很奇葩。

軍政並不是出於君上,甚至很多時候,孫權還要看兩大集團的眼色與其說是一國,不如說是一個政治軍事聯盟。

這也導致了一旦有事,自己內部都要先分成兩派吵吵一頓,不管是赤壁之戰還是二宮爭鬥,都是這個原因下的產物。

再加上不管是淮泗集團還是江東集團,其實都相當的排外,尤其是江東集團,從漢末一直到東晉,都非常的牴觸外人進入江東。

張溪一個既不是淮泗集團,又不是江東世家的寒門子弟,跑去江東這個已經形成了各種利益鏈的地方,那純粹是自己找不自在。

別說能不能出人頭地,就是能不能在江東立足都不好說。

排除掉東吳,那麼剩下的最後一個選擇——劉備的季漢。

現在的劉備,估計自己都沒有想到最後自己能建立季漢匡扶漢室的夢想一直都在,但一個客居新野的落魄皇族,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將來會做皇帝。

這時候,可以說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現在張溪已經是劉備帳下的“糧草主簿”了,某種程度上說,如果將來劉備稱帝而張溪還在的話,那怎麼也算一個“元謀功臣”。

而且就將來的成就來說,季漢可以說是三國勢力中,唯一一個對百姓還算不錯,對世家也持打壓態度的國家。

很多人都拿劉備入川后鑄“直百錢”說事兒,說劉備這是盤剝百姓某種程度上,這話是有道理。

但相比於百姓,誰是使用五銖錢最多的?在“直百錢”的政策下,誰又是被盤剝最狠的?!

是世家!

倒黴的蜀中世家,在劉備一招“直百錢”下,瞬間被劉備奪走了大量的財富。

當然,在“直百錢”政策下,百姓也會受到不小的影響,畢竟世家會把在劉備身上的損失,轉嫁到百姓身上。

而這也是爲什麼入川后,諸葛亮一定要強調“嚴法”的原因。

法正作爲劉備的謀主,這時候找諸葛亮說情,說入川后法律太嚴苛了,川中百姓受不了其實不是川中百姓受不了,是世家受不了,在嚴法下,他們如果大量盤剝百姓,劉備和諸葛亮肯定不介意宰幾個世家子殺雞儆猴。

這事兒其實是劉備和諸葛亮共同決定的,而法正.法正表示我是東州人,你益州世家利益受損,關我一個東州人什麼事兒?!

能幫着說情也是怕劉備諸葛亮擴大打擊面,東州人的利益不保,現在劉備這麼堅決,他法正纔不會在這個時候爲了益州人的利益去出頭呢。

某種程度上來說,季漢這個地方,一直到鄧艾攻破成都,劉禪投降前,百姓的生活都相比於其他兩個地方要好的多。

這點上,劉備的做法是很符合一個後世人的胃口的,張溪自然也不例外。

唯一麻煩的是——長阪坡這一戰,該怎麼過。

無論是歷史,還是三國演義,劉備都是有驚無險的度過了長阪坡。

但那是劉備,不是張溪。

張溪可不覺得,自己在長阪坡那種極度混亂的時候,能跟劉備那樣有驚無險的安全躲過。

劉備都只能帶着張飛諸葛亮,在十幾騎衛士的護衛下勉強逃跑,妻子兒女都失散在亂軍中張溪可不覺得這時候自己能碰巧遇到趙雲來搭救自己。

所以,如果要跟劉備,就需要提前開始準備,謀劃怎麼安全度過長阪坡。

好在距離長阪坡之戰還有大概三年時間,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

稍微的安定一下內心,張溪決定暫時按兵不動,繼續着自己“糧草主簿”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本章完)

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282章 變化第227章 和談第1208章 投降?!第86章 攻城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331章 燒營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591章 大昌集第73章 調令第959章 中計第619章 誤判第813章 撤軍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744章 掛帥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165章 朋友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63章 火箭第1180章 衛氏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15章 兄長第204章 名分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63章 火箭第810章 勸降第374章 滇馬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641章 練將第631章 單挑第84章 沉船截江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180章 迎親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729章 空城計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54章 劉備歸來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11章 鄧艾?!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95章 議戰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784章 調整第737章 爭(二)第39章 訪友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773章 刻板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290章 戰報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94章 援兵到來第381章 對外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5章 上任第824章 異道會潼關第902章 折中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1005章 勸降第691章 戍邊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494章 違令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331章 燒營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683章 影響第502章 重想第51章 亂世人心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222章 《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