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

張溪現在是真的有點討厭那個諸葛魚頭了!!!

那個老傢伙,不想直面魏延的質問,對劉放的事兒,居然在軍議上,用一種模棱兩可的話語,含混的糊弄過去了。

魏延對此非常的不滿,也因此,在軍議的後半段,魏延始終就臭着一張臉。

要只是如此,倒也罷了,反正大家都知道魏老匹夫是什麼性情的人,他愛擺臉色就擺臉色好了。

可諸葛亮在軍議後,私下找到張溪,轉託張溪去跟魏延詳細講述一下劉放的事情。

這老傢伙,並不是不想告訴魏延劉放的事情,而是不想再軍議上直接說。

這事兒吧,真要說起來,還真的可以說是諸葛亮理虧。

wωw●ttκд n●¢○

而且,就諸葛亮對魏延的瞭解,要是在軍議上跟魏延解釋清楚劉放的事情,那魏延非當場炸了不可。

魏延可是大漢的徵西將軍,如今軍中名副其實的二把手,居然都不知道軍中有這樣的機密存在.甚至最不能讓魏延忍受的是,連李嚴這個中書令都知道了,他居然不知道。

以魏老匹夫的脾氣,他要是真的覺得丟了面子,當場鬧騰起來,可就不好看了。

可這事兒,也沒道理丟給張溪去處理的啊難不成諸葛亮真的覺得張溪跟魏延的關係好?!

好吧,諸葛亮還真的是這麼認爲的,畢竟能跟魏延搭檔時間長的人,整個大漢也就只有張溪和諸葛亮兩個人了。

而諸葛亮雖然跟魏延在洛陽地區搭檔了七八年的時間,但諸葛亮自問自己跟魏延是一文一武,彼此交集不多,關係也不算親厚。

反倒是張溪和魏延兩人都在行伍之中,雖然彼此經常公開吵架,但兩人搭檔素來默契,這也是軍中公認的事實。

因此,諸葛亮認爲,張溪和魏延的關係,肯定比自己和魏延的關係更好。

諸葛亮不方便出面解釋這個事情,可不就只能交給張溪去說嘛。

這是諸葛亮的想法。

但,肯定不是張溪的想法,也不是魏延的想法。

果不其然啊,以魏老匹夫的脾氣,在得知了張溪轉述的事情真相後,首先關注的是消息可靠不可靠.嗯,在軍事這方面,魏延還是比較靠譜的。

但是吧,當魏延得知,這些機密在上次北伐大戰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後,頓時大發雷霆,逮住了張溪好一頓噴。

這麼重要的軍事機密,魏延這個軍中二把手卻被瞞了有足足五六年.也難怪魏延會生氣。

不過吧.也許是因爲魏延這些年隨着年紀增大,脾氣逐漸的有所收斂,又或者是因爲魏延難得有機會理直氣壯的噴張溪噴到不敢還口,魏延心裡很爽總而言之,魏延的脾氣,來的快,去的也快。

噴完後,魏延開始重新規劃自己從延津渡進兵的策略。

既然明知道有可能是郭淮佈置下的陷阱,那魏延也不會頭鐵的非要去試試自己能不能衝破郭淮的包圍網.畢竟此戰是滅國之戰,魏延知道輕重緩急。

洛陽軍議結束後,魏延就和張溪一起啓程前往兗州,做北伐的最後準備了。

時間又這樣不知不覺的過去了三個月。

延熙九年正旦,劉禪祭祀天地,朝拜宗廟的時候,諸葛亮親自在先帝劉備的靈位前,宣讀了北伐祭文,宣佈出兵北伐。

延熙九年二月,諸葛亮完成了在長安的所有北伐準備工作,返回洛陽。

延熙九年三月,諸葛亮親率十八萬大軍,號稱三十萬,從洛陽起兵,渡過孟津渡口,兵臨河內。

大漢第六次北伐,正式開始。

而於此同時,早就已經得到了消息的曹爽,也做出了自己的應對——任命秦朗爲徵西大將軍,假節,統帥夏侯霸,滿寵等人,領兵十一萬守衛河東,任命郭淮爲徵南大將軍,假節,統帥樂綝,陳騫,張虎,胡質四將,領兵十萬守衛冀南黃河防線。

剩下的.曹爽就真的什麼都沒做了。

而得知了曹爽這一系列騷操作的賈逵和蔣濟兩人,實在是坐不住了。

這倆人私底下碰了個面,稍微商議了一下,最後決定.登門拜訪司馬懿。

“今蜀賊犯境,國事沉淪,大將軍年幼,恐做事不得周全還請大司馬以江山社稷爲念,出山領兵,以抗蜀賊。”

蔣濟見到了司馬懿,也沒有避諱的,直接開口說道。這倆人登門拜訪司馬懿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說服司馬懿主動站出來,站到朝堂上去,主動爭取兵權,帶兵出征。

這在蔣濟和賈逵看來,其實並不是很難。

司馬懿是有大義名分的不管怎麼說,司馬懿也是曹叡指定的託孤大臣,在這個老狐狸尾巴沒有露出來之前,司馬懿現在還是大魏的三朝老臣,忠臣良將。

而曹爽掌權的時間也不長,在朝中的根基並不穩固,以司馬懿三朝老臣的聲望和人脈關係,他只要願意站出來振臂一呼,那自然有人願意爲他奔走。

之前,司馬懿始終在退讓,在蔣濟和賈逵看來,這是爲了避免大魏陷入內耗,司馬懿顧全大局,主動做出的犧牲可如今,已經不是退讓的時候了。

蜀賊即將北伐,大魏根本沒有做出太多的應對方案,如果這次決戰有什麼閃失的話,那大魏可就危險了。

所以,蔣濟和賈逵希望,司馬懿能站出來,主動領兵出征。

但.這倆人註定是要失望而歸的。

“子通何出此言?!大將軍風華正茂,麾下人才濟濟,必能力挽狂瀾。反觀老夫,年邁不堪大用,一戰而失宛城,二戰而失兗州如何與大將軍相比。”

這,就是司馬懿的回答。

前面的話,是如今朝堂之上,朝臣對曹爽的吹捧之語,而後面的話,則是坊間對司馬懿的評價。

這背後,自然少不了河北世家們的輿論推手。

而司馬懿這麼說,未必沒有抱怨的意思,但更多的,也是一種委婉的拒絕。

但賈逵可聽不得這些個。

“大司馬,事急矣,何出此賭氣之言?!”賈逵急切的說道。

蔣濟這個人吧,多少還有點私心,但賈逵,那可真的是一心爲公。

因此,司馬懿的這番話,到底裡面是什麼含義,賈逵不想去深究,他只知道,如果這個時候,司馬懿再不站出來的話,任由曹爽瞎操作下去,那纔是真的麻煩了。

因此,賈逵繼續勸說道,“蜀賊大軍犯境,曹爽小兒徒耗半年光陰,胸中並無半點應對之策司馬公若不出山領兵,任由蜀賊肆虐,如此,大魏江山危矣。”

“自太祖武皇帝徵辟司馬公始,司馬公受大魏三代厚恩,今江山危如累卵,司馬公卻安坐府邸.將來有何面目,面見大魏三代先帝於地下?!”

曉之以理,說之以情.賈逵這番話說的吧,非常的情真意切,司馬懿都被說的多少有點不好意思了。

雖然說吧,司馬懿其實對曹操沒啥好感,畢竟曹操爲了逼迫司馬懿出仕,又是威脅,又是監視的,幹了很多讓司馬懿無法接受的事情但對曹丕和曹叡兩代帝王,司馬懿還是有點感情的。

尤其是曹丕,司馬懿還算是比較認可的,兩人不僅僅是君臣,私交也是相當的不錯。

所以嘛,賈逵這話,司馬懿還真的不太好反駁。

但是吧,不好反駁歸不好反駁,可司馬懿終究還是一個老狐狸,而且以司馬懿這個人,可從來不是諸葛亮那種爲報知遇之恩,可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

司馬懿這個人,是這個時代世家大族的經典代表,他的一言一行,首先考慮的是世家大族的利益,接下來,纔是國家利益。

而很顯然,現在出山,替大魏扛雷,完全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成功了,功勞未必在自己,失敗了,禍國殃民的鍋就得他司馬懿背起來.司馬懿怎麼可能幹這種賠本買賣。

因此,司馬懿雖然內心有些動容,但表面上,卻只是嘆口氣,站起身來,對着賈逵躬身一禮,說道,“樑道一心爲國,老夫自愧不如只是,二公之言,卻也有些武斷了。”

“大將軍自輔政以來,細心盡責,從未有懈怠,乃國之棟樑也,萬不可肆意詆譭。”

“你我皆不在中樞,所知甚少,軍中機密,又素來不能爲外人所知,二公安知大將軍無有應對之策?!郭淮,滿寵,皆一時人傑也,此二人守衛地方,只需小心謹慎,蜀賊雖勢衆,卻未必能破。”

“老夫雖有些許薄名,然數敗於蜀賊,亦是事實,若此番冒然出山,軍中未必心服,又與大將軍有了齷齪.於我大魏無益也。”

“此非老夫推脫之言,句句肺腑,還望二公細察之,莫要節外生枝,壞了大將軍謀劃。”

嗯,簡而言之一句話,就是老子不出山!!!

第1253章 拖時間第478章 爭論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518章 二將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1091章 孟津渡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506章 等第834章 追擊第1189章 變數第277章 礦營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1214章 聖裁第934章 誘敵第179章 準備第925章 誤會第652章 雪橇第606章 回軍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911章 過江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1章 求職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92章 疲兵之計第400章 夜襲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99章 棄新野第841章 甩鍋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1027章 一箭第1189章 變數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98章 劉表病重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599章 突破第129章 破騎兵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911章 過江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894章 撤離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272章 應對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53章 蹴鞠第861章 潼關之戰(十六)第777章 來者可是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1124章 僵局第477章 改制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165章 朋友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315章 退敵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1044章 議罪錢第407章 詐第1087章 應對第941章 誤判第735章 決議第1047章 南征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194章 示範區第156章 曲轅犁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581章 切入第270章 江東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407章 詐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661章 潼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