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察覺

第115章 察覺

魯肅到底是把船艙中的對話,告訴了周瑜。

盟友中突然出現變故,魯肅肯定要跟周瑜商量的。

而周瑜呢,他聞言大驚。

“那張元長也就罷了,怎的這個諸葛孔明也能看破我計?!”周瑜臉色凝重的,說道。

這個話吧,魯肅就不理解了。

這些日子的相處下來,魯肅可以很明顯的得出結論——諸葛亮要比張溪強多了。

怎麼到了都督嘴裡,那個張溪還比孔明先生強了?!

嘛.畢竟雙方直接“交手”的人物不同嘛。

周瑜可是在鄂縣城下跟張溪交過手的,對張溪用兵有一定的瞭解,對諸葛亮卻接觸的不多,不瞭解也正常。

而魯肅呢,這段時間主要的對接人物就是諸葛亮,深知諸葛亮的難纏和厲害。而張溪除了在柴桑孫權別院裡嘴炮了一下,差點毀了孫劉聯盟外,壓根沒給魯肅留下什麼好印象。

但不管兩人覺得誰更強吧,這兩人突然表現出來的謀略眼光,也讓兩人後續的反應,產生了一些小分歧。

“若如此當早除之!”周瑜冷聲着,說出來非常不得了的話。

魯肅頓時不同意了。

“公瑾三思,大戰在即,豈有先殺盟友之理?!”魯肅趕緊的勸阻,並且說道,“再者,我等水軍糧草,全由江夏而來,江夏水軍亦在我軍中,若我等擅殺盟友,我軍不說破曹,恐軍中立時動亂,後路亦不保矣。”

這時候的魯肅和周瑜,都是認可孫劉聯盟的重要性的。

但魯肅和周瑜多少有點不同。

周瑜認爲的孫劉聯盟,只是一時不得已的結盟,雙方早晚要翻臉的,這樣的話,當然是越早削弱劉備方越好。

而魯肅則不然。

魯肅堅持孫劉聯盟,是考慮到曹操勢大,恐怕一時敗北也不見得能改變天下局勢,所以孫劉聯盟是有必要長久保持下去的。

除非這次大戰,周瑜能一舉擒殺曹操,造成北地羣龍無首,再次分裂.這樣的話,孫劉聯盟確實沒有存在的必要。

但這種事,確實無法預料,尤其還是在破曹前,魯肅是不希望孫劉聯盟破裂的。

但周瑜卻說道,“子敬放心,汝之顧慮我亦知之,只是.哼,我自有公道斬之,管教劉備理屈詞窮,不敢破壞盟約!”

魯肅還想再勸,但看看周瑜現在的樣子,再想想自己的身份雖然是監軍,但魯肅的這個贊軍校尉跟周瑜的左都督比起來,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而且就算魯肅跟周瑜官職一樣,周瑜也不會聽魯肅的,甚至魯肅和周瑜意見相左,孫權也只會更相信周瑜,所以勸不勸的,意義不大。

當然,如果周瑜真的能有讓劉備無話可說的方法斬了諸葛亮和張溪,那魯肅其實也不見得非要反對。

魯肅堅持的孫劉聯盟,始終是以孫權的利益爲主,劉備最好是一直半死不活的,這樣才能成爲江東的好盟友。

因此,周瑜這麼堅持,又表示自己有辦法,那魯肅就靜觀其變了。

結果魯肅也沒想到,周瑜想出來的辦法,就是讓諸葛亮在十日內,督造十萬支箭。

十日要督造十萬支箭,這根本是不可能的。

十萬支箭,哪怕是徵召一千工匠,從採木製杆開始,到最後成型,至少是需要二十天的時間。

問題是,隨軍軍營中,並沒有一千工匠,只有三百餘人而已。

也就是說,如果真的要靠這些工匠製造完十萬支箭,需要足足兩個月還不如讓人從柴桑運過來呢。

這是一個常識性的問題,周瑜用這種問題去爲難諸葛亮,居然還好意思說是“公道斬之”.這事兒就是放到孫權面前,孫權都不好意思說自家都督是“公道”。

魯肅本來想勸阻一下週瑜的這事兒乾的有點丟人了啊,都督,這麼做咱們會被天下英雄笑話的。

可更讓魯肅沒想到的是,諸葛亮居然答應了。

而諸葛連不僅答應,甚至還表示,自己只要三天就能置辦完十萬支箭,如果沒有十萬支,他甘願受軍法處置。

周瑜就沒見過還有自己往陷阱裡跳的兔子,當下急吼吼的讓諸葛亮簽了軍令狀,生怕他反悔。

而魯肅這會兒,還處在震驚之中,想要阻攔諸葛亮,還被周瑜眼神給制止了。

等諸葛亮簽完軍令狀,瀟灑離去後,魯肅這才起身,埋怨周瑜,說道,“都督此番之事欠妥.十日督造十萬支箭已是刁難,何況三日?!”

周瑜卻冷笑一下,說道,“三日非我所說,乃是那諸葛亮大言爾.子敬且去,那諸葛亮所需造箭之物,均與他備齊,萬不可令其有抵賴之由!”

魯肅一臉的鬱悶和糾結,最後化作一聲嘆氣,轉身去找諸葛亮。

至於諸葛亮嘛別看這傢伙在周瑜面前裝的信心滿滿,回到了自己的座駕船艙,也是有點頭疼。

諸葛亮早就知道在魯肅面前展現才能會引來麻煩,卻沒有想到那個周都督是真的夠狠,一點情面都不留。

三天造十萬支箭,根本不可能。

三天想辦法搞回十萬支箭,這個事兒倒是有辦法,但得看老天配不配合。

雖然說諸葛亮久居荊襄,熟悉長江氣候,但.有些時候老天也是會耍脾氣的。

早知道就不該裝逼說什麼三日,要是十日,弄回這十萬支箭就穩了。

可現在話也說了,軍令狀也簽了算了,等魯肅來了,再做打算吧。

沒一會兒的功夫,魯肅就來了,順帶還把張溪從軍營中帶來回來。

本來張溪是在軍中,幫着周瑜查看軍中士卒訓練的情況的。

雖然給了練兵之法,但周瑜還是生怕軍士練的不到位,所以請張溪幫忙看看。

而張溪也不想跟諸葛亮似的天天宅在船上,所以就答應了周瑜,有空去軍寨中溜達溜達結果就被魯肅給拉回來了。

一路上張溪已經聽魯肅說了,說周瑜要令諸葛亮督造十萬支箭.張溪一聽就明白是怎麼回事,草船借箭唄。

這又是一個羅貫中融合了孫權樓船查敵營和張巡草人借箭兩個典故,編出來硬安在諸葛亮身上的故事,歷史上並不存在。

但現在不是走演義線嘛有好戲看了。

張溪可是一點都不緊張,畢竟知道這事兒的前因後果,更知道諸葛亮最後真的借來了這十餘萬支箭,當然不擔心。

但張溪對這個事兒吧,他還是有點小疑問的,所以想看看,這個時空的諸葛亮到底是怎麼操作的。

因此,魯肅很急,諸葛亮有點急,但張溪是一點都不着急,還有心思樂呵呵的看諸葛亮演戲。

但諸葛亮這會兒是真的沒演戲.借箭這事兒他雖然當時在周瑜軍帳中就想到了,但具體能不能成功,他其實把握也不大,得看老天配不配合。

結果張溪居然還在一邊樂呵呵的看自己笑話不想搭理他。

魯肅跟諸葛亮聊了一會兒,發現諸葛亮一個勁的埋怨自己嘴不嚴,導致周瑜起了殺心.魯肅也冤枉啊,這種事兒,他怎麼可能不告訴周瑜,難道真的把自己當成劉備的人了?!

但諸葛亮這麼說,魯肅還真不好說什麼,畢竟兩個人交情不錯,也算是朋友,魯肅自己想想這事兒自己乾的也有點不厚道。

所以,一咬牙,魯肅就勸諸葛亮,實在不行就先回夏口吧,反正周瑜也不至於爲了這個跟劉備軍翻臉。

魯肅爲了維護孫劉聯盟,也是煞費苦心。

但諸葛亮怎麼可能會走,這要是跑回夏口了,那他的名聲也就全毀了。

見魯肅已經有了憐憫之心,諸葛亮也知道差不多了,因此希望魯肅能夠將江夏水軍調撥給他使用.也不用全部的江夏水軍,只需要一半就夠了。

這種涉及到調兵的事兒,肯定是要上報周瑜同意的,畢竟周瑜是聯軍最高指揮官,盟約裡也寫了,江夏水軍歸周瑜調配。

但魯肅一方面是心裡有愧,另一方面則是有了周瑜“全力配合”諸葛亮造箭的軍令,因此調船這事兒,其實魯肅也不是不能調。

再一個.江夏水軍,雖然名義上說是歸周瑜調遣,但如果諸葛亮真的下令江夏水軍配合自己行動,江夏水軍可不會鳥周瑜,該出兵還是會出兵的。

現在無非就是一個名義而已,省的將來扯皮。

既然如此,魯肅配合一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魯肅走了,忙着去協調江夏水軍的事兒。

而諸葛亮嘛.一見魯肅走了,頓時沒好氣的瞪了張溪一眼,說道,“適才元長也不幫我說話,怎的在一邊看熱鬧?!”

張溪頓時樂了,回答道,“軍師已然胸有成竹,子敬兄亦答應幫忙,還需溪說什麼?!”

諸葛亮一聽這話,頓時饒有興趣的看着張溪,問道,“元長此言何意?!三日督造十萬支箭,亮實無頭緒,還請元長教我?!”

張溪笑笑,說道,“軍師莫要誆我。若是十日,那溪或許有法可想,但三日還是依軍師之計行事便可,溪幫不上忙。”

諸葛亮更好奇了,也不問張溪怎麼知道自己有辦法,而是

“若是十日,元長有法可督造十萬支箭?!需知軍中可只有三百餘匠人而已啊,元長當真有法?!”

諸葛亮真心比較關心這個。

十日督造十萬支箭,軍中只有三百餘工匠.這怎麼可能做到?!

張溪開心了,還有諸葛亮也不知道的事兒。

但這事兒,張溪真的有把握。

“軍師可知,秦時軍械製造之法?!”

(本章完)

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74章 密謀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666章 敗退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745章 平叛策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372章 密謀第38章 《隆中對》第215章 劉循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47章 曹仁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651章 退兵第610章 前鋒至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125章 借將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735章 決議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464章 總動員令第91章 準備退路第354章 曹操第107章 魯肅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700章 收尾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331章 燒營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232章 鹽第556章 諸葛誕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133章 親事第938章 求戰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773章 刻板第407章 詐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914章 壓力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902章 折中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225章 處置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37章 一顧茅廬第1222章 經濟戰第882章 破城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59章 諸葛出山第584章 失敗第661章 潼關路第935章 互換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423章 鏖戰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573章 急行第1130章 變策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56章 學藝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1226章 對內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