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試探

張溪也在懷疑周瑜要玩一場大的,但張溪和石苞一樣,他們都只是這麼覺得而已。

缺乏足夠的情報支撐,也沒有明顯的戰場動向來佐證,這些,都只能算是一廂情願的猜想而已,根本無法用作戰場決策的決定性證據。

至少,王基是不支持張溪繼續在江陵按兵不動,啥都不幹的。

是,戰場之上,主帥的一時猜測,有時候確實能救命,但問題是,如果只靠猜測來指揮戰鬥,這樣的主帥,也不可能帶領士卒們取得勝利。

主帥,是一軍士卒的性命所繫,承擔着這麼重大的責任,應該以既有情報和戰場態勢發展來制定作戰計劃,而不是憑靠自己的一時猜測或者是所謂的戰場感覺這對士卒來說,是不負責任的。

爲此,王基數次勸說張溪,不要猶豫了,再猶豫下去,萬一襄陽真的失守了,那江陵也一樣會守不住的。

不管兵力多少,先往襄陽派出一些援兵吧。

可張溪依然還是在拖拖拉拉的,不肯下命令.給王基急的,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誰讓他不是荊州的最高長官,而張溪是呢。

張溪呢,也知道王基只是爲了戰事着急而已,故此沒有任何責怪的意思,還反覆跟王基解釋,自己這麼做的原因。

王基慢慢的,也有點不想跟張溪爭論了。

王基對戰事發展,有自己的判斷,並且也相信自己的判斷。

張溪給出的解釋呢,王基只能說是有一定的道理,並不能排除這種可能,但從目前的局勢來看,戰場局勢並沒有像張溪所猜測的發展趨勢.互相爭論,毫無意義。

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石苞和李球的聯合軍報,送到了江陵。

看完這封軍報後,張溪沉默不語,而王基.王基也沉默了。

現在王基也開始有點懷疑,不會這個周瑜,真就是打算玩“佯攻襄陽,實取江陵”的這一套戰術吧。

不然的話,東吳軍在零陽的表現,實在是有些太過於詭異了明明可以直接攻取零陽,然後兵壓公安的,怎麼就在那邊玩什麼圍三闕一呢?!

王基也不傻的,真的。

之前一直反對勸說張溪,一方面是因爲最早看破東吳軍要進攻襄陽的人是自己,王基對自己的判斷肯定是有一些盲目信任的,而之後的戰場形勢發展也驗證了王基的判斷,因此王基是堅信,這次東吳軍的主攻目標就是襄陽。

另一方面,張溪說的那些,不過是他一廂情願的猜測而已,雖然不能說沒有那種可能,但東吳方面爲了一個疑兵的目標,如此大費周章的設計戰術,在王基看來,還是有些多此一舉的並且,沒有任何戰場發展跡象,能支撐張溪的猜測。

可現在.戰場跡象來了。

雖然說,戰場之上,出現意外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畢竟零陽那邊領軍的人,不是呂岱,而是周瑜啊。

如果是呂岱領軍的話,那麼可能是出於能力不濟,無法儘快攻破零陽,所以不得不採用這種方式讓驅趕石苞棄守零陽。

但周瑜.不應該吧?!

從這裡就能看出,周瑜提前亮出自己旗號的弊端了王基開始有所懷疑了。

但是吧,雖然王基是開始有點動搖了沒錯,可這麼點戰場跡象,還不足以證明周瑜的戰略是“佯攻襄陽,實取江陵”,或者說,這點跡象,壓根跟整體戰略沒有多大的關係。

心大一點的想,也有可能是周瑜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說糧草補給不及時啥的,所以纔在後續進攻中表現的乏力.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嘛。

所以,王基雖然有些動搖,但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儘快派兵救援襄陽。

至於零陽到公安方面,王基建議張溪,索性直接讓石苞和李球放棄公安,渡河撤回江陵算了。 反正,現在石苞已經是面臨圍三闕一的戰術了,真要跑出來的話,問題應該也不大,無非是從哪條路撤回來比較安全的問題。

因此,王基建議,可以讓石苞從宜都郡的那個臨時渡口撤兵,再通知宗預做好接應準備。

之後是留在宜都郡協防宗預,還是撤回江陵,可以根據當時的實際戰況而定。

至於李球所部的一萬五千江陵士卒,立刻渡江返回江陵,放棄守衛公安,執行龜縮戰術。

這樣的話,就算王基帶走一萬五千人去救援襄陽,李球帶回來的這一萬五千人,也能有效的補上這個兵力空檔,江陵依然還能有兩萬餘人守衛,再加上羊衜手裡的兩萬水軍,問題應該不大。

這個建議,可以說是目前爲止,最爲穩妥的一個建議.但張溪依然覺得,不太好。

這麼做的前提,是建立在東吳只有這五萬士卒進攻江陵的前提下但如果再來五萬士卒呢?!

以東吳的動員能力,又不是做不到。

再一個,現在張溪還有一個疑問沒有解決,那就是——陸遜這老小子,到底在哪兒?!

要說仗打到現在了,陸遜還呆在建業召集江東軍士卒,那打死張溪也不信這老小子要是一天不出現,張溪一天不敢心安。

別人可能不知道陸遜的厲害,畢竟這些年東吳老將凋零的厲害,新生代的將軍們又一直被周瑜的光環所壓制,名聲不顯.但張溪知道,陸遜這人的能力,可比他現在收穫的名聲,要大的多。

所以,張溪跟王基商量了一下,看能不能這樣——讓王基帶領一萬五千士卒離開江陵城,但不要走遠了,走到臨沮附近就立刻折返回江陵,以此來試探一下東吳的反應。

如果東吳真的意在江陵,得知王基領兵北上後,必然會後手盡出,這樣王基及時回援,也能有效的破滅掉東吳的戰略反應。

王基當場表示不同意,並且反問張溪如果東吳真的是要集中兵力進攻襄樊的話,這麼搞,不是白白浪費了救援的襄陽的黃金時間?!

從江陵到臨沮,一來一回至少十天左右的時間,這十天如果用來去支援襄陽,說不定都已經領兵抵達襄陽外圍了。

萬一戰略判斷出錯的話,那麼襄陽就要陷入被東吳大軍圍攻的窘境當中了。

張溪當然也知道這點,但問題是這不是還有東三郡的援兵在呢嘛!!!

寇封那小子只要知道事情輕重緩急,他就會立刻出兵去救援襄陽,這樣襄陽也不會有太大的危險東三郡順漢水而下,只要文聘沒有把襄陽水軍徹底浪完了,東三郡救援襄陽,可比從江陵出兵去救要方便的多。

所以,張溪認爲,這點時間,應該還是可以有的試一下,如果自己判斷錯誤了,那就立刻讓王基帶兵北上,救援襄陽。

王基很想再反對,比如說東三郡籌集軍糧和召集郡兵也需要時間.但繼續這麼爭執下去,對戰事沒有任何幫助不說,也容易傷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王基和張溪,一直以來,合作還是很愉快的,更別說,真要算起來,王基還是張溪舉薦的,多少要給點張溪面子。

再加上,張溪纔是實質意義上的荊州牧,荊州戰事的最高主帥.就,奉命而行吧。

就這樣,張溪先是派人過江傳令,讓李球堅守公安不要擅動,同時讓李球想辦法聯繫石苞,允許他自行選擇堅守或者突圍。

接着,三天以後,王基率領早已準備好的一萬五千士卒離開江陵城,往北而行,做出要北上支援襄陽的動作。

而此時,整個江陵郡地面,除了在公安的一萬五千士卒,以及在郢縣的一萬守軍,江陵城內的守軍,已經銳減到了七千人。

如果東吳要動手的話,現在,可就是一個最好的時機了。

張溪忐忑不安的在江陵城內安坐,坐等局勢變化.猜對猜錯,可就在此一舉了。

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865章 戰後第171章 聯姻第274章 王基第907章 南下第666章 敗退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984章 聯姻第11章 鄧艾?!第665章 突圍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99章 棄新野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1204章 猶豫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159章 聯姻第208章 雒城第187章 治病第151章 趙累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715章 救災第187章 治病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1184章 急襲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168章 曹爽掌權第735章 決議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1097章 壞消息第301章 收降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651章 退兵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99章 棄新野第11章 鄧艾?!第289章 關羽的策略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133章 親事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278章 議事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13章 吹牛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72章 軍械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321章 石苞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705章 女兒事第227章 和談第407章 詐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67章 黃祖異動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619章 誤判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60章 授徒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55章 拜師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773章 刻板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645章 議事(二)第1056章 水戰(四)第725章 開春第896章 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