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投誠

王昶到底是中計了,中的也確實是虛虛實實之計。

這波啊,王昶在第二層,但張溪,卻是實打實的在第五層。

長陵城外的漢軍,確實是張溪率領的大軍主力,所謂空營,不過是演給王昶看的一齣戲而已,等到王昶領兵一離開長陵,張溪就立刻率軍趁勢攻取了只有一千人守衛的長陵。

而渭城這邊,其實就是柳隱帶着三千士卒而已,至於渭城守將胡遵.這位是真的投降了。

當王昶領兵,踩着着積雪趕到渭城的時候,卻發現,渭城城頭上高掛着漢字旗,渭城的守將,也已經換成了蜀將柳隱。

當王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腦後一陣發涼,從脊椎一直涼到屁股。

王昶不是那種無腦莽夫,稍微用腦子想想,他就知道自己中計了,原本自己駐守的長陵,很大概率也是保不住了,甚至有可能,此時自己的身後不遠處,張溪已經領兵反撲過來,打算把自己這三千士卒,徹底困死在渭城城下。

王昶是真的氣不過啊,這個胡遵,果然靠不住。

有心想衝着渭城城頭大罵幾句出出氣,但王昶其實也知道,這時候再做這種事情毫無意義。

倒不如保存住這三千禁軍的有生力量,先行撤軍,想辦法聯絡長安的滿寵,讓他派人接應自己等人過河,退守長安,不失爲一條出路。

因此,王昶毫不猶豫的領軍撤退,暫時撤往陽陵,從陽陵東側的渭橋渡河,撤軍長安。

可以說,王昶的撤軍速度是真的快,快到張溪領軍趕來,都沒有堵上王昶,而如今的積雪天氣,真要領兵追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

故此,張溪倒也沒有過於強求,而是領軍進入渭城,跟柳隱,胡遵二人匯合。

這次進攻左馮翊,最大的功臣,自然就是安定人,胡遵。

如果不是胡遵主動遣心腹聯繫張溪,說要主動投降,張溪這後面一系列虛虛實實的疑兵計,根本無從談起。

說實話,對於胡遵的突然投降,張溪也有點猝不及防,有點不敢相信這位,怎麼能投誠呢?!。

張溪依稀記得吧,這個胡遵,好像應該是曹魏的鐵桿來着。

雖然年月太久,已經記得不是很清楚了,但張溪好像記得歷史上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有遇到過這位。

雖然在《三國演義》裡胡遵算是龍套,但歷史上,好像胡遵這一家子,祖孫三代好像都很牛的樣子。

嗯,起碼在遊戲裡,五圍數值還行,一家子都算是二流武將裡比較好用的類型。

所以吧,張溪是真的有點不太相信,胡遵向自己投降,是真心實意的,張溪總覺得,這會不會是王昶在用詐降計。

但.柳隱力勸張溪,他認爲,胡遵投誠,是可信的。

起碼,胡遵選擇向大漢投誠,是有足夠的理由的。

還是那句話,胡遵是安定胡氏出身,而安定胡氏在關中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的,很多都是彼此之間有姻親的關係。

如今曹魏在關中大肆遷民入關,肯定會有人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家業遷入關內,但是呢,如今的世道,關中有沒有什麼強有力的世家站出來振臂高呼,這些世家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反叛,面對曹魏集團的鞭子和環首刀,關中世家大部分都選擇了屈從。

但即使如此,有些世家也不會說一昧的把所有希望都放在曹魏這邊。

人離鄉賤的道理,大家都是懂得,此去中原,對一些世家來說,基本等於是從頭開始,誰也不知道家族的未來在哪裡。

因此,有些人希望有人牽頭,試探一下大漢這邊的反應,也就非常正常了。

倒不是說世家們更加願意接受大漢的魚鱗圖冊制度,主要是大家的土地都在關中,如果遷去中原的話,這些土地又不能跟着帶走。

倒不如就冒險試試,雖然在大漢這邊可能以後就這樣了,但起碼,能保住自己的家業不是麼。

而安定胡氏,剛好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

第一,安定胡氏也是地方豪強,他們的基本盤在關中,但不在三輔,而是在安定,滿寵的酷吏手段,一時半會兒也施展不到安定郡去。

第二,安定胡氏的規模在安定已經發展的差不多到極限了,正好也有需要進行分家,以此來分攤生存風險,派出胡遵一脈去接觸大漢,剩下的一脈跟隨大魏入關,最後不管誰贏,胡氏一脈總能生存下來。

基於對世家的瞭解,柳隱還是覺得,胡遵的請降,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也就是柳隱,本身就是蜀地大世家出身,深知如今世家的德行和生存之道,設身處地的去思考一下,柳隱多少能明白安定胡氏的用意。

否則的話,就張溪的性格,縱然能想到這些,也不敢輕易相信。

明白道理是一回事兒,相信道理是另一回事。

更何況,柳隱自動請纓,由他代表張溪,出面去跟胡遵接觸如果有問題的話,有危險的也是他柳隱,而不是身爲一軍主帥的張溪。

張溪琢磨了好一會兒,覺得這樣也不錯,畢竟記憶中的胡遵好像不是那種智力能上八十的貨色,想要瞞過柳隱,應該也不太現實。

就這樣,柳隱秘密入城,跟胡遵進行了一番私下的交談後,確認了對方的目的。

就是給安定胡氏,也給關中的一些世家們,留下一條後路,不至於被曹魏逼得只能內遷。

既然這些人有現實的利益需求,那柳隱相信,他們也沒有理由欺騙大漢,畢竟大漢跟他們之間暫時還沒有實際的利益衝突,根本犯不上。

出城後,柳隱對張溪詳細陳述了自己的意見,認爲這些世家和胡遵是可信的。

張溪吧,依然還是不太相信胡遵和這些世家們,但張溪對柳隱還是很信任的。

既然是這樣的話,那張溪也開始動腦筋了.要讓我相信你們投誠的誠意,那也很簡單,給長陵的王昶寫封求救戰報吧。

本來張溪還在愁呢,自己就一萬多郡兵,要進軍左馮翊,攻破魏軍的防線.自己只是一支偏師,兵力不足,這事兒可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

在武功縣,張溪已經充分認識到,自己率領的郡兵,在戰鬥力上跟曹魏禁軍之間的差距有多大了。

如果是硬碰硬的較量,張溪真不覺得,自己兵力多算是一個優勢。

因此,面對王昶組建的長陵—渭城防線,張溪還是得想辦法,以計取勝。

兵法有云,倍則分之孫武他老人家早在幾百年前就告訴了世人,面對這樣的局面,應該怎麼用兵。

得想辦法,引誘敵人分兵。

而如今,王昶迫於形勢,已經不得不主動分兵據守了,第一步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但即使如此,四千人守衛的長陵,張溪如果只靠硬攻,還是沒有把握能完全拿下。

因此,張溪琢磨過了,還得想辦法,再讓王昶分兵一次。

只是,如果只是常規的用計引誘王昶分兵出擊,自己半路埋伏,恐怕王昶真不一定會上當。

就是上當了,面對王昶親自率領的數千曹魏禁軍,以大漢郡兵的戰鬥力,也不一定能打得過。

對於王昶這個人,張溪也有印象,用遊戲的數據來描述的話,這人的智力,起碼在八十以上,不是那種無智之人。

在武功縣實際打過一次交道,這人領軍作戰也很有一套,決斷下的也足夠快,反應非常及時,想要用常規套路騙他上當,估計會很難。

現在,有了胡遵的投誠,讓胡遵發出一封不合時宜的求救信,自己再做出一副疑兵計的架勢,讓王昶相信自己是用疑兵計進攻長陵,實際在圍攻渭城反倒是更有把握讓王昶上當。

當然,出於對胡遵的不完全信任,張溪讓柳隱領兵三千,入渭城接管城防的同時,也沒有選擇半路伏擊王昶,生怕王昶和胡遵有什麼溝通,王昶在半路給自己來個反伏擊。

因此,張溪選擇了保險的做法,用疑兵計騙王昶出城後,先選擇攻克長陵,再根據實際情況,看是不是回軍夾擊王昶所部士卒。

這麼一來的話,張溪一方面可以避免在第一時間跟曹魏禁軍進行野戰,這樣自家的損失也不會太大。

另一方面,就算最後胡遵還是有詐,或者是王昶根本不上當,那大不了就是張溪無法攻克長陵而已,渭城還是能拿下來的。

張溪考慮了很多,但當計策實際實行起來後,卻是異常的順利。

胡遵是真的投誠,不是裝的,也沒有什麼計策,因此柳隱接管渭城城防是相當的順利,胡遵也非常配合的交出了渭城的兵權。

此時的渭城,城內已經沒有多少世家和百姓了,只要胡遵配合交出兵權,柳隱甚至不用擔心胡遵會勾結城內世家們再次反叛。

而王昶呢,在一次試探性的進攻成功後,也沒有多想,直接就上套了,帶着三千士卒離開長陵,只留下一千士卒據守.這種機會,張溪要是再把握不住,也就不用領兵作戰了。

唯獨可惜的是,因爲張溪太過於謹慎,也因爲王昶的反應非常的快速,因此未能抓住戰機,配合柳隱,胡遵,把王昶所部徹底圍死於渭城之下,給了他們撤離的機會,因而未竟全功。

但即使如此,長陵和渭城一下,整個左馮翊和長安的通道,就徹底打開了,張溪隨時可以領兵,不管是進攻長安也好,還是去搶佔潼關也罷,主動權已經在張溪的手裡了。

這下,該輪到曹魏方面着急了。

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83章 議策第1207章 退路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738章 青儲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698章 坦白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39章 訪友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808章 添油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149章 約定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79章 巡視防務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495章 柳隱第833章 誘餌第53章 蹴鞠第322章 疑兵計第39章 訪友第767章 安撫第511章 曹丕的謀劃第1048章 戰備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778章 舌辯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813章 撤軍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806章 八陣圖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118章 苦肉計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398章 出兵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563章 圍堵第1018章 陸凱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954章 不對勁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233章 佐官第702章 託孤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1120章 秦朗第118章 苦肉計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588章 山路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652章 雪橇第1113章 失算第100章 接應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843章 郭淮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