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水泥

第386章 水泥

馬忠的配劍,當然不是什麼寶劍,只是馬忠託人從成都買回來的配劍而已。

非要說跟這時代普通配劍有什麼不一樣的話,採用的是軍中秘法所造的精鋼鍛造而成的。

其實就是跟苗刀的材質一樣,用灌鋼法弄出來的精鋼所造,在韌性和硬度上,達到了這個時代能達到的最高標準而已。

聽完馬忠的講述後,張溪半信半疑,讓張翼找來軍中的苗刀,又找了一塊石頭,自己親手全力砍下好傢伙,震的手都麻了,但石頭也同樣出現了一條裂縫。

好吧,現在張溪知道自己跟馬忠之間的武力值差距有多少了。

嗯.這麼看來,還真的不是馬忠的配劍有問題,是這個石頭的問題。

這個石頭,說它硬吧,確實挺硬的,一般的農具或者是張溪這種武力值不高的人,根本無法破壞。

但你要說軟吧,它也挺軟的,稍微刀刻斧鑿一下就會碎裂,根本無法作成奇山怪石,或者是雕塑成型。

在牂牁郡,有太多這樣的石頭了,靠這樣的石頭搞石刻增加百姓收入,顯然是不行的。

張溪頓時也有點尷尬,蹲下來看了一會兒這個石頭,想看看這東西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然後吧,張溪似乎越看,越覺得這石頭有點眼熟.想了很久,似乎想到了什麼眉目,讓人搬了一塊回去。

回到牂牁郡太守府之後,張溪命人找來石炭,把這塊石頭架在石炭火上煅燒,煅燒到石頭開裂粉碎後,張溪總算得到了確認。

這石頭,還真的就是石灰岩。

牂牁郡出石灰岩?!

在仔細想想,剛剛馬忠好像說,牂牁郡的很多土地,都是黏土,耕種效率極其低下特麼這要是不用來練水泥,是不是有點浪費了?!

水泥好啊,穿越者必備的玩意兒。

而且這東西沒啥難度,就是把黏土,生石灰,外加鍊鐵剩下的廢渣一起煅燒打碎,晾乾就可以了。

雖然達不到後世的水泥質量,但在這個時代,簡直是建築神器好不好。

牂牁郡.寶藏郡吶!!!

要是能造水泥的話,這地方還怕沒有發財致富的機會?!

但張溪轉頭一想,好像也不對。

水泥這東西,在這個時代就是軍工用品,不可能把它交給世家們來打理的,畢竟現在可沒有太好的破壞水泥的手段。

所以.水泥製法必須是機密,只有劉備集團能掌握,這些世家們還是用焦炭賺錢吧。

至於百姓沒法依靠一個水泥廠來安置百姓的,對於一個地方大郡來說,百姓的生活還得是耕種。

不過有了這個水泥的話,張溪覺得應該會引起劉備集團對牂牁郡的重視,畢竟整個益州地區,大概就只有牂牁郡可以造水泥.這樣的話,爲了保證牂牁郡的地方穩定,對當地進行一定的財政補貼,應該是可以的吧?!

這對百姓來說總是好事,起碼不用擔心牂牁郡的可耕種土地稀少造成的人口流失了。

張溪迅速的在腦子裡盤算着這些事情,然後.決定中斷自己的巡視工作,直接回味縣。

得跟諸葛亮好好的談談,這裡面的事兒,張溪總覺得自己一個人想,難免有紕漏。

水泥的製法,肯定是機密,張溪沒打算現在就全部教給馬忠,必須得等劉備有了決斷後再說,甚至如果有必要,哪怕建造了水泥廠,也得派出重兵嚴格把守才行。

這可是在一夜之間能造出一座城的玩意兒,而且就堅固程度來說,甚至強過現在的很多土城和城訾,屬於重要的軍事物資。

再加上前面還有越巂郡試行科舉制的事兒在心裡,現在兩件重要的事情堆在一起,張溪已經沒有繼續巡視地方的心思了,在十一月冬天到來前,趕緊趕回了味縣,找到還沒來得及回成都的諸葛亮,兩人好好合計合計。

在越巂郡臨時試用科舉的事兒,諸葛亮在聽完了張溪的建議後,思考了好一會兒,覺得還是可行的。

畢竟現在的南中,名義上剛剛經歷過叛亂,百廢待興的時候,很多事情可以“特事特辦”,大家都說不出什麼來。

甚至諸葛亮認爲,不僅可以在越巂郡推廣科舉,整個南中都嚴重缺乏管理人才,尤其是等到礦山開始開採,種植園開始運作後,這種人才的缺乏,會凸顯的更加明顯。

益州世家們,不管是南中還是蜀中的世家,他們可能不會缺乏管理人才,畢竟都是百餘年的詩書傳家家族,從內部挖潛的話,一些基層管理的族中子弟還是不缺的。

但如果官府沒有相對應的基層官吏跟他們對接的話,他們很多事情也沒法展開,一旦遷延時日,真正損失大的反而是他們。

所以諸葛亮認爲,在南中臨時試行科舉制,應該不會遭到益州世家的大面積反對。

而成都的劉備集團,卻可以用這個臨時性的科舉考試積累經驗,爲後續把科舉作爲察舉制最後一項考覈奠定基礎。

這事兒,真的很重要,重要到諸葛亮都想立刻回到成都,跟劉備商量,是不是在南中先試行這套考覈手段,增加地方管理人才。

但張溪還是硬留了諸葛亮幾天.這纔是第一件事,還有第二件事情呢。

張溪拖着諸葛亮,再次來到自己的秘密試驗工坊,用牂牁郡帶回來的煤礦,煅燒從牂牁郡帶回來的石灰岩,得到了生石灰,再配合牂牁郡本地的黏土,以三比一的比例混合燒製出來一堆粉末。

最後張溪用這堆粉末混合了砂礫,加水攪拌後,在半天的時間內造出了一堵牆,隔天請諸葛亮親自試驗這堵牆的硬度。

諸葛亮推了幾下,又讓士卒用錘子死命敲了幾下後,轉身驅散所有人,直接把張溪的燒製水泥配方給要走了。

諸葛亮什麼人,哪能不知道這玩意兒的輕重,幾乎只是一轉腦的功夫,就明白了張溪讓自己看這些粉末的意思。

然後諸葛亮就真的沒法在南中繼續待下去了。

這趟來南中,他發現了很多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就沒有一件算是小事,必須趕緊回到成都去,跟劉備等人商議。

世家在南中的銅礦上的糾合以及利益是一件事,這事關益州世家是否可能產生抱團或者是嫌隙的事情,對劉備集團分化利用,統治益州有着重要的參考意義。

南中的種植園和夷人登記造冊是一件事,這事關南中人口變化,以及未來賦稅徭役增加的事兒,也需要跟劉備及時彙報。

南中的科舉試行是一件事,關係到未來劉備集團的人才選拔制度,以及削弱世家在民間的影響力,爲寒門子弟提供上升通道。

最後還有個水泥的事兒.這是軍國大事,也是現在諸葛亮最着急的事兒。

其他事情可能還有個緩衝的空間,但最後一件事,必須趕緊辦。

尤其是張溪告訴諸葛亮,這個水泥不僅能作爲黏合劑修建城池堡壘,還能用來修建道路,最重要的是乾涸凝固的速度非常快,可以大大提高現在益州的路況環境。

諸葛亮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從益州到漢中,再從漢中出涼州或者秦川的那些糟糕的山路。

益州這地方歷來易守難攻,確實得益於這些山路難行,是好事,但也是壞事。

從純粹防守的角度講,益州的山路難行,是守衛益州的屏障。

但現在劉備集團已經佔據益州了,這時候需要考慮的,已經不是益州是不是易守難攻,而是考慮北伐的時候,這麼倒黴的路況,對運糧的成本有多高。

歷史上的諸葛亮,六次北伐,有四次是因爲山路難行,糧草補給不夠及時,不得不退兵的。

崎嶇的山路,難走的路況,運糧隊看似一天行進三四十里,但山路漫長,這個補給線可比平地上要長處一倍。

而且路況不好,一旦有什麼意外,也會影響運糧的速度,因此從益州要北出涼州甚至是秦川,糧道就是制約益州出兵最大的因素。

現在好了,有了這個叫水泥的東西,哪怕造不出大路,一條用來運糧的通道還是可以造出來的吧?!

這得節省出多少運糧的時間啊。

這件事,必須在益州和漢中修養生息完成前做好,時間實在不等人。

諸葛亮實在沒法在味縣繼續呆下去了,本來預計年底再回成都的諸葛亮,在十一月中旬就趕忙的跑回成都去,跟劉備商量“大興土木”的事兒。

而張溪嘛,繼續留在味縣,當自己的庲降都督。

把大部分的事情搞定框架後,張溪的事情就少了很多,剩下的事情不過是根據事情的推動情況,自己決定是否需要做出應變和調整就可以了。

接下來張溪最主要的工作,不過是日常的政務管理工作而已。

再加上諸葛亮回到成都後沒多久,就把蔣琬從成都給派發到南中來了。

ωwш .тtkan .¢ ○

一開始張溪還以爲蔣琬這是又哪裡得罪了劉備,讓諸葛亮不得不再次派發到地方.就像當初蔣琬被諸葛亮派到張溪所在的巴東郡當縣令一樣。

但這次,蔣琬可不是被髮配,他是專門被劉備任命爲庲降都督府長史,來當張溪的副手的。

目的,就是主持南中六郡臨時科舉,協助張溪管理六郡基層人才選拔,以及在牂牁郡籌劃建立水泥廠的事兒。

很顯然,這是妥妥的重用了。

(本章完)

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494章 違令第165章 朋友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609章 到來第1133章 心累的陳泰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1242章 應對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270章 江東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518章 二將第1154章 鏖戰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870章 夜襲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367章 花關索第112章 找錯人了吧第46章 家內瑣事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1155章 方案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473章 退兵第1101章 勸降第25章 徐庶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96章 周瑜退兵第270章 江東第39章 訪友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302章 于禁第864章 亂戰第863章 突圍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808章 添油第130章 攻城(一)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1214章 聖裁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940章 大變故第692章 爭論第225章 處置第148章 出巡第265章 蝗災第1055章 水戰(三)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228章 戰與和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910章 水戰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181章 成婚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149章 約定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53章 蹴鞠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238章 改良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185章 魏縣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1155章 方案第91章 準備退路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81章 衝陣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389章 替代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