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襄陽情勢

江陵攻防戰在忙着牀弩對轟,打的是不亦樂乎。

而此時的襄陽,文聘這邊也有點左右爲難。

東吳的江夏水軍逆流而上,偷襲了漢津渡的襄陽水軍,導致文聘不得不選擇收攏水軍,集結部隊,在襄樊附近水域,跟東吳的江夏水軍幹了一場。

雖然仗着兵力和自身指揮的優勢,還是小勝了一場,但並沒有阻止東吳水軍在宜都附近建立水寨,掩護東吳陸軍在漢水北岸登陸。

再加上江陵的張溪給文聘送來軍報,讓文聘小心東吳的瞞天過海之計,要加強對襄陽的防禦,因此,文聘出於謹慎起見,還是向東三郡請求了增援。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寇封帶領着兩萬東三郡郡兵,順漢水而下,抵達了襄陽城。

自打認了張溪這個兄長之後,寇封現在的待遇,跟歷史上完全不同了不僅諸葛亮放心讓他鎮守東三郡,甚至每次求援,這貨也是非常聽話的隨叫隨到。

可.就在寇封領兵抵達了襄陽後,東吳軍突然的,就沒有動靜了。

兩萬江夏水軍倒是還經常性的往襄陽方向運動,試圖試探襄陽水軍的防禦薄弱點,但在漢水北岸登陸的江東陸軍,這時候真的是跟傻了一樣,半點動靜都沒有。

情況,就變得很詭異了到底誰是進攻方,誰是防守方?!

越是這樣,文聘就越不敢輕易妄動。

襄樊防禦體系,除了水軍外,陸軍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早前文聘手裡只有一萬陸軍,兵力不足,因此他的應對方式,只能是用水軍爲主,跟東吳水軍爭奪漢水控制權,保證襄樊之間的往來通暢。

只要水路不被東吳軍截斷,哪怕樊城遭遇攻擊,文聘也可以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從襄陽運送援兵過去。

因此,一開始的時候,文聘在樊城,只安排了三千士卒,由廖化負責鎮守樊城。

不是文聘不想多派,而是就這麼多兵力,樊城要守,襄陽不也一樣要守嘛。

而樊城只有三千兵力駐守,自然也不可能主動出擊,去試探東吳軍的虛實就這麼點兵力,主動出擊死的更快。

到後來,有了寇封帶兵支援後,文聘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他快速的讓寇封帶領一萬士卒,去支援樊城防禦。

可也就在這個時間段內,東吳登陸到漢水北岸的軍隊,居然開始停止了集結和進軍,安營紮寨之後,沒有任何動靜了。

這種情況下,寇封這個莽子,立刻提議主動出擊,進行試探性進攻。

以前不這麼做,情有可原,畢竟兵力不足嘛,但現在.一萬三千士卒守衛樊城,要是再按兵不動,多少有點說不過去吧?!

寇封的意思,也不是要去跟東吳軍決戰,而是試探性的打一下,看看東吳軍到底在搞什麼鬼總這麼龜縮不出,也不是個事兒。

但文聘思考了良久後,還是拒絕了寇封的建議。

雖然根據偵騎初步查探,這次登陸到漢水北岸的東吳軍兵力只有一萬人,但實話實說,這個數據,文聘是不太相信的。

軍隊一旦運動起來,根據軍隊的行進詭計,安營紮寨的大小和竈孔數量,大概還能判斷出一個大概的數字。

但是在一個地方屯駐不動,偵騎不能抵近查看,細作無法有效的傳遞出真實準確的信息.文聘不敢冒這個險。

襄樊防禦體系中,襄陽和樊城之間的聯繫是最重要的,這兩個地方互相呼應,才能發揮最大的戰略價值.一旦一方有失,整個防禦體系的作用就會削減大半。

如果從樊城貿然出兵,一旦遭遇到敵方的設計伏擊,憑白損失兵馬,對防守樊城,非常的不利。

這不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東吳軍一開始擺出這麼大的陣仗,給人一種要強攻襄樊的架勢,可現在卻是一動不動的,這裡面要是這裡面沒有貓膩的話.反正文聘是無法理解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文聘的職責,終究是守衛襄樊。

只要樊城不遭受到威脅,東吳軍就算在漢水北岸長期駐紮,那也不過是在損耗東吳軍的糧草輜重而已,對襄樊的影響,微乎其微。

總而言之呢,就是文聘出於謹慎考慮,只要東吳軍不往樊城的方向進軍,那他就繼續按兵不動.不冒險就行。

進攻方不着急進攻,防守方豈有急着主動出擊的道理。

本來這事兒吧,也就到此爲止了,文聘的資歷,寇封還是很敬服的,而文聘的這番解釋,也說的過去。 寇封用兵作戰只是莽了一點,並不代表他是個傻子.現在這種情況下,守住襄樊就是大功,貿然出擊可能遭遇大敗,哪怕是寇封,也知道該怎麼選。

但接下來的事情發展,卻讓寇封開始急躁了起來。

無他,東吳十萬大軍兵圍江陵的消息,終究還是傳遞到了襄陽.寇封急了啊!!!

自家兄長被圍了,當弟弟的,豈能坐視不理?!

而且,在寇封看來,他已經找到了東吳陸軍按兵不動的真正原因。

這幫吳狗,就是用這種虛張聲勢的伎倆,意圖牽制住襄陽軍,不讓襄陽軍南下,去救援江陵。

實際上來說,那幫漢水北岸的吳軍,根本就沒有多少人在,甚至,在寇封看來,一萬人都未必有。

因此,寇封再次向文聘請戰,請求讓他率領一萬東三郡郡兵主動出擊,去掃清這支漢水北岸的東吳軍,解除襄陽之危,然後儘快南下,去支援江陵。

但,文聘還是不同意。

誠然,在得到江陵被圍的消息後,文聘也誕生過跟寇封一樣的想法,畢竟這事兒,從表面上去推理,確實應該就是這樣。

但還是那個問題,文聘無法理解如果是要做虛張聲勢的計策的話,那漢水北岸的東吳軍,爲什麼自從上岸以後,就一直按兵不動?!

要做疑兵計,肯定得大造聲勢,而大造聲勢的最好辦法,就是動起來,分兵遊擊漢水北岸的各個縣城,造成吳軍大舉出兵的假象,這才能起到虛張聲勢的目的。

蹲在原地不動,還怎麼虛張聲勢?!

這麼不合常理的舉動,實在讓文聘不得不懷疑,東吳軍進攻襄陽的軍隊,到底是不是一支疑兵。

有一點,文聘是認可寇封的判斷的,那就是東吳的主攻方向,必然是在江陵,而這支北上進攻襄陽的東吳軍,其目的也必然是牽制襄陽軍,不讓襄陽軍南下支援江陵。

但牽制襄陽軍的話,只靠一萬陸軍和兩萬水軍,多少有點不夠看吧?!

如果文聘沒有向東三郡請求援兵的話,那麼這三萬水陸聯軍倒是能起到不錯的牽制效果,畢竟當時文聘手裡也只有同等兵力,根本不敢分兵南下。

但現在有了東三郡的援兵到來,襄陽總計有水陸兵馬五萬人,東吳軍想用三萬人就牽制住襄陽軍不太現實吧。

因此,文聘判斷,這段時間漢水北岸的東吳軍按兵不動,應該也是在等援軍的到來,如今這支軍隊,兵力恐怕不止一萬人,很有可能,也有兩萬,甚至三萬人。

這種時候,身在樊城的寇封主動去進攻這支東吳軍,那不是以少打多,主動送死?!

因此,文聘拒絕了寇封的出兵請求,並且再三跟寇封解釋,這裡面必然有詐。

可.寇封聽不得這個,他率兵主動出擊了。

一方面,寇封是真的着急張溪被圍.十萬東吳軍圍攻江陵,縱然有江陵堅城爲依託,但持續作戰下去,處在劣勢的,也必然是自己的兄長。

另一方面,寇封對敵情也有自己的判斷。

文聘認爲東吳軍是在偷偷積蓄兵力,引誘襄陽守軍主動出擊,但寇封同樣判斷,這支東吳軍停滯不前的原因在於兵力不足,不是不想虛張聲勢,而是他們根本做不到。

當然,寇封也不是剛愎自用的蠢貨,他知道也不能排除文聘分析的那種情況.但打都不打一下,試探都不做一下,就知道縮在樊城死守,實在不是他的作戰風格。

不管如何,打一下,不就知道對方到底是在扮豬吃老虎,還是心虛不敢進攻了?!

寇封就是這樣給文聘一個回信後,直接就出兵了。

而文聘,根本攔不住寇封。

寇封是東三郡援兵的實際主帥,他帶兵來援,是來協助文聘守衛襄陽的沒錯,但理論上,文聘對寇封,並沒有實際的指揮權。

論職權,兩人是近乎平級的關係,而論統屬,兩人沒有明確的統屬關係。

寇封要帶着東三郡郡兵主動出擊,文聘是真的攔不住。

爲此,文聘只能趕緊的再給樊城的廖化派去五千援軍,讓廖化做好接應寇封的準備。

然後,文聘親自率領襄陽水軍,主動的向駐紮在宜城的東吳軍水寨,發動進攻。

要打,那就兩路一起打吧.至少也能給牽制住東吳水軍的戰力,給寇封減輕一點壓力。

否則的話,文聘是真的擔心,寇封這一去,就真的回不來了。

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32章 江夏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368章 分兵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1047章 南征第10章 新年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35章 酒之事第907章 南下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1092章 共議第753章 餿主意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474章 魏諷謀反案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935章 互換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563章 圍堵第1242章 應對第77章 練兵衝突第645章 議事(二)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787章 陸遜的戰略第464章 總動員令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925章 誤會第534章 陳倉道第1185章 魏縣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945章 撤軍第315章 退敵第573章 急行第1018章 陸凱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126章 絕北道第315章 退敵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263章 忙碌第27章 論將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1053章 水戰(一)第55章 拜師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187章 治病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495章 柳隱第52章 軍中嬉戲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戰第74章 密謀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864章 亂戰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76章 鄧艾去留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563章 圍堵第1047章 南征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