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

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

建安二十七年四月,劉備在成都建制稱帝,封步氏爲皇后,甘氏爲貴妃,劉禪爲太子,年號章武。

同時下令改革中央官制,設三省六部,加強中央行政效率。

分設三省,中書省中書令諸葛亮,尚書省尚書令法正,門下省侍中龐統。

另立御史臺監察百官,以虞翻爲御史大夫,統領十二道巡查御史。

又在尚書省分設六部,禮部尚書許靖,吏部尚書秦宓,兵部尚書張溪,刑部尚書董和,戶部尚書劉巴,工部尚書簡雍。

六部各設諸司,設立各司主官,組建六部架構,共同組成中央官僚制度。

這次劉備的官制改革,僅僅侷限在中央官僚體制層面,畢竟很多事情無法一步到位,尤其在地方上,因爲世家大族的影響力依然很大,只能暫時保持目前的架構,一步一步的進行調整。

畢竟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諸葛亮,張溪,法正等人也怕步子邁的太大,不小心扯到了,那纔是真的欲哭無淚。

至於軍制,劉備基本沒改,還是沿用的漢制。

拜關羽爲大將軍,假節,督荊州軍政事。

拜張飛爲車騎將軍,假節,督南北兩軍事,重建大漢南北兩軍。

拜趙雲爲驃騎將軍,假節,督涼州軍政事。

拜馬超爲衛將軍,督雍州軍政事。

之後,劉備又對麾下一些有功人員進行了封賞。

比如荊州方面,劉備升徐庶爲左將軍加荊州刺史,王基爲鎮東將軍加江陵太守,石苞爲揚武將軍加武陵太守,馬良爲荊州別駕,襄陽太守,費禕,伊籍,趙累等皆爲荊州治中從事。

益州方面,以楊洪爲益州刺史,吳懿爲中護軍,黃權爲右將軍加漢中太守,張溪爲前將軍加兵部尚書,李嚴爲後將軍加江州都督,李恢爲鎮南將軍加庲降都督,孟獲爲安南將軍加建寧太守。

雍州方面,除開馬超外,升魏延爲鎮北將軍加雍州刺史,姜敘爲安北將軍加雍州長史,馬岱爲揚威將軍加雍州司馬。

涼州方面,除開趙雲外,升徐邈爲鎮西將軍加涼州刺史,升龐德爲安西將軍加護羌校尉。

另立新城郡,把上庸,房陵,西城三郡合而爲一,命寇封爲安漢將軍加新城督,駐守上庸,董允爲興業將軍加新城太守,輔佐寇封處理新城郡政務,孟達爲安東將軍駐守西城,申耽爲輔漢將軍駐守房陵。

其餘諸將,如王平,張嶷,張翼,郝昭等,各有封賞。

劉備登基稱帝,昭告天下,在這個節骨眼上,曹丕當然是震怒不已.特麼劉協還沒死呢,你劉備稱的是哪門子的帝?!

就說這個劉備不是好人吧,你看,現在暴露野心了吧.啥匡扶漢室呀,根本就是他自己想做皇帝了。

這就是曹丕的真實想法,他就覺得劉備這個人很能裝,當初在自己父親手下的時候就能裝,一直裝到現在才暴露了本性。

自己剛剛稱帝沒多久,這個劉備就跟着稱帝,這是擺明了不給大魏顏面,也是不給自己面子.曹丕真的很想起兵,去削劉備這個老小子兩個大耳帖子。

可問題就在於曹丕自己也知道,這事兒就只能想想,畢竟自己在西北剛剛被劉備削過一頓,這事兒到現在還不到一年呢。

就算曹丕再腦殘,他也知道,現在暫時不是討伐劉備這個不臣之人的時候。

可對於劉備的稱帝舉動,曹丕又不能不做迴應,必須想個辦法,駁斥掉劉備稱帝的合法性才行。

曹丕這個人,不愧是能寫出《典論》的人.文藝典籍他曹丕都能批駁,更別說一個活生生的人了。

先給劉備扣一個“僭越稱帝”的名義,否定他繼承漢室的合法性,同時再從劉備稱帝后的官制改革下手,給他安一個“破壞祖制”的罪名一上來就否定了大漢實行了四百多年的三公九卿制,還好意思說自己是繼承漢室?!

大魏接受了大漢的禪讓,但在官制上,不還是全盤複製了大漢的官制,你劉備這個打着漢室宗親名號的傢伙,怎麼就敢一稱帝就改制?!

伱是在反對大漢列祖列宗制定出來的制度麼?!

那你還怎麼好意思自稱自己是漢室後裔,怎麼有臉面繼承漢室的?!

是的,曹丕打算從這兩個方面去入手,發動大魏的宣傳機器,對劉備稱帝這件事,進行全盤的否定。

曹丕好歹也是一個文學家,知道做這種事兒,你不能想一出是一出,這年頭也沒有互聯網可以給曹丕和劉備在網上互噴,所以要批駁劉備稱帝的合法性,最好的辦法就是寫一篇文章,然後傳送天下,在文章裡把劉備稱帝的合法性給批倒。

既然要寫文章,那就必須全面瞭解對方後才能動筆。

“僭越稱帝”什麼的不用去多想,不管是站在曹丕的立場上還是站在劉協的角度上來看,這就是一個基本事實。

可問題是這個“三省六部制”,特麼曹丕越研究,越覺得這特麼是個好制度啊。

三省做出決策,執行和監督,六部各司其職,皇帝既能保證中央集權,還能分散羣臣手裡的權利,最重要的是可以問責有司,大大的加強中央的行政效率。

你回頭再看看自家的那些官員們,一天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遇到什麼事兒都是能拖就拖的這幫人,要來幹嘛?!

曹丕帶着孫資和流放兩個人,越研究越覺得特麼這個“三省六部制”好啊,別的不說,光行政效率就能提升一大把。

如果再配合陳羣的九品官人法選出賢才,那麼豈不是能讓國家機器高速運轉,大大的提高實力?!

是的,這個時候,陳羣已經提出了九品官人法,而這個法其實是利弊皆有的。

好處是讓一些只會誇誇其談,不懂實際政務的所謂名士原形畢露,爲國家選出真正能用的人才出來。

但壞處是,這個九品官人法,實在是太容易被世家豪族們鑽空子,只要掌握了大小中正的官職,那我說誰有能力,誰就有能力。

這就造成了後來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豪族”的局面,朝政徹底被世家大族把控,皇帝基本成爲一個傀儡。

後世晉朝的八王之亂和東晉的“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多少都跟這個制度有切不斷的關係。

但這個時候,曹丕覺得自己只要能加強中央的行政效率,加強中央集權的話,是可以避免這種世家坐大的局面誕生的。

畢竟老曹家起家,可不是完全依賴世家,曹操連孔融,邊讓這樣的天下名士都敢殺,老曹家還能擔心這個問題?!

一方面是爲了跟世家大族們搞好關係,讓曹魏的統治變得更加穩固,另一方面曹丕也有要改變中央行政效率的實際需要,因此曹丕對九品官人法,還是持讚賞態度的。

而現在,劉備集團的“三省六部制”又讓曹丕看到了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種制度,配上九品官人法選材的話,說不定就可以大幅度的限制住九品官人法的缺陷。

只要皇帝有集權在手,那麼世家依靠九品官人法坐大的可能性就會降低.這兩種制度,簡直是天造地設的好搭檔啊。

只是特麼這是劉備搞出來的玩意兒,自己堂堂大魏皇帝,駁斥他“不尊祖制”還來不及呢,怎麼可以厚着臉皮直接照抄呢?!

這個不行,絕對不行.必須想辦法套個殼子,才能拿過來自己用。

而這方面,孫資和流放絕對是專家。

這兩人,軍事才能可能很一般,但對政治制度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是不錯的政治人才。

這倆經過半個月的研究,終於發現了,這個制度其實就是在三公九卿制度上的一個延伸,削弱了三公的權利和職能,對九卿的權利進行了細化拆分,重組成六部,加強了這六部的權利。

總體來說,就是通過拆分權利來限制三公九卿們的職責,使得他們之間雖有統屬關係,但不存在依附關係,所有的權利出處最終都歸於皇帝。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套個三公九卿制的皮,借用這些內核,對三公九卿的職能進行重新定義不就可以了?!

雖然實際內核變了,但好歹是套着“祖制”的皮啊咱們照樣能痛罵劉備不尊祖制,沒有資格繼承漢室嘛。

曹丕聽完孫資和流放的建議後,頓時哈哈大笑,然後就秘密召集陳羣,劉曄等人,把孫資劉放兩人的主意一說,讓陳羣劉曄帶人去研究這個套皮製度該怎麼改才行。

不是曹丕不信任孫資和流放,實在是這兩個人的資歷太淺,讓他們倆來主持這麼重要的事情,他們根本不夠資格,誰也不會把這個改變當回事。

只有讓陳羣,劉曄這樣的老資格臣子來做這些事兒,纔是最合適的。

至於孫資和流放.這倆人還是幫着自己好好的想想,該怎麼寫文章罵劉備比較好。

而就在曹丕一邊琢磨怎麼批駁劉備,一邊想着怎麼改制的時候,又一個倒黴消息傳過來了。

大魏黃初二年十月,孫權在武昌稱帝,改元黃武,立國號爲吳,大赦天下。追尊其父孫堅爲武烈皇帝,追尊其兄孫策爲長沙桓王,立子孫登爲皇太子。

曹丕頓時暴怒。

(本章完)

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1087章 應對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80章 水戰第631章 單挑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斷第571章 失守第185章 應對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67章 黃祖異動第107章 魯肅第138章 油江口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365章 點兵點將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583章 搶時間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1192章 中計了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574章 懲罰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813章 撤軍第423章 鏖戰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217章 取名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1054章 水戰(二)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546章 糾纏第817章 關中亂戰第1154章 鏖戰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987章 議定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88章 被圍第658章 投誠第4章 主僕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784章 調整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212章 考試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449章 吳王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449章 吳王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79章 巡視防務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1016章 意外的變數第609章 到來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927章 收徒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1035章 攪混水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750章 兵敗如山倒第715章 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