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出巡

第148章 出巡

一郡換三郡的事兒,最終是沒成。

原因很簡單,周瑜不同意。

魯肅提出的這個建議,雖然獲得了孫權的贊同,但南郡這個時候是在周瑜的掌控之下,周瑜還是南郡太守,又是天下名將,江東柱石,孫權肯定也要問問周瑜的想法。

因此,劉備給諸葛亮寫信徵求意見,孫權也會寫信給周瑜徵求意見。

周瑜的回信自然是拒絕。

南郡是他花了很大代價,打了大半年纔打下來的地方,屁股還沒坐熱呢,怎麼能這麼輕易的給換出去呢?!

再者說了,自己又不是沒給好主意,只要孫權現在扣押了劉備,逼迫關張等人爲他所用,那麼整個荊州都是江東的,何必跟別人分來分去。

很顯然,周瑜只是考慮到了軍事層面,孫權真要這麼做,政治層面的影響實在太大,別說魯肅反對這麼做,就是孫權,現在也下不了這個決心。

這個時候的孫權,還是有着進取天下的野心的,因此這時候還很愛惜自己的羽毛,可不是被張遼揍的鼻青臉腫,不得不破罐子破摔的時候。

所以,孫權採納了周瑜的部分建議,收回了一換三的提議,但同樣的,也沒有采納周瑜扣押劉備的建議,還是堅持按照原本的協議規定,要求劉備退出油江口。

這事兒暫時僵持住了。

一時間在江東得不到什麼結果,劉備也不想再柴桑久待,因此託詞江夏有緊急軍情,打算暫時離開柴桑。

孫權也知道一時間要讓劉備吐出已經佔領的油江口很難,除非雙方現在就翻臉因此也沒有過多挽留,而是親自送劉備到了渡口。

然後吧,這時候的劉備,就有點不厚待了。

“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爲人臣耳。”

這就是劉備臨分別前,對孫權說的話,顯然的不安好心。

而孫權對此的態度這是笑笑,根本不以爲意。

孫權早期的看人和用人還都是比較準確的,晚年發病是晚年的事兒,這會兒他還有進取天下的野心,沒想過據長江自守,因此也不會因爲劉備的一句話,就對周瑜這樣的統兵大將有所猜忌。

就這樣,兩家暫時分別,關於油江口的問題,也只是暫時擱置。

魯肅和周瑜,對孫權的這個決斷都有些不滿意,分別上書給孫權提意見。

魯肅是覺得,油江口這事兒不能造成既成事實,如果孫權不同意把油江口劃給劉備,那就該嚴令劉備撤兵。

而周瑜這是覺得孫權就不該放劉備離開,直接扣押了劉備,那劉備軍沒有了主心骨,很容易一鬨而散的。

但孫權已經做出了決定,魯肅就在身邊,他的話孫權都不聽,更別說遠在南郡的周瑜了。

周瑜的書信送到柴桑的時候,劉備都已經回到三江口,見到了文聘了。

劉備在鄂城呆了五天,一方面是回到江夏,巡視一下防務。另一方面,則是收一下文聘的心。

對於文聘,劉備還是很欣賞的,也知道他現在的處境。

文聘雖然說接受了關羽送來的文書和官印,但誰都知道他先是劉表的人,後來是劉琦的人,始終遊離在劉備的圈子之外。

所以劉備特意在鄂城呆上幾天,表達了對文聘的信任和支持,也讓文聘很感動,暫時認可了劉備這個主公。

然後劉備坐船,回到夏口,見了一下關羽和張溪。

關羽先是跟劉備好好的敘了舊,然後又事無鉅細的報告了一下江夏的守備情況,讓劉備完全瞭解後,纔開始講私事。

一個是關平的婚事問題。

關羽最後決定,還是讓關平迎娶趙雲的長女,請求劉備做媒。

而劉備則一臉訝異的看向了張溪,鬧得張溪一陣急赤白臉的趕緊解釋,這事兒就是寇二哈信口開河,自己並沒有看中趙雲的女兒。

然後劉備就犯嘀咕了。

你沒看中趙雲的女兒,那肯定是看中了我女兒唄。

要不然你在漢津口,問軍中家眷,總不能是關心關羽的女兒吧。

關羽的女兒那時候可才十三歲,就是個半大孩子。

這事兒劉備暫時也不好說,只能放在心裡。

不過既然張溪沒看中趙雲的女兒,那也不存在張溪和關羽會因此不合的可能,所以劉備爽快的答應了關羽的請求,等回到武陵後,他親自寫信給趙雲,充當這個媒人。

而第二件私事,這是甘夫人的事兒。

甘夫人一直臥病在牀,雖然按照張溪提供的方法靜養,但只能說是穩住了病情,依然不見好轉。

一直到前幾天,張溪護送着張機到來,給甘夫人做了診斷,這才找到病根,對症下藥,現在在慢慢的好轉中。

本來劉備來,是想帶着甘夫人一起去武陵郡修養的,但現在根據張機的說法,現在甘夫人最好不要移動,以免舟車勞頓加重病情。

因此,劉備只能是回府看望了甘夫人,陪了甘夫人一晚上,然後把甘夫人繼續留在江夏,繼續養病,自己則繼續啓程,前往武陵郡。

臨走前,劉備總算是把張溪的職責給明確了下來。

本來諸葛亮把張溪調回江夏,是擔心關羽沒有謀士輔佐,因此只是讓張溪回江夏參贊軍機,幫關羽查漏補缺的,並沒有給張溪具體安排職位和工作。

而關羽呢,剛剛開始管理一整個郡,本身都有點不適應,哪裡還有時間想到任命張溪的事兒。

再說張溪也是好不容易回來一趟,關羽也就沒有急着安排張溪的工作,給了他幾天假好好休息一下,一直到劉備來了,關羽才請示一下劉備,給張溪安排什麼工作好。

而劉備想了一下,直接把陳震,伊籍兩人帶去武陵,那邊缺治理政務的文官,而江夏郡丞這個職位則給張溪空出來,讓他擔任。

也就是說,現在的張溪,已經是關羽的副手,負責全郡的政務工作了。

這倒是個文官該乾的事兒,就是張溪心裡有點虛。

以前張溪總喜歡強調自己是文官,是謀士,但他乾的那些事兒,就沒有離開過軍營。

不管是幫張飛訓練士卒,管理軍紀,還是跟着諸葛亮一起過江,在赤壁嘮嗑,最後包括領軍幫助周瑜攻打南郡.全是武將該乾的活。

現在冷不丁的讓張溪乾點文官該乾的活,張溪還真的有點不太適應。

但好在,諸葛亮曾經當過一段時間的江夏主政,他留下了一大堆的規章制度,張溪倒也不用費心自己去調整,直接蕭規曹隨就好。

而眼下,對張溪來說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排年底的犒賞和巡視工作。

馬上就是年底了,各地的工作報告也該交上來了,那麼張溪所要做的,就是彙總各地的工作報告,查漏補缺,然後下去巡查一下,看看實際情況是不是跟工作報告相同,如果存在出入,那就要追究原因,做出獎懲。

然後呢,張溪自己也要寫一份這一年江夏的工作報告,送給武陵的劉備,讓劉備來決定,對江夏諸官員的賞罰問題。

因此,十一月下旬,張溪帶着鄧艾,小八,以及三十個衛士,開始他履行他作爲江夏郡丞的工作。

帶上鄧艾,是因爲張溪覺得以鄧艾現在的水準,張溪已經不能讓鄧艾死讀書了。

雖然張溪呆在南郡打了大半年的仗,但鄧艾可沒有放鬆自己的學習進度。

從陸口回到夏口後,鄧艾一直是在自學,不懂的時候就去請教徐庶。

後來徐庶被調去油江口之後,臨走前給鄧艾留下了幾本書,鄧艾就徹底以自學爲主。

張溪發現,鄧艾自學的能力真的很強,徐庶留給鄧艾的書,鄧艾全部自學完了,張溪檢查了一下,發現鄧艾不僅能背下來,而且內容也能理解個七七八八了。

就是,有點浮於表面,不太切合實際。

因此嘛,張溪覺得,現在的鄧艾,不能再讓他死讀書了,應該結合一些實踐,通過實踐來幫他更好的理解書中的內容。

正好張溪要到各縣巡視,讓鄧艾跟着,提前接觸一些基層實務,對鄧艾也有幫助。

至於小八小七寶硬塞過來的,說既然是侍女,就該隨在張溪身邊照顧。

張溪也拿小七寶沒辦法,再加上小八隨時要哭的樣子,張溪也挺心疼的,因此就帶上了。

至於晚上這個不用擔心,張溪最近每晚都教授小鄧艾讀書到半夜,每次小八都會忍不住先睡着,這樣就沒事兒了。

小八是沒事兒了,但小鄧艾受不了啊。

(本章完)

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267章第834章 追擊第74章 密謀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833章 誘餌第181章 成婚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92章 疲兵之計第46章 家內瑣事第580章 接應第882章 破城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810章 勸降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44章 二顧茅廬第652章 雪橇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862章 尾聲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657章 疑兵計第17章 糜竺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705章 女兒事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108章 過江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217章 取名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1113章 失算第942章 守關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33章 體能訓練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533章 善後第394章 矛盾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620章 潰敗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646章 議事(三)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481章 孫權在準備第449章 吳王第609章 到來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567章 五丈原撤軍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394章 矛盾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407章 詐第502章 重想第863章 突圍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1197章 退守第80章 水戰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784章 調整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185章 應對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934章 誘敵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579章 調整第85章 守城方略第112章 找錯人了吧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317章 武陵蠻動亂第1253章 拖時間第91章 準備退路第17章 糜竺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1236章 各方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