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大勢所趨

一家人好說話,李爲民所謂的攤牌,根本用不着親自趕回堤岸,坐在中華理事會會館或哪家酒樓同五幫正副幫長等老一輩僑領面對面談判。

只需要給工投公司的股東們挨個兒打一通電話,讓他們去做老頭子們工作。

馬安易不僅是工投公司股東,而且是代表十幾個股東的董事會成員,過去兩個月一有時間就往總部跑,經常跟陳世國、武安東打交道,甚至作爲工商界代表去獨立宮開過會。

某種意義上而言,吳廷琰只認他們這些年輕僑領,不準備跟馬國宣等堤岸老狐狸打交道。

其它事好辦,但現在不但要老頭子交權,並且要老頭子把幫產交出來,這個工作不是一點兩點難做。

他沏好茶功夫茶,小心翼翼給老爺子敬上一杯,低聲道:“爸,時代變了,許多事不是想不放就不放的。爲民說得很清楚,識時務者爲俊傑,我們不能敬酒不吃吃罰酒。”

“我就不吃敬酒,看他們怎麼罰!”

幫產是幫衆一點點捐出來的,是幾代同鄉積累下來的,憑什麼說交就交,這不是搶劫嗎?馬國宣一時半會轉不過這個彎,如果李爲民在這裡,肯定會被他以舅舅身份罵個狗血噴頭。

老頭子生氣了,馬安易真有點怕。

可這件事關係到他這個工投公司董事的臉面,如果辦不好,表哥那兒沒法交待不算,連獨立宮都會對他有看法。

如果讓吳廷琰不高興,將來怎麼賺大錢,馬家紡織廠怎麼可能成爲政府重點扶持的紡織業龍頭企業。

“爸,別忘了我們是在什麼地方,領事館靠不住,從臺灣剛過來的那個神父的話不能信。連華青會的學生都知道生活在越南,熱愛越南,建設越南,您怎麼就轉不過這個彎呢?

法不責衆那一套在其它地方好使,在這兒不好使。真要是把越南人惹急了,沒收財產、驅逐出境不是沒有可能,那些害羣之馬不是說抓就抓嗎,聽說已經槍斃好幾個。”

幫產不只是那些房子和土地,還有關帝廟、祠堂、學校和醫院。在馬國宣看來,如果把這些全交出,就意味着不要祖宗也不要未來。

他臉色鐵青,一聲不吭。

馬安易急了,直言不諱地說:“主動交出去是華青會接手,說到底還在我們自己手裡。如果被取締那就是政府接手,再說被取締多難聽。大勢所趨,與其拖拖拉拉,不如干脆點。”

“別說了,要說也是讓爲民來跟我說。”

馬國宣拂袖而去,馬安易沮喪不已。

類似情景在五幫正副幫長家同時上演,同意交出來的只有客家幫,領事館電話一個接着一個,蔣恩鎧被搞得焦頭爛額。

幫長們急,他的一位座上賓更急。

阮樂化神父和雷震遠神父很早就認識吳廷琰,受蔣總統委託來西貢增強“兩國關係”,吳廷琰非常熱情的接待了,並對越南國與中華民國未來的關係持樂觀態度。

但一提及華僑問題,吳廷琰就往“外國人管理委員會”推,讓他去找委員會成員、越南紅十字會主席、工投公司董事長李爲民。

委員會只有一個名稱,沒專職辦事人員,甚至沒固定辦公地點。

紅十字會設在徵氏姐妹大街的一個小巷子裡,很老舊很簡陋的兩間辦公室,總共十七個人其中還有四個志願者,並且大多出去了,只有兩個人留守。

問李主席在哪兒,誰也不知道。

直到陪他們去的領事館人員問“民先生”在不在,她們才告知民先生去救助難民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

這兩個地方找不到人,只能去老碼頭邊的工投公司總部。

工投公司人多事情更多,搞清他們來意,得知跟工業村計劃沒任何關係,接待人員表示愛莫能助。因爲頭頓工業村迄今仍沒通電話,而且董事長現在不一定在頭頓工業村。

僑民問題是“兩國之間”存在的最大問題,不溝通好外交關係很難提升到大使級,更何況新政府針對中國人不斷制定新政策,天知道接下來會是什麼。

見不到人,大事談不成就算了,從臺灣帶來一筆資金,打算在西堤辦兩所華校的申請都被拒了,現在更是逼着五幫會館交權交錢。

五幫會館一直心繫民國,剛崛起的華青會純屬支持吳廷琰的外圍組織。這個主動權不能交出去,一交出去國民政府對百萬華僑的影響力就會隨之而去。

阮樂化神父急切地問:“蔣領事,李爲民這個人到底好不好說話?”

外國人管理委員會、外國人警察大隊和華青會的所作所爲已說明一切,蔣恩鎧比他更瞭解越南,更瞭解吳廷琰,不認爲他的努力能有什麼結果,苦笑道:“神父,如果是提供援助或來投資,您會發現他非常好說話。但涉及到華僑問題,他比越南人更難說話。”

雷震遠神父不是中國人,在這一問題上不好發表意見,坐在一邊保持沉默。

阮樂化是如假包換的中國人,在西堤有許多華僑朋友,同委託他前來的蔣總統一樣希望保持現狀。

他深吸了一口氣,一臉不快地問:“他到底想做什麼?”

“做吳廷琰想做要做的事,我甚至懷疑這一切就是吳廷琰授意的。”

“您跟他談過沒有?”

“談過,他想法跟我們不一樣。說句不中聽的話,他對國民政府沒任何歸屬感。否則這次海外募款,他不可能去日本、去香港、去菲律賓,唯獨不去臺灣。”

“吳廷琰很信任他?”

“這一點毋庸置疑,現在可以算內閣成員,在工業和經濟事務方面的權限比工商部長還大。前段時間有傳言要他出任駐美大使,後來聽說被他婉拒了。”

蔣恩鎧打心眼裡佩服那個混得風生水起的年輕人,喝了一小口水,接着道:“如果不是他多方努力,三十多萬儂人沒這麼容易南遷,更不用說由政府出面安置。所以他在儂人中的影響力,已超過之前的黃亞生。

不僅掌管工業和經濟,而且手裡有軍權。

第五步兵師名義上隸屬於國防部,事實上只聽他指揮。除了第五步兵師還有外國人管理警察大隊,還有工投公司保安隊。華青會聽他的,越青會是他扶持發展起來的,堪稱琰政府中的實權派。”

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華人,居然在南越政府擁有這麼大權力,阮樂化暗暗心驚,不禁問道:“說到底還是個中國人,他就不怕樹大招風?”

蔣恩鎧苦笑道:“吳廷琰信任,美國政府支持,他有什麼好怕的?並且他在越南人尤其北越難民中有一定威信,不信您明天去城外難民營轉轉,那些難民不一定認識吳廷琰,但肯定認識他,肯定會說他好。”

雷震遠神父冷不丁來句:“越南的肖邦,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委員,在國際社會享有盛譽。”

“在西堤呢?”

“他剛被任命爲難民委員會委員時,曾回堤岸祭過一次祖,萬人空巷、引起轟動。前段時間打擊違法犯罪,剷除黃-賭-毒及幫派勢力的突擊行動,更是衆望所歸。現在不但是年輕人的偶像,連老華僑都交口稱讚,說他是李青天。”

“這麼說五幫會館沒什麼影響力了?”

“年輕人全被他拉攏進華青會,有錢人指望跟着他發財,就算不交不取締,五幫會館一樣不可能有之前那樣的影響力。支持我們的人少了,支持越盟的人更少,現在越盟對他是恨之入骨。”

阮樂化神父沉吟道:“他是鐵了心支持越南政府,鐵了心要把華僑變成華人。”

“可以這麼認爲,別看他年輕,其實很狡猾,有手腕。比如打擊害羣之馬,把我們推在前面,我們卻只能支持。最後好名聲全歸他,罵聲全歸我們。在推動華僑入籍這一問題上,他是先以利誘之,同時讓華青會宣傳。

現在許多實業家、商人和學生已經入籍了,並在他倡導下積極投身公益。如果不出意外,接下來會有大動作。說句喪氣話,用不了幾年,西堤就沒幾個僑民了。”

這意味着國民政府的海外僑民一下子要少一百多萬,想到曾經支持國民政府,曾經踊躍給政府捐錢捐糧的越南華僑,不久的將來會全變成支持越南政府的越南華人,阮樂化神父心裡就很不是滋味兒。

第85章 居安思危第2章 李家第115章 應急預案第1章 此李爲民非彼李爲民第88章 第五步兵師防區第74章 “我也是愛國者”第96章 招商引資第226章 戰果輝煌第16章 同樣會賺錢第172章 要出大事第114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52章 吳廷琰歸來(三)第62章 工投債券第213章 軍力(二)第92章 本世紀最傑出的音樂家第21章 歸來(2)第223章 不靠譜的空軍第31章 撤離方案第139章 留下比不留下好第210章 情報第144章 “腳踏兩隻船”第169章 訪美第181章 “各取所需”第135章 封閉式管理第123章 反攻第175章 有分歧沒矛盾第194章 煙霧彈第211章 摟草打兔子第180章 “忠言逆耳”第6章 燒冷竈第24章 我們,只能靠自己!第134章 “獨立王國”第17章 錢不是問題第125章 善後第62章 工投債券第11章 距離產生美第57章 不能走太近的人第65章 “衆人划槳開大船”第36章 潛伏計劃第124章 驅虎吞狼第211章 摟草打兔子第236章 “忍無可忍”第167章 教育的重要性第59章 再回堤岸第185章 工投系的底限第331章 裝備第120章 誰佔優勢第218章 營救行動第235章 緩兵之計第9章 思潮第27章 抱團取暖第131章 蛀蟲!第42章 有兵的好處第195章 懸崖勒馬第331章 裝備第94章 首映式(二)第209章 “國家建設”戰略第159章 特殊的安置村第217章 尊重第233章 “研究會”的新總部第73章 “唱大戲”第52章 吳廷琰歸來(三)第203章 空襲!第213章 軍力(二)第237章 輿論戰場第118章 共患難第223章 不靠譜的空軍第27章 抱團取暖第31章 撤離方案第107章 兩大陣營對抗的結果第187章 輿論戰第202章 “南圻王”(二)第74章 “我也是愛國者”第161章 終於跌了!第156章 人才!第69章 利益的博弈第208章 前所未有的會議第133章 擲地有聲第213章 軍力(二)第66章 現代化、國際化第199章 富豪政治(二)第123章 反攻第168章 天怒人怨第99章 麥克納馬拉第230章 男人有錢就變壞第17章 錢不是問題第51章 吳廷琰歸來(二)第138章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153章 鄉村經濟第147章 大搜捕!第50章 吳廷琰歸來(一)第203章 空襲!第141章 換一種生活方式第169章 訪美第19章 急流勇退第109章 “母老虎”第69章 利益的博弈第52章 吳廷琰歸來(三)第10章 全是“王子”第184章 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