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魚鱗圖冊

第152章 魚鱗圖冊

張溪現在的處境,已經完全沒的選了。

趙累已經向百姓說明,張溪就是奉了劉備的命令,前來處理流民問題的。而當時張溪也沒反駁,那就等於是默認了這件事。

張溪要是現在走,真的有可能走不出下雉縣的範圍。

再者,這件事情,張溪也不能一走了之。

五萬多流民,經過去年一年的陸續逃亡,現在還有四萬多人,這麼多人不安置下來,不僅對江夏的穩定是個麻煩,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啊。

趙累都知道做事要憑本心,寧可冒着殺頭的風險,都要開府庫,濟流民,他張溪手裡有權,憑啥就這麼一走了之?!

這英雄,也不能都讓趙累一個人當了啊。

現在首要的問題是糧食,這個問題倒是不難。

張溪先是給寫了當即寫信給關羽,向他說明情況,請求關羽整理各縣餘糧,運往下雉和蘄春兩地,準備安置流民。

考慮到關羽調撥大量糧草過來可能需要時間,下雉和蘄春的流民可能不一定能撐到那個時候,因此張溪也寫信給了文聘,讓文聘先調撥一些糧草過來應急。

當然,爲了以防萬一,張溪建議文聘最好是派士卒武裝押運,也省的半路被餓的夠嗆的流民們給打劫了去。

做完這些事情後,張溪開始冷靜思考,怎麼安置這些流民。

安置流民,最主要的,還是得有土地。只要有足夠的空置土地,多少流民都安置的下。

而空置土地的問題,剛剛趙累也說了。

有大量的勳貴世家,拿着劉琦的命令,在下雉大肆兼併土地。

張溪相信,下雉都這樣了,那麼江對面的蘄春,估計也好不到哪兒去。

張溪擔心,這裡面有江夏世家的插手尤其是黃家。

黃家是江夏的地頭蛇,很多小世家都是依附黃家生存的,這裡面要是真的有黃家參與,那張溪還真的有點不太好辦。

荊州黃家跟劉備的捆綁很深,在地方上勢力也很大,根深蒂固,再加上諸葛亮是黃家的女婿這事兒是真的不太好辦。

雖然張溪是知道諸葛亮對世家的態度的,但沒證據前,張溪還真的不太好把這事兒捅給諸葛亮,到時候人家一退六二五,諸葛亮也難辦。

所以,張溪只能從文聘那邊,以運糧的名義調兵,先過來控制情況,等查清楚後,再決定怎麼說。

現在的張溪,跟當督郵那會兒不一樣了。

當督郵的時候,張溪是總掌一郡兵事,可以自主調配人馬,所以鄂縣之戰的時候張溪才能輕易掌控一縣兵權。

但現在,張溪是郡丞,郡丞是一郡副手,理論上是不能不經過太守同意就直接調兵的。

因此,張溪只能用讓文聘武裝運糧的建議,讓文聘派兵過來,這樣不算壞了規矩。

至於文聘聽不聽的,這個就全在文聘了。

當然,這裡張溪讓文聘調兵過來,多少也有點試探文聘的意思,看看文聘是不是跟四縣百姓遷移的事兒有牽連。

如果文聘出兵遲緩,後者不派兵保護糧草,那就說明文聘多少有點牽連,但如果.

嗯,沒有如果,文聘聞訊後,立刻派遣的一千士卒押運糧草,僅用了不到五天的時間,就趕到下雉城了跟張溪交割。

這速度,已經是相當的快了。

而且領兵押運的人選,也很有深意。

是文聘之子,文岱。

很顯然,這是文聘在站隊,告訴江夏東四縣的一些有心人,他文聘,這次是站在劉備這一方的。

有了文岱領兵到來,也帶來了應急用的糧食,張溪這才稍微放鬆了些。

順便的,也在趙累的府衙內安頓下來,準備常駐下雉一段時間,跟趙累一起商量流民安置的具體工作。

至於年終報告,反正在夏口也是寫,在下雉也是寫,無非就是讓信使多跑一段路而已。

當前最要緊的,還是安置百姓的問題。

因爲地方官的不作爲,整整一年多沒有做好百姓安置工作,導致很多的百姓都已經活不下去,投奔他處了。

有的順長江南下去了廬江,有的去了柴桑不管去哪兒,都已經不可能把這些百姓再追回來了。

因此,張溪只能專注現在。

要安置百姓,首先要有的肯定是土地。

可現在兩縣的共同問題,就是土地面積嚴重不足。

原本不應該是這樣的。

江東的兩次劫掠,導致了下雉和蘄春兩縣有很多的無主土地,但因爲劉琦的短視,勳貴世家們的兼併,讓張溪現在相當的爲難。

這些勳貴和世家.尤其是世家,是真的不好惹。

光武帝劉秀,雄才大略,以大魔導師之力,重拾舊河山,再造大漢,令大漢二度興起。

但他建國後,想要清查天下田畝,卻引發了差點天下再次大亂的“度田事件”。

說實在的,劉秀真的盡力了,他一度出兵強行武力鎮壓地方世家豪強,但地方世家豪強的勢力遠超了他的想象,如果繼續強硬下去,可能會讓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天下,再次陷入到戰亂中去。

因此,劉秀變了策略,一面跟一些地方豪強互相妥協,一面又分化離間地方豪強的關係,拉一批打一批的,總算是平息了這次的事態。

但劉秀的度田,最終也只是讓自己掌握了一大批“國有土地”,可以用來安置流民,發展生產,但對世家豪強兼併的土地和隱匿的人口,劉秀都無能爲力。

從東漢開始,土地兼併的問題就很嚴重,到了漢末天下大亂,土地兼併的情況就更加難以想象了。

下雉和蘄春兩縣,現在縣衙內還能存有土地田冊,已經算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了。

張溪帶着土地田冊,親自走訪了上面描寫的地方,看到了一片又一片的荒地就擺在那兒,心疼的要死。

這幫混蛋世家,兼併了土地也就算了,可你們倒是種地啊,荒廢在這兒算怎麼回事?!

這些土地,用來安置流民該多好簡直是暴殄天物,不得好死。

張溪氣的肝疼,但卻在內心再三告誡自己,一定要謹慎,畢竟現在是漢末,是亂世,是草頭王的時代。

這年月,讓海瑞來清查田畝都不行,隔天就得死於非命張溪還是謹慎點比較好。

派人四下打探,搞清楚這些田畝的主人家到底是誰,這才能對症下藥。

解決了這些土地的問題,才能更好的安置流民。

至於現階段,也不能繼續放任這些流民逃亡不管張溪拿出了兩縣的官田,開始第一批的安置工作。

得讓這些百姓看到希望,他們纔不會繼續出走,安心等着官府分地。

也就是搭着這些百姓都是跟着劉備一路南逃下來的,對劉備的信心還沒有徹底消磨殆盡,不然.呵呵,一年不安置,人早就全跑光了。

因此,張溪召集了兩縣官吏開了一個會,會議的主題,就是清點兩縣現在的流民人口,用作將來安置的依據。

這是一個累人的事兒,張溪倒是不擔心趙累的辦事效率,但對蘄春縣的那位程縣令,張溪絕對的不放心,因此讓文岱領兵,名義上是協助,實際上是讓文岱幫忙看着點。

一方面是幫忙清點人數,另一方面也是生怕這程縣令消極怠工,不好好做事。

在這些官吏士卒清點流民人口的時候,張溪在思考,對土地圖冊進行一下改良。

這年月的土地圖冊實在是太粗略了,說是圖冊,壓根就沒圖,全都是文字描述,比如某某亭往南多少裡,往西多少裡,屬於那個村子,而這個村子裡的耕地怎麼劃分,縣衙是不做詳細記載的。

這個哪行啊,這不是給那些世家勳貴提供兼併土地的空子鑽麼。

必須是具體到每家每戶,最好還要在縣衙備案,畫成圖形啥的.沒錯,張溪說的就是魚鱗圖冊。

魚鱗圖冊真的是個好東西啊,上面的土地範圍,田地等級,礦山大小,畝產數量啥的,一目瞭然。

最重要的是,這東西是清查隱匿田產,阻止土地兼併的好東西。

一縣土地,每塊土地都登記造冊,是不是有土地隱匿,一看就知道了。

而魚鱗圖冊一旦登記造冊結束,就會存在府衙內,如果出現土地買賣,必須經過官府同意,重新造冊才行。否則官府不承認,一樣繼續追繳你的土地田賦。

這樣就能理論上的阻止土地兼併是的,只是理論上,實際要兼併,還是有辦法的。

只是比現在好,世家如果想隱匿土地,不上報就可以了,如果想兼併土地,說的含糊些,不認真查真的查不出來。

當然,張溪也知道,跟魚鱗圖冊配套的還有一整套保甲制度和賦役黃冊.但那東西的影響就大了,一旦實行就相當於改革人丁稅法了。

張溪還真的不敢擅自做主,得跟劉備等人商議過後,再決定推行還是不推行。

所以,現在張溪只是打算丈量土地,製作魚鱗圖冊而已,其他的,暫時先別動,不能把這時代的世家豪強刺激狠了。

光武帝身爲開國皇帝都讓“度田事件”折騰的夠嗆呢,劉備這點小地盤,可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本章完)

第652章 雪橇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372章 密謀第221章 直百錢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833章 誘餌第25章 徐庶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9章 寇封第425章 尋仇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138章 油江口第1207章 退路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808章 添油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1185章 魏縣第243章 爭議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129章 破騎兵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518章 二將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665章 突圍第1123章 撤軍第698章 坦白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737章 爭(二)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278章 議事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123章 聯軍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194章 示範區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1056章 水戰(四)第350章 樊城保衛戰(三)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665章 突圍第47章 曹仁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93章 投石機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1030章 另一路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939章 相持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1099章 失守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1184章 急襲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941章 誤判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170章 再次離家出走第234章 蔣琬第745章 平叛策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1101章 勸降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700章 收尾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1113章 失算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1197章 退守第194章 示範區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380章 南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