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反對

第23章 反對

劉泌是真的把張溪當盟友的。

畢竟在劉泌看來,以張溪和寇封的關係,一旦寇封成了劉備的義子,張溪也能得到莫大的好處。

這種事情,聽聽張溪的意見也好。

可張溪嘛,壓根沒想過那麼多複雜的東西,而且他是真的不贊成寇封變成劉封。

原因只有一個——劉備有兒子啊,而且不止一個。

“主公正值壯年,將來又何愁無子?!”張溪皺着眉頭,對着寇封和寇母說道,“公仲若爲主公義子,雖能得一時便利,但若甘夫人產下主公麟子,介時公仲何以自處?!”

你不太好說將來的事兒,比如劉備入川后都五十多了,還能繼續生兒子。

就說眼前,甘夫人這兩年可是生過兩女兒的,說明劉備和甘夫人都沒問題,你又怎麼知道甘夫人生不出兒子來?!

這話說得,寇母連連點頭,寇封卻有些悶悶不樂。

寇母肯定是不想讓寇封給別人當兒子的,還指望他繼承寇家香火呢,這是寇母對自己亡夫的一份責任和念想。

寇封嘛.大概是還在想當了劉備兒子後能有多威風吧,他是真的沒想那麼多。

劉泌卻是真的不太喜歡張溪的說辭,說道,“如今主公無子,將來之事也未可知。再者,甘夫人乃主公妾室,所出之子當爲庶出,何能取公仲而代之?!”

簡單來說,就是寇封如果被劉備認了義子,按照這年代的宗族法理算是嫡子,而甘夫人生的兒子只是庶子,地位不一樣。

確實,這年頭講究的就是這個禮法。

但,張溪卻是微微一撇嘴,說道,“禮法可能高於血親?!”

你丫就是一個認的兒子,怎麼能跟親生兒子比?!

這話一出,劉泌也語噎了。

說真的,張溪是真不能理解,劉泌對這個事兒怎麼會這麼樂觀的。

是,這年月禮法的約束力確實很強,甚至到了後世的五代十國那會兒,乾兒子繼承家業的也比比皆是。

但伱畢竟不是人家親生骨肉,多少隔着一層呢。

如果不是自己的兒子實在太無能,或者乾兒子實在太強勢,誰家願意把家業交給乾兒子?!

再者說了,這事兒很難處理麼?!只要把甘夫人扶正了,那甘夫人生的孩子就是嫡子,你能跟人家比什麼?!

更別說現在的甘夫人雖然是妾室,但她全權掌控劉備後院的大小事情,這根本就是正室的權利,如今不過是差個名頭而已。

劉泌默默不語,但看的出來,他對這個事情已經不怎麼堅持了。

其實劉泌想的還是比較簡單的,他只是覺得,這是他跟劉備拉進關係的好機會,而這事兒對寇封也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所以才心動的。

現在聽來,好像對寇封不一定是好事兒。

對寇封都不見得是好事了,那對自己來說,自然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兒啊.畢竟劉泌是寇封的舅舅,兩個人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

至於寇封嘛.張溪看着這小子就來氣。

哪有你這樣還上趕着給人當兒子的?!

“若不求繼承家業,僅做主公膝下慰藉,自無不可!”張溪看着寇封這小子,微微搖頭說道,“可是公仲,汝之願,可是承歡父母膝下?!”

寇封當時臉色就變了,變成豬肝色了。

先不說寇封的願望是當一個斬將奪旗的大將軍,不是在父母面前承歡膝下.就算真的願望是承歡父母膝下,他也有親生母親,何必去他人那邊尋找當兒子的樂趣?!

張溪這麼說,就差是直接明說他是想吃軟飯了。

這年頭當人義子不丟人,但被人說成事吃軟飯的,那纔是真的丟人。

也就是這些日子兩個人關係相當鐵,不然就這句話,寇封就能跟張溪翻臉。

“大丈夫處世,當憑本事建功立業,豈可假借他人之名?!”寇封信誓旦旦的這麼說着。

嗯,還好,你沒說“大丈夫處世,豈能鬱郁久居人下。”.張溪很是惡趣味的想着。

而寇封這話一說,再加上寇母的態度,劉泌這個舅舅也不能說什麼了,畢竟他不姓寇。

而且張溪也知道這位前新野縣令,現任左將軍門下掾的擔心,所以寬慰劉泌,說道,“劉公也不必擔心公仲,現今公仲雖不能獨領一軍,但卻在三將軍麾下,溪亦在三將軍麾下,也能互相照應。再者,三將軍乃主公義弟,若得三將軍賞識,公仲何愁前途不明?!”

劉泌聽着,無奈的點點頭,但心裡想的卻是,到底隔了一層,不如給主公當兒子來的前途光明。

也就是張溪不知道劉泌所想,要是知道了,恐怕都能笑出聲來。

咱這位主公,雖然沒有跟演義裡那樣明着說過,但所作所爲基本也證明了他“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想法。

在劉備心裡,當兄弟的,可比當兒子的重要的多。

但不管怎麼說,劉泌不再堅持,寇封和寇母都不樂意,這個事兒基本是成不了了。

張溪看着這個氣氛也不是太好,隨便應付了劉泌幾句,也就起身告辭。

寇封親自送張溪回去,這是寇母的意思,也是寇母的最終表態。

一路上,張溪看着有點悶悶不樂的寇封,笑着問道,“怎麼,公仲可是有點後悔?!”

寇封瞪了張溪一眼,說道,“此事有何可悔之處?!我只是”

“只是什麼?!”張溪笑笑,說道,“只是覺得自己突然沒了兵權,不能上陣殺敵?!”

寇封無言,顯然是默認了。

張溪就知道,寇封到底是少年心性,想的也就是這些事兒。

特意停住腳步,對寇封說道,“還記得當初我幫你練兵是所說的話麼?!”

寇封不解。

張溪繼續說道,“早跟你說了,那些兵只是給你爭面子用的,根本上不了戰場殺不了敵。你卻覺得,憑那些訓練兩月有餘的士卒可以衝鋒陷陣了?!現如今,主公把你調至三將軍帳下,卻還讓你統領舊部,雖然人數減半,但對你來說,反而是重用你可明白?!”

寇封依然一臉懵,看的張溪着實鬱悶。

“你好好想想吧,這事兒啊,得你自己想明白了才行!”張溪說完這話,也不管這個笨蛋小子,一個人溜達着往家走。

寇封不自覺的跟在張溪身後,一邊跟着一邊想,一直道走出三裡地去,才突然明白過來。

確實,自己統領一軍很威風不假,但張溪也說了,那個兵上不得戰場,起碼短期內上不了。

而且就三百人,上了戰場能幹啥,到最後不是押運糧草就是配給哪個將軍指揮,到最後還不是一樣聽人調遣?!

而現在呢,跟着張飛,時間久了就算是張飛的部將了張飛要是往上升一升,還能忘了自己的舊部?!

再一個,張飛是誰,劉備帳下大將啊,只要有戰事,還能沒了張飛的份?!寇封在張飛帳下還怕沒有上陣殺敵的機會?!

乍一看像是奪了自己的兵權,但實際上,這是劉備打算重用自己的節奏。

想通了的寇封,瞬間又開心起來了,然後擡頭看到了張溪那個似笑非笑的眼神,頓時一陣臉紅。

整理一下衣服,對着張溪作揖行禮,說道,“多謝兄長點醒!”

張溪卻是擺擺手,對着寇封說道,“你我既是兄弟,就不要如此客套.我快到家了,你也早點回去吧,我家可沒地方給你睡!”

寇封一聽這個就幽怨了。

以前去張溪家拜訪,每次都是天黑前被張溪趕回家,寇封想象中的好兄弟“抵足而眠”這事兒,遭到了張溪的強烈反對.寇封真不懂自家兄長到底是怎麼想的。

今天也是一樣,張溪揮揮手跟寇封告辭,寇封也只好灰溜溜的一個人走三里路回城。

而張溪回家後,也是簡單洗漱一下,詢問一下小七寶家裡的事兒,跟小七小八打個招呼,然後直接回房,點上油燈,開始寫軍中訓練計劃。

給寇封幫忙是一回事兒,正式的開始當軍司馬,主持軍營訓練是另一回事。

前者只要告訴寇封怎麼做就行,後者是要形成訓練文書和過程的。

再一個,張溪也得好好的總結一下經驗教訓,不能把寇封軍營的情況生搬硬套到張飛軍中,該改的地方要改,改增加的地方要增加。

比如說張飛軍中的糧草供應就比寇封的要多,再加上張飛也比寇封有錢,所以這個軍中肉食的比例,就可以相對應的提高。

張飛軍中士卒的身體素質確實要比寇封軍中那些流民強很多,但這年頭,沒有大量油脂攝入的話,高強度訓練下士兵的身體也會受不了。

站個軍姿的消耗是小事兒,負重跑的消耗才大.這次張溪可沒打算只是練一羣只會走陣型的花架子軍隊出來。

再一個,軍中訓練的強度也得跟張飛好好的商量一下。

這方面張溪卻是沒經驗,他也怕突然的上強度會讓士兵受不了,要是一下子病倒半個營,那個訓練也沒有任何意義。

各種各樣的準備都得想到,還需要慢慢的考察和商議,暫時不能立馬決定。

洋洋灑灑的寫了兩個時辰的東西,然後張溪才上牀睡覺。

第二天,張溪讓小七寶套車,帶上自己昨天晚上寫的東西一起,出發去張飛的軍營。

嗯,沒辦法,昨天寫的有點多沒收住,而這年月的竹簡又比較佔分量,你要是沒個車拉着,可真沒有辦法全帶上。

這也是爲啥這年月寫東西都要惜字如金的原因。

張溪沒這個本事,只能多寫點字,然後用一輛驢車給拖着,帶去見張飛。

這陣勢有點大,還沒出村口呢,就把村老給嚇了一跳。

“張先生這是”村老好奇的看看驢車上的竹簡,問着張溪。

張溪先是下車對村老作揖行禮問好,然後纔回答道,“這是溪的些許公務,帶入營中去的村老可是有事?!”

村老聞言楞了一下,再次看向了驢車上起碼三十個以上的竹卷,眼神有些變幻,說道,“老朽無事,無事.”

張溪不太能看懂村老現在的狀態,但既然老人家說無事那就繼續上班吧!

張溪重新坐上驢車,讓小七寶揮鞭趕路,主僕二人往軍營而去。

(本章完)

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181章 成婚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1019章 石苞的無奈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9章 寇封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987章 議定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170章 再次離家出走第1113章 失算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184章 南郡異動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824章 異道會潼關第274章 王基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841章 甩鍋第619章 誤判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584章 失敗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989章 戰備第158章 送犁第324章 激將第1212章 考試第490章 預算制度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579章 調整第518章 二將第652章 雪橇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26章 找原因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661章 潼關路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782章 敗退第743章 人事第865章 戰後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59章 諸葛出山第743章 人事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705章 女兒事第78章 開始練兵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208章 雒城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317章 武陵蠻動亂第883章 嚇退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372章 密謀第39章 訪友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76章 鄧艾去留第705章 女兒事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107章 魯肅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213章 “謹慎”第735章 決議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386章 水泥第927章 收徒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841章 甩鍋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574章 懲罰第1013章 交鋒第1212章 考試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635章 鼓舞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