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糜竺

第17章 糜竺

張溪被自己的主官糜竺召見了。

自上任以來,張溪很少能見到糜竺這個名義上的主官。

糜竺統管劉備帳下軍糧後勤,但他的主要職責可不是盯着這些軍糧後勤物資怎麼分發,而是想辦法給劉備到各地去籌備這些物資。

因此,糜竺並不是長時間呆在新野,他要去的地方很多

比如襄陽,比如南郡,甚至是北面的汝南,徐州,糜竺都會靠着自己家族這些年留下來的人脈,想辦法去給主公劉備籌集各種物資。

糜竺這個家不好當,畢竟劉備現在的處境並不好,他要籌備物資也得看別人眼色。

但最近,襄陽那邊的世家卻主動找上門來了。

一切都是爲了豆腐。

豆腐這個東西,在這個年月還算是貴族食物,甚至來說,也不是所有的世家都知道豆腐該怎麼做,更別說做出什麼豆腐腦,豆腐乾來了。

世家嘛,在亂世雖然不好過了點,但對生活的追求是永遠不會放棄的。

更何況襄陽的世家是真沒遭受到多少戰亂的波及,他們還是覺得自己是有資本享受一下的。

糜竺本來很開心的,打算借用這個什麼豆腐,跟襄陽甚至南郡的世家們搞好關係,藉此幫劉備提高一下聲望,最差也得是換點用的上的物資來。

只是這次去請示主公劉備的時候,劉備卻示意他,這事兒吧,得跟自家帳下的糧草主簿商量一下。

劉備考慮事情還是比較周全的,尤其是從劉泌處得知,這個豆腐秘方是張溪教給劉泌家的之後。

這年月,並沒有什麼知識產權保護法,而劉備跟劉泌做了一筆“交易”後,這個秘方理論上是完全可以由劉備來處置的。

但劉備考慮到張溪這個人,尤其是關羽私下裡把自己的判斷告訴劉備後,劉備對張溪就上心了不少。

雖然不太喜歡世家,但劉備知道,在這個亂世裡要生存,想要匡扶漢室,已經是離不開世家的支持了,尤其是那種有很大能量的世家聯盟。

雖然無法確定張溪背後是否有這樣的世家聯盟存在,但劉備還是多了一層顧忌,豆腐的事情,還是讓糜竺先問過張溪的意見。

糜竺並不知道這裡面有多麼複雜的考量,沒確定事情劉備暫時也沒告訴這個大舅哥,但並不妨礙糜竺跟張溪去聊這個事兒。

有一說一,如果沒有糜芳那事兒,糜竺在未來的季漢,混的肯定不會比簡雍差論能力,他比簡雍強多了。

先是把張溪邀請到自己的府裡做客,關心一下張溪這個下屬的工作,一副好上級的樣子拉進跟張溪的關係。

然後才慢慢的開始說起豆腐的事兒。

“我聽聞,這豆腐一物,原是元長所爲?!”糜竺笑着,對張溪說道,“如此也算我等託元長之福,能時刻享受如此美味。”

一邊說着,一邊讓下人端上來淋了上好蜂蜜的豆腐,專門請張溪品嚐。

張溪很想表示自己是鹹派的但沒這個膽子。

有一說一,蜂蜜淋上水豆腐,這個滋味還是挺不錯的。

尤其是穿越過來好幾個月了,張溪一點甜味都沒能嚐到的情況下。

張溪一邊吃,一邊跟上官客氣,謙虛一下,說道,“從事大人謬讚了,此物卻非溪之功,前漢時期就有,只是世人不知其中奧妙而已!”

糜竺笑着點點頭,又跟張溪閒聊了幾句,才裝模做樣的說道,“只是,現如今,主公將軍中府中皆改爲一日三餐,雖說只是費些豆菽,但誒,總是一筆開銷啊,元長啊,我這個從事中郎,不好當啊!”

嘛,這個嘛.張溪只能尷尬的賠笑着。

糜竺微微的擡眼看了一下張溪,繼續說道,“如今主公客居荊襄,本就囊中羞澀,卻還要爲劉荊州操心防務,北據曹操,南防黃祖難吶!”

張溪更加尷尬了.你說這個,誰懂啊!

糜竺心裡也微微不滿.我都說的那麼明顯了,你還不懂?!

這時候你不是應該直接跳出來爲主上分憂,主動貢獻出豆腐秘方麼?!

雖然秘方我已經提前從主公哪裡知道了,但主公讓我找伱聊,可不就是爲了讓你主動一點,省的將來落下心結麼?!

哪怕你現在跟我提條件都行啊裝傻充愣算咋回事?!

糜竺心裡不滿,對張溪的感官了下降了不少,臉色微微變化,直言說道,“元長近日可曾聽聞,有襄陽世家來新野,一者販來一些豆菽,二者,想向主公求取這豆腐秘方?!”

這事兒啊張溪當然聽說過啊。

“溪聽說過此事。”張溪點點頭,笑着說道,“只是覺得有些好笑!”

“哦?!”糜竺奇怪的看了一眼張溪,問道,“有何可笑之處?!”

張溪一撇嘴,說道,“當世大儒鄭玄做《淮南子》註解時,曾明確提到過這豆腐乃前漢淮南王所做,以豆漿引石膏爾.這些襄陽世家的人都不讀書的麼?!”

這下糜竺更訝異了,直接脫口而出,問道,“元長還看過鄭司農的大作?!”

真不怪糜竺大驚小怪。

鄭玄是公認的當世大儒,註解了當世幾乎所有的儒學經典,開創了自己的學派,世人稱爲“鄭學”。

大家都欣賞崇拜鄭玄,可真正看過鄭玄著作的人,卻並不多,而且也都是當世大儒纔有資格拜讀的。

畢竟這年頭知識的傳播效率太低了,又沒有活字印刷術,大家能看到的,基本都是鄭玄的手刻的原本竹簡,而這麼珍貴的文獻,鄭家也不會允許外人抄錄。

五年前鄭玄去世後,鄭玄的註解文章就只有鄭家內部的人才有資格查閱,外人想看都沒有機會了。

所以糜竺纔會驚訝,畢竟五年前張溪才十六歲,他哪裡能讀到鄭玄註解的《淮南子》?!

張溪微微有點心虛,他哪兒讀過鄭玄的著作,完全是後世知道鄭玄的大名,偶爾在網上看到過那麼一兩句話,一知半解而已。

趕緊的低頭,心虛的說道,“溪只是聽人說起過隻言片語,並無福分拜讀鄭司農大作!”

這才符合常理嘛,估計是聽家族長輩說起過吧糜竺微微的點點頭。

“既是鄭司農大作提及之物,想來此法贈與那荊州世家,也是無妨礙?!”糜竺想了想,看着張溪,再次“和藹”的問道。

張溪不太理解這事兒你問我幹啥,應該問淮南王啊,他是作者,享有知識產權和專利權。

再一個.

“豆腐製法並不繁雜,不過是磨漿,煮沸,引石膏,壓制去水而已即使不告知荊襄世家,只需見過一次,自然就會了!”張溪無奈的說道。

做豆腐,真沒啥技術含量,最大的技術要點是加石膏或者鹽滷,這東西還被人直接開源了哪有什麼技術難點啊。

張溪不能理解,荊州的那幫土鱉世家居然會爲了這麼個東西上門來求劉使君?!

可糜竺卻不這麼看。

豆腐是否珍貴,這東西得分人,看什麼時候。

將來大家都懂怎麼做了,自然不珍貴了,可現在這個階段,在那些不知道豆腐做法的荊襄世家眼裡時,這個秘方確實很珍貴。

而且糜竺更滿意張溪現在的表態。

張溪能當着自己的面直接點出豆腐的做法,甚至關鍵的石膏都說了顯然是不在意這個秘方被自己拿去交換一些東西。

甚至這小子剛剛還有意無意的把這個秘方的總結出現歸到了鄭玄給《淮南子》做註上這就很高明瞭。

之後自己去面對那幫荊襄世家的時候,既可以打着前漢王爺的旗號,又可以拉出當世大儒的牌子,以此來擡高豆腐的身價。

當然,賣是不可能賣的,就像張溪所說的那樣,豆腐的技術含量就那麼點,唯一重要的石膏還被記載在鄭玄註解的《淮南子》裡有點關係的世家只需要去鄭家求見拜讀一下原作,就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別的不說,荊襄蔡,黃,蒯,龐四大家肯定有人能跟鄭家搭上線。

既然這樣,還不如直接送給荊襄世家,一來給劉使君增加一點好感度,二來嘛有些人情不要錢,但在關鍵的時候能救命的。

想到這裡,糜竺心情立刻變的很好,連帶看張溪都顯得重新有了好感。

“話雖如此,但終究是元長將此法帶來新野,荊襄之地才能知其美味,此亦是元長之功也。”糜竺樂呵呵的說着,把這事兒敲定下來。

然後呢,糜竺大概是覺得多少有點不好意思了。

今天這事兒吧,順利的有點超乎糜竺的想象,張溪居然不在意秘方是否泄露,還主動告知自己這秘方跟淮南子和鄭玄有關.這是直接撇清了跟秘方有關聯,有好處都給主公一個人的意思。

雖然張溪真沒想那麼多,但糜竺的腦袋瓜子一轉悠,卻覺得張溪就是這麼想的。

這得是多好的下屬啊。

“元長既有功,卻不能不賞!”糜竺決定,得給張溪一點補償纔對。

可問題是,糜竺想了半天,發現自己的主管後勤的從事中郎真沒啥可以給張溪的。

錢?!這東西左將軍府缺的很,時常還要靠糜竺四處經商來倒貼,劉備軍中府中哪有錢吶。

總不能糜竺自己出錢賞賜劉備府中官吏吧,這成什麼了?!往小了說是公私不分,往大了說是收買人心啊。

官?!張溪這個糧草主簿已經不小了,再往上升就是進左將軍府做事,而這個可不是糜竺能替劉備決定的。

糜竺當時就尷尬了,只能看着張溪,尬笑着說道,“元長可有什麼需要,竺能解則解之,若竺無能,亦可上報主公”

張溪看看糜竺的臉色,當時就明白了。

“溪謝過糜從事,只是溪如今只主僕二人,並無所需有負從事美意了!”張溪趕緊的推辭拒絕。

糜竺一聽這話,樂了。

“未想元長府中僅有忠僕一人爾!”

說完這話,糜竺立刻吩咐管家,從府中挑選十個婢女,給張溪府上送去。

別的給不了,僕人婢女啥的,糜家可不缺。

而且這年頭,貴族之間互相贈送僕人婢女是很常有的事情,也不犯忌諱。

可張溪接受不了啊。

不說這種動不動就送人的舉動張溪接受不了,就說這十個婢女.住哪兒啊?!

也養不起啊!!!

鄭玄有沒有註解過《淮南子》.各位就當有吧。

(本章完)

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587章 處罰第645章 議事(二)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1207章 退路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131章 攻城(二)第915章 增援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1113章 失算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33章 體能訓練第1213章第19章 練兵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1209章 變數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7章 三國第1222章 經濟戰第1072章 丁口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65章 朋友第356章 五虎將第946章 洛陽防備第840章 潰逃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968章 遷都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118章 苦肉計第53章 蹴鞠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357章 東三郡第959章 中計第1123章 撤軍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290章 戰報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1116章 伏擊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884章 戰後第264章 再見面第725章 開春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256章 鍊鐵第100章 接應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386章 水泥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11章 鄧艾?!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813章 撤軍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63章 火箭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381章 對外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477章 改制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871章 滲透戰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954章 不對勁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