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

到了司馬懿,徐庶,諸葛亮這個級別的戰略家層次,真就是一個山上的狐狸,誰也別跟誰玩什麼聊齋。

司馬懿的戰略目的,通過徐庶等人的一方連蒙帶猜,其實已經分析出了個七七八八。

是,一開始司馬懿的主要顧慮,還是後路的魏延帶來的威脅,但當司馬懿思考後撤的可行性後,同樣也發現了這是一招拖東吳下水的妙招。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一招也許瞞不過像徐庶,陸遜這樣的智謀之士,但只要自己一退,徐庶不可能不追,而陸遜,也不可能放着這麼好的機會不利用,不去搶佔兗州的郡縣。

這是彼此利益需求,不是誰說忍住就能忍住的。

這是一個近乎無解的陽謀。

如今蜀賊勢大,魏軍後方不穩,司馬懿需要收攏兵力,壓縮防線,解決後方的威脅,所以他必須退兵。

而司馬懿一退,徐庶不可能放任司馬懿保存實力離開,因此必須跟上,同時也可以配合魏延所部前後夾擊,爭取一戰破敵的機會。

至於東吳方面,蜀賊雖然勢大,但東吳在淮南和徐州的兵力充足,並不懼怕蜀賊.再加上東吳特有的佔便宜屬性,哪怕陸遜能忍住,孫權都不一定能忍住這麼大的地盤誘惑。

因此,拖東吳下水這件事,司馬懿至少有七成以上的把握。

至於兗州沒辦法,仗打到這個地步,他司馬懿當然是要負主要責任的。

可是,如果能在保持原有兵力損失不大,實力不損的情況下,用兗州作爲擋箭牌,擋住蜀賊繼續北上的步伐,在司馬懿看來,也不是不能接受。

當然,朝廷方面可能不會太接受這個局面,因此,司馬懿還需要想辦法,剿滅魏延所部的兵馬,進一步的削弱蜀賊的實力這樣才能勉強交代的過去。

因此,司馬懿按照自己的原定計劃,開始逐步撤軍。

對於自己的撤軍行動,司馬懿也知道,以徐庶的智謀,大概早晚會看出破綻來,爲了儘可能的拖延時間,司馬懿決定冒一次險。

他讓曹爽帶領第一批士卒率先撤軍前往濟陽,跟高堂隆匯合,自己則留在雍丘,最後一批撤軍。

一方面,可以在蜀賊發現貓膩的時候,用自己的身份繼續迷惑蜀賊,另一方面誰斷後都不如自己斷後來的放心。

只是,司馬懿也沒有想到,僅僅在自己安排撤軍的第二天,蜀賊就發現了貓膩,城外的陳泰所部營寨就遭到了試探性進攻。

也虧得這個時候撤軍纔剛剛開始,陳泰還在營寨內,並沒有第一批撤離.在陳泰的指揮下,魏軍有驚無險的擊退了蜀賊的進攻。

而陳泰也趕緊的派人去跟城內的司馬懿彙報,同時請示下一步的行動。

司馬懿在得知陳泰在擊退蜀賊後並沒有出城追擊,就知道事情要麻煩了。

一方面,司馬懿讓陳泰加快撤軍速度,儘快在城外完成撤軍事宜,另一方面司馬懿隔天直接登上了城樓,親自指揮作戰。

這事兒吧,本來司馬懿是不着急這麼做的。

一開始司馬懿是沒打算立刻露面,他想先讓雍丘城剩餘的士卒先守一天,等到場外的徐庶有所懷疑的時候,自己再主動露面,這樣纔會效果更大。

畢竟,計謀這個東西,算計的就是人心。

一開始司馬懿選擇不露面,就是爲了引導徐庶去猜測自己是不是已經撤軍了.而徐庶認爲自己已經撤離雍丘的時候,自己再突然露面,等於是直接推翻了徐庶之前所有的猜測。

到了那個時候,徐庶只會認爲之前司馬懿不出現,就是故意在誤導他往撤軍的方面想,實際的目的還是在雍丘城堅守徐庶會自我否定之前的所有猜測,堅信司馬懿和大軍都在雍丘城內。

哪怕之後司馬懿真的撤離了雍丘,一時半會兒之內,徐庶也不會再懷疑。

這是司馬懿的原計劃.可這個計劃,因爲陳泰的提前暴露,導致不可用了。

本來徐庶就已經開始懷疑魏軍在撤退了,如果司馬懿再如原計劃那樣先不露面兩相印證之下,徐庶就會立刻下決心強攻雍丘,不會再給司馬懿主動露面演戲的機會了。

到了那個時候,陳泰的兵力在撤退,而雍丘的兵力已經被曹爽帶走了三分之二司馬懿可沒有足夠的兵力來應對全面強攻的蜀賊。真打的話,司馬懿真的有可能陷入到不測之中那可就真的什麼都完蛋了。

所以,司馬懿只能是從張嶷試探性進攻的時候就立刻現身,震懾住徐庶一時,然後等蜀賊的試探性進攻撤回後,立刻安排親衛士卒,率領剩餘的守軍撤出雍丘,前往濟陽。

司馬懿已經是盡力了,但徐庶始終都沒有推翻自己的判斷,依然在懷疑魏軍撤退的戰略目的和可能性.第二天,張嶷再次率領萬餘士卒,進行了試探性進攻。

而這次,張嶷直接一戰攻破了雍丘了.雖然其實雍丘只是一座空城了。

也就是說,司馬懿只給自己爭取到了一天的撤離時間,給曹爽率領的前軍爭取到了三天的撤離時間。

比起司馬懿原本預計的,要緊迫的多。

而徐庶這邊.也沒有立刻領兵追上去。

隨着歷次北伐的不斷深入,北伐戰爭,不僅僅是軍事仗,同時,也是政治仗。

一伐,二伐的時候,打的是雍涼和關中地區,又是劉備親自領兵,所以一路上基本只有軍事問題,就沒什麼政治問題。

雍涼地區久經戰亂,尤其是雍州北部和涼州區域,這裡雖然也有一些世家大族,但這裡地靠西北,大多數人還是講究一個“以武服人”.只要展現出足夠的武力威懾,這裡的世家也好,百姓也罷,對新的“征服者”不會有太大的牴觸。

而劉備就更不用說了.遊戲裡魅力值99的存在,可不是跟你開玩笑的。

以劉備一直以來的好名聲和個人魅力,根本不需要去考慮什麼世家大族的態度問題。

那個時候,北伐軍只需要打下地方,治理地方就可以了,其他方面需要考慮的情況,並不多。

可現在,情況不同了。

越是靠近中原腹地,世家大族的勢力就越強,而中原和河北地區的世家大族,普遍排外性又比較強,那麼作爲一個新勢力取代舊勢力,需要注意的地方就越多.這幫中原世家們,可不好伺候着呢。

諸葛亮花了五年的時間不停的滲透,纔在潁川一個郡的地方打開了局面,河東那邊進展都始終不大,可見這幫中原世家是多麼的不見兔子不撒鷹。

而隨着司馬懿領兵後撤,徐庶自然是可以順勢佔據整個陳留郡,甚至濟陰郡和山陽郡可這裡的世家大族怎麼安撫,也是一門學問。

爲此,徐庶在佔領雍丘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先安撫好這裡的世家大族們,通過在雍丘的世家大族,向整個兗州的世家大族釋放出相對和善的信息,給接下來的進兵其他郡縣墊定基礎。

因此,徐庶不可能在第一時間就領兵去追擊司馬懿。

但是呢,不追也是不可能的,不能讓司馬懿這麼輕鬆的後撤徐庶留在雍丘安撫地方世家,追擊的責任,就交到了關平,鄧艾,龐德三個人的身上。

關平負責領兵兩萬,往濟陽方向前進,在攻下濟陽後,領兵進入濟陰郡,匯合從樑國往北進攻的胡遵,兩個人一起攻下濟陰郡。

鄧艾負責率領五萬士卒北上封丘,前往酸棗到延津一線,持續給司馬懿所部製造壓力,同時接應魏延所部,爭取攻克酸棗和延津,破解司馬懿試圖退守東郡的戰略。

而龐德,則負責率領騎兵,以騎兵的速度優勢在封丘到濟陽的這一段路途來回接應奔襲,防止魏軍殺一個回馬槍,溜回來反攻雍丘。

十二萬大軍,分出去九萬.徐庶還留下了三萬。

這三萬人,徐庶本來是想留守雍丘,以防萬一的.但仔細想想,徐庶再次分出一萬士卒,交給毌丘儉,讓他引兵去樑國。

胡遵領兵去進攻濟陰郡了,那麼樑國守備必然空虛南面的陸遜,真的會這麼老實麼?!

司馬懿的策略,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也不管陸遜是不是能看破司馬懿的險惡用心.既然徐庶已經想到了,那就不能不防。

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52章 軍中嬉戲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643章 名將隕落第581章 切入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1136章 出賣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579章 調整第650章 大雪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1155章 方案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381章 對外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610章 前鋒至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91章 準備退路第940章 大變故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533章 善後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1242章 應對第506章 等第208章 雒城第882章 破城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938章 求戰第584章 失敗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606章 回軍第683章 影響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777章 來者可是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第77章 練兵衝突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479章 看不慣第79章 巡視防務第1228章 練兵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17章 糜竺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150章 蘄春第1192章 中計了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959章 中計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698章 坦白第812章 擊潰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302章 于禁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808章 添油第82章 蒙衝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935章 互換第30章 對比第927章 收徒第212章 投石車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1092章 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