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變數

曹爽,夏侯和,曹宇三人一起進宮,覲見了曹魏的太后郭氏,試圖取得太后郭氏的同意,棄守鄴城,暫退幽州。

這事兒,很快就得到了郭氏的許可,親下懿旨,準備遷都相關事宜。

其實郭氏也不容易,她其實真的沒啥選擇的餘地。

曹爽已經把各種後果說的很清楚了,鄴城無兵可守,要麼等着蜀賊攻破鄴城,大魏滅亡,曹氏宗族淪爲階下囚,任人宰割。要麼選擇逃亡幽州,保存實力,以圖來日。又或者,也可以接受蜀賊的勸降條件,保住性命,安享富貴。

郭氏作爲曹叡的皇后,雖然不見得多麼的有能力,但是吧,曹芳年幼,她這個太后就必須承擔起該自己承擔的責任。

再三詢問了曹爽,有沒有不離開鄴城,同樣還能擊退蜀賊的辦法在得到曹爽否定的答覆後,郭太后不得不選擇下懿旨,強行遷都。

這個罵名,郭氏背了。

畢竟,相比於國破家亡和束手就擒,身爲曹魏太后的郭氏,還是想爲了大魏的基業,再博一把的。

而有了太后的懿旨,曹爽也暫時壓下了投降的念頭,畢竟這年頭,如果能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誰也不會願意輕易的束手就擒,任人宰割.真到了實在不行的時候,再選擇投降,其實也來得及。

反正曹爽現在是做好了兩手準備的。

得到太后懿旨後,曹爽立刻下令給身在魏縣的二弟曹訓傳訊,讓他準備接駕,然後領兵保護天子,北上幽州。

至於鄴城百官,曹爽也給了這些人三天的時間,讓他們儘快收拾好行禮,然後隨軍出發,離開鄴城。

事實上,曹爽很清楚,就這幫居住在鄴城的大小官員,別說給他們三天時間,就是給他們三十天時間,他們都不可能收拾好所有家當。

甚至於,一旦太后下達了這個懿旨,百官聽聞後,有些暗藏心機的人,會不會生出不該有的心思,也不好說。

因此,三天,不過是曹爽給這些世家大族的安撫時間而已,給他們的緩衝期,讓他們不會立刻生變。

同時,曹爽也希望利用這些百官和朝臣,甚至是世家大族,讓他們來不及及時撤走,成爲阻擋蜀賊追擊的炮灰而已。

實際上,曹爽早就在拿到太后懿旨之後,立刻讓自己的親兵入宮,保護太后郭氏和天子曹芳出發,往魏縣而去了。

上去請到的懿旨,下午郭氏和曹芳就已經在曹爽親衛的保護下,坐着車輦離開了鄴城。

雖然倉促了一些,沒能帶上太多的金銀細軟,但是有曹爽的親兵照顧,一路上應該不會遇到太大的危險。

只要能安全抵達危險,跟曹訓匯合,那麼該有的東西,都會有的。

對此,郭氏倒是沒有提出太多的異議,畢竟她也知道,如今的局勢就這樣,而且懿旨一下,鄴城局勢隨時可能失控,早走總比晚走要好。

至於魏縣的曹訓和司馬懿.現在兩人的心情,可以說是差別很大的。

曹訓是沒啥好說的,他就是聽命行事而已。

主要是司馬懿現在司馬懿是真的一腦門子的官司。

司馬懿早就做好了自己的打算,準備在魏縣按兵不動,控制住兵權,等到曹爽把大魏給浪沒了,他再一邊打造自己“大魏忠臣”的人設,一邊擇機向蜀漢投降。、

本來計劃的好好的,蔣濟也被司馬懿調去鄴城了,魏縣的兵權完全掌控在司馬氏父子手裡了,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半。

而曹訓得到來,司馬懿根本沒當回事。

曹訓雖然說是奉了曹爽的命令來接管魏縣兵權的,但他拿出來的是曹爽的大將軍軍令,不是天子詔書。

而且,就算是天子詔書,別忘了司馬懿同樣是託孤重臣雖然這層關係他一直沒用,但不代表他不能用。

曹訓想要憑藉大將軍軍令就剝奪司馬懿的兵權,根本沒門。

司馬懿只是一個簡單藉口,表示要親自上奏天子,辨明厲害,就拖住了曹訓。

而曹訓呢他還真的對得起桓範對他們三兄弟的評價。

這貨居然沒有采取強硬的手段,直接剝奪司馬懿的兵權,他居然也怕把司馬懿逼急了,逼出兵變來,導致自己小命不保他對司馬懿妥協了。在曹訓看來,司馬懿就算再次上奏朝廷,最後的決策人也是自己的大哥曹爽,司馬懿說的再有道理也不會改變結果.那就讓司馬懿去上奏好了,左右不過是浪費幾天的時間而已。

而曹訓其實也可以趁着這段時間,熟悉一下魏縣的守備情況,拉攏一些軍中的中層將領,爲自己以後掌握軍權鋪路。

所以,曹訓根本沒有給曹爽回信,也沒有表達在魏縣收編司馬懿軍權,遇到了什麼困難.這就導致了曹爽還以爲,曹訓就算沒有完全奪下司馬懿的兵權,也至少掌握了一部分的兵力。

這纔是曹爽敢帶着天子往魏縣去的原因。

可司馬懿是真的不願意讓曹芳來魏縣啊。

天子在鄴城,那麼鄴城失守,大魏國都被攻破,責任肯定是曹爽這個輔政大將軍的,自己在魏縣,完全可以撇清責任。

接下來司馬懿順勢給自己打造“大魏忠臣”的人設,也就變得合情合理的多。

可天子如果在魏縣,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第一個事情,天子到了魏縣,那麼魏縣的兵權,就肯定不屬於他司馬懿了。

沒有了這些士卒作爲資本,司馬懿還怎麼給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

其次,天子到了魏縣,如果最後自己守不住魏縣,那麼陷天子於危局中的人,除了曹爽外,還得加上他司馬懿一個.司馬懿還怎麼玩“忠臣”人設?!

難不成真的要在鄴城死戰,護衛天子退往幽州不成?!

司馬懿只是想獲得最大利益而已,他可不想爲曹魏陪葬啊。

因此,當司馬懿接到太后懿旨,得知天子和太后正在曹爽親兵的護衛下,往魏縣而來的時候,他是真的急的跟熱鍋上螞蟻一樣。

天子一到魏縣,恐怕司馬懿所有的計劃,就都泡湯了。

甚至於,司馬懿還會被曹爽拖下水,不得不選擇死守魏縣否則他的“忠臣”人設就徹底崩塌了。

思來想去,司馬懿發現,自己剩下的路,恐怕就只有兩條了。

一條,是繼續掌握兵權,不當忠臣,當權臣。

在天子和太后抵達魏縣後,控制住曹訓,挾持着天子和郭太后,比曹爽快一步的北上,退往幽州。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手段,又不是你們老曹家的專屬當年曹操敢做,自然就會有後人效仿。

只是這麼做的話,司馬懿大半輩子積累下來的“三朝老臣”的好印象,恐怕就徹底崩碎了,到了幽州,也得看幽州刺史田豫是不是會願意接納自己,否則的話,恐怕自己的下場也不會太好。

而第二條,就簡單的多了控制住曹魏的天子和太后,向蜀漢張溪請降。

這麼做,更加不要臉,而且一旦做了,就必然伴隨着賣主求榮的罵名.但至少自己手頭的籌碼足夠,一旦賣了,必然會收穫一個“好價錢”。

不過代價嘛,就是自己的名聲會徹底臭了,這輩子不會再有建樹,甚至還有可能連累到自己的兩個兒子。

司馬氏想要再次崛起,恐怕還需要再等上幾代人才行。

所以啊,司馬懿真的很不喜歡這種變數,讓自己好好的計劃,徒然生變。

不過嘛,現在事情已然如此了,司馬懿也沒的選了第二條路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而第一條路,還有可操作空間。

因此,司馬懿一邊抓緊時間控制兵權,另一方面也開始派人監視曹訓得一舉一動,只要等到天子鑾駕到達魏縣,他就立刻控制曹訓,挾天子北上。

只是等啊,等啊,司馬懿終於等來了一個不知道是好是壞的消息。

中書令孫資,左光祿大夫劉放,各領私兵五百人,劫持天子,太后車架,往朝歌而去。

司馬懿都有點傻眼了.這時局的變化,怎麼連他都有點看不懂了?!

孫資和劉放是怎麼回事?!從哪兒冒出來的?!怎麼就那麼傻的,帶着天子往朝歌那個狼窩裡闖?!

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270章 江東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118章 苦肉計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784章 調整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910章 水戰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698章 坦白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282章 變化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807章 夜戰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78章 開始練兵第507章 開戰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824章 異道會潼關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641章 練將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168章 解釋第681章 平息叛亂第52章 軍中嬉戲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686章 公平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1228章 練兵第90章 聲東擊西第945章 撤軍第845章 特殊兵種的作用第242章 楊儀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942章 守關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1027章 一箭第984章 聯姻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30章 對比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1152章 調兵第606章 回軍第507章 開戰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781章 右扶風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810章 勸降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19章 練兵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1030章 另一路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138章 油江口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148章 出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