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趙政策禁不住和國內的官場做比較。在官場上,起跑線能夠均等就已經夠意思了,還想求終點不能均等,那就有些過分了!

沒有後臺,能夠進入體制內,在很多人看來,本身就是一種幸運。

可留學生們卻不這麼看,均等意味着每個人與他擁有同等的權力和機會,而終點不均等就意味着人人都有貧窮和富裕,保有榮譽和喪失榮譽的互變可能。

留學生們的觀念基本打破了老祖宗留下的一些條條框框,比如“人怕出名豬怕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等等……

所以,在國內,有些比較開明的機關單位正在衝破種種阻礙提供機會均等的環境,他們認爲這樣已經很好,萬事大吉了。

看來,國內的改革還不夠開放哪,放不開。趙政策禁不住提醒自己,改革還要大膽一些,再大膽一些。

一個自費生,和趙政策談到自己的經歷來。感慨萬千,也讓趙政策心中生氣很多感慨。

這個自費生叫李學成,萬里迢迢來到美國。他走下飛機,踏上異國的土地,看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

李學成不知道怎麼樣問路,到哪裡住宿,在什麼地方購物,更要命的是,他的口袋裡只有三十美元。他甚至不知道怎麼樣投入一個硬幣,打個電話與親人聯繫。

李學成想,親人一定會來接自己。李學成的姑媽在美國,是她一萬美元的保證金擔保他來美國上學的。

機場上已經空無一人,姑姑卻不見身影。一陣蒼涼感襲上心頭,他安慰自己:姑姑有急事,打個電話問問吧。

話筒裡傳來姑姑親切地聲音:“你來啦,我們全家祝你平安到達。我已經給你聯繫了工作,對,到餐館刷盤子。不,你不必急着回家來,直接乘車去餐館吧……”

完啦,李學成目瞪口呆。在國內,即便平時來個客人,也要迎接一下,起碼也要四菜一湯招待一下,何況來自國外的親人。

李學成一怒之下,找到先到美國的一位朋友,訴說心中的不平。

朋友卻是哈哈大笑:“你姑姑真好。她給你聯繫了工作。你快感謝上帝吧!”

在每日累死累活刷盤子的勞作中,李學成終於明白了,這就是美國!

平時,美國人絕對不會主動去幫助別人。他們認爲,主動幫助別人,是視對方爲弱者,這是雙方都不能容忍的事情,那等於說:我瞧不起你!

中國的第五代留學生們,尤其是自費生,在美國不得不陷入不自立不能生存的境地!靠父母,靠朋友,靠親屬,一句話,靠別人是不行的!

但趙政策認爲,這對中國的知識分子來說,未必不是一個很好的改造。

他們在國內形成的對父母和他人的依賴感,被資本主義社會的適者生存給弄得粉碎,從而鍛造出一種新的性格,不屈不饒,頑強奮鬥!

他們的生物鐘被重新調整,國內養成的睡午覺。侃大山,打撲克,逛大街等習慣都被拋到了九霄雲外。每個人都揣着一個小本本,上面是每週內以分爲時間計量單位的活動日程表。

儘管如此,他們仍然隨時感覺到小舟即將傾覆的威脅,非頑強地自主創造不能達到彼岸!

於是,當趙政策收到一份份留學生們決定在美國創辦中國公司的報告時,感覺到由衷的喜悅。

趙政策相信,國家也正需要這種精神。

也許,是六十年代農場的勞作讓於林長感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沉悶,也許,是七十年代在燈泡廠的機械動作使他的性格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這位自費到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電機系攻讀碩士學位的留學生,現在美國一個數控機牀廠擔任工程師。

於林長主動找上了趙政策。

“我有一個建議。”於林長迫不及待地說,“美國的機牀市場十分薄弱,臺灣的企業家看準這一點,來此辦機牀廠,只要運來臺灣的機牀,配上日本或者美國的電腦,翻手就是成倍的利潤。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機牀工業,完全可以打入美國市場,但需要有人來幹。”

趙政策得知,於林長曾經三次向有關代表團和派出機構提出過建議,但無人理會。

“你到黑烏市經濟特區區,市政府一定會採納你的建議。”趙政策只是略微一沉吟,就很果斷地說,“我給你聯繫方式,直接找市委書記高風同志。”

於林長一下子神采飛揚,兩個人傾心交談。直到天邊發白。

在美國的這一個多月裡,趙政策收穫不少,感觸良多。

飛機凌空而起,直低京城,趙政策終於回國了。

當天晚上,二號首長就接見了趙政策,而趙政策也提交了一份關於第五代留學生情況的詳盡報告……

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留學生共出國三萬八千人左右,學成回國的已經有一萬六千人,這已經成名百分之八十不歸的提法不準確。在已經回國的人中,有一百七十多人取得國內重大科研成果獎,百分之七十八的人成爲所在單位的骨幹或者學科帶頭人,僅僅以華清大學爲例,回校擔任教師的留學生已經爲研究生開出了一百六十七門課程,爲本科生開出了一百五十五門課程,其中許多爲國內空白。

而對伴讀制問題,趙政策的看法是:理解。

趙政策認爲,配偶在愛人身邊,不僅可以互相關照,而且伴讀者同樣參與學習,實際上等於國家同樣一筆錢卻使兩個人進修,這是雙重人才效應。何弊端之有!

趙政策強烈建議,不要對伴讀制關閘!

第三天,青年日報頭版頭條報道:

國家教育委員會召開的留學生工作會議上,教育部副部長趙政策指出:通過各種形式派遣出國留學人員完全符合我國對外改革開放的長期方針,今後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七五期間由國家財政撥款公派的留學生總數保持現有水平,而地方,部門自籌資金以及與國外交換的留學人員,在現有的基礎上應該有所增長。

最後,趙政策部長指出:第五代留學生是完全可以讓祖國感到自豪的!

趙政策在教育部任職副部長的一年時間裡,如果說這份關於中國第五代留學生的報告爲嘔心瀝血,精簡教育機構爲迫於無奈。那麼籌劃希望工程的建立則是頗爲自豪!

能夠爲希望工程的創建提供自己的力量,趙政策覺得這是自己爲官以來最有成就感的事業。

爲此,趙政策東奔西走,不惜動用趙家的力量,一個人就爲希望工程拉來了兩個億的捐款。

而趙老爺子終於找趙政策談話了,也許是對趙政策在教育部的這段工作作風比較滿意吧。

老爺子的書房裡,一杯清茶,溢出餘香。

“你有個心理準備,要不了多久就要去中央黨校進修半年。”趙老爺子淡淡地說着,臉上的表情波瀾不驚。

“好的。”趙政策心裡一喜,嘴上卻說着。雖然,趙政策對現在的教育部副部長一職位沒有原來那麼排斥,但從心理上還是希望在地方政府上大展拳腳,因爲那裡纔是自己的用武之地。

去中央黨校進修,就意味着老爺子已經對自己的仕途做出了安排,很快就要升職了!

“這段時間做的不錯。”趙老爺子終於說道,“算是幹了些有用的事情,沒有讓我失望。”

趙政策只能聽着,不好插話。

“在黨校學習期間,你要多思考如何主政一個省,如何用人。”趙老爺子緩緩地說着,“如果什麼事情都親自爲之,那你就當不好一個省長,只能當一個市長。”

“知道了。”趙政策趕緊說道,“我會用心學習的,和黨校同學搞好關係,向他們虛心學習。”

趙老爺子的眼角終於露出一絲笑容。中央黨校的這期培訓,最低級別就是副部級,很多是執政一方的大員。趙政策能夠這麼說,看來是明白人。

“低調一些的好。”趙老爺嘴上卻說這,“在教育部裡精簡機構,雖然很多事情你沒有親自操作,但也得罪了不少人,你大伯沒少爲你操勞。”

趙政策禁不住撇了撇嘴,又要幹活,又要不得罪人,天底下哪裡有這麼好的事情。不過。趙政策卻不敢反駁什麼。

“有時間去你的老領導錢丁洋那裡走走吧。”趙老爺子的手指頭在書桌上面輕輕敲着,“做人不能忘本,當年錢丁洋對你可是厚望有加。”

頓了頓,老爺子繼續說道:“現在的南湖省省城市委書記黃鐵芯也是你的老領導了,要想辦法聯絡聯絡感情。這個人有些瑕疵,但還是很有能力。用好了,對你的幫助不少。”

“知道了。”趙政策這個時候已經明白,只怕老爺子是要安排自己去南湖省任職省長了。

趙政策很清楚,以自己的資歷任職南湖省的省長,已經是超規格提拔了。想要一步踏上省委書記的寶座,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誰讓自己這麼年輕呢。

不過,趙政策覺得任職省長,更有利於發揮自己的專長。在政治上,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同志把關,對自己只有好處。(!)

()

第138章 要進步了第三百六十七章第80章 距離顯示威信第109章 局定第429章 T第175章 坦誠相對第125章 要出問題第99章 副縣長的難題第127章 不好惹的胡天第二百九十七章第三百九十二章第243章 紅臉第三百零二章第118章 驚變第108章 報紙的力量第三百四十章第83章 獻策第68章 你給我當學生都不配第二百八十章第四百零三章第二百九十三章第三百四十四章第255章 臥軌自殺第193章 三哥們第158章 入局第245章 大動作開始了第57章 綜合一處第三百二十九章第247章 共進退第125章 要出問題第二百九十六章第7章 趙完成量田量進不量出第三百三十七章第8章 高效率的勞動競賽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三百九十八章第232章 市長秘書第161章 剪綵第138章 要進步了第90章 政策是個好同志第14章 受氣第三百五十三章第106章 子彈的威力第182章 弄假成真第175章 坦誠相對第二百九十七章第91章 輕易不打女人第230章 強勢推動第二百八十一章第二百七十八章第208章 錢丁洋要進步了第235章 小龍的理想第四百零五章第129章 敲竹槓第87章 佈局自救第243章 紅臉第三百七十二章第三百三十八章第27章 入學第43章 他來找趙完成第四百二十五章第三百九十七章第138章 要進步了第148章 達則兼濟天下第186章 要設常務了嗎第260章 京城行第148章 達則兼濟天下第102章 求籤第三百八十一章第29章 校園風景第17章 高考輔導員第25章 縣領導的指示第164章 趙副縣長第170章 點撥第221章 人事議題第三百七十八章第175章 坦誠相對第223章 辦案指標第三百三十八章第78章 鞋子和孩子第237章 感化第77章 讓房第197章 鷸蚌相爭第三百一十二章第三百一十九章第252章 壓力第266章 後院起火第三百七十七章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三百四十五章第三百一十一章第184章 旖旎第98章 油子第10章 糖衣炮彈第187章 穩定第一第215章 嫂子的面子第89章 令人髮指第三百七十章第三百一十三章第21章 高考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