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啓程

“爲民,一路上事事小心。知道你忙,到美國後發個電報,報個平安就行了,不用給我寫信,反正過幾個月就回來。”

幸福的時光總是過得那麼快,剛相聚便要分別,吳莉君依依不捨,晚飯都沒怎麼吃。李家的車一到,淚水就抑不住滾滾而下。

看着她梨花帶雨的樣子,李爲民很不是滋味兒,掏出乾淨手絹一邊擦拭着,一邊故作輕鬆地哄道:“傻丫頭,別哭了,又不是生離死別,我會給你帶禮物的。”

“我不要禮物,就要你早點回來。”

“放心吧,辦完事立即回來。”

小兩口卿卿我我、依依惜別,吳達遠看在眼裡高興在心裡,跟妻子意味深長地對視了一眼,回頭用帶着閩南口音的國語笑道:“靜晨,晚上又沒什麼事情,同莉君一起送送爲民。家昌,你跟靜晨坐一輛車,讓他們多說會兒話。”

“好的,我坐後面。”

與李傢什麼生意喜歡插一腳不同,吳家只有一個生意,只造船。

吳記船廠歷史悠久,最早能追溯到同治八年(1869年),最初造小漁船,後來越造越大,種類越造越多。

烏槽船、丹陽船、青頭船、開尾船、大古船、大排船、凍鷹船、白底船、駁仔船、仔船、四肚蓋船、漂白仔船、舢舨船、舢舨頭船、海山鼠船……什麼都造,到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已能造100噸的木殼三桅帆船。

閩南杉木輕鬆,非輪船所宜。而樟木木質堅而體曲,只可作船肋骨,雜具,最合用者無逾於柚木,便去香港採辦柚木和花旂木,吳李兩家的交情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家族大了,自然要分家。

他們這一支同李家關係最好,在李爲民曾祖父建議下,來西堤開了第一家華人造船廠。

越南沿海有許多漁民,越南人卻不怎麼會造船。他家來得早,船造得又好,生意自然不會差。直到幾年前,下龍、海防、清化、榮市、順化、峴港等地的漁民,仍不遠千里過來造船修船。

吳家也不止步於僅造木殼小漁船,他們派家族子弟去馬尾和香港船廠學習建造鋼質船舶的技術。

民國十二年,建造出第一條蒸汽機輪船船體。

民國十六年,用4根木吊杆,同時藉助15噸吊車,用土辦法吊裝建成了第一艘600噸鋼質貨船。

現在已是西貢最大的船廠,有80噸高架吊車兩臺、20噸高架吊車1臺(碼頭用);有萬能銑牀、立式車牀1臺、日本產的18米車牀、鏜牀、12模滾絲機、400噸油壓機、12米刨邊機、150公斤空氣錘及製氧等設備。

有自己的碼頭和船塢,客戶遍及東南亞,甚至給法國軍艦提供協修服務。

李冠雲被譽爲“航運大王”,李家船隊大小船舶二十一艘,維修保養業務幾乎全交給吳家。更何況在吳家剛開始來西堤時,李家提供了許多幫助,有人脈上的,有經濟上的。

正因爲如此,吳家對李爲民這位“姑爺”不是一點兩點好。

送未婚妻回來,在吳家吃了一頓晚飯,就收到一疊紅包。最大方的當屬老丈人,一聽說他要去美國,立馬開了一張兩萬美元的支票,說什麼一次性補上過去這些年的紅包。

車緩緩駛出吳家大宅,吳莉君依偎在他胳膊上嘀咕道:“一出手就是兩萬美元,我爸對你比對我都好。”

李爲民樂了,側頭笑問道:“羨慕?”

“有點。”

“我們平分,一人一萬?”

“纔不要呢,那是給你的。再說窮家富路,出這麼遠門身上多帶點錢好。”

“你別說,我現在真缺錢。”

小丫頭驀地坐直身體,眼巴巴地問:“缺多少,我有!”

你那點零花錢能頂什麼事,讓你爸把嫁妝折現提前交付還差不多,李爲民感覺很是好笑,捏了捏她鼻子:“逗你玩呢,你未婚夫什麼人,能缺錢嗎?”

“又欺負人!”

打情罵俏,車一前一後不知不覺已開到市區,街上許多從各地鄉下避戰逃來的難民,有些在路邊乞討,有些坐在路邊兩眼茫然的發呆,還有許多流浪小孩三五成羣在路上亂闖,看到衣冠整整的人便糾纏不放,拉扯着要找美鈔。

最熱鬧的卡蒂拉街行人稀少,街燈暗淡,只見幾個醉醺醺的法國兵七搖八晃、狼狽不堪。阮惠大道、徵氏姐妹大道與西貢碼頭這一帶,觸目皆是法屬非洲各國籍的僱傭傷兵,有氣無力地躺臥在街角巷尾,無人理會。

通往新山一機場方向的大馬路上,載有傷兵的法軍紅十字救護車警笛長鳴,整個城市像是被一片戰雲所籠罩。

碼頭前黑壓壓的全是人,法軍士兵和警察端着槍艱難維持秩序。

生怕未婚妻遇到哪怕一丁點危險,李爲民拍了拍司機肩膀,不容置疑地說:“阿成,就在這兒停,劉伯在前面,我自己過去。”

再往前確實沒法開,阿成應了一聲踩下剎車。小丫頭像水做的,一到碼頭又忍不住哭了起來。

李爲民於心不忍,真想把她一起帶上。可這次去美國有大事要辦,不是去玩,更不能給要拜訪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只能咬了咬牙:“莉君,聽話,別哭了,回家等我,等我回去娶你。”

人生最痛苦的莫過於生離死別,吳莉君哪裡控制得住,緊捂着嘴巴抽泣道:“記得給我報平安,我等你電報。”

“嗯,一到就去發。”

吳靜晨從後面車上過來摟住妹妹,李爲民放心地隨劉家昌在一幫船員護送下沿貴賓通道走進碼頭。跟前來送行的劉敬暉說了一會兒話,才登舷梯,爬上李家的第四代“大中華”客貨輪。

這艘輪船長76.9米,寬11.1米,型深5.3米,1476總噸,滿載吃水4米,航速16節,主機爲往復蒸汽機,2750匹馬力,日耗油量約28噸,1943年造於美國。因原先作爲軍事護航商船之用,船身瘦小,航速快捷,裝有雷達等先進導航設備。

抗戰勝利後,美軍處理剩餘物資,吳家以35萬美元購得,並耗費4萬美元用以裝修。

上部漆乳白色,下部淡棕黃色,外表清潔美觀。客艙內備有雪白的被褥與清潔的盥洗室,漂亮的餐廳裡有無線電放送音樂,圖書室與休憩室內還設有鋼琴。

船上設有特等客艙三間,房內裝置暖氣、沙發,並有單獨專用之浴室、廁所及餐廳、讀書室、休息室、吸菸室等設施。

大少爺上船當然要坐特等艙,行李早被送進來了,桌上擺滿鮮花和水果。生怕他嫌悶,船長特意讓人準備了一疊今天的報紙。

打發走二副和服務生,拿起最上面一份,整版全是奠邊府戰局。

越盟通過電臺廣播很自豪地向法軍喊話:奠邊府之役,法軍的選擇是“非死即降”;法軍對廣播報以冷笑,聲稱:“如果越盟可以付出15000兵員的代價,是可以攻下的。”

二戰打成那樣,整個國家都被佔領,政府都投降,能混上個戰勝國簡直是天大的笑話,真不知道他們的信心從何而來。

更何況朝鮮剛停火,居然不吸取教訓,不知道什麼叫“消耗戰”和“人海戰術”。15000條人命算什麼,只要能把你們這幫法國佬趕走,只要能贏得民族獨立,不在乎死多少人。

李爲民放下報紙,暗想法軍的今天就是美軍的明天,美軍的明天或許就是自己的後天,不禁喃喃地嘆道:“歸根結底還是人啊!”

第23章 第三種力量第41章 李爲民的偶像第75章 主持大局!第35章 蘭斯代爾來了!第181章 “各取所需”第89章 階段性勝利第105章 人心不能丟第228章 英雄!第69章 利益的博弈第85章 居安思危第99章 麥克納馬拉第90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04章 積極主動第167章 教育的重要性第64章 攙沙子?第10章 全是“王子”第37章 安全歸來第86章 聲望第72章 “自由之路”第23章 第三種力量第63章 被掩蓋的矛盾第11章 距離產生美第147章 大搜捕!第228章 英雄!第177章 投鼠忌器(二)第187章 輿論戰第12章 啓程第20章 歸來!第132章 所圖非小第158章 軍事觀察團第87章 新職位第88章 第五步兵師防區第70章 操之過急第109章 “母老虎”第25章 瑈夫人第41章 李爲民的偶像第168章 天怒人怨第36章 潛伏計劃第227章 戰果輝煌(二)第127章 兩難問題第191章 李家投資第81章 南撤第181章 “各取所需”第122章 亂命第127章 兩難問題第238章 特殊的家庭第179章 被捲進去的阮高祺第136章 法律不外乎人情第171章 下六省防衛計劃第186章 一石二鳥第212章 軍力!第54章 華人的方向第81章 南撤第25章 瑈夫人第100章 發展中的富國島第186章 一石二鳥第15章 初見吳廷琰第37章 安全歸來第2章 李家第140章 要拍就拍經典第128章 工業、軍事第122章 亂命第239章 芒村第89章 階段性勝利第150章 勾心鬥角的婚禮第148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238章 特殊的家庭第112章 情報第209章 “國家建設”戰略第185章 工投系的底限第14章 亂局第145章 隱秘戰線第24章 我們,只能靠自己!第110章 最後通牒第43章 薑是老的辣第198章 富豪政治第14章 亂局第204章 空襲(二)第194章 煙霧彈第56章 當官了!第209章 “國家建設”戰略第213章 軍力(二)第167章 教育的重要性第54章 華人的方向第185章 工投系的底限第110章 最後通牒第216章 中情局在行動第101章 滿載而歸第143章 全體會議(二)第19章 急流勇退第214章 軍力(三)第202章 “南圻王”(二)第3章 西堤華僑第203章 空襲!第221章 特種部隊的打法第22章 轉型第143章 全體會議(二)第153章 鄉村經濟第59章 再回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