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3進入3

69.3進入3

“對不起,代表先生,話是這樣說,可是。。。可是~~我們~~鄙國政府願意承諾在適當的時候,在適當的時候~~正式申請加入東方同盟,日本願意承擔同盟所規定的義務,也願意放棄美日同盟~~”三木的話,都說到這份上,就已經是東京最後的底線,再也沒有可以讓步的地方。

保證日本成爲一個獨立的、完整的、至少可以擁有部分主權的正常國家甚至擁有少部分正規自衛軍是日本國會和內閣最低的要求,也就是說,軍方也默認了這個基本條件。

“好吧,看來,我們三方已經沒有再談判下去的意義了,彼得羅夫代表先生,您的意見呢?”

齊滿軍開始徵求盟友的意見。

“好,我來發言。至於今後的日本國是否加入東方同盟,不在此次談判的議程中。我們四國~~厄,對不起,現在是三方四個國家和地區,我們原本,都是東北亞地區最重要的和平力量,我記得,我們的前輩爲了東北亞地區的和平局面費盡了心血。

1956年的日蘇申明、還有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後,相互之間都曾經有過一段~~非常美好的合作歷史。”

俄羅斯人的長篇大論比較曖mei的開篇,讓三木有了一點信心,或者,這是一個機會,甚至可能和他們發生一點點的分歧?凝神慣注地盯着俄羅斯人的大嘴,一字不漏地聽着。

“應該這樣說,作爲一個傳統的、封建的軍國主義國家,日本應該珍惜二戰後得來不易的正常國家身份。可惜,讓我們都覺得很可惜的是,日本並沒有堅定走自己的和平之路,也從來沒有對國內的軍國主義殘渣餘孽進行有效的清理。從1955年體制的建立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再到《周邊事態法案》,都是在一步一步地惡化和發展,最後還公然地將臺灣海峽、朝鮮半島甚至整個遠東地區都納入了所謂的周邊有事原則,並公開宣稱將在後勤保障和情報支持上實際支援遠東美軍的軍事行動。這,既是整個東亞最大的戰爭隱患,也是俄羅斯聯邦和東方同盟斷不能容忍的事情。”

喝了一口水,彼得羅夫繼續着自己的演講也最後摧殘了倭國人僅剩的僥倖心理,“因此,本代表非常贊同我們的堅定盟友~東方同盟的特命全權代表齊先生的意見,同樣,這也是俄羅斯聯邦的意見。即,上述十一條是我們雙方三國的最後條件,其根本性的原則,不可更改。”

看着已經要崩潰了的日本人,彼得羅夫幾乎就是斬釘截鐵地說完了自己的意見。

無法得到什麼有效承諾和保證的倭國人,拒絕接受兩方草擬的協定文本,堅持要求更改第二和第三條款並威脅說“(如果聯軍堅持的話)。。。英勇的日本人民將戰鬥到底!”。

最後,在雙方三國代表的鬨笑聲中,第一次談判宣告破裂。旋即,東方同盟和俄羅斯聯邦發表聯合公告,宣佈“日本已然頑固拒絕了和平解決現有爭端的可能,因此,日本政府應當承擔其全部後果。”

23日,戰火再起。

“不見棺材不掉淚!”,這是緊急奔赴前線的戰略局局長吳軍上將對倭人的評論。

狹窄的大隅海峽,能夠阻擋攜風雷之勢而來的中國人嗎?太平洋艦隊以奄美大島爲基地不斷積蓄力量,不斷從國內調遣陸基戰鬥機,至“FW(伏倭)”日最終有兩個戰鬥機團進駐奄美大島。同時,大量戰鬥轟炸機反覆地做覆蓋式攻擊演練,水面艦只也在頻繁出動清除倭軍事前佈設的水雷,爲主力艦隊掃除障礙。

已經被東方同盟佔領的屋久島也被迅速動員起來,太平洋艦隊前指的正式進入標誌着針對倭國本土九州島的登陸已經勢在必行,土喇叭列島海域集中了290艘各型登陸艦艇,62艘主力戰艦和15萬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士兵在枕戈待旦等待“FW”日的到來。

爲了配合南面的攻擊行動,韓國人使出了全力拼命向北九州、佐世保和福岡三個重要港口進行不間斷攻擊,試圖掩護並牽扯住倭軍的空軍主力。

在倭軍看來,大量軍事行動跡象顯示中國方面的主力登陸點將位於九州島最南端的佐多玾一線或者鹿屋半島上。基於這樣的判斷,九州島守備司令部(第2軍司令部)急調其主力第7師團四個聯隊分別奔赴兩地接管防務,把第6師團佈置在鹿兒島城的居中位置上,準備隨時支援兩地。

“拼死一戰,皇國存亡在此一舉”,九州島守備司令部發布動員令,命令整個九州島上的4個師團16萬自衛軍及30萬準軍事部隊和警察(坦克裝甲車輛290輛,作戰飛機一個半聯隊150架)做好準備,隨時反擊登陸上岸的東方同盟軍隊。不過,這麼點部隊顯然不能有效地抵抗來自西南的兩面夾擊,無奈的第2軍又打開了軍備倉庫向普通市民分發武器彈藥並要求他們,“不論何時,不論何地,均應以必死的決心來保衛日本,人在槍在,槍亡人亡,斷不得發生棄械倒戈之背叛皇國行爲。”

但是,很顯然,這樣的頑抗不能給日本帶來任何的好處,因爲,太平洋艦隊正在給預備登陸的士兵加強1870年以來的東亞歷史課,來自臺灣和東方市的士兵則受到了特別的關照。從倭寇非法吞併琉求王國開始,歷數了日本軍國主義在亞洲特別是對中國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末了,太平洋艦隊司令部要求“爲了解放正在遭受軍國主義殘酷統治的日本人民”而“進入日本”的17萬士兵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手裡面有武器的人。。。就是極度危險的武裝分子,只能就地格殺,任何人都沒有私自放生的權力),因此,九州島登陸作戰必然充滿了血腥,日本和中國都將爲此付出慘烈的代價。

爲了減少正式登陸時遭受的空軍壓力,北京要求俄羅斯人加大在北海道的進攻力度,儘量拖住本州的日本空軍不能有效地南來支援。

可惜,熊不願意在這樣的時刻付出重大代價來爲中國揹負壓力,可惡的熊,甚至在評估戰場形勢的時候都這樣認爲,只要,中國從南面正式登陸,日軍必然將大量空中力量南移支援,這對於自己輕鬆地解決北海道剩餘的日本守軍是很有好處的。

說的也是,誰又願意爲別人火中取栗呢?

自忽必烈以來,中央大陸發動的第二次對日征服行動已如箭在弦上。日本,還能夠倚靠“神風”來避免被佔領的命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