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回軍

實話實說,這年月的世家大族,對於醫者的態度,其實是抱着很微妙的態度的。

一方面,因爲這年月醫療技術不發達,稍微有個頭疼腦熱的也有可能喪命,因此世家大族子弟,如果有條件的話,都會自學一些醫學書籍。

比如柳隱,比如諸葛亮,其實多少都懂一些醫理。

但,另一方面,這些世家大族子弟對於行醫的醫者,卻又是抱着鄙視的態度。

尤其向張機這樣,明明是世家子弟,放着好好的長沙太守的官職不做,卻天天跟泥腿子們打交道,給這羣泥腿子免費看病的人,簡直是世家子弟的異類。

因此啊,張機雖然是南陽張氏的子弟,甚至論輩分,還是南陽張氏家主的族叔輩,但南陽張氏內部,依然對張機不怎麼待見。

但這時代不同了。

也不知道老天爺是出了什麼BUG,讓一隻穿越土狗給混了進來,順帶還讓這個穿越土狗跟張機搭上了線,再加上這個穿越土狗在荊州沒事兒抓了一把思想建設,給蓋了一座嶽麓書院,專門把張機給請到嶽麓書院去搞醫學研究這事兒的性質,可就不一樣了。

張溪不僅攛掇這劉備,把張機的著作《傷寒雜病論》用雕版印刷,分發各縣,免費向天下醫者開放,還把這本書給收錄進了嶽麓書院的藏書閣內。

隨着這些年嶽麓書院的名聲越來越高,能收藏進嶽麓書院藏書閣內的書籍的水平和檔次也越來越高.張機的這本《傷寒雜病論》,已經被世人擡高到了“醫家聖典”的地步。

張機本身就是南陽張氏出身,標準的世家子弟,跟民間遊醫的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人物。

如今又寫出了“醫家聖典”級別的著作《傷寒雜病論》,雖然不是儒家經典,但也算另類的著書立傳級別的人物了,這就導致了張機本身的地位,不僅在民間,甚至在世家之間,都非常的高。

再加上兩年前,張機在荊州的嶽麓書院內過世,當時連司馬徽這個一直活到現在,老而不死的天下名士都給張機寫了祭文,更是進一步擡高了張機的地位。

因此,當柳隱聽說衛沈是張機的弟子時,根本就沒有把衛沈當成是一個醫者,而是下意識的當成同級別的世家子弟來對待的。

當然,這也跟衛沈本身的出身分不開衛沈,出身河東衛家。

就是那個娶了蔡昭姬的幸運兒衛仲道所在的家族,也是河東地區的大世家。

衛沈本身,也確實是世家子弟。

衛沈之所以會被張溪給死乞白賴的挖過來,一方面是張機欠了張溪的人情如果沒有張溪提醒,張機的水毒症和疫瘴的研究,還真沒有那麼順利的找到預防和醫治的辦法。

另一方面衛沈其實是比較擅長兒科和婦科,張溪挖這傢伙,是爲了給自家老婆孩子找個保障。

但現在,因爲張溪要上戰場了,孫尚香不放心,就拜託衛沈來張溪軍中,作爲隨軍軍醫效力,以防萬一。

結果張溪是沒用上,倒是讓馮習給趕上了。

“此人倒也命大,身中七創,五創皆在四肢等非緊要處,只有兩創頗重,一在胸前,一在後背,然幸極未傷五臟六腑.否則我也無能爲力!”這是衛沈在初步治療完馮習後,給出的結論。

馮習的運氣,讓衛沈也感嘆不已。

全身七處大傷,只有胸前一刀和後背一刀砍的很深,已經見骨,但萬幸都被肋骨給擋住了,沒有傷到內臟上。

要是真的傷到了內臟,那別說衛沈,你就是讓張機和華佗復生,他們在這個時代條件的限制下,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而如今馮習昏迷不醒的原因,就是單純的失血過多這方面,衛沈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他最多隻能做到讓傷口止血癒合,剩下的,就只能靠馮習自己挺過去。

挺過去,那馮習基本就沒什麼問題,傷好了還是一條好漢。

挺不過去,那衛沈也沒有辦法,畢竟衛沈擅長的也不是治療創傷。

再說了,失血過多這事兒,就算張溪知道可以通過輸血來挽救,但這年代既沒有確定血型的條件,也沒有靠譜的輸血設備,知道怎麼做也做不了這事兒。

因此,張溪只能把馮習和衛沈一起留在大昌集,拜託柳隱照看,自己則領兵,先回武功縣城外。

又花了一天半的時間行軍,張溪回到了武功縣城外的營寨內。

而這個時候,高翔已經領兵強攻武功縣三天了。

高翔的強攻,就是依靠簡陋的鉤梯,催動士卒攀爬城牆的進攻方式。

這種攻城方式,是效率最低,但同時,也是對敵軍壓迫感最大的一種進攻方式。

畢竟武功縣城內的守軍部隊人數少,要兼顧數道城牆的防禦,本來就力不從心,一旦被漢軍攀爬到城牆上,進行城牆爭奪戰,那對守城部隊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

但同樣,這樣的進攻方式,對進攻方的傷亡,也是非常大的。

短短三天的進攻,高翔所指揮的攻城部隊,就已經有了八百多人的傷亡了。

就是高翔,都心疼不已。

不是不想進攻,而是不能就這麼進攻.給他點時間,打造好攻城器械,比這樣的進攻方式要有效率的多,士卒的傷亡率也會低的多。

但.軍令如此,高翔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不能給與武功縣足夠的壓力,就不可能有逼降武功縣的機會就算傷亡很大,但高翔還是得咬着牙的繼續進攻。

而此時的王昶,那是真的有點頂不住了。

張郃帶走了大部分的兵員,留守在武功縣的士卒,又有幾個不知道自己現在面臨的處境是什麼樣的?!

對面可是有七千多士卒呢,自己這邊才一千三百多人,還要分守四面城牆說好聽點是留守,說難聽點,搞不好大家就是被張郃給拋棄了。

張郃領兵出城,說是去偷襲五丈原了,但誰知道他到底是幹什麼去了,別回頭一轉向,直接跑回右扶風去了。

也就是現在時間過去不久,蜀軍進攻的壓力還沒有到臨界點,這點小心思大家都藏在心裡,還沒爆發出來而已。

但這也導致了軍中的士氣不振,各懷心思。

可要是繼續這麼下去,王昶自己都不知道,還能守衛武功縣到什麼時候。

雖然呢,當初商討分兵的時候,張郃曾經說過,他一旦帶兵去偷襲五丈原了,王昶只要儘量拖延時間,不讓蜀軍發現自己離開就可以了,這個武功縣要守多久,張郃並沒有明說。

或者說,其實雙方都有默契的,如果到了危急時刻,武功縣守不住的話,那麼王昶也是可以選擇放棄武功縣,直接退回右扶風去的。

比起右扶風,一個武功縣的得失,並不重要。

但王昶可不想就這麼輕易的撤退。

如今距離張郃出發也不過是四天時間而已,自己堅守一座城池,如果連四天都守不住,那以後自己也別想着在沙場上建功立業了。

再一個,四天時間,張郃如果進軍順利的話,那倒是不用擔心,但如果進軍不順要退回,自己卻先一步退走了,那不是張郃連個退路都沒有。

因此,王昶的想法,還是要在武功縣堅守一下,堅守上至少十天.十天之後,如果真的守不住,那王昶就直接領兵退回右扶風,在右扶風重新組建防線,防止蜀軍趁虛進攻右扶風。

但.第五天下午,王昶發現,城外的蜀軍營地內,不僅士卒數量變多了,主將的旗幟,也從“高”,換成了“張”。

原本分兵去攔截張郃將軍的張溪,已經回來了。

這讓王昶的內心一沉,有了非常不好的預感。

其實稍微用腦子想一下就能知道了,如果張郃將軍進軍順利,這時候的張溪應該是在拼命尾隨追擊張郃將軍,哪怕一路追到五丈原都在所不惜。

但張溪卻在這個時候領兵回到了武功縣,那張郃將軍那邊.王昶的內心,頓時焦急不已。

如果張郃將軍戰敗了,甚至五千人的精銳大軍全都葬送在了山道內,那自己應該怎麼辦?!

繼續堅守?!

那等蜀軍全力圍攻上來了,自己連跑的地方都沒有。

直接放棄?!

萬一張郃將軍沒有全軍覆沒,回來卻看到自家退路已經沒了.那纔是大問題呢。

王昶思來想去,覺得如今還不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繼續堅守上兩天,如果張郃將軍回來,那一切都會好轉,如果張郃將軍在兩天時間內還沒有回來.那就真的回不來了。

萬幸,第六天的中午,王昶在北門,見到了狼狽從山道中退回武功縣的張郃大軍。

但同時,這支大軍也有一個不太好的消息,帶給了王昶。

張郃將軍箭瘡發作,如今已然昏迷不醒。

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350章 樊城保衛戰(三)第343章 調整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422章 大雪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753章 餿主意第228章 戰與和第940章 大變故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742章 歲月第914章 壓力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951章 潁川應對第914章 壓力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70章 江夏太守第1019章 石苞的無奈第938章 求戰第1159章 分工第778章 舌辯第71章 博弈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361章 和談條件第651章 退兵第30章 對比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906章 安撫第865章 戰後第1091章 孟津渡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1058章 過江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戰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1006章 開戰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988章 巧合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264章 再見面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940章 大變故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807章 夜戰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1092章 共議第941章 誤判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戰第457章 換將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68章 試探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916章 摩擦結束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706章 拖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1180章 衛氏第95章 議戰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234章 蔣琬第459章 變故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580章 接應第606章 回軍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833章 誘餌第683章 影響第934章 誘敵第74章 密謀第888章 巡江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1012章 誘敵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246章 去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