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接應

第100章 接應

劉備不太懂,爲什麼張溪會把接應地點放在漢津口漢津口雖然是漢水渡口,但那地方位於南郡中部,距離襄陽很遠的。

既然是接應自己,爲什麼不逆漢水而上,直接在襄陽西南,也是離的自己最近的宜城縣接應?!

劉備很奇怪,但並沒有對張溪的安排有什麼懷疑。

在劉備看來,可能是張溪那邊也有些不容易。

畢竟江夏還是劉琦的地盤,劉琦能同意讓張溪出兵來接應自己已經算很講情誼了,可能是劉琦有什麼顧慮,不敢直接沿漢水北上,逼近襄陽吧。

但其實張溪這邊,還真的沒啥特殊的原因,純粹是張溪腦子沒轉過彎來,就想着長阪坡之戰了。

而且漢水的漢津渡口也比較大,可以容納大量水軍船隻而已。

六月底的時候,劉琦從襄陽迴轉,因爲沒有見到劉表一面,這也讓劉琦感受到了自己繼承荊州牧希望的渺茫。

劉琦不想就這麼坐以待斃,等着荊州蔡氏掌握荊州大權後收拾自己,因此一回到江夏,就開始巡視江夏水陸兩軍,甚至打算做最後一搏。

如果事情真的到了不可挽回的一步,劉琦打算直接出兵襄陽,自己去“爭取”這個荊州牧。

因此,從七月初開始,江夏軍就開始整軍備戰了。

但.劉琦這個人吧,但凡真有這樣的能力和決斷,也不會不被劉表看重了。

前腳劉琦剛剛下了這樣的決心,讓張溪蘇飛等人調集軍隊,集中整訓,但沒過兩天,這貨就有點後悔害怕了。

他覺得自己連上水軍也就三萬多人,水軍的大部分船隻還在鄂縣守衛戰中沉了,而荊州則水陸軍齊全,又在上游,佔據人數和地利優勢劉琦怕打不過荊州軍。

因此吧,這貨就開始有點退縮了,想着保江夏這個一畝三分地,學一學黃祖,也是可以的。

又過了沒幾天,劉琦又覺得好像不太對,江夏黃祖能割據是因爲有荊州黃氏的支持,他劉琦可沒有,要想佔據江夏,好像也有點不太現實。

而這個時候,曹軍進軍宛城,劉備退守樊城的消息傳到了江夏。

劉琦頓時召集陳震,蘇飛,張溪三人商議,如果曹軍南下,他們該怎麼辦。

張溪是明面上的劉備的人,而陳震是暗地裡劉備的人,蘇飛算是劉表的人劉琦找這麼三個人來給自己出主意,還能得出什麼好主意來?!

張溪當時的建議就是——“荊北恐不能守,襄陽亦危在旦夕。不如北上聯絡劉使君,以江夏之地,劉使君之能,據漢水、長江而禦敵,未必不能擊破曹操。介時,太守再北上襄陽,則荊州可得矣。”

簡單來說,就是讓劉琦北上迎接劉備來江夏,跟劉備結盟,利用江夏的特殊地理位置抵抗曹軍,只要擊敗了曹軍,那麼曹軍必然北撤,到時候劉琦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反攻襄陽,當荊州牧了。

當然,這是給劉琦畫的一個餅,要實現哪兒這麼容易。

但張溪這麼說了,就是看中了劉琦根本不懂軍事,也沒什麼判斷能力,再加上一邊陳震也跟着敲邊鼓附和,劉琦還真的就這麼同意了。

至於蘇飛其實張溪也很奇怪,爲什麼蘇飛居然沒有出言反對張溪這個漏洞百出的計謀,而是一言不發。

但蘇飛沒有反對,張溪的調兵行動就變得非常的順利。

到了八月中旬,張溪給劉備送完了自己的私信後,調集三千陸軍和兩千水軍,帶領大小戰船四十餘艘,在漢口正式集結。

而這個時候,蘇飛找到了張溪,表示要陪同張溪一起,北上迎接劉使君。

張溪那個納悶的,這貨啥意思?!

然後蘇飛就偷偷的告訴了張溪一個消息——劉表去世了。

張溪當時一驚。

劉表去世,這就代表着劉備可能已經要從樊城撤退了,他得想辦法早點出兵,去漢津口等待劉備。

但隨即,張溪反應過來蘇飛跟自己說這個幹什麼?!

蘇飛應該也看出了張溪的迷惑,所以進一步解釋道,“飛忠者,乃劉荊州,非公子也!”

然後張溪就恍然大悟了。

蘇飛是劉表的人,他效忠的對象是劉表,不是公子劉琮,也不是公子劉琦。

劉表活着,那麼他蘇飛可以幫公子劉琦出謀劃策,只是爲了報答劉表的知遇之恩。

現在劉表死了,蘇飛也應該爲自己考慮一下了。

如果劉琦是一個合格的主君,蘇飛爲劉琦效力也不是不可以但劉琦讓蘇飛失望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當然,這裡面多少也有點蘇飛爲自己開脫的意思,可能他也不看好劉琦,只是礙於劉表的緣故不好不幫着做事。

但現在劉表死了,他當然可以名正言順的另投明主了。

在會議上不反對引入劉備的提議,就是一個投名狀,現在要跟着張溪一起北上迎接劉備,顯然是想給劉備留個好印象。

張溪雖然不能完全的信任這個蘇飛,但對於他要跟隨的建議,也不好拒絕。

反正張溪帶的三千人,都是陳到帳下的三千人,而兩千水軍的統帥是陳就,張溪早就已經把他給策反了,一個蘇飛加十幾個衛士,在大江上翻不出什麼浪花來。

至於陳到和魏延,張溪這次沒帶。

陳到要留在營中掌握好軍權,而魏延.這個旱鴨子對水戰有心理陰影,打死不上船。

因此,張溪只能帶着寇封一起,出發去迎接劉備。

一路上緊趕慢趕的,終於在九月上旬,張溪率領的船隊趕到了漢津口,靠船停岸後,張溪讓寇封帶領士卒下船,在漢津口外圍警戒,同時向周邊縣城派出哨探,查探現在的情況。

也就是一天一夜的時間,哨探就來回報了。

曹操軍南下荊州,接受劉琮的投降,幾乎是以行軍旅遊的方式進入了襄陽,接管了荊州大權。

而劉備,先是攜民渡江後前往襄陽興師問罪,邀請劉琮城外一敘,想責問一下劉琮爲什麼捨棄父親基業選擇投降,還不通知自己。

結果劉琮嚇的腿軟,壓根不敢出襄陽,劉備無奈,只能轉道南下,前往江陵。

也不是劉備不能攻襄陽,純粹是劉備因爲劉表的緣故不忍心攻襄陽,也不想讓世人以爲自己這個做長輩的欺負侄子。

因此,劉備帶兵前往江陵,準備佔據江陵對抗曹軍。

張溪嘆了口氣,稍微一盤算就知道這是諸葛亮的主意,這傢伙到底沒有放棄佔據江陵對抗曹操的想法。

也是,南郡的江陵城也是一座堅城,而且糧草囤積衆多,又有諸葛亮這個在荊州關係複雜的傢伙相助,說不定還真的能在江陵站穩腳跟,對抗曹操,沒必要一下子就直接退到江夏去。

而且佔據江陵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通過長江跟江夏連成一片,互相支援,曹操輕易還真的拿這兩個地方沒辦法。

但接下來的事情,諸葛亮是真的沒想到。

劉備離開襄陽後,一路上依然有百姓跟隨,而且越聚越多。

因爲聽說曹操要南下襄陽,襄陽附近的百姓,以及不願意跟隨劉琮投降曹操的一部分荊州軍,全都加入到劉備軍南下的隊伍中去了。

短短几天時間,雖然讓劉備軍補充了一些兵員,從南下的幾千人迅速擴軍到近萬人,但原本跟隨劉備的百姓,也一下子從不到兩萬增長到十幾萬。

這下諸葛亮也懵逼了。

如果只有兩萬百姓,那跟着就跟着了,劉備現在手下也有近萬士卒了,保護這些百姓不是問題,也不會太影響行軍速度。

但這個數量一下子增長到了十幾萬,就靠劉備手裡的那不到一萬的士卒,怎麼也沒辦法照顧到所有的百姓,因此行軍速度也從原來的一天四十里下降到了一天只能行進十幾裡的程度。

因此,簡雍就勸說劉備,照這麼下去別說搶佔江陵了,這要是曹操派人來追,不用幾天的功夫就能追上了。

不如拋下這些百姓,劉備帶着這些士卒輕裝急行,先佔據江陵後再做打算。

可劉備沒同意,說出了他那句名言。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然後就下令士卒分散,沿途由小校率領,保護跟隨自己的百姓。

張飛一看這個情況,有心想勸自己的大哥,起碼不能把士卒這麼分散開來使用。

但一想到自己大哥那個性格脾氣,張飛也知道勸也沒用。

因此,他只能盡心安排,召集軍中小校們,說道,“平日操練之事可還都記得?!今汝等雖散於全軍,切不可大意,需得及時互相呼應,若有敵來攻一時不得脫身者,則據車陣以禦敵,不可慌亂,我必率軍前來救援。”

張飛交代完這些事情後,就按照劉備的安排,給十幾萬百姓都安排了士卒護衛,然後憂心忡忡的上路。

這時候張飛和劉備的心思都是一樣的,都是在賭,賭曹操拿下襄陽後要梳理政務,要壓制當地世家士族,不會輕易出兵。

而曹操也確實不會輕易出兵。

荊州投降的太痛快了,痛快到曹操都有點不敢相信,所以他確實需要梳理一下襄陽的內部勢力關係,瞭解一下各方的利益需求,所以他坐鎮襄陽,真沒有立刻領軍南下的打算。

但曹操可不會放着劉備不管,這是他一直重視的大敵,絕對不會給劉備留下任何發展的機會的。

曹操本人是要坐鎮襄陽,大軍不會輕出,但是他先派了曹純率領虎豹騎,輕裝疾馳南下,追擊劉備。接着就是派出滿寵和徐晃,帶兵一萬前往漢津口,阻斷劉備乘船逃跑的可能性。

曹操可是這個年代數的上號的軍事家,豈能看不出來劉備的目的是南下江陵?!

更加看的清楚,一旦劉備不能進取江陵,一定會從漢津口坐船撤往江夏。

因此,曹操兩路人馬齊出,就是爲了在荊州腹地,徹底堵死劉備。

而張溪在漢津口,暫時沒有等到劉備,倒是等到了曹軍。

這不是什麼好消息,張溪手頭雖然有五千人,但兩千水軍要負責操船,不能上岸作戰,真正能作戰的只有三千陸軍,還是新整訓的。

就在張溪憂愁,光靠三千陸軍和一個寇封,能不能擋住徐晃和滿寵這兩位當世名將率領的曹軍時,老天爺也總算給了張溪一個好消息。

上游有五十餘艘戰船沿江順水而下,靠近漢津口,而領軍之人,姓關,名羽,字雲長。

(本章完)

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572章 破寨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183章 秋收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546章 糾纏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777章 來者可是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773章 刻板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890章 朱然掛帥第773章 刻板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69章 江夏變故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546章 糾纏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1213章第845章 特殊兵種的作用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225章 處置第883章 嚇退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381章 對外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17章 糜竺第573章 急行第1180章 衛氏第884章 戰後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112章 找錯人了吧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1071章 重整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214章 勸降?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1170章 魏延的疑問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613章 進攻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246章 去成都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326章 關興第1099章 失守第299章 于禁的處境第874章 杜約第225章 處置第70章 江夏太守第70章 江夏太守第21章 新官職,新工作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100章 接應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204章 名分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381章 對外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989章 戰備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605章 下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