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再次平衡

司馬懿最終還是沒能攻下襄城。

一方面,是吳懿,姜維等人用各種辦法堅守,拖延住了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洛陽方面的諸葛亮,也開始下手了。

既然司馬懿可以放棄圍城,分兵南下,那諸葛亮自然也不會依舊困守洛陽,毫無應變。

司馬懿率領三萬士卒南下之前,是做過一些相應的調整的。

司馬懿主攻的東門,因爲跟諸葛亮一場約戰,損失了七千餘人,再加上賈逵不得不帶走一萬人回救兗州,因此,原本有四萬兵馬的司馬懿,這時候就只有兩萬三千人的兵力了。

這點兵力,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同時完成南下解圍潁川和牽制住洛陽蜀賊這兩件事情的。

因此,司馬懿不得不從北門的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處抽調了一萬人,再從南門的王凌處抽調了一人,湊足自己需要南下的兵力。

然後,司馬懿留夏侯霸在東門統領一萬三千士卒虛張聲勢,自己則率領湊齊的三萬兵力快速南下,爭取在諸葛亮識破自己的牽制策略前,擊破潁川蜀賊,解潁川之圍。

這麼一來,其實洛陽附近的局勢,就變成了魏軍以三萬三千的兵力,要牽制住三萬五千人的洛陽守軍,給司馬懿解圍潁川爭取時間。

其實司馬懿也知道,這很冒險,以諸葛亮的謀略眼光,自己的虛張聲勢之計可瞞一時,卻瞞不了太久這一路南下,司馬懿都是急行軍,除了在潁水設伏的時候稍微費了點時間外,其他的時候,司馬懿確實展現出了自己高超的戰術指揮能力,打的是摧枯拉朽。

但,司馬懿唯一沒有算到的一點是他那點計策,連瞞諸葛亮一時都做不到。

夏侯霸確實有名將之資,但如今的他還太年輕,最重要的是領兵經驗嚴重不足,根本不知道率領一萬人和率領四萬人的區別在哪裡。

你要求他用一萬兵力製造出四萬兵力的聲勢,他真的做不出來。

諸葛亮只花了一天,就發現了東城門外的魏軍有貓膩,隔天讓鄧艾出兵試探了一下,立刻就明白,司馬懿這是率兵離開了東門。

至於去向整個河洛戰場,值得司馬懿帶領大軍去救的地方,也就只有一個潁川郡了。

說實話,這時候諸葛亮並不着急,因爲潁川郡那邊,不僅有吳懿的兩萬漢中郡兵,還有王平的一萬無當飛軍和姜維,文欽率領的一萬大漢南軍.兵力不處在劣勢,戰力上應該說是比普通的曹魏郡兵要更高一些,問題不大。

嗯,是的,諸葛亮也沒想到,司馬懿居然打的這麼快,這麼狠,而吳懿的應對,也完全喪失了一個川中名將該有的水準。

這會兒,諸葛亮正琢磨着,趁着司馬懿領兵離開的空擋,一次性的,解決掉洛陽之圍。

略一思考,諸葛亮就做出了自己的決斷。

魏延率領兩萬人主動出擊,攻擊南門外的王凌所部,爭取在短時間內快速擊破王凌。

鄧艾率領一萬人兵出東門,牽制住東門外的魏軍,拖延時間,等待魏延擊破王凌後,跟魏延兩路夾擊,擊敗東門魏軍後,自己反攻鞏縣如果可能的話,看看有沒有機會,直接攻取虎牢關。

如果能直接攻取虎牢關的話,那這場洛陽保衛戰,就算是徹底圓滿了。

至於諸葛亮自己,則率領五千士卒,看守北門,防止北門的司馬兩兄弟藉機發難。

就這樣,諸葛亮制定了自己的作戰計劃,而且執行的,也非常的順利。

王凌雖然能力也很強,但讓他對上魏延,還是以一萬士卒對抗魏延率領的兩萬大漢北軍王凌真的扛不住。

一開始看到魏延主動領兵出城,爲了不暴露南門兵力虛實,王凌還是主動出擊,擺出陣勢,試圖讓魏延所部有所顧忌。

但很快,王凌就發現,魏延壓根不是出城來試探性進攻的,那就是衝着要徹底擊潰他來的,而且兵力還足足是自己兩倍。

王凌非常識時務的立刻後撤,縮回營寨防守,同時馬上派出軍使給司馬懿送信,請求司馬懿儘快回援。

而在司馬懿回援前,王凌堅守營寨,拖延時間拖到司馬懿能趕回來救援。

王凌的應對是沒什麼問題,可問題是,兵力,士卒戰力,雙方士氣對比,王凌都不佔優勢,而指揮作戰.不是看不起王凌,他真的不是魏延的對手。

王凌盡力了,他依託營寨防守,拖了足足二十天的時間,最終還是被魏延攻破了營寨。 王凌只能帶着不到四千人的敗兵,一路敗逃,前往東門跟夏侯霸匯合。

而夏侯霸,現在的日子其實也不好過。

如果說魏延進攻王凌還需要一點時間的話,鄧艾這邊牽制夏侯霸,簡直就是單方面的欺負。

鄧艾那是已經從軍十餘年的人了,而夏侯霸從去年開始纔算是真正的上戰場作戰,雙方的戰陣經驗差距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當然,也就搭着這是夏侯霸,本身能力還是有的,起碼心理素質還算過硬,再加上鄧艾也只是奉命牽制,並沒有全力進攻,這才讓夏侯霸勉強的撐下了這二十天的時間。

可就算如此,夏侯霸應對鄧艾的牽制,已經是耗盡了自己的所有心力,他就算明知道南門那邊王凌被魏延攻的很急,也不敢有任何去南門救援的舉動。

依託東門外營寨,夏侯霸都守的非常辛苦,這要是去救援王凌,那就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了。

因此,這段時間裡,夏侯霸除了守衛營寨外,只幹了一件事情——給司馬懿送信,讓司馬懿快速回援。

雖然軍陣經驗不足,但夏侯霸的腦子和謀略沒有問題,他很清楚,一旦南門王凌守不住,導致南門的蜀賊來夾攻自己的話就算自己能做到全身而退,身後的鞏縣,甚至是虎牢關,都會遭遇蜀賊的直接威脅。

鞏縣丟了倒是不要緊,可虎牢關要是丟了,那問題可就大了。

因此,夏侯霸只能是以護軍的名義,要求司馬懿立刻回援.能不能解圍潁川是次要的,兗州門戶的通道虎牢關,真的不能丟。

可夏侯霸也沒想到的是區區二十天,也只有二十天,蜀賊就擊破了南門外王凌率領的一萬牽制兵馬。

而更要命的是,南門的王凌敗退到了東門,隨之而來的,還有魏延率領的一萬五千人左右的蜀賊精銳。

而與此同時,夏侯霸正面的鄧艾,也突然發力,對夏侯霸主持的東門營寨,發動了猛攻。

在蜀賊兩軍匯合後,面對兩萬五千蜀賊的強攻,夏侯霸只堅持了三天,東門營寨就被蜀賊攻破了。

無奈之下,夏侯霸不得不和王凌一起,率領大約八千殘軍一路後撤,退守鞏縣。

必須守住鞏縣,否則的話,虎牢關就危險了。

而魏延和鄧艾合軍後,其實一開始的時候,確實是向鞏縣發動進攻的。

兩軍合流後,有超過兩萬人的兵力,連番大勝之下士氣正盛,而敵軍只有八千敗兵,士卒低落,而鞏縣也不是什麼堅城要塞,真要圍攻的話,也不是沒有可能攻下。

但這兩人在鞏縣只呆了不到五天,就接到了諸葛亮的傳令,迅速撤回了洛陽。

司馬懿回軍了,而且速度非常的快爲了防止司馬懿心狠,不管夏侯霸和王凌的死活,直接偷襲洛陽,諸葛亮決定還是穩妥考慮,先讓魏延,鄧艾迴軍防守比較好。

而隨着司馬懿的回軍,洛陽地區的局勢再次進入了一場對峙平靜的狀態。

洛陽附近,司馬懿沒有再兵圍洛陽,而是回到了鞏縣,跟夏侯霸,王凌匯合,總計兵力在三萬五千人左右。

洛陽北門的司馬兩兄弟,手裡只有一萬士卒,繼續呆在北門隨時可能被洛陽守軍合圍,因此也一路後撤,撤到孟津渡據守。

至於弘農郡陝縣的曹真,在得知洛陽撤圍後,甚至已經在考慮,放棄陝縣防守,撤回河東郡的可能性了。

最後是潁川。

司馬懿和郭淮,陳泰的聯軍最終沒能攻下襄城,而隨着司馬懿領兵回援,陳泰和郭淮互相商量了一下,覺得繼續圍城也沒什麼意義了。

因此,兩人也選擇了撤兵,退過潁水後,陳泰給了郭淮五千兵力屯駐潁陰,作爲許昌的屏障,自己率領最後的一萬潁川郡兵,回防許昌。

就這樣,戰爭局勢,似乎又回到了雙方開戰之前。

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31章 商討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810章 勸降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640章 再見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757章 離間計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665章 突圍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72章 軍械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1054章 水戰(二)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39章 訪友第213章 “謹慎”第1018章 陸凱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26章 找原因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927章 收徒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149章 約定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272章 應對第753章 餿主意第681章 平息叛亂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10章 新年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556章 諸葛誕第41章 應對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574章 懲罰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140章 攻克江陵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926章 羞愧第1012章 誘敵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292章 軍令狀第867章 定性第363章 議策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