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顧祝同和板垣

顧祝同對自己手下歷來很寬鬆,語氣和緩,平等相待,允許吃空餉、倒騰買賣、販運煙土,每個月都一開會爲名把師以上幹部召集來聚餐飲宴,融洽關係,戰死、負傷離隊也給予優厚撫卹金,奉調離去的評語很高,贏得了國軍聖人的美譽。..

可他對那些雜牌部隊的戰鬥力非常清楚,一萬兩千五百人的乙種師能有六千人就算好的了,訓練更是談不上,兩個集團軍湊五萬人分守兩地還是有些玄。他想了想又補充說:“命令上官雲相第32集團軍向兩地增援,確保防守任務完成。”

戴戟高興地說:“我這就去通知參謀部、後勤兵站、通訊醫療單位停止撤退,恢復正常工作,儘快把命令傳達下去。”

顧祝同連忙制止住拔腿就走的戴戟,繼續說:“孝悃莫急,那個,記着給提前示警的陳海松發報表示感謝,請求他派出部隊襲擊沿江碼頭、掩擊敵後,他的威名足已嚇退鬼子。

通知政治部好好寫一篇演講稿,表明我們誓死抗日的決心、堅守皖南的態度,你要通知在徽州的記者朋友們下午舉行第三戰區敵情通報會。”

“太好了,我中午前全都能準備好。動身的民衆也應該通知勸回,畢竟拖家帶口、旅途勞頓,不如留在徽州安居樂業。”

見戴戟又要出去,顧祝同很不高興,這個死胖子心裡只有皖南,根本不考慮第三戰區的實力能否勝任。恨不能把第三戰區全都留下給他看家護院。他叫住興沖沖的戴戟語氣堅定地說:“雖然戰區部隊要努力防守,徽州還是要做好預防不測的撤退準備。

我看這個皖南還是離南京、杭州、安慶太近、交通不便、地域狹小,大部隊調動、展開、補給都不便利,不是駐守的理想之地。戰區司令部還是應該遷往上饒,那裡有天目山、懷玉山、仙霞嶺、武夷山三面圍護,信河兩岸平疇千里可以直達南昌,是塊風水寶地。

命令後方遷來的難民、機關學校繼續南下,後勤輜重開始起運,只留下少量糧食彈藥即可,當地士紳不必勉強,想走就帶上。地方上的組織工作就煩勞戴總參議費心了。”

戴戟胖胖的臉上滿是失望。不甘心地繼續勸道:“長官,卑職以爲,只要我們紮實準備堅決抵抗,加上陳海松長官的援救。第三戰區不僅不會丟失皖南,還有可能重創敵軍,奈何要放棄職守、一心向南、自亂軍心呢?將軍可是江蘇省主席呀!”

wωw ▲ttκд n ▲CO 不提陳海松還好一提這個名字,讓顧祝同氣不打一處來,就在昨天顧祝同希望陳海松把24集團軍的57軍、89軍交還第三戰區。派往蘇南策應皖南作戰。

誰知陳海松回電韓德勤、繆澂流兩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畏敵如虎狼、害民如雞羊,淮陰不敢去攻,新四軍三師兩個團打下來了。交給他駐防他死活不肯,地方民怨很大。已將該兩部繳械整編。一個集團軍僅餘一萬三千多人,縮編爲江蘇保安師駐防寶應。

皖南大軍雲集佔據地勢。()設好防線足已抵擋千軍萬馬,首要的是不要驚慌,選擇險要地段派出骨幹部隊,敵人無可奈何。如果可能可以派出小部隊伏擊敵人輜重,讓進攻部隊缺彈少糧,敵人自會退去。第七戰區,北有第二軍、南有11軍壓力很大,無法提供地面支援。

顧祝同恨的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早前蔣先生來電讓他勸勸韓德勤,服從第七戰區領導安心呆在江蘇發展黨國力量,對陳海松的軍事命令儘量服從,不可欺其年輕故意怠慢,要約束部屬、嚴明軍紀,不要留下把柄,此子待國軍頗爲寬厚卻嫉惡如仇,須慎之!

可就爲一個淮陰推來阻去十幾封電報,人家兩個團拿下的城市他一個集團軍愣是不敢去,還把陳海松派去的三個聯絡官給軟禁了,部隊爲了糧食搶了周圍幾個鄉,殺了十幾個農民,強暴幾十個農婦,就爲這陳海松坐着水上飛機趕到高郵,帶着十幾個人夜闖興化。

神不知鬼不覺摸進城內軍營的陳海松把正在飲酒聚賭的24集團軍團以上軍官全部擒獲,逼令兩人通知部隊徒手來到城外被隨後趕到的新四軍一師部隊接收,連以上軍官全體免職,有血案的40多兵痞被當衆槍決,搶得的糧食等發還老鄉。

回電稱這些不肯爲國出力的軍官可以奉還,士兵裝備留下將重建江蘇保安師。顧祝同除了到委座前告狀以外,只好要求陳海松善待被關押的軍官,徽州戰事結束後再去接人。

他想起這事就又氣又怕,一個集團軍說吃就吃了,一萬多人的軍營說進就進了,上百軍官說抓就抓了,這小子真有三頭六臂不成,媽的還是離他遠點好!

他不管戴戟的臉色有多難看,耐住性子分辨道:“這是兩回事,君子不處危牆之下。國民政府都遷到重慶去了,我還在自己的防區裡不算什麼的,我是對第10、23、32集團軍沒有信心呀!你的皖南行署也要做好撤退的準備。”

戴戟見無法說服司令長官,苦笑着搖了搖頭,看了看古香古色的古老庭院,狠下心來說:“算了,戰區司令部走就走吧,可惜了剛剛有點起色的‘小上海’就這麼散了。

我是政府任命的皖南行署主任,守土有責,我看新四軍徽州辦事處聚集了很多青年準備留下抗日,我就留下領着他們堅守皖南,還請司令長官給我們留點武器。”

顧祝同對這個老資格的國軍將領還是挺佩服的,做事認真、作風樸實、生活簡樸,確實和第三戰區上上下下無法相容。走就走吧,剛好替我打打掩護。

“那好吧,你就受累在敵後周旋一段,等我在上饒站住腳。一定派部隊回來接應你。七都的防守你也多操操心,那邊就交給你和唐式遵了。”

皖南山區不多的成片川地成就了石臺縣七都鎮,是石臺、祁門、黟縣、東至等縣通往蕪湖、南京的必由之路,北有九華山、東臨黃山,山上野茶遍地,湯濃味醇,堪稱茶葉佳品,據說明朝鉅富沈萬三就是靠這裡的茶葉發的家。

坐落於七都鎮西北角河面上的單孔拱橋承德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橋身近30米,碧樹青藤纏繞,如一條青龍臥於瑤成河上。相傳也是洪武皇帝爲了表彰沈萬三獻聚寶盆修建屢建屢塌的南京城牆而賞賜的。並在橋頭豎牌坊一座以示旌表。

9月25日連綿的陰雨帶來絲絲涼意,這裡歷史上首次出現了日本人的身影,馬頭牆、小青瓦、建築雕刻構成的一棟棟深宅大院早已人去樓空,默默觀看着陌生的五短身材的入侵者。

日軍15師團搜索聯隊向前佔據了四周山嶺之後,又一個大隊開進鎮子挨家挨戶地搜查。隨後15師團15步兵團團長田路朝一少將、參謀長三國直福大佐、步兵第51聯隊長池田廉二大佐、17師團步兵第81聯隊長松浦豐—大佐、野炮兵第23聯隊長遷演武大佐等陪同華中方面軍參謀長、11軍司令官板垣徵四郎中將進到鎮子裡。

衆人無暇欣賞雨霧掩映下秀美的山色,匆匆步入鎮中最大的張氏祠堂,脫去雨衣,擦了擦臉上頭上手上的雨水。在隨行參謀佈置好的桌案前開始研究地圖。

三國直福大佐首先彙報戰況:“司令官閣下,我們已經實現了最初制定的突擊到七都接應岡村將軍的目標。原來我們估計會在七都經歷一場激烈戰鬥,沒想到經過南陵、青陽兩戰之後。除了沿路有小股散兵襲擊以外基本順利地抵達了這裡。

據飛機偵察報告,第三戰區司令部及其後方機關已經撤走,屯溪地區已經沒有大規模的正規軍存在。前些天集中在七都的四個師遭受飛機轟炸後也已經陸續向西向南撤退。

目前我們距離岡村司令官所在的美溪直線僅僅30公里,中間山路估計在70公里左右,美溪外圍有145師駐守,改師師長是被皇軍擊斃的饒國華中將,現在是原433旅旅長佟毅接任。此人比較兇悍,當初就是他帶人衝回來搶走了饒國華的屍體。

其他各師均已撤走,唯有他還原地堅守,四處搜索岡村將軍,電報上說岡村將軍已經數次遇險。我們如今的當面之敵就是這個145師。”

畢竟是53歲的年紀,沒有汽車堅持不騎馬,硬是跟隨步兵攀山越嶺也真是夠受,滿臉倦容的板垣靜靜地聽着,不時撫摸一下濃密的仁丹胡,一個師,不簡單!暗暗點了下頭,不着邊際地問道:“諸位一路走來對皖南有何觀感呀?”

田路朝一少將愣了一下說:“山大溝深,峽谷太多,像七都這樣的平坦地形太少,兵力無法展開,山上植被茂密,部隊進去一萬兩萬根本難以發現。”

“是啊,我軍每過一條山谷都是提心吊膽,遇見道路毀壞就要進行長時間的火力偵察,極大地延緩了前進的速度,我軍用了8天時間才走了380里路,每天平均只走了不到50裡。”

“早知道第三戰區顧祝同如此膽小,我們就該輕裝疾行,現在估計都和岡村司令官會合了。”池田廉二大佐一直是全軍的先鋒,司令官閣下一再要求他確保沒有埋伏才能通過,整的好好一個野戰聯隊像童子軍一樣疑神疑鬼,對着怪石樹叢放空槍。

遷演武大佐說:“諸君,我覺得這樣做是最穩健的。這裡的地形地物易守難攻,一旦落入陷阱很難逃脫,皖南水汽充沛雲霧繚繞,飛機的偵察很不可靠,俗話說小心使得萬里船。

支那人現在戰術越來越多變,而失利的根本原因還是我們自己太大意。第三戰區尚有十幾萬部隊,就在我們周圍,萬一冒出來一個陳海松似的人物,我們後悔就來不及了。”

板垣睜開微閉的雙眼,緩了一口氣,喝了一杯熱茶精神矍鑠了起來:“你們沒有發現我們所過之處毫無人煙?所有村鎮每間房屋裡沒有找到一粒米?不少路段被毀壞?這說明什麼?他們在拖延我們的進攻速度、削弱我們的戰鬥力,爲什麼要這樣做?”

“掩護他們撤退!”

“在後方進行戰役部署!”

“等待援軍!”

“都有可能,我擔心的是他們以岡村司令官做誘餌,把我們引到美溪去,諸位看看地圖就知道那裡就是打伏擊的天然戰場,支那人四個師不去清剿岡村將軍不足千人的小部隊在七都呆了四五天,一槍沒放失去了影子,你們說他們會去哪?”

遷演武大佐驚訝地問:“司令官的意思是說,支那人已經知道岡村司令官在美溪,故意圍而不打,要引誘我們鑽進他們佈置好的埋伏圈,怎麼聽着像是陳海松的指揮方式。”

“我甚至懷疑這裡就是陳海松在親自指揮,甚至懷疑岡村將軍已經被俘,我們有可能都被他利用了。”

田路朝一少將聽得一愣一愣的,感到司令官明顯是受到身體和天氣的影響產生了幻覺,加上將軍曾經受辱於陳海松,大戰之前難免心情緊張,他提醒說:“將軍,這裡是第三戰區,當面的支那將領是23集團軍唐式遵,他們怎麼可能走到一起呢?”

“我只是一種預感,我也不明白爲什麼有這樣的想法。據支那廣播上說陳海松率領新四軍佔領了宿遷、泗陽、淮陰、高郵、寶應等運河沿線城市,整頓了24集團軍,按說他必定在那裡,可這邊的情況太過詭異,讓我心中很是不安呀!”

三國直福大佐也覺得司令官的判斷太過於主管了,想了一會,對閉口沉思的衆人說:“其實美溪那邊到底是怎麼個情況,明天我們派出搜素部隊一探便知。

總之我們已經進入敵人腹心地帶,周圍危機重重,還需要諸君小心在意,做好外圍哨位安排,隨時準備戰鬥。等後天17師團主力到了,他就是有埋伏我們也有實力戰勝它。”

板垣補充道:“通知航空兵明天天晴後對145師陣地進行轟炸,趁機空投一個聯絡小組到岡村將軍那裡去,使用新密碼進行聯絡,我要知道那裡有多少人?都是誰?”(未完待續。。)

第299章 敲山震虎第484章 喧譁的第一戰區第574章 各自的規劃第206章 烈火焚魔第284章 天太冷了第78章 民樂第560章 攔截火車第98章 部署剿匪第500章 危害嚴重第604章 阿爾山第535章 等待夜晚第451章 新的目標第101章 廬山3第61章 徐州撤退第331章 第獵熊小組第394章 援兵來了第571章 東緊西松第114章 第四飛行團來了第245章 洛陽告急第364章 規模與素質第540章 惠州失守第193章 進入惠陽第109章 到底用不用第27章 別不服第628章 閩南敵情第558章 不是來祈求恩賜的第194章 歷史舊帳第220章 報仇雪恨第380章 全線遲緩第124章 現學現賣第573章 最後的努力第191章 南粵英豪第196章 柴世榮伏擊軍列第25章 古剎高僧第35章 殺人魔窟第343章 領袖的變化第394章 援兵來了第65章 表彰1第304章 拜訪林森第69章 要去蘇聯第172章 徽州震盪第431章 《光復三竈島》第435章 有實力纔有合作第530章 天上掉餡餅第498章 月下追賢第264章 陳布雷的趨勢論第474章 調整兵力第508章 斯大林的不滿第80章 紅軍改編第41章 勸說第29章 平地也能打埋伏第417章 大義凜然第664章 花花腸子第461章 塹壕高手第294章 曾大善人第502章 身後的隱患第351章 將星雲集第354章 半夜襲營第332章 俄國愛國同盟第217章 南澳島第491章 何須憂愁第404章 國軍也要露露臉第294章 曾大善人第309章 禁絕鴉片第270章 新三國論第15章 天罰第422章 烈焰蒸騰第26章 戰術推演第269章 迷信蘇聯沒有出路第457章 大難不死第574章 各自的規劃第79章 自己的軍工第541章 粵東兵團第421章 戰前風雲第89章 肅反的糾正第321章 磨刀霍霍第164章 治國理念第94章 北平鋤奸2第16章 山西局勢2第34章 江洋大盜第3章 看誰狠第339章 瞞天過海第654章 日軍後撤第486章 衛立煌的決心第89章 肅反的糾正第287章 迴歸理想第4章 別殺我第46章 計劃成功第3章 公審大會第632章 海上游擊縱隊第324章 也有隱憂第462章 川軍接戰第23章 又是平型關第96章 熱河支隊第253章 激戰潼關第253章 激戰潼關第279章 海陸衝突第653章 奪佔蕭山第2章 血洗討伐隊第17章 抗聯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