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2選擇一中

30.2選擇一中

7月3日星期五,北京,外交部。

外交部部長陳述召見倭族大使依東久蘭,面交了中國政府關於對日本國內氾濫的反華言論和正在宮古列島附近地區大量集結的軍隊表示嚴重抗議,要求日本政府作出合理解釋並在10天內解決上述問題,否則兩國沒有任何繼續談判的可能。

縱橫馳騁於國際外交舞臺多年的依東久蘭從來沒有遭遇這樣的嚴厲警告,怎麼也不可能想象到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毫無反應地聽了20分鐘的抗議,當然,陳部長在斥責過程中也沒有給他任何反駁的機會。等依東久蘭醒悟過來準備正式遞交政府信函的時候外交部長已經揚長而去,只剩下手持中國政府抗議照會的依東久蘭傻傻地坐在那裡發楞。

心神恍惚的依東久蘭還沒有回大使館就越過外交大臣直接給小犬彙報。聽說至今還沒有面交政府函件就返回的小犬大爲光火,直接就在電話裡斥責了大使一頓,要求下午再次遞交出去,一定要面呈總理轉達日本政府“真誠希望兩國協商解決懸而未決的遺留問題的誠意”。

依東久蘭再次向中國外交部提出緊急約見外交部長或晉見總理或者主席的要求,外交部答覆說可以但由於主席總理均在臺灣參加慶祝活動,5天后才能安排他正式晉見主席。

毫無選擇的依東久蘭橫下心就來直接撥叫外交部長電話但是也獲得了同樣的答覆,不過在遭遇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持續糾纏後,外交部長出於必要禮貌還是答應3天后安排晉見總理也算是給了他一個面子。

接到消息的日本政府第二天就急忙派遣外交大臣和經濟企劃大臣飛到北京準備參加晉見並面呈,因爲國內壓力實在太大了,已經面臨着經濟崩潰的巨大壓力。

而中國國內正在進行的也是一場緊鑼密鼓的對日本的政策宣傳,結合即將到來的“7、7”紀念日,中國傳統的媒介~~報紙和電視開始新一輪的抗日戰爭宣傳,和往年的什麼鐵道游擊隊之類的抗戰影片不同的是,今年的宣傳主題變成了對日本戰後的行爲進行討論,中央電視臺爲主導的媒體在客觀回顧日本在1972年中日幫交正常化以來日本對中國的援助和經貿合作作出肯定以外也對日本自1982年後出現的政府首相公然參拜放置14名甲級戰犯靈位的靖國神社的歷史也進行了探究,尤其是自90年代後日本因爲“失去的10年”而出現的右傾化局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這樣一來,也就讓日本外交人員完全找不到抗議的理由來。

既然中國的媒體老大已經出來了,各地的電視臺報紙同樣也心照不宣地對日本的新仇舊恨進行了揭露,什麼湖南新發現的“豐陵村屠殺事件”啊,什麼吉林3月份出土的2個“萬人坑”啊,還有日本企業放肆地向中國市場上推銷本國淘汰的三流產品啊,從日本出口的嬰兒食品含有毒素或者是不利於健康發育的添加物什麼的。對於地方媒體來和各種網站來說就完全沒有了中央媒體必須要注意日本大使館抗議的考慮,什麼對攻擊日本有利就做什麼。

在這樣一個大潮下,有些和日本企業保持着密切關係的地方政府也不太好出面來直接干預,經歷了6、1事件以後,地方大員們現在要麼在向中央表態,要麼在緊急地尋找自己的新靠山,誰也無暇來顧及這個事情,媒體的事情還是讓他們自己去鬧騰吧,誰知道中央現在決定對日本幹什麼呢?反正前面還有中央媒體頂着嘛。

中國人現在關注的是,中央到底要對日本採取什麼手段來,四處傳揚的是中央老大們已經對日本人不耐煩了,準備和日本算一算這麼多年的舊賬,各地的網站上鋪天蓋地的是各類的傳言和猜測,對啊,既然已經摺服了美國人也收回了臺灣,那末現在是到了該和日本人清算一下的時候了。

美國人明白中國人是準備找日本人麻煩了,不過在專心致志修復自己國家經濟的同時最多也就是提醒一下日本注意而已,自己國家還有14%的失業人口呢,何況和歐洲人一樣他們對日本人佔據中國市場上那35%的汽車電器份額可是同樣地充滿了覬覦,如果在這樣的大潮下能夠驅逐一部分日本商品出去而由自己國家的企業去填補的話肯定是無比美妙的事情。

歐洲人則心照不宣地配合着中國人,雖然日本也是個大市場,但和中國蒸蒸日上的經濟相比日本那連續十多年負增長和21世紀纔出現的低增長實在是沒有什麼前途,畢竟中國14億人口中再怎麼也有一兩億人是渴望歐洲奢侈品的,這就已經比日本的人口還要多了。

法國人,最先挑頭回顧起日本在二戰中對本國殖民地的侵略來,接着荷蘭、英國媒體也加入了進來,什麼日本強迫荷蘭英國籍婦女當慰安啦,日本虐待戰俘拉什麼的在歐洲也迅速地掀起了一場對日本在二戰中罪行的聲討。

英國人意大利人不是不知道美日同盟對於美國的利害,不過目前實在是沒有辦法幫助日本人,因爲在大家都知道在這場實際上由中國暗地裡挑動起來的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中如果對日本保持太多的同情的話,對於隨後即將開始的“中歐新時代首腦對話會議”上高達5000億歐元的經貿科技合作項目將出現什麼樣後果來?這太讓美國的鐵桿盟友們恐懼和費勁了,也太讓人難以抉擇了。不過,既然現在美國人都暫時向中國人低下高貴的頭顱,自己又何必先去得罪中國人呢?何況自己和中國人達成的按需求保證供應焦炭和稀土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替代進口。

所以在歐洲人和美國人那裡,日本人開動的反宣傳策略並沒有取得太多的迴應,最多~~就是澳大利亞人和加拿大人等國家對日本人暗地裡表示了同情,但是同情是同情,自己國家的經濟調整也需要加快進度,誰有時間去和日本人一起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