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進攻準備

第283章 進攻準備

呂蒙還能幹什麼.許你對別人用間,還不許別人對你用間啊。

張溪給關羽看這些信件的目的,就是告訴關羽,江東那邊,可始終沒有放棄對荊州的惦記。

你要出兵襄樊,這個沒問題,但伱得處理好主次關係,守好家。

別回頭你進攻一次襄樊,回來家沒了.不說你自己能不能活着,丟了荊州,你能對得起劉備麼?!

關羽看了信件後默不作聲了很久,然後親自寫信給徐庶,請徐庶來一趟江陵,重新商量一下進攻襄樊的事情。

張溪也沒有多言,目的達到了就行,多說話又會被二爺趕出門去的。

徐庶接到了關羽的信件後,安排好武陵郡的事務,起身前往江陵,在四月中旬,抵達了江陵,參加軍議。

這次軍議,依然還是商量出兵襄樊的事情。

爲了穩住呂蒙,這次軍議關羽索性連潘濬都沒叫來,讓呂蒙坐實潘濬和關羽之間有矛盾,這樣就可以通過潘濬,探知呂蒙的動向了。

潘濬的事兒,關羽沒打算拿到軍議上說,畢竟人多,這種內間的事兒,還是要謹慎的,所以關羽先商量出兵的事兒。

這次關羽打算抽調荊州的水軍,以及南郡的大部分陸軍,總計四萬多人,進攻襄樊。

零陵郡和武陵郡,關羽決定一個郡兵都不調用,並且還讓徐庶總督兩郡防務,對外聲稱是防備武陵蠻族,但實際上是防誰,大家都知道。

至於公安的文聘,關羽本來打算帶他一起北上進攻襄樊的。

關羽本來想好了,他總督全軍,但主要指揮陸軍,由文聘指揮水軍,進攻襄樊.但潘濬的信件一來,關羽真不敢把文聘從公安調走,最終還是決定讓文聘繼續留守公安,只調公安的水軍沿漢水北上。

做完這些安排後,關羽詢問徐庶和張溪,是否有不妥之處。

徐庶想了半天,搖搖頭,表示自己沒有意見。

張溪同樣表示沒意見。

確實,關羽的安排已經很到位了。

荊州一共有八萬水陸軍,關羽只是帶走一半,在各地還留了一半的軍力佈防。

如果這樣都能被江東偷襲,那就說明荊州本身就已經不牢固了,江東要攻取,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跟關羽是不是去打襄樊無關。

荊南兩郡,徐庶總督防務,一方面可以防備呂蒙趁勢襲取荊南,另一方面,如果呂蒙真的攻打公安,徐庶也能及時救援。

只要公安不破,南郡就安全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嘛關羽看向了張溪,詢問張溪,南郡留守的合適人選。

張溪當時懵了一下,然後奇怪的反問關羽,南郡太守是自己啊,難道不應該留下來守城麼?!

關羽也有點傻眼,心說這貨怎麼那麼沒有眼力見的?!

放眼整個荊州,能有獨領一軍能力的人,除了他關羽,也就只有張溪,徐庶,文聘三個人。

現在爲了防備江東可能有的反應,關羽留下了一個心眼,安排徐庶和文聘這一文一武的留着守家,張溪這個能領軍的人,可不就得跟着一起去打襄樊嘛。

水陸兩軍,全靠關羽一人指揮,他怎麼可能忙的過來。

張溪一琢磨也是然後就開始思考,江陵這地方,交給誰來駐守比較合適。

習珍?!

趙累?!

不行,這兩人都偏向於文職,在自己出徵期間處理南郡政務,肯定能做的很好,但一旦遇到軍事層面的東西,這倆都不太行。

鄧艾這小子倒是個合適的人選,但問題是,這小子最近野慣了,天天在礦山營地裡泡着,連回江陵城的時間都沒有。

再說了,鄧艾年紀太輕,又一直隨着張溪處理政務,在軍中幾乎沒有影響力。

平常時期,底下的官吏看在張溪的面上,對鄧艾還會有些尊敬,但一旦遇到大事,鄧艾根本指揮不動這些人。

數來數去,有能力,年紀夠,職位高的人,大概就只剩下一個人了。

王基。

王基雖然是去年才正式出仕劉備的,但他能力強,短時間內展現出來出色的治理地方能力,本身鄭玄徒孫的身份也能鎮住下面不少的基層官員。

王基作爲荊州別駕從事,在關羽出征的時候鎮守老家,也算是常規操作,這個官位也足夠他指揮留下來的守軍,名正言順。

張溪提出這麼一個人選來,關羽倒是有些猶豫。

對於王基的治理地方能力,關羽是認可的馬良沒事兒就在關羽面前誇讚王基,鬧得關羽耳朵都已經快出老繭了。

但王基的軍事能力如何,關羽暫時還沒有看到。

這方面,張溪對關羽打了包票。

開玩笑誒,這是王基誒。

出謀獻策平定淮南三叛,先後都督豫州、揚州、荊州軍事,受封東武縣侯的王基誒。

他治理地方的能力其實是次要的,這傢伙真正的能耐還是在軍事上。

雖然在三國後期,人才凋零,但依然無法掩蓋這位的風采。

也就是搭着王基經常沒事兒揍東吳,而東吳在民間的風評實在不咋地,不然王基的名聲可不會比鄧艾鍾會低多少。

關羽是不知道王基到底有多強,但既然張溪打了包票,他選擇相信張溪。

畢竟張溪推薦的人,基本就沒有不靠譜的。

商量完這些人事安排後,關羽開始詢問馬良糧草準備情況,以及軍中軍械的準備情況。

馬良跟關羽彙報了到目前爲止糧草的囤積情況,大概可以保證五萬大軍食用九個月左右四萬大軍,省省的話,湊一年也不是不可能。

這話說得的,張溪都要扯嘴角了軍中軍糧,從來必須從寬預料,不存在省省的說法。

你要是敢省省,軍中就敢譁變給你看。

這年頭的軍隊,可沒有吃草根樹皮的傳統,吃個麥飯都能給你反了,你還想省省啥?!

還是按照五萬大軍食用九個月來計算吧。

其實吧.也不少了。

至少關羽覺得不少了,九個月的時間,足夠漢中那邊分出勝負了。

可張溪覺得還不夠記憶中,漢中之戰可是打了將近兩年呢。

雖然進攻襄樊只是牽制,可能用不了那麼久的時間,但最好準備好一年的量。

這話一出,馬良差點跟張溪急眼。

馬上就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了,上哪兒去給你弄糧食去?!

嘛,馬良一急眼,張溪也沒轍九個月就九個月吧,大不了沒糧了就勸說關羽回軍唄。

至於軍械嘛.這次真沒糜芳和士仁什麼事兒。

如今劉備集團的人才庫比歷史上要豐富的多,劉備沒必要把這些歪瓜裂棗用在這麼重要的位置上。

順帶一提,糜芳現在在成都,跟他哥哥糜竺一起享福呢,士仁也在建寧郡的某個縣城當縣尉,都不在荊州。

軍械的事兒,關羽問的是廖化。

廖化這個人吧真不是黃巾軍。

廖化是南陽一帶的豪族,荊州世家廖氏出身,跟廖立還算是同宗,正兒八經的世家子弟要是廖化知道羅貫中給他安排了一個黃巾軍出身,不知道會不會跟羅貫中拼命。

而且今年廖化也才二十多歲,比張溪都年輕,黃巾之亂那會兒,他還沒出生呢。

廖化這會兒在關羽帳下,即是文官,又是武將,在軍中既要負責文書工作,又要負責軍械監督,真的是一個能文能武的人。

所以不要嘲笑人家是“蜀中無大將”,論能力,論資歷,廖化都不差的。

廖化詳細的跟關羽彙報了軍中軍械的準備情況,重點是苗刀換裝的問題。

關羽聽的,多少有點不滿意。

根據廖化的報告,苗刀目前換裝完成的部隊,只有一萬五千多人,剩下的萬餘南郡士卒和三萬餘水軍都沒有完成換裝。

這個進度,關羽非常的不滿。

但一聽原因,關羽還真的沒法生氣。

經過張嶷的整頓管理後,煤礦石的存量倒是很多,但鐵礦石的產量嚴重不足。

而且,灌鋼法屬於軍中機密,關羽嚴令不準外泄,這就導致軍中打鐵工匠的數量一直是嚴格控制的,出入礦區都需要手令。

能用灌鋼法打鐵的大師傅就只有那麼幾個人,手下學徒幫工的人手也嚴重不足,限制了苗刀的換裝速度。

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問題,關羽也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法。

總不能爲了加大產量,隨意擴大工匠數量,導致灌鋼法外泄吧.這可是有致命威脅的事兒。

因此,關羽還真不好苛責廖化。

但是提起鐵礦石吧,關羽想起張嶷來了,就問張溪,張嶷的鐵礦山營地組建好了沒有,如果弄好了,就讓他趕緊的來軍中報到。

馬上要出征了,不能放着這麼一個大將之才的人繼續看着礦山,得拉到軍中來效力。

這倒不是什麼問題,張溪一直關注着這事兒呢,畢竟自己的弟子在那邊折騰着。

當下張溪就表示,營地的組建已經差不多結束了,雖然還欠缺一點訓練度,但規章制度已經確定了,小鄧艾也在幫忙,這個時候把張嶷調走,不影響鐵礦山營地的組建。

倒是說到小鄧艾.張溪詢問二爺,啥時候把兩個小輩的婚禮給安排一下,這就要出征了不是麼,是不是先把小鄧艾和關銀屏的婚禮給辦了?!

關羽當即一瞪眼,唬的張溪不敢說話.軍議呢,你說這種事兒幹什麼?!

這種事兒,回頭咱們私下裡說.

現在,還是討論一下,進攻襄樊的戰術問題。

(本章完)

第227章 和談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31章 商討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725章 開春第194章 示範區第1069章 休戰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383章 分配第644章 議事(一)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862章 尾聲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429章 搶時間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1238章 改良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1099章 失守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884章 戰後第905章 同行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1147章 破關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184章 南郡異動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1189章 變數第58章 另一個視角的三顧茅廬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69章 江夏變故第704章 挑明第89章 救援魏延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621章 跑了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365章 點兵點將第594章 輪班制第939章 相持第743章 人事第729章 空城計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257章 成本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84章 沉船截江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503章 誰謹慎?!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494章 違令第1051章 戰略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58章 另一個視角的三顧茅廬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233章 佐官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1185章 魏縣第810章 勸降第777章 來者可是第588章 山路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354章 曹操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697章 私宴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381章 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