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

鄧縣城外,魏軍營寨之內。

如今的魏軍內部,士氣非常的低落。

兩位主將陣前單挑,最終兩敗俱傷,雙雙落馬,此乃諸人親眼所見。

張虎倒是也應對及時,帶着張遼親衛趕緊把張遼搶救回營,但之後的應對,張虎就欠缺的太多了。

首先,張遼的傷勢確實比關羽要重,如今已經陷入了昏迷的狀態,其次,張虎的反應也不如鄧艾迅速,並沒有能在第一時間掩蓋住主帥的傷勢,相反,張虎還在軍帳中幫張遼卸下了甲冑,讓軍中諸將全都親眼目睹了張遼的傷勢。

背後一刀,透體而入,創口長達一尺,深入皮肉之處足有兩寸最要命的是,在關羽的蠻力之下,張遼脊柱受到嚴重打擊,已然受損變形了。

這也是爲什麼張遼會昏迷不醒的重要原因。

關羽被張遼捅了一槍,雖然也很嚴重,但終究算是外傷,而張遼這個,脊柱損壞,說不好都已經傷到中樞神經系統了。

這年月,又沒有X光,受到時代的限制,這時代的醫家水平,連神經系統是什麼玩意兒都沒有概念.這種傷勢,就算是在現代社會,要徹底不留後遺症的治好,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

如果張遼真的沒事兒,還能繼續指揮的話,那魏軍的防備肯定很嚴密,稍微試探一下發現打不動,直接退回來堅守,等到王基和寇封的援軍抵達後再動手不遲。

只要張虎一個應對不利,造成一方突破,那麼整個鄧縣外圍防禦也就拿下了。

張虎也是急的沒辦法了,一邊斥責痛打軍醫無能,一邊趕緊給在洛陽的曹丕寫信,希望他派出太醫來,給張遼治傷。

關平的資質確實是差了點,但你得分跟誰比.比不上關羽,鄧艾,徐庶這些人,但比對面的張虎可要強的多。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張虎的應對失措。

而張虎的窘境,也被關平等人看在眼裡。

事實上,關平爲人還是比較低調謙虛的,跟他那個當爹的可不太一樣.第一次掌軍,關平心裡多少還是有些沒底,沒少請教徐庶和鄧艾,該怎麼用兵。

而隨着張虎撤入鄧縣城內,關平卻沒有繼續領兵追擊,相反,關平暫停進軍了。

營帳之外,關平也沒有客氣,隔天升帳點將,分配進攻任務,以鄧艾,廖化,關興爲先鋒,分三路,進攻鄧縣營寨。

有一說一,就是張遼在面對關羽的攻勢時,都得小心翼翼,時刻警惕防線安危呢,張虎憑什麼覺得就靠自己,能擋住當世名將關羽的進攻?!

張虎終究從軍經驗太少,歷練也太少,從一開始就誤判了敵軍主將,心生怯意,之後的指揮應對,就沒個不出錯的。

一上來,就是全線進攻。

張虎已經是努力在支撐了,但他畢竟不是他老爹,沒那個威望,也沒有那個能力。

倒不是關平沒有謀略,作戰計劃制定的不夠詳細,實在是沒有這個必要。

可關平也沒想到,張虎在撐了大半天之後,最終還是沒能撐到天黑。

主帥受傷,蜀賊軍心必然也會浮動,也應該以休養,安定軍心爲主.打死張虎都想不到,這個時候蜀賊居然不按套路出牌,主動發起了進攻。

張遼可以全線指揮防守,並且保證防線的安全,可很顯然,張虎並沒有這樣的能力和大局觀。

這一下,壓力就來到了張虎這邊。

打的下去就打,打不下去就撤回來休整好了。

但如今二爺受傷不便,如果只是單純的制定戰術,指揮作戰,那徐庶也不會說什麼,可二爺非要帶傷上陣,那徐庶肯定不能就這麼看着不管。

而張虎這麼一調整,導致原本防禦還算厚實的中軍營寨方向出現了短時間的兵力不足問題,而負責進攻魏軍中軍營寨的鄧艾敏銳的抓住了這個機會,領兵猛攻之下,中軍方向頓時出現了鬆動和崩潰。

所以,這場戰事,其實有沒有關羽親自上陣,其實沒啥區別。

本來吧,關平還想着,張虎終歸是張遼之子,跟隨他父親多年,耳濡目染之下,應該會有點本事甚至關平還做好了今天攻不下,明天繼續強攻的打算呢。

身爲大將軍,當關羽身體健康的時候,軍中之事,當然是由他一人做主,這點主次是很明確的,因此徐庶作爲軍師,也不過是以建議爲主,從不干涉關羽的決斷。

更別說,這一尺長,兩寸深的創傷,要想做到止血縫合,以軍中軍醫的手段,也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率先打破均勢的人是關興,他領兵攻破了魏軍左側營寨防線,率軍殺向中軍,逼得張虎不得不調動中軍士卒,調整中軍防守方向,應對關興的進攻。

關平採納了這樣的方略,並做好了進攻梯隊的分工,隔天直接發起攻擊。

第一天的防守中,張虎雖然靠着自己父親留下的營寨防禦體系勉強的撐了下來,但張虎本人的手段基本已經用盡了。

因此,魏軍軍中,幾乎人人都知道,自家主帥傷重難愈,都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了。

張虎的能力,確實比他爹要差的遠了。

如果張遼真的重傷了,那麼也別客氣了,直接全線進攻,就不信張遼之子張虎有這樣的大局觀,能夠統籌整個防線。

這點耐心,關平還是有的。

不得已之下,張虎只能是收攏殘軍,領軍後撤,撤入鄧縣之內,想依靠鄧縣城防的優勢,繼續堅守。

不是二爺不想,實在是不能。

另外呢,關羽家的家眷在軍中從軍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戰場三路,中軍一路,一共四個方向,居然有兩面“關”字大旗張虎下意識的認爲,中軍帳內負責指揮的人是關羽,而左路猛攻的人是關平。

因此,關羽這個受傷了的大將軍,被徐庶聯合關平,關興,關銀屏,鄧艾等關羽的家眷們,一起把給摁在帳中榻上休養,然後徐庶立刻寫信往江陵和江東,求人幫忙尋找名醫來給關羽治傷。

徐庶和鄧艾對此的看法很一致——明天打一場就知道了。

其實這事兒也不能怪張虎,實在是對面的蜀賊太狡猾了。

而漢軍這邊呢關羽到底是沒能親自上陣。

關羽的傷勢到底如何,張虎其實不知道,但考慮到自家父親傷重不起,張虎想當然的以爲,關羽的傷勢也輕不了。

當然,張虎也沒忘了,趕緊給身在洛陽的曹丕,再次發去求救信。

也因此,當第二天,對面的蜀軍主動發動進攻的時候,魏軍士卒各個慌亂。

第二天,關平毫不客氣,繼續兵分三路,發動對鄧縣外營寨的猛攻。

中軍營寨一旦出現漏洞,張虎就算是再拆東牆來補,他也沒有這個時間了。

如今的荊州軍團,能在資歷和才能方面對關羽做出制衡的人,也只有徐庶了,而劉備一直把徐庶留在荊州的的原因也無非是這個,在關羽不方便的時候,能有個後手,幫着關羽掌控荊州軍團。

因此啊,不需要搞什麼謀略,也不需要搞什麼試探——全線進攻就是一種試探。

那還不如好好的呆在營帳內養傷呢。

而張遼吧,在曹魏內部一向人緣不好,能跟他搭檔的副將,基本也是那種沒啥威望,能力也有限的人,這也就導致了,一旦張遼倒下,整個魏軍就呈現出一種羣龍無首的慌亂感。

因此,這次徐庶可沒有繼續放任關羽任性,但也沒有直接跟關羽翻臉奪兵權徐庶自己不碰兵權,他只是繞過了關羽,直接委任關平爲全軍指揮,負責對鄧縣的曹軍發起主動進攻。

至於掩蓋張遼傷勢的事兒,張虎根本沒有這個概念。

而且就像鄧艾說的那樣,如果張遼真的重傷了,那麼關平,關興,鄧艾,徐庶四個人一起出馬,曹魏就靠一個張虎,是根本擋不住漢軍的攻勢的如果張遼沒有重傷,還能指揮,就算他關羽親自上陣指揮,也一樣討不到好。

張虎拆東牆補西牆的防守方式,讓關平瞬間看到了攻破鄧縣城外營寨,乃至直接攻破鄧縣的可能。

被人打了一個猝不及防,導致三線全部告急,張虎已經把手頭上能用的預備隊全部調度了上去,這才勉強的撐住了防線明天蜀賊繼續進攻的話,張虎已經無人可派了。

也就是說,張虎誤判了形勢,認爲關羽傷勢無礙,依然在指揮全軍進攻。

再一個,魏軍軍中士卒,本來就因爲主帥重傷昏迷而軍心動搖,士氣低落着呢,猝然間遭遇敵軍進攻,戰鬥意志根本提不起來。

你老子的兵權,還是交到兒子手裡就算關羽想說什麼,也說不出什麼來。

倒不是出了什麼意外,只是很單純的因爲,寇封帶領着上庸兵,提前一天,抵達了南陽戰場。

如今關羽傷重,寇封到來,南陽戰場的指揮權,需要重新進行一個分配,到底以誰爲主將,這需要兩人做出一個協調。

寇封好歹也是鎮守一方的人物,比起關平來說,不管是地位還是官職,都要高出一籌.寇封到底願不願意聽從關平的指揮,還真的不好說。

而此時的鄧縣城內,昏迷了兩天的張遼,也終於在這個關鍵時刻,暫時醒轉了過來。

第32章 江夏第243章 爭議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1180章 衛氏第909章 談崩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1067章 戰長沙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716章 關中世家第939章 相持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176章 誤解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928章 授徒第813章 撤軍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26章 找原因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940章 大變故第354章 曹操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1197章 退守第630章 勸關羽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910章 水戰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1001章 亂局第1130章 變策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60章 授徒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1072章 丁口第1071章 重整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802章 援兵第743章 人事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1253章 拖時間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546章 糾纏第641章 練將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27章 論將第958章 試探第1086章 搶攻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1035章 攪混水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567章 五丈原撤軍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704章 挑明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225章 處置第946章 洛陽防備第691章 戍邊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173章 人才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斷第813章 撤軍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871章 滲透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