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

諸葛恪的謀略沒有問題,也確實打了州泰一個措手不及,伏兵起到了應有的效果。

但諸葛恪也犯了一個小錯誤——他錯誤的估計了雙方之間的兵力和戰鬥力的差距。

但這事兒呢,嚴格說起來,也不能完全怪諸葛恪。

諸葛恪在江東的時候,最大的戰績,就是平定山越之亂,但山越這個族羣吧,能平定他們叛亂的人,並不在少數。

從最早期的孫策平定江東的時候,山越就出來鬧騰,到現在諸葛恪平定山越中間有不少的東吳將領,都曾經有平定山越的履歷。

比如說呂岱,蔣欽,賀齊,全琮,周魴等人.周瑜,呂蒙,陸遜這類統帥級別的將軍,都不稀得去跟山越較什麼勁。

山越的戰鬥力也就那樣,早年還能對不太穩固的江東政權有一些威脅,但這些年,隨着東吳政權的穩定,山越都快成爲東吳的丁口和兵源基地了。

東吳方面每次平叛,都佔據着兵力和戰力的優勢,平定山越叛亂並不是什麼難事。

諸葛恪之所以能在平定山越的過程中嶄露頭角,一方面是他有個好爸爸,有人替他吹捧,另一方面,諸葛恪採取的策略,也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之前東吳方面平定山越,基本都是武力平定,雖然也能搞定山越,但多少都會有些拖拉,而且這些平定的區域,大概率過不了幾年,山越又會復叛。

沒辦法,大山裡的冬天,人是真的過不下去啊。

但諸葛恪採取的策略,與其說是武力平定,倒不如說是政治平定.先用武力威懾,讓山越不敢主動出山交戰。然後用四面圍堵的方式,逼迫山越百姓出山,使得山越喪失了最大的反叛依仗。最後用近乎偏袒山越衆的做法,收攏山越的民心,引導更多的山越衆出山,接受東吳的統治。

這次平定,多少有點“攻城爲下,攻心爲上”的意思,用最小的代價平定了山越不說,還吸引了大量的山越丁口出山定居,跟大吳增加了不少丁口賦稅的來源。

有一說一,諸葛恪的這次平定山越叛亂,至少從政治層面來說,是非常亮眼的。

諸葛恪也是因此,被孫權看重,在這次作戰中,被孫權派往江夏,率領江夏郡兵作戰。

一直到現在,諸葛恪的作戰目的和作戰頭腦都非常的清晰。

進攻郢縣,不是要他儘快攻下郢縣,而是要製造出東吳大軍兵壓郢縣的聲勢,吸引江陵的張溪的注意,爲周瑜後續的誘導作戰做準備。

因此,諸葛恪進攻郢縣,真說不上是多麼的全力以赴,跟州泰在郢縣城下耗着,多少也是戰略需要。

諸葛恪可不認爲,自己就真的幹不過那個不知名的荊州將領州泰。

而州泰的撤軍路線,也被諸葛恪算計的死死的,不管是西門還是北門,諸葛恪都安排了伏兵,而州泰也不出預料的,在郢縣北門遭遇到了諸葛恪安排的伏兵偷襲。

但,諸葛恪大概是跟山越衆打交道打的多了,多少有點錯誤的估計了州泰麾下荊州郡兵的戰鬥力,把他們當成是比山越稍微能打一點的士卒而已。

三千伏兵,在諸葛恪的眼裡,已經足夠圍殺一萬餘山越叛軍了.畢竟是山越,一萬人,大多是拖家帶口算的,真正可戰之兵,不會超過三千人。

諸葛恪當然知道荊州郡兵都是正規軍,不能簡單的類比山越衆,可在他看來,就算荊州郡兵的戰鬥力比山越衆要強上不少,自己的這三千伏兵無法圍殺,但在出其不意的情況下拖住敵軍,等到自己率領的主力大軍來援,合圍這支郢縣守軍,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吧?!

諸葛恪覺得,自己已經不算是小瞧郢縣守軍了,但等諸葛恪領兵趕到郢縣北門後,他只看到了被人擊破後散逸的到處都是的自家軍卒,根本沒有看到州泰率領的郢縣守軍。

還是讓人給跑了。

諸葛恪對此,惱恨不已。

而州泰,確實異常的慶幸.萬幸只有三千伏兵,而且東吳軍的陸戰能力,這麼多年下來,依然還是那麼的不讓人失望。

面對諸葛恪的進攻,在郢縣堅守了一個月的州泰,在撤軍的時候,手裡還剩下九千左右的兵馬由此可見,諸葛恪確實是真的沒怎麼認真的打,而州泰也確實是守的遊刃有餘。

不管怎麼說吧,州泰帶着這九千兵馬從北門突圍而去,輕易的擊破了東吳軍留守在北門的一千攔截士卒.這時候,州泰多少有點認爲,這個諸葛恪,大概就是仗着自己的父親的地位,到軍中來混軍功的官二代而已。

畢竟,諸葛恪真沒給州泰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進攻打的一塌糊塗不說,守軍的調度也就那個樣子,看不有什麼能力。

然後,州泰就被諸葛恪的伏兵給襲擊了。

突然遭遇到襲擊,州泰多少有些驚慌的,畢竟,在州泰的預計裡,就諸葛恪的能力,是不可能提前在北門外遭遇伏擊的。 他沒這個腦子和能力纔對。

但現在,這個伏兵卻是在州泰最喪失警惕的一刻出現.州泰確實沒有想到。

這種情況下,州泰也沒有選擇了,他知道自己已經中計了。

如果不能突破這支伏兵的糾纏,等到後方的東吳軍主力到來,自己想走都走不了了。

因此,州泰一咬牙,以自身和所部親衛爲箭頭,主動向伏兵最密集的北方發起進攻,爭取突破過去,這樣,纔有一線生機。

但,說實話,州泰這個時候,也是無奈爲之人家都能想到在這麼關鍵的地方設伏了,那麼派來的伏兵,必然是精銳,哪有那麼容易就突破過去的。

然後,州泰就真的帶兵突破了過去。

州泰自己都愣了.這算什麼伏兵?!就這個戰鬥力怎麼好意思來埋伏自己的?!

但不管怎麼說,既然已經殺出來了.那就轉頭,再殺回去。

州泰的目標,可不是要孤身逃命,他是要帶着這支守軍去支援江陵城的。

自己跑出來不算本事,帶着大家一起撤走,那纔是他能力的體現。

而如此的輕易的突圍而出,也讓州泰意識到了,這支伏兵雖然埋伏在了州泰最要命的地方,但本身的戰鬥力而言,真不是多麼的出色。

這樣的話,也不是沒有機會。

就這樣,在州泰的來回衝擊下,東吳軍的伏兵終於是出現了陣型鬆動,被州泰抓住機會,帶着大部隊,衝出了伏兵的包圍,擺脫了東吳軍的糾纏,一路往北而去。

當然,州泰也不是沒有損失。

離開郢縣的時候,州泰有九千人,但到了突圍而去的時候,州泰身邊還剩下七千人左右一場伏擊,直接讓郢縣守軍傷亡了近兩千人。

這些傷亡,大多是在剛剛遭遇伏兵的時候,郢縣守軍軍心動搖,不知所措的時候造成的.有此可見,伏擊的效果是達到了的,就是諸葛恪派出的伏兵數量,太少了一些。

但凡再多個兩千人,可能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從嚴格的意義上講,在謀略佈局上,州泰是輸給了諸葛恪的,但州泰的戰陣經驗遠比諸葛恪豐富,麾下士卒的陸戰能力也比諸葛恪帶來的江夏郡兵更強一些。

這次鑽到了一個空子,讓州泰率軍跑了出來.下次,可就未必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這也是州泰在突圍後,感嘆自己運氣好的原因。

而即使如此,當州泰繞了一個大圈,從郢縣撤回江陵的時候,他麾下的軍卒,也只有六千人了。

這少掉的一千人,有的是在突圍的過程中沒能及時跟上大部隊的人,有的是因爲軍心渙散,半路逃逸的人,還有些,是因爲傷病無法繼續隨軍作戰的人.總而言之,州泰能帶領着回援江陵的兵力,只有六千人。

這個時候的江陵城外,隨着零陽,公安,郢縣的相繼失守,江陵水軍的戰敗,從東到西,除了北面暫時還沒有東吳軍的身影,其他三個方向上,江陵已經被東吳軍完成了包圍。

周瑜也在不到兩天的時間內,抵達了江陵城下,安營紮寨,而五天以後,隨着陸遜和諸葛恪的主力大軍到來,江陵城下,匯聚了足足十萬東吳軍。

而江陵城內,張溪收到了從公安退回的九千士卒,從郢縣繞道而回的六千士卒,再加上本身還有的七千守軍總計兩萬兩千人。

嗯,如果再算上已經接到消息,正在回軍的王基所部一萬五千人,那江陵的防守總兵力,應該在三萬七千人左右。

兵力對比,三比一也不是不能打一場江陵保衛戰!!!

第41章 應對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153章 撤軍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91章 準備退路第1013章 交鋒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86章 攻城第1214章 聖裁第1047章 南征第867章 定性第734章 方向之爭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572章 破寨第939章 相持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77章 練兵衝突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1058章 過江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651章 退兵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586章 險計第41章 應對第282章 變化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574章 懲罰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148章 出巡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108章 過江第272章 應對第33章 體能訓練第931章 勸說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44章 二顧茅廬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68章 試探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83章 議策第482章 曹丕的反應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軍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47章 曹仁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954章 不對勁第96章 周瑜退兵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572章 破寨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278章 議事第391章 調人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563章 圍堵第761章 爭議第883章 嚇退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511章 曹丕的謀劃第1186章 河內變化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1197章 退守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