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相救(上)

段譽覺得慕容復的爹爹太過狠心, 假死這許多年竟然連親兒子都一直瞞着,聽少林方丈的說法,那是發生在蕭峰還很小時的事情, 慕容複比蕭峰差不多年紀, 也就是說他很小的時候就遭遇了“喪父”之痛, 之後就都是他一個人支撐着慕容家了。

相較之下自己比他享福輕鬆了不知多少倍, 從小娘親疼父親愛, 伯父自己沒有子嗣,也是視他如己出,衆星捧月般長到這麼大, 除了不願練武受了些煩惱,其它就再沒有什麼煩心事了。

又想起自己在太湖上與慕容復初次見面時, 對方見到自己大半夜的在湖上吟詩傷情, 當即就猜自己是個富家子弟, 爲父兄嬌慣,生活無憂, 所以纔有閒心做這些悲春傷秋的事情,當時自己聽得頗爲不忿,還辯解了幾句,現在倒是能明白他的想法了,如果自己和小正異地而處, 自小重擔壓身, 恐怕是真沒那個閒情逸致爲一個初見面的美貌姑娘癡狂顛倒的。

他在這裡胡思亂想, 爲慕容復心痛不已, 不想局勢突變。少林方丈說出了當年誘騙他們暗算蕭峰一家的幕後之人就是慕容博, 而江湖上許多懸案,包括自家那師爺金算盤崔百泉、和他的師侄過彥之的大仇也都是此人下的黑手。慕容博倒也很有氣度, 在少林方丈玄慈的追問下,全都坦然承認。

形勢鉅變,慕容博頓時成了衆矢之的,蕭峰父子更是目眥欲裂,誓要殺此人報仇。

慕容博卻也不懼,一聲長笑,縱身而起,疾向山下竄去。蕭遠山和蕭峰齊喝:“追!”分從左右追上山去。這三人都是登峰造極的武功,晃眼之間,便已去得老遠。慕容復叫道:“爹爹,爹爹!”跟着也追上山。

段譽傻在當地,過了半晌才找到自己的聲音,抓住虛竹急叫,“二哥,二哥,這…這可怎麼辦纔好,大哥他們父子要殺小正的爹爹!”

虛竹也陪着他着急,知道段譽現在左右爲難,難辦之極,一邊是情人,一邊是結義大哥,這雙方無論誰贏誰敗,他都無法自處的。

段譽拉了虛竹就走,道,“我們先跟去看看,最好能勸說他們不動干戈。”

話是這麼說,連虛竹這麼忠厚的老好人都覺得不太可能,看段譽急得那個樣子也不敢就說了出來,陪着他隨衆人追了下去。

他們這些人起步晚了,追到半路就失去慕容博等人的蹤跡,只得分散開來四處亂找,虛竹只怕段譽發急,顛三倒四地一路勸說,兩人四處亂闖了半天也不見那一夥人的去向,正在着急,忽聽得左首隨風飄來幾句誦經唸佛之聲:“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識佛,識佛明心,離心非佛,離佛非心……”

那唸佛的聲音祥和渾厚,卻是從來沒聽說過的。循聲走去。轉過一片竹林,忽見林間一塊草坪上聚集着不少人。一個身穿敝舊青袍的僧人背向坐在石上,誦經之聲便自他口出。

僧人面前坐着多人,其中有蕭遠山、蕭峰父子、慕容博、慕容復父子,以及來自別寺的幾位高僧、少林寺好幾位玄字輩高僧,也都坐在地下,雙手合什,垂首低眉,恭恭敬敬的聽法。

段譽出身於佛國,自幼跟隨高僧研習佛法,於佛經義理頗有心得,只是大理國佛法自南方傳來,近於小乘,非少林寺的禪宗一派,所學頗有不同,聽那老僧所念偈語,雖似淺顯,卻含至理,尋思;“瞧這位高僧的服色,乃是少林寺中僧侶,而且職司極低,只不過是燒茶掃地的雜役,怎地少林寺的高僧和蕭大哥他們都聽他講經說法?”

不過總算見到心中牽掛的幾人都不再動手,貌似已被佛法感化,心裡大定,拉了虛竹坐在衆人後面一起聽法。

那老僧果然是少林寺中的一位世外高人,以大智慧化解了蕭遠山與慕容博二人之間的多年恩怨,這兩人在少林寺中潛藏了數年,每日裡聽着晨鐘暮鼓,羣僧誦經,早已被潛移默化,今日得高人點撥終於大徹大悟,拋卻塵緣,一齊在少林寺中出家爲僧,往日的恩怨情仇已成過眼雲煙,兩大仇人竟成了師兄弟,日後將在一起共研佛法。

這般結局旁人不知道怎麼想,對段譽來說當然是最好不過的,蕭峰和慕容復兩人本就沒什麼仇怨,還頗有惺惺相惜之義,既然各自的爹爹都已經盡釋前嫌了,這兩人自是不必再死纏爛打下去,於是看段譽的面子一齊罷手言和。

羣雄休整一番後紛紛告辭下山,蕭峰和他帶來的燕雲十八騎被靈鷲宮趕來虛竹的手下團團護住,就算還有人想找他尋仇也是無法近身,這時領頭攻打蕭峰的丁春秋和遊坦之都被制住,其餘衆人自恃武功比不上那二人,加上蕭峰身後還有大理和靈鷲宮兩大強助,再上去也是白白送命,只得暗恨離開。

段譽跟在段正淳的身後告辭下山,準備到山腳下去和已經撤下去的虛竹,靈鷲宮衆人和蕭峰會合。

段正淳領着兒子,朱丹臣,巴天石等人和大理衆武士下山,走到半山腰處忽聽身邊的段譽叫了一聲,“呀!你,你們…”

側頭一看,卻是慕容復帶着四大家將和王語嫣從後面走了上來,他們本比大理衆人先行下山,只是王語嫣體力不支,所以在半山處歇了一會兒,因此碰上了鎮南王一夥。

慕容復走過來,抱拳對段正淳道,“適才山上諸多紛擾爭端,不及向世伯告辭,還望世伯不要見怪。”又轉頭對段譽道,“我有事要去西夏一趟,時間緊迫這就要啓程了,你多日未回大理,這就隨鎮南王爺回去吧,看望看望家人也好。”

段譽一愣,皺眉道,“你要去西夏?”想起路上自己老爹鎮南王剛和他說起西夏公主發檄文招婿的事,鎮南王有意讓自己前去求親,怎麼可巧的,慕容復這就也要去西夏了?

衝口而出,“難道是爲了那西夏公主之事?”

慕容覆在來少林寺之前就已經和鄧百川等人商議好,待少林這邊的事情一了就去西夏求親。

當日他們從丐幫手中得到了西夏公主招婿的檄文,公冶乾等認爲機會難得,便殷殷勸說慕容覆上西夏去應駙馬之選。

說到容貌人品,文才武功,當世恐怕也真沒哪一個青年男子能勝過慕容復。他去西夏求親,這七八成把握自是有的。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自來公主徵婚,總是由國君命大臣爲媒,選擇功臣世家的子弟,封爲駙馬,決無如此張榜佈告天下的公開擇婿的道理。要是能被選中,那慕容家的勢力必將大增。

慕容復思量許久,終於答應下來,只是還瞞着王語嫣不讓她知道。

這時看到段譽當衆提到,鄧百川急忙插口道,“原來段公子也已經知道此事了,我們去西夏就是應那檄文之召。”說着向段譽使個眼色,朝着王語嫣的方向微微一努嘴,示意他莫要說了出來。

他想着段譽一直仰慕着王語嫣,此事對他來說是個天大的好事,這個暫時幫着隱瞞一下的忙總是能幫的。再者現在明白了慕容公子的良苦用心,這書呆子是一定要拉攏的。這事正好可以順水玉成王語嫣和段譽的好事,一來是給了書呆子一個大好處,二來正好可以解了公子爺對錶妹的內疚之情,實在是一舉兩得。

段譽張了嘴看着慕容復一時說不出話來,慕容覆被他看得心中隱隱絞痛,只怕再待下去自己便要反悔初衷了,當下不再多言,一抱拳,領着鄧,包等人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