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3雷霆3

45.3雷霆3

滿天密佈的烏雲和東面發生強烈地震確實讓人覺得很不是時候,但是正在那霸海軍基地巡視的海軍參謀長牛本太郎一開始並沒有感覺危險即將來臨,直到5分鐘後,衛星監測報告說巨大的海嘯正在大東諸島附近地區醞釀形成,可能會伴隨強烈的颶風消息時,牛本還是感覺到那就是~中國人的報復。發現不好,顧不得請示,牛本太郎立即以自己海軍參謀長的身份命令流球羣島的全部戰鬥機立即起飛,油料不足的飛向北方本土降落,正在沖繩水域待命的守備艦隊立即起航開往北方躲避中國人隨後即將到來的進攻。

9點20分,接到撤退命令的沖繩守備艦隊23艘主力軍艦和80餘艘各型輔助艇船從羣島左翼頂着狂風全速前進,依靠島礁的掩蔽向東北方向逃奔,一路上,因爲可能面臨中國軍隊從西面追逐過來的戰鬥機,牛本太郎強令海軍艦艇在在路過正在落水乞求幫助的居民時不得私自停靠提供援助,只能遠遠地拋出救生閥。

不過3個小時,頂風冒雨的沖繩守備艦隊就已經進入了吐喇叭列島陸基防空力量和本土戰鬥機的保護圈範圍內,這讓沒有料到倭軍竟然能夠反應這麼快的北線攻擊羣飛到中途勞而無功,指揮官空11軍軍長只好將無從發泄的怒火全部撒到正在轉向宮古列島的倭第1特混艦隊頭上。

南線倭軍同樣在調整兵力,第一特混艦隊立即全面收縮,全速向東開進從宮古列島穿越,第二特混艦隊依靠陸基防空力量遲滯中國空軍的襲擊,從基隆港附近地區全速收縮向東逃竄,兩艦隊都企圖進入太平洋海域以脫離中國陸基戰鬥機的攻擊範圍。

12點,狂風基本過去,關係中日兩國命運的決戰就這樣展開了,此時,倭軍兩地的海空軍力爲67艘各型驅逐艦,110艘各類輔助艦船,基隆空軍基地170架戰鬥機。由於流球羣島的各類中小型空軍基地基本上在海嘯中被摧毀,同樣遭到破壞的嘉手納基地也只能提供不到平時40%的後勤工作,空中後備力量嚴重不足的倭軍急調本土150架戰鬥機和19架加油機增援南線。風雨飄搖中,由於喪失了空中保護,原本遊弋在花瓶嶼和棉花嶼一線的倭軍第1艦隊未敢停留倉促起航,頂風冒雨狼狽地向東逃竄,企圖和第2艦隊在宮古列島一線匯合,逃脫已經高懸在頭頂上的懲罰之劍。

12點10分,中方自浙江一線機場起飛210架絕對精銳的SU30與SU35及J11戰鬥機,掩護從福建省起飛的中路攻擊機羣開始對倭方第1特混艦隊的攻擊。

倭第1艦隊開足馬力已經倉惶前進了3個多小時,渡過了海上分界線距離最近的與那國島不足20海里,雖然那裡也被海嘯襲擊過,但畢竟還是留下了不少的陸基防空力量,再向東穿過石桓島就可以安全地進入太平洋海域了,臨近13點,第1艦隊旗艦“比睿”號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率先拉響了防空警報,西面200公里外大約200架以上的龐大機羣正在快速逼近艦隊。編隊司令神威岬巖川中將緊急分配任務,以7艘大刀風級驅逐艦開路,8艘旗風級拖後屏障艦隊後翼,3艘金剛級和兩艘大嶼級兩棲登陸艦居中指揮,15艘村雨級防空驅逐艦散佈配置,同時連續呼叫前進指揮部立即提供空中保護。

10分鐘前,同樣收到衛星報告的前進指揮部已經處於兩難境地,自己控制下的戰鬥機不足170架,還要防備南路的突擊,不分兵支援,第一艦隊必然將會遭受滅頂之災,可分兵。。。武田英氣得在指揮部裡大罵同意執行B計劃的官僚和政客。不過,情況危機已經火燒眉毛,爲了減緩敵人進攻步伐拖住他們等待援軍,現在也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一咬牙,武田英命令起飛90架F15去阻截中國戰鬥機,不能再少了,再少的話,就只能是給中國人送菜而已。

13點4分,F15編隊與中路突擊隊開始了戰鬥,同樣的對手在今天,已經全然不同了,發現阻截編隊後,中方戰鬥機自動分成兩路,120架SU35及J11戰鬥機主動和倭軍糾纏接戰,剩下的90架SU30旁若無人地招呼攻擊羣繼續追擊。

13點20分,自臺灣中南部臺中\南投\嘉義\臺南等地機場起飛了中國軍隊南路戰鬥機羣,轄F16B型93架,幻影2000戰鬥機43架,SU27系列70架,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糾纏住倭軍前進指揮部轄下位於基隆基地的戰鬥機並伺機起飛攻擊機羣相機攻擊倭第2特混艦隊,讓倭軍無力向東增援第1艦隊。13點30分,南路指揮官臺灣軍區參謀長牟克善少將命令攻擊機羣向東追擊第2艦隊,120架JH7和飛豹、SU30組成的強大編隊開始了對倭軍的全面攻擊。

南路250架戰鬥機面對的是倭軍80架各型飛機,有F2、F16及部分F15和24架精銳的F22。第一次出現的F16之間的對決將是很愜意的事情,兩國飛行員都決心給予對方一點顏色,看看到底是誰更厲害一些,相同的自由空戰作風,一脈相承的裝備,雖然北軍的F16A/B型比倭軍的C/D型要落後一些,但那僅僅是對於對地攻擊能力來說的,雙方的空戰能力則沒有多大的差距。

按照一般道理來說,93對45似乎應該沒有什麼懸念,但是,很不幸,空戰結果再次給世人一個提醒,美國人是無所不在的惡魔,戰前被隱藏的空戰後門被釋放了出來。第一波遠程攻擊11比3的結果讓當事人多年以後都還耿耿於懷,大多數北軍F16戰鬥機都出現了情況不同的雷達探測雪花和反應較慢的問題,近程格鬥更是如此。北軍飛行員氣得大叫,自己明明已經鎖定了對方,結果射擊速度和反應較慢,眼睜睜地看着對方把自己打了下來,雙方F16戰鬥不過15分鐘,北軍就已經損失了21架,倭軍不過8架而已。

“B集羣(F16編隊)全部返航,由軍區指揮部另行安排任務。C集羣(幻影編隊)立即接替B集羣位置,纏住他們,A集羣(J11編隊)跟着我,給我殺!”,南路戰鬥機羣指揮官,駕駛着全場唯一的米格戰鬥機的軍區空軍司令~空190師副師長張效銳大校看見B集羣局勢不對,簡短地命令道,看來快速解決對方的想法已經不能達到了,不過軍區的命令本身也不過僅僅是要求自己糾纏住對方而已,何況敵人的F22還沒有出現呢,MIG41指揮機搖動機翼,帶領着A集羣和倭軍F15開始了糾纏格鬥。

位置拖後的41架幻影2000-5迎了上去,依靠自己出色的小角度盤旋能力和37架F16糾纏不休,畢竟和F16是同等級的戰鬥機使用了相近的西方航電技術,而且設計時間也比F16這種70年代的戰鬥機要晚一些,兩相之下,兩種戰鬥機的優劣立判。

在近距格鬥中沒有佔據到什麼好處的F16開始脫離,準備利用自身雷達的優勢進行中程攻擊,但是,幻影2000-5看見對方開始全速脫離戰場並沒有跟隨上去,反而是等待對方拉開3公里以後整齊地發射出MICA多用途空空導彈。MICA身兼紅外和雷達制導,既可格鬥也可用於中程攻擊,雖然兩樣都不精,但畢竟也算是攻防兼備的利器。被雷達告警的F16紛紛拋出紅外誘餌然後向下企圖極速脫離。

好!等就是這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