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拆東補西

一場瞞天過海的增援,硬是在各種變數之下,打成了一場遭遇戰。

好在郭淮的臨陣經驗極其豐富,同時應變速度也極快。

在看到自己的南方突然出現了大量煙塵後,郭淮立刻就判斷爲蜀賊已經識破了自己的計謀,正在往西門急速趕來。

這時候再不拼一把,那恐怕自己也會交代在這個濮陽城的西門外了。

因此,郭淮親自領兵前突拼殺,鼓舞士氣,又不顧傷亡的硬拼硬殺,生生的殺穿了西門外的漢軍牽制兵力,跟夏侯和匯合,搶在姜維合攏包圍前,退入了濮陽城。

但郭淮這麼做,付出的代價還是很大的。

一場硬仗拼殺過後,真正跟隨郭淮增援到濮陽城內的援軍,也只有三千四百餘人.其餘人都被姜維領兵包圍在了城外,死的死,降的降了。

這點兵力,對固守濮陽,真的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

甚至,郭淮現在已經在考慮,自己是不是帶着濮陽城內的守軍直接突圍,索性退守酸棗和延津算了。

但考慮到酸棗的城防和延津渡口的特殊性,郭淮最終還是決定,暫時在濮陽城內堅守一下。

畢竟濮陽是大城,城防堅固,防禦設施完備,手下兵力還有一萬餘人.還是能堅守一下的。

要是退兵到酸棗和延津,不僅要分兵堅守兩地,兵力分散,而且就城防設施而言,恐怕是很難守住的。

嗯,除非能把夏侯和換成劉延,否則郭淮是真的沒有這個信心。

至於後撤到離狐的五千士卒,郭淮現在已經不可能指望他們繼續來援了。

現在的情況,已經跟郭淮想的完全不一樣了。

魏延兩萬人圍攻濮陽東門,姜維兩萬人圍攻濮陽西門,南門倒是空出來了,但如果郭淮剩下的五千人敢往濮陽南門移動,那麼魏延和姜維肯定都會分兵夾擊的。

這種情況下,哪怕是郭淮親自領兵出城去接應,恐怕也會被兩個方向的敵軍來回圍毆,最終自己損失慘重。

再加上.真的,郭淮是真的不懂夏侯和到底是怎麼守的這個濮陽,擁有這麼好的城防,他是怎麼做到自己的戰損比城外的蜀賊還要高的?!

原本郭淮以爲,即使濮陽城遭遇了蜀賊進攻,但夏侯和手裡有一萬兩千人,圍攻十幾天,就算戰損了兩千人,也該有一萬人左右可現在郭淮才發現,加上自己入城的這三千四百多士卒,濮陽守軍加起來才一萬一千人十幾天的時間,戰損近五千人,這是怎麼做到的?!

到底誰纔是守城的那一方?!

手頭就剩下這麼多兵力了,郭淮要是分兵出城去接應自家的疑兵入城,再有個什麼閃失的,不僅援軍進不來,這個濮陽城也會守不住。

因此,郭淮只能趁着現在南門外蜀賊的防禦兵力不足,讓自家親衛再次攜帶自己的書信出城,去通知離狐的五千疑兵,自行退守到定陶縣去,聽從賈逵的指揮。

同時,郭淮又給司馬懿去了一封信,讓他另外派人去增援酸棗和延津.現在自己能做的,就是在濮陽儘量的拖住魏延。

而當司馬懿接到郭淮的這份密信後,眉頭再次緊皺了起來。

說實話,郭淮抵達了濮陽,擋住魏延,一定程度上,已經是保證了酸棗和延津的安危.從這個角度去看的話,其實司馬懿調整兵力部署,穩住防線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但郭淮現在據守濮陽只有一萬一千餘人,卻要面對近四萬蜀賊精銳的圍攻兵力對比接近一比四,這實在是讓人無法安心。

現在這個時候,司馬懿其實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謹慎一點的選擇,繼續往酸棗和延津派出士卒增援,建立起第二道防線。

這樣,即使前方郭淮不敵戰敗,後撤到酸棗和延津還能繼續抵擋蜀賊,保住兗州魏軍的退路。

可如果要選擇這個方案的話,司馬懿不僅手裡的兵力會進一步的縮減,還必須把自己手頭最後一個能用的將領陳泰派出去了好傢伙,自己手頭真沒人可用了。

總不能用曹爽上陣殺敵吧?!

說實話,那還不如司馬懿親自上陣去拼殺靠譜呢。

另一個選擇,是冒險一點,司馬懿選擇相信郭淮能擋住魏延,不再派人去增援酸棗和延津,而是集中兵力,在雍丘正面擊敗徐庶的蜀賊北伐軍主力。

但.徐庶也不是白給的。

也許徐庶在領兵經驗上會有些缺失,對大兵團作戰的掌控能力會有所不足,但這個人的謀略還是非常出色的。

再加上蜀賊北伐兵力高達十餘萬,哪怕現在分兵了一部分去了樑國和陳國,可陳留南部的蜀賊總兵力依然在十二萬左右.兵力優勢太明顯了,司馬懿真不敢輕易跟徐庶進行大兵團作戰指揮的對決。

徐庶只是缺乏大兵團作戰指揮的經驗,並不代表他是一個統兵白癡。

而且,就算十二萬人徐庶無法指揮的順暢,但指揮五六萬人的能力,徐庶還是有的。

人家用五六萬人拖住自家大軍主力,剩下的士卒在各自主將的帶領下自由發揮司馬懿一樣擋不住。 畢竟,司馬懿現在在雍丘的總兵力,也只有七萬人而已。

因此,司馬懿要正面擊敗蜀賊的主力大軍,還需要繼續等待戰機的出現,至少在短時間內,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真的選擇相信郭淮的話說實話,這個想法司馬懿自己心裡都沒底。

至於相信司馬師能及時支援到位嗯,還不如相信郭淮能在濮陽守住呢。

畢竟,司馬師的對手,可是那個張元長.自家兒子什麼水平,司馬懿是很清楚的,哪怕是站在父親的角度說一句,那也只能是“未來可期”。

至少在現在這個時候,司馬懿是不相信司馬師能夠騙過張溪,輕易領兵回援到兗州的。

不是不能回援,而是同樣需要時間。

爲此,司馬懿思來想去,覺得酸棗和延津方向,不能完全指望郭淮堅守,但也不能一個兵都不派.司馬懿只能是讓屯守虎牢關的王凌,分兵五千,去增加延津的守備力量。

雖然這麼做,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但沒辦法,這是現在司馬懿能做到的,最好的決策了。

虎牢關王凌那裡,原本是有一萬人駐守的,當時司馬懿怕諸葛亮率兵追擊到虎牢關,所以才這麼安排。

但現在看來,虎牢關那邊反而是最輕鬆的。

蜀賊的主力已經突破了潁川郡,進入了兗州,而偏師也在兗州北部攻打東郡的濮陽城.洛陽方面的諸葛亮,手裡的總兵力應該不會超過兩萬。

防守有餘,進攻不足。

因此,虎牢關那邊再有一萬人守衛,其實意義不大,倒不如分兵五千去固守延津,以防萬一比較好。

至於守將司馬懿手頭是真的沒人可用了。

陳泰是最後一個有統兵能力的將領,司馬懿不可能放走他,否則這個陳留保衛戰,就得他這個當主帥的親自衝在第一線了。

危險不說,也缺乏迎敵變化,這樣就真的變成了據城死守,根本守不住的。

就在司馬懿爲此發愁的時候,陳泰舉薦了一個人。

身在濟陽統籌糧草後勤的蔣濟。

蔣濟早年也是有過領軍經驗的,不是那個只會出使江東耍嘴皮子的單純謀士。

當初第一次合肥之戰的時候,蔣濟就是合肥守將,而且他僅用一封書信就嚇退了孫權,可見這個人不僅有謀略,也相當的有膽略。

可司馬懿還是有自己的疑慮。

首先,當初合肥之戰時,孫權去進攻合肥,不過是裝裝樣子,明白人都能看懂,當時東吳的進攻重點是在江陵。

所以,孫權退兵到底是被蔣濟嚇退的,還是借坡下驢,順勢而爲,還未可知。

可如今駐守延津,可是要在關鍵時刻保住大軍退路的,他蔣濟到底有沒有這個能力可以做到。

其次,蔣濟要是去了延津駐守的話,誰去濟陽統籌兗州這近十萬大軍的後勤糧草補給?!

對於第一個問題,陳泰也沒啥好說的,只能是告訴司馬懿,現在手頭能用的人就這麼多蔣濟不去,總不能讓曹爽去吧?!

而對於第二個問題,陳泰再次推薦了一個人才——高堂隆。

高堂隆這個人,軍事水平就是一個渣渣,連曹爽都比他強.可要說處理政務,統籌規劃糧草補給,這是高堂隆的強項。

事實上,當初如果來鄢陵支援的人不是高堂隆,而是蔣濟,恐怕當時陳泰撤到鄢陵的時候,也不至於損失這麼大。

但.這話不好多說,畢竟當初選擇把蔣濟留在濟陽統籌糧草,讓高堂隆領兵來援鄢陵的人,就是司馬懿。

而司馬懿司馬懿多聰明的一個人,聽完陳泰的推薦後,就知道當初自己用錯了人。

可.算了,現在追究這個事兒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更何況錯也確實在自己。

既然如此,亡羊補牢,爲時未晚。

司馬懿下令,讓高堂隆儘快趕回濟陽,接替蔣濟的位置,然後讓蔣濟儘快趕赴延津,建立第二條防線。

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386章 水泥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254章 冠禮第692章 爭論第165章 朋友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125章 借將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954章 不對勁第257章 成本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343章 調整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1092章 共議第264章 再見面第234章 蔣琬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720章 雍州防務第171章 聯姻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115章 察覺第905章 同行第228章 戰與和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56章 學藝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26章 找原因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133章 親事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481章 孫權在準備第84章 沉船截江第1111章 劃紅線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1192章 中計了第1047章 南征第907章 南下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407章 詐第98章 劉表病重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372章 密謀第77章 練兵衝突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425章 尋仇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498章 原因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246章 去成都第573章 急行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685章 考題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645章 議事(二)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58章 送犁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429章 搶時間第47章 曹仁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386章 水泥第1214章 聖裁第1030章 另一路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212章 投石車第125章 借將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766章 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