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教育的重要性

爲幫助南越建立一支現代化軍隊,美事顧問團建立軍官和士官學校,設立各種培訓班或訓練基地,美事顧問下派到營一級,並選派軍官去包括美國在內的“自由世界”國家深造。

踊躍參軍的共和青年團成員接受過系統教育,文化程度較高,迄今已有100多人在美國澳大利亞菲律賓等校或軍事基地學習,在國內的也大多晉升爲軍官,再派一批人去臺灣很正常。

李爲民用不着搞什麼陰謀,在給吳廷琰一家拜年時順便提了提。

南越與臺灣處境相似,最令人頭疼的華僑問題早解決了,吳廷琰多少有那麼點同病相憐之感,竟一反常態召見袁子健蔣恩鎧和國民政府駐越武官。

蔣總統多次試圖讓美國支持其“反攻大陸”,想方設法參與越南事務,比如在海南島登陸,斷絕大陸對北越的援助。美國不想刺激大陸進攻臺灣,進而導致美軍不得不與大陸直接開戰,故一再回絕蔣的要求。

好不容易見到在這一問題上有很大發言權的南越總統,袁子健蔣恩鎧等人當然精挑好的說。

得知臺灣軍隊戰術精良,士氣高昂,且官兵待遇不及越軍一半,吳廷琰感到十分高興和驚異。在同意富國島工業大學預備軍官訓練隊選派軍官赴臺培訓的同時,居然請臺灣派遣一名將軍來西貢,協助整軍。

蔣總統很直接地認爲,這個外交上的偉大勝利,與李爲民幫忙有很大關係。

接到西貢大使館彙報的第六天,在堤岸從事秘密活動的二十幾個國防部情報局特工,向第五郡警察局提交入籍申請。像“華運”接受越盟領導一樣主動要求接受韓爍指揮。

緊接着,263名國民黨軍軍官經香港老撾和柬埔寨進入越南。

他們有二叔李冠宇生前的部下,有王金貴古建華等人曾經的同學同僚和部下。有曾與儂族兵團並肩戰鬥過的前張發奎部軍官,有在越南滯留過3年的黃傑部官兵。細說起來個個與“工投系”都有那麼點關係。

缺的就是人,李爲民照單全收。

不過想掌權是不太可能的,至少短時間內不可能。

處理這種事錢新霖和顧長庚得心應手,留下幾個軍銜較高的,其他人安排到鸚鵡角和禎沙地區,編入民兵自衛隊,任命其爲副隊長或教官,專門對付無孔不入的越盟。

就在預備軍官訓練隊甄選赴臺培訓人員之時。由臺灣當局政工幹部學校校長王升擔任團長的“奎山軍官團”正式成立,飛抵西貢協助總參謀部整軍。爲防止美國干預,臺灣軍官在南越一律着便裝。

他們熱情高漲,一來就創辦“政治作戰研究班”,進行幹部培訓。

吳廷琰親自主持開班儀式,各部部長高層和各國使節都來祝賀。研究班除講授“人格主義”外,還設有政治作戰研究反g戰略研究政戰參謀業務保衛工作政訓工作監察工作心理學心戰工作民運工作福利工作演講技術等課程,總計440課時。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成立才兩年,軍官軍銜較低。國防部各署長總參謀部各局長海空軍司令和陸軍師長大多是中校。上校很少,准將少將更少,“奎山軍官團”爲此特別將成員軍銜降一級甚至兩級。

工投派自成體系。與井水不犯河水,無需參加“政治作戰研究班”的培訓。

李爲民沒參加開班儀式,春節過後就投身教育,不僅兼任富國島工業大學名譽校長,不僅兼任西貢大學順化大學大叻大學和剛成立的幾個工業村社區大學教授,而且兼任大大小挾幾個“商務”或“廠長經理”培訓班講師。

一課接着一課,講得全是經營管理或創業方面的內容。

工投公司董事長親自授課,說白了就是教你怎麼發財,反響熱烈。不管到哪兒全座無虛席。

在他的帶動下,工投公司副董事長陳世國總經理劉家昌副總經理武安東富國島特區管委會主席秦楠建東亞銀行副總裁劉家輝吳記重工總裁吳靜晨以及掌管李氏企業的顧採蓮等人。紛紛兼任各大學教授,抽時間給商學院學生和有志於創業的商人授課。

最後一課講完。已是下午4點。

後天要隨吳廷琰出訪美國,必須提前一天去西貢。剛從美國回來,在富國島呆了半個多月的安德森教授也要去,正好一道去機場。

“我親愛的朋友,你無需這麼拼命。”

記憶中他就結婚時休了幾天假,在安德森眼中他就是個工作狂。

李爲民搖下車窗,看着路邊幾個跟越南姑娘的外國人問:“教授,知道工投公司和各工業村內企業去年服務性外匯支出多少嗎?”

美國對越援助看上去很多,但大多通過“商品進口計劃”“308公法”和軍援等形式,真正流入越南貨幣市場的美元很少。

進口機械設備需要外匯,引進技術需要外匯,採購原材料需要外匯,支付外國教授工程師和管理技術人員的薪水同樣需要外匯。

前幾項可通過“商品進口計劃”解決,外國教授工程師和管理技術人員的服務性支出必須自己想辦法。

安德森教授反應過來,託着下巴問:“現在有多少外國職員?”

“17800多人,並且在不斷增加中,光服務性支出去年就超過6000萬美元如果有足夠的專家教授工程技術和企業管理人員,這筆外匯就能省下來。但我們沒有,教育和科研水平極爲落後,自然科學那麼多專業連個學科帶頭人都找不到。”

“真遺憾。”

bsp;“辛辛苦苦賺到的外匯,全給外國人支付薪水了,確實遺憾。”

“別這麼說,他們來這麼遠的地方工作,付出了很多很多,理應得到回報。更重要的是,他們幫這個國家奇蹟般發展起一軒礎工業,幫助培訓了數以萬計的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幫着發展高等教育。十年,我相信只要堅持十年,這個國家就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鋼鐵公司試運行,日本人操作沒問題,培訓近三年的本地工人在日本人指導下操作基本上也沒問題,日本人不指導就完蛋了,差點發生事故搞出人命。

化學工程公司和電力設備公司同樣如此,基礎太差底子太薄,隨着幾個大項目相繼投產,李爲民越來越感覺人才有多麼匱乏。

他深吸了一口氣,斬釘截鐵地說:“教育跟不上,工業就發展不起來。從今往後,我會把主要精力放在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

“我看出來了。”

“是嗎?”

“這段時間你就沒幹別的事。”

安德森教授笑了笑,若無其事地說:“西貢來了一個特別客人,臺灣國防會議副秘書長密訪。我剛收到消息,他們似乎不想讓合衆國方面知道。”

李爲民遺憾地問:“國防會議副秘書長?”

“蔣經國,中華民國總統的大兒子。”

“教授,你消息太靈通了。”

“我是亞洲問題專家,我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我對副秘書長先生不感興趣,只想知道琰總統這次訪美能不能在一些問題上與華府達成共識。”

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安德森教授苦笑道:“我認爲很難,事實上我們都清楚,問題的癌結是經濟因素。許多議員致函國務院,抱怨合衆國向東南亞提供援助時大手大腳,以至於當地軍隊耗費高得出奇。

陸軍部預算局長威廉勞頓的部際成本考察組就是爲此而來的,勞頓小組在報告中建議削減原先估計的預算16,不但涉及到軍援,同樣涉及到商品採購計劃,也就是說工投公司別指望再兌換去年那麼多美元。”

削減16是保守估計,事實上李爲民得到的消息是削減20以上。

能夠想象吳廷琰得到艾森豪威爾最終確認後會有多憤怒,能夠想象到美越關係會因此而發生什麼變化。

“教授,如果琰總統與大使先生髮生矛盾,你認爲我應該站在誰一邊?”

“總統先生與歷任大使一直有矛盾,你以前怎麼做以後就怎麼做,別問我,別開這樣的玩笑。”

“我沒開玩笑,我是說琰總統要是與大使先生髮生不可調和的矛盾。”

安德森教授被問住了,遲疑了好一會兒才若有所思地說:“李,在美國你是msu顧問,與越南之友協會關係密切。在越南你與大使館軍事顧問團msu走得並不近,以至於許多越南人認爲你是琰總統最堅定的支持者。

如果合衆國對越政策尤其對琰先生的態度發生變化,你會左右爲難。事實上不僅僅你,費舍教授我斯皮爾曼主教甚至蘭斯代爾上校一樣會。因爲我們既不喜歡琰先生的一些做法,也不認同一些人對琰先生的看法。”

李爲民忍不住笑道:“教授,您說了這麼多,等於什麼都沒說。”。

第109章 “母老虎”第240章 “神父玩火”第93章 首映式第208章 前所未有的會議第175章 有分歧沒矛盾第212章 軍力!第59章 再回堤岸第142章 全體會議第89章 階段性勝利第154章 豪賭第155章 大幹一場第70章 操之過急第155章 大幹一場第14章 亂局第11章 距離產生美第105章 人心不能丟第189章 主動出擊第91章 “乞丐團”第200章 將星雲集第113章 膽大包天第39章 “夫人路線”第51章 吳廷琰歸來(二)第215章 “我們的人”第112章 情報第81章 南撤第9章 思潮第59章 再回堤岸第194章 煙霧彈第33章 秉燭夜談第40章 混亂的西貢第207章 代價!第7章 中堅力量第212章 軍力!第165章 南越有資源第161章 終於跌了!第156章 人才!第108章 “國家利益”第126章 “功成身退”第94章 首映式(二)第179章 被捲進去的阮高祺第215章 “我們的人”第47章 既要命也要錢!第18章 共患難、同進退第131章 蛀蟲!第62章 工投債券第193章 “以退爲進”第160章 出訪第141章 換一種生活方式第188章 消耗戰第170章 金邊第161章 終於跌了!第58章 慷慨大方的山姆大叔第45章 安全撤離第69章 利益的博弈第44章 工業村計劃第142章 全體會議第14章 亂局第13章 知己知彼第239章 芒村第163章 孰輕孰重第238章 特殊的家庭第60章 有驚無險第40章 混亂的西貢第116章 不患貧而患不均第207章 代價!第100章 發展中的富國島第158章 軍事觀察團第121章 虛張聲勢第118章 共患難第120章 誰佔優勢第90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13章 膽大包天第34章 遭遇戰第140章 要拍就拍經典第64章 攙沙子?第112章 情報第76章 大權在握第128章 工業、軍事第102章 重心轉移第131章 蛀蟲!第100章 發展中的富國島第129章 作死的節奏第187章 輿論戰第224章 攻擊!!第49章 救人!第12章 啓程第14章 亂局第65章 “衆人划槳開大船”第226章 戰果輝煌第184章 舉步維艱第228章 英雄!第141章 換一種生活方式第52章 吳廷琰歸來(三)第110章 最後通牒第222章 黎永亮的考慮第160章 出訪第59章 再回堤岸第236章 “忍無可忍”第54章 華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