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

這封來自北地的細作情報,詳細描述了曹魏對兗州,河洛地區的佈防計劃,兵力多少,兵力調配方向,甚至是預計調配到位的時間。

因此,看到這封情報的人,第一時間的反應,其實都很一致。

“丞相,此事,可信否?!”姜敘看完後,皺眉的問道。

你真不能怪姜敘這麼問,實在是這封情報太詳細了,這已經超出了一個細作能打探到的情況了。

甚至李嚴非常直白的發問,道,“莫非有人已經在曹魏官居高位丞相,此事嚴爲何不知?!”

李嚴直接判斷爲大漢派出的細作,已經混到了曹魏的上層,而這麼大的事情,他這個當尚書令的,居然一點都不知道。

這裡雖然是李嚴有點小心眼發作了,但是吧,堂堂尚書令不知道朝廷高級機密,也不怪李嚴會這麼想。

可諸葛亮卻是搖搖頭,然後對李嚴說道,“正方多慮了,且先往下看。”

李嚴微微一愣,然後低頭,繼續看情報。

接下來的情報,就多少有點不對勁了。

因爲這封情報了,不僅詳細的描述了曹魏的調兵遣將的動態,還有曹魏方面對河洛地區的戰略部署,以及曹叡與羣臣商議,發動二次反攻的時間和爭議.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曹魏高級官員能知道的事情。

這封情報內描述的情況,基本就等同於是如今在丞相府內的六個人商議出的北伐計劃,隔天就被曹魏的司馬懿知道了一樣.這裡面鐵定有人是曹魏的間諜。

可.這怎麼可能?!

能被曹叡召集起來議事的人,無一不是曹魏的鐵桿擁護者,最次也得是曹叡的心腹.這種情況下,甚至連普通的宦官內侍都是需要回避的。

這種人,怎麼可能會給大漢傳遞情報?!

再結合這個情報落款上的那個“劉”.李嚴頓時閉嘴。

這事兒不好問,真要問起來的話,搞不好會弄出大事兒來。

但李嚴還是看向了諸葛亮,希望諸葛亮能給出一個解釋。

而諸葛亮既然能把這份密報拿出來,那就說明他信的過在場的另外五人,自然也會給出一個解釋。

“亮初接此報時,亦不敢置信,半年來,始終秘而不宣.此報,過於詳細,實非常人所能知也!!”諸葛亮對着衆人,解釋道。

一開始諸葛亮也是不相信的,這封情報前半段就有些過於詳細了,而後半段更是匪夷所思。

諸葛亮甚至爲此,專門讓費禕跑了一趟洛陽,認真甄別了這封情報,證實了這封情報確實出自自家的情報體系。

但,就是費禕,他也只能保證這封情報是通過自家情報體系傳過來的,對上面的內容,費禕也覺得太假,不值得信任。

諜報系統,不是說每次送過來的,都是真的情報,有些特殊的情況下,情報也會存在失真,甚至索性就是敵人故意傳遞的假情報。

而對於情報真實性的鑑別,就是主官需要去做的事情了。

這次的情報內容過於離譜,以至於費禕這個大漢諜報系統的創始人都懷疑,是不是自己以前安排在北地的情報系統已經徹底被曹魏的情報系統發現並破壞了,曹魏方面是將計就計,藉由這個渠道,給大漢傳遞假情報,誤導大漢的判斷。

只是,這事兒也有一個不太好解釋的地方.這情報看着一眼“假”啊,除非曹魏那邊的諜報負責人是個白癡,否則怎麼會傳遞這麼明確的“假”情報啊。

反正費禕看了半天,撓破腦袋也沒想清楚這是怎麼回事,而且這個情報的落款,也確實不符合大漢諜報系統的習慣。

爲此,費禕又專門回了一趟長安,找到了現在的情報系統負責人,抽調了歷年的情報留檔,終於在六年前的檔案內,找到了一封同樣落款的情報。

而這封情報,當初歸檔的時候有註明,是由徐庶接收,然後轉存長安檔的。

費禕一看到這個情況,立刻知道事關重大,當即收存了這封同樣落款的情報,也不敢用任何書信通信的方式告知諸葛亮,生怕一時不慎泄密.只能是自己再辛苦一趟,從長安顛顛的跑回洛陽,當面跟諸葛亮彙報了這件事。

而諸葛亮這纔想起,當初商議四次北伐的時候,徐庶曾經問過自己的一個問題——是不是在洛陽有高級間諜的存在。

因爲當時徐庶問的是在洛陽,而不是在河北,再加上諸葛亮的事情賊多,一時沒想起來而已。 而經過了費禕的這番提醒,諸葛亮才察覺到,這不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情報傳遞過來了。

可即使如此,諸葛亮還是不敢太相信。

畢竟,上次這個“劉”密探傳遞的情報內容,也不過是普通的軍事情報而已,但這次的情報,直接上升到戰略部署和曹魏的朝堂決策,差別太大。

因此,諸葛亮吩咐費禕不要聲張,自己則對這個情報引而不發,然後在河洛地區加派細作,蒐集情況。

曹魏朝廷上的決策是不可驗證的,但這半年多的時間,諸葛亮一直在留意曹魏在河洛地區的兵力變動情況,以驗證這封情報的前半段,到底對不對。

而事實再次證明了,這封情報的內容,到底是有多麼的離譜。

諸葛亮派出的洛陽細作,最多滲透範圍只能到黃河沿岸的河東郡,河內郡部分,兗州內部的情報基本就很難蒐集到了.這纔是這個時代細作的情報收集能力。

正常來說,細作只能對附近的區域的敵軍,有一個兵力估測,太遠,或者說防備嚴密的敵軍要地,哪怕是再精明的細作,也無法獲取太多的情報。

按理來說,經過這麼一對比,諸葛亮應該更加懷疑這封情報的真假纔對但諸葛亮卻選擇了相信。

不是諸葛亮腦子傻了,而是細作傳回的河東,河內兩郡的沿河兵力佈置,跟那封半年前就傳遞過來的情報上寫的內容,基本一致。

要知道,這些沿河佈防的曹魏郡兵,在半年前,可不是在現在的佈防位置上的。

很明顯,這是經過了專門的兵力部署調整的,而這麼做的目的,恐怕就是那封信上後半段的內容——曹叡想要二次反攻長安。

曹魏方面,總不能閒着沒事兒幹,專門調整成這樣的兵力部署,就爲了配合一封看上去就“一眼假”的情報吧?!

這種可能性,實在是太低了相比於這個可能性,諸葛亮更願意相信這封情報的真實性。

再一個,曹魏方面往河洛地區和兗州增兵基本是事實,那麼,不管情報真假,諸葛亮都要是要做出及時應對的。

基於這樣的判斷,諸葛亮纔會突然下令,召集各州刺史和鎮守將軍齊聚長安,商議第五次北伐的事情。

一方面,大漢也準備的差不多了,應該順勢起兵北伐了。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搶時間,搶在曹魏前面,提前發動北伐,破解曹魏試圖二次進攻洛陽的圖謀。

而今天把這封信拿出來,就是給密議戰略的大家們看看,商議一下,是不是要按照這封信上的魏軍兵力情報,制定對應的戰術。

同時,也是解釋了張溪爲什麼不優先進攻河東郡,而是選擇主動潁川郡的原因。

因爲根據這封情報上的兵力分佈顯示,曹魏方面,在河東郡不僅有四萬郡兵,兩萬騎兵佈防外,幷州的騎兵也做好了要隨時南下支援河東的戰備。

而河內郡方面,現在曹魏也已經增兵到了四萬人.黃河以北的河洛地區,一共有足足十萬兵力駐守。

兗州方向,按照情報顯示,司馬懿指揮的兗州郡兵,除了一萬在鞏縣宣示存在感的王凌所部外,剩下的九萬人裡面,兩萬人屯守虎牢關,七萬人屯兵在河南郡東部,兗州東北部的東郡,中部的濟陰郡,山陽郡,陳留郡其中陳留郡兵力最多,屯兵足足四萬人。

如果這些情報都屬實的話,那麼大漢進攻河內,河東兩郡,要面臨的是曹魏的十萬大軍,而進攻潁川郡的話,需要面對的僅僅是潁川本土的三萬郡兵,以及可能來援的陳留郡四萬士卒。

也就是說,曹魏在兵力部署上,是傾向於囤積重兵於東北側的洛陽地區,對於西南側的潁川兵力部署,僅限於防衛而已。

哪個容易,哪個難,其實一目瞭然。

再加上,諸葛亮也不是那種只會強攻一面的莽夫,不可能在戰前戰略部署的時候,那麼簡單的只制定出一套戰略方案,他也有後手.只是,需要大家統一一下意見而已。

而這個統一意見的前提,就是對這個現有情報的信任度,是不是要去採信他。

而這個問題,現在擺在了剩下的五人面前。

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322章 疑兵計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100章 接應第834章 追擊第173章 人才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43章 輸了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1086章 搶攻第588章 山路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1189章 變數第425章 尋仇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215章 劉循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183章 秋收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343章 調整第781章 右扶風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173章 人才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449章 吳王第871章 滲透戰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59章 諸葛出山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874章 杜約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1136章 出賣第89章 救援魏延第1147章 破關第1127章 魏延的計劃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906章 安撫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658章 投誠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753章 餿主意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343章 調整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807章 夜戰第987章 議定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863章 突圍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781章 右扶風第89章 救援魏延第1135章 接應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242章 楊儀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39章 訪友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1048章 戰備第149章 約定第181章 成婚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