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結束對峙

第229章 結束對峙

雖然已經意識到了時間線產生了變動,但因爲馬超到底出現在了成都城下的緣故,張溪並沒有太大的實感,還是按照上輩子的記憶在考慮當下的形勢。

可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不是設定好的程序。

小事情上也許影響不大,但在大事情上,一旦出現變動,自然是會引發連鎖反應。

當張溪讓劉備提前奪下益州之後,孫權勢必會提前來討要荊南二郡,而曹操一看這倆所謂的“盟友”在荊南對峙,他要是繼續在鄴城窩着當宅男,還算什麼當世梟雄?!

所以,原本打算從鄴城進軍洛陽,然後進兵淮南的曹操,稍微動了一下心思,決定不在洛陽停留,直接進軍長安。

打淮南哪有取漢中重要。

因此,曹操臨時改變了自己的戰略意圖,親率二十萬大軍駐紮在長安的事兒,誰都沒想到。

諸葛亮以爲,曹操最起碼這兩年內要坐鎮鄴城,鎮壓內部叛亂,穩定自己稱“魏公”後的政治格局。

張溪也以爲,曹操會按照歷史線的走向,再次屯兵洛陽,然後南下淮南,打第二次濡須之戰。

劉備和孫權甚至都以爲,曹操大概率不會輕易出兵,哪怕一定要進攻,也應該是進攻荊州,畢竟南郡在關羽手裡,對襄陽的威脅非常大,而襄陽又對曹操非常的重要。

誰也沒想到,曹操居然領兵駐紮在了長安,而且事先一點徵兆都沒有。

曹操一到長安,瞬間引發了連鎖反應。

首先是隴右的夏侯淵,本來他就把涼州等地的豪族基本收服了,現在正在跟韓遂以及韓遂請來的羌胡兵對峙。

曹操率領二十萬大軍一到長安,那些羌胡兵瞬間望風而降,夏侯淵立刻抓住機會擊破韓遂,平定涼州。

然後夏侯淵沒有繼續在涼州西北跟羌王胡王們磨嘰,而是立刻掉轉進攻方向,一路疾馳,直奔長安,跟曹操會師,準備進攻張魯。

而在漢中的張魯,聽聞曹操親臨長安,頓時大爲恐懼。

一方面命令大將楊昂領兵駐守陽平關,另一方面則派人向益州方面求援。

原本劉備想利用張魯在漢中阻擋曹操的攻勢,派出簡雍結好張魯,結果張魯對劉備不是太看得起,所以一直也對簡雍不冷不熱的。

現在好了,曹操真的出現在長安了,隨時可能進攻漢中,張魯急了,主動南下去找劉備求救。

可劉備現在還在武陵,跟孫權對峙呢。

漢中的重要性,劉備實在是太清楚了,那就是益州的外部屏障。

一旦漢中丟失,就靠幾座關隘,是很難阻擋住曹操的大軍的。

而歷史上的季漢,也是因爲姜維調整了漢中的防守策略,從拒敵於外改成殲敵於內,導致漢中丟失,益州失去屏障。

所以鍾會大軍入蜀,鄧艾偷渡陰平,劉禪覺得再堅持下去也不過是苟延殘喘,再加上自己也沒啥志氣,索性就投降了。

當然,這裡不是要替阿斗洗白,就那個貨的能力,還不如人家劉璋敢賭,也沒有劉循的剛猛,甚至都不如自己的兒子北地王劉諶有骨氣,實在不是什麼好玩意兒。

就是爲了說明一下漢中的重要性。

所以劉備接到諸葛亮的急報,得知曹操可能進攻漢中,而張魯派人來求援後,立刻再次召集相關人等商議。

這一次,包括張飛在內,所有人的意見都一致——漢中不能掌握在曹操手裡。

大家都知道漢中這地方對益州的重要性,真不是兩個荊南郡縣可以比的。

這麼說吧,荊州這地方,只要南郡還在,就有向北進攻的跳板。

哪怕荊南四郡都丟了,只要關羽能從南郡出發,攻下襄陽,那也是值得的。

所以,纔剛剛做出決定要跟孫權翻臉的劉備,立刻改變了決定,決定跟孫權重新修好。

但如果僅僅是修好還不夠。

如果孫權得知是曹操要進攻漢中,劉備急着回益州去,那肯定會獅子大開口的。

所以劉備想不想看着孫權就這麼坐山觀虎鬥,得讓孫權付出點代價才行。

張溪一聽主公有這個要求,立刻建議——那就讓孫十萬去打合肥吧。

現在的局勢就是如此,曹操領兵二十萬在長安,夏侯淵手裡的雍涼騎兵也準備進攻漢中,那麼淮南地區的防禦必然薄弱。

這時候,劉備以答應孫權的條件爲由,要求孫權進攻合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一來,孫權攻下合肥,可以把領土北擴,進而窺視青徐。

二來,孫權攻打合肥,也可以吸引曹操的注意力,讓曹操不敢把全部兵力投入到進攻漢中的事情中去,可以減輕張魯的壓力,給劉備回軍備戰創造時間。

至於孫權是不是能打的下合肥.開玩笑了,孫十萬打合肥的戰績,那是相當的穩定的。

這主意一出,連法正和龐統都覺得好,就是劉備擔心,萬一孫權真的攻下了合肥,勢力越來越大,該怎麼辦?!

龐統和法正兩個人卻一點都不以爲意,解釋給劉備聽。

如果孫權打不下合肥,那麼他最多就是保持在淮南一下防守而已。

如果孫權真的打下了合肥,那他就等於一隻腳跨進了曹操的腹心之地,到了那個時候,曹操可沒有功夫來管地處偏僻益州的劉備了,肯定要回軍先收拾掉孫權才行。

這樣反而是對劉備最有利的事情。

劉備聞聽,恍然大悟,當即讓張溪和關羽再次去約見周瑜和魯肅,繼續商量和談的事兒。

再次和談,張溪和關羽也沒有跟周瑜魯肅兩人磨嘰,直接就說劉備看在兩家盟約的面子上,同意兌現承諾,把長沙和桂陽兩軍交給江東。

至於原因,張溪也沒有隱瞞,而是直接告訴周瑜,曹操屯兵長安,有取漢中之意,所以劉備必須回益州去準備。

這種事兒瞞不了人,諸葛亮能通過細作得知這個消息,江東的人也一樣能得知這個消息,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在告知了具體原因後,張溪提出了自己這方的條件——江東必須出兵合肥,牽制曹操的軍力,讓曹操不敢輕易進攻漢中,也給劉備回軍爭取時間。

而魯肅和周瑜對視了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裡的驚訝。

曹操如果真的屯兵二十萬在長安,那麼合肥的兵力肯定是會被抽調的。

這個時候的合肥,確實兵力空虛,如果能趁這個時機攻破合肥,全據揚州,進而打開進軍豫州和徐州,青州的跳板,對江東也有莫大的好處。

如果合肥兵力依然充足,不好打,那麼去合肥溜達一圈就能拿下兩個郡,這個代價也不是不能接受。

因此,魯肅和周瑜點頭答應了這個條件。

然後,就是兩個主君互相在協議上簽字蓋章,正式官方認定這個事兒。

做完這些事情,劉備並沒有急着立刻返回成都,而是領軍先回了江陵,然後在江陵跟荊州守將們一起開了一個會,做出了一些人事上的安排。

益州初定,劉備不可能一直呆在荊州,更何況曹操進兵漢中,劉備也必須回去。

荊州,依然是保留了關羽守江陵,文聘守公安,徐庶鎮守武陵和零陵的格局。

只是呢,這次荊南之變,也讓劉備發現了荊州守備上的一些問題,因此,劉備要做出一些調整。

比如向朗,因爲丟失了桂陽郡,雖然是江東偷襲不講武德,但向朗的責任還是要追究的,不能繼續委任他爲太守了,所以劉備帶着向朗一起回成都,看看哪個地方空缺郡佐官,讓向朗補上。

而零陵太守郝普,他的情況就有點複雜了。

郝普沒有丟失領土,甚至嚴格說起來,他還算是支援湘潭有功的。

但這裡面有個問題。

當初徐庶命令郝普快速整軍,救援在湘潭死守的潘濬和向朗,結果等徐庶自己率領武陵的援軍抵擋湘潭的時候,郝普居然還沒到。

又等了大概五六天,郝普才率領零陵的郡兵抵達湘潭,爲此徐庶非常不滿。

而郝普也沒有給出讓徐庶滿意的回答,只是說自己整理軍務,一路上也沒有耽擱,不知道爲什麼就是比徐庶這個路遠的人還晚到。

能爲什麼,這貨根本不會帶兵,也不懂得什麼叫“兵貴神速”唄他的行軍速度還是常規的行軍速度,而徐庶是一路急行軍趕到湘潭的。

從政務上來看,郝普絕對是一個合格的太守,在他的治理下,零陵郡這些年不管是丁口還是賦稅,都有非常大的增長。

但從軍事角度講,郝普不適合作爲一郡最高軍事長官。

所以徐庶向劉備建議,由潘濬取代郝普爲零陵太守,自己則兼任武陵太守,守備荊南。

畢竟剩下的兩個荊南郡縣,已經是直接面臨江東的威脅了,而從這次的事件看,江東也不是什麼好鳥,如果繼續讓郝普這個只懂治民卻不懂軍事的人做太守,那零陵郡就太危險了。

基於徐庶的建議,劉備思慮了一下,決定調郝普爲成都令。

職級雖然有些差距,但成都現在是劉備的都城,意義不同。

而且郝普在成都當縣令,晉升機會多,也只需要做好治理工作就行,不用操心軍務,挺適合他的。

相反,這次荊南之戰中,潘濬的表現倒是讓徐庶和劉備都是眼前一亮。

長沙可是離的江東軍的基地巴丘非常近的。

可潘濬這個長沙太守在變生肘腋之下,雖然丟了郡治長沙縣,卻能及時收攏敗兵退守湘潭,並且依靠手上的那點敗兵死守湘潭,給徐庶調兵支援爭取了時間可見他有一定的軍事能力。

而且潘濬一直以來的政務工作做的也不錯,最重要的是,這個人很剛直,非常對劉備的脾氣,在跟劉備交談過後,劉備不僅沒有追究他失地之責,反而重新任命他爲零陵太守,和徐庶一起鎮守荊南。

做完這些人事安排後,劉備跟關羽,龐統,法正,徐庶,張溪五個人,商量了一下荊州軍務。

簡單來說,劉備要回益州去跟曹操爭奪漢中,但僅靠江東出兵合肥來分散曹軍注意力,有點不夠。

江東那幫人的德行,現在劉備是真的不抱希望了,他們去攻合肥,天知道是不是出工不出力。

所以,荊州方面,劉備也需要安排一下。

劉備希望在他進攻漢中的時候,荊州也發動攻勢策應,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直接進攻襄陽。

襄陽這地方對曹操來說太重要了,曹操如果知道襄陽被攻擊,肯定無法全力以赴的跟劉備爭奪漢中的。

但因爲兩地相隔太遠,劉備也不確定自己回到益州後,是不是能及時發動對漢中的攻略,所以這方面需要關羽見機行事,所以給了關羽類似“假節”的權利。

wωw ▲TTκan ▲¢ O

這時候的劉備只是左將軍,並沒有正式給出“假節”這種權利的資格,所以只能是私下授予雖然以劉備和關羽的關係,其實給不給都不要緊,但給了顯得名正言順一點。

爲了保險起見,劉備還特意交代,如果關羽有什麼決定,可以先跟徐庶商議,如果擔心進攻兵力不足,還可以指揮宜都太守孟達一起進攻。

關羽一一應諾。

劉備在江陵呆了十幾天的時間,做完了這一切部署之後,這才讓張飛領前軍開路,自己率領中軍隨行,返回成都。

而張溪則率領五千人作爲後軍,一直要等到周瑜率兵退回巴丘,孫權率兵退回豫章郡之後,才能坐船離開荊州,回巴東郡。

當然,走之前,張溪也沒忘了把孫尚香跟小暄暄給接上,一起回巴東郡去。

劉備集團的規矩,沒有北面曹魏集團那麼嚴格。官員在外上任,不需要把家眷都放在都城內當人質的,所以嘛,張溪帶着孫尚香一起回魚復,倒也不算是壞了規矩。

再說了,劉備不也是回了一趟江陵城,把步練師連同甘夫人一起接到成都去享福了麼張溪這叫有樣學樣。

(本章完)

Www▪ t tkan▪ ¢ O

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27章 論將第1116章 伏擊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176章 誤解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665章 突圍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609章 到來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130章 攻城(一)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729章 空城計第398章 出兵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1027章 一箭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481章 孫權在準備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1092章 共議第74章 密謀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720章 雍州防務第614章 亂戰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150章 蘄春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100章 接應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357章 東三郡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92章 疲兵之計第646章 議事(三)第736章 爭(一)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368章 分兵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586章 險計第867章 定性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282章 變化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641章 練將第391章 調人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49章 大勝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097章 壞消息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579章 調整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571章 失守第73章 調令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143章 龐統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724章 人選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100章 接應第60章 授徒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95章 議戰第697章 私宴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535章 陳倉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