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九章 攻蜀

不過杜甫卻很識趣,王源問他想在軍中做何事務時,杜甫雖然很希望能帶兵打仗,但自知這會讓王源爲難。於是便要求去擔任後勤工作。杜甫原先擔任的某州司曹參軍的職務其實也就是看守兵器盔甲掌管庫房的鑰匙之類的差事,所以他想做些熟悉的事務,表現的儘量不是那麼靠着人際關係而被收留的感覺。

王源想了想否定了他的請求道:“司曹之職便不用杜兄來擔任了,我給你個參軍的職務,你可以幫我參謀參謀戰局以及出些主意什麼的。司曹那樣的活太過繁累,還是他人去做比較好,不適合杜兄。”

杜甫感激萬分,當初那司曹參軍的職務實際上根本算不上是個官職,不過是杜甫萬不得已餬口的職位罷了。軍中的司曹其實也不是個高級差事。王源顯然是念及舊情,不願讓自己再去接觸那樣的事務。而參軍的職務便等同於軍中的參謀,可以對戰事進行謀劃進言,但凡直接和作戰有關的職務,那顯然比其他的職位要高的多了。

一夜無話,次日清晨,大軍開拔離開梓州前往通州。當天晚上,高仙芝從隴右道送來的急信終於抵達軍中,王源拆信一看,頓時大笑出聲。

當晚王源召集了衆將在大帳之中聚集,將高仙芝的那封信讀給衆人聽。高仙芝在信中說,他已經探查清楚,抵近寧州一帶的二十萬所謂的叛軍果真是障眼之法,只有約莫四五萬是叛軍兵馬,剩下的都是叛軍脅迫百姓僞裝而成。

這所謂的二十萬兵馬緩慢的在寧州東七八十里的地方遊弋,故意造成一種大兵壓境的假象,但卻不敢進攻。高仙芝告訴王源,叛軍這副動作,則必然是要從南路直接進攻,要王源加緊偵查,確定敵軍蹤跡。信中還道,一旦通州戰事打響,他將會按照計劃行事云云。

王源笑眯眯的將這封信給衆人傳閱,軍中不少將領原先對於大帥領軍前往通州頗爲不解,私下裡也甚是疑惑此事,到此時終於全部恍然大悟。原來大帥料敵機先,早就和高仙芝商議好了,判斷敵軍是虛晃一槍。衆將心情大暢,紛紛詢問高大帥信中所謂的計劃是什麼。

王源笑而不答。所謂的計劃便是,一旦在通州同叛軍交手,高仙芝將率隴右道的大軍猛攻寧州郊外之敵,之後直逼長安。而自己只要頂住通州之敵的進攻,讓攻蜀叛軍進退兩難,那便是整個平叛戰局的轉機之處。但王源不能提前告訴衆人,一來保密起見,而來也是在戰局吃力之時讓衆人生出死戰之心,而非寄希望於高仙芝的牽制。

……

巴山秦嶺之東,長安城西南兩百二十里外的金州境內。史思明的十八萬精銳兵馬已經集結完畢。所爲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正是史思明的得意之作。當他被安祿山授命領軍進攻隴右和劍

南道時,他便想好了這個計策。因爲史思明深知,若正面進攻的話,在複雜的蜀地山嶺之間,自己未必能討到好果子吃。自己雖然手握二十五萬大軍,但未必能攻下成都。

故而,這聲東擊西之計雖然會讓他不得不分兵六七萬去隴右道演戲,讓他手中的兵力變少,但在戰略上這是值得的,當然前提是這個計劃能夠成功。

爲了保證這計劃的成功,在長安城休整期間,史思明下令收羅的城中百姓十幾萬人,不論長幼病弱一概全部抓入軍中,只教給他們一些簡單的軍中規矩便每人隨便發了一套盔甲和兵刃,讓手下將領尹子奇率六萬餘兵馬看護着這十幾萬假兵馬往隴右道寧州方向進逼。於此同時,爲了避人耳目,他命手下的十八萬兵馬分爲數批次,以小股的方式迂迴前往金州集結。

史思明以這種謹小慎微的方式成功的完成了十八萬兵馬的集結,算算日子,那二十萬所謂的兵馬已經抵達了隴右道寧州附近,史思明特意的等了數日,給唐軍一個調兵北上的機會。同時他也知道,多等一天便讓唐軍距離空虛的蜀地更遠一些。當然不能無限制的等下去,否則北邊的兵馬隨時可能露陷。

在等待的七八天時間裡,史思明也沒有閒着。他命人四處驅使當地的百姓爲苦役,聚集了數萬人力對進蜀的道路進行整修。他不希望被蜀道的艱難困住前進的腳步。一旦進攻,他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越過前方的你連綿高山,在唐軍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成都。將玄宗擊殺或者捉拿,到那時便大局已定了。

三月二十九日,正當王源率領大軍行進在去往通州的路途之中時,史思明的十八萬鐵騎也從金州出發,向西撲入茫茫羣山之中。在上萬民夫的先導整修好的巴蜀古道上,密密麻麻連綿十餘里的兵馬和輜重車隊像一條巨大蜿蜒的黑龍,遊向了通州方向。

史思明是有戰略眼光的,他首選的便是要拿下通州,不僅是因爲通州是劍南道東部最爲凸前的州府,而是因爲這裡的地勢的原因。通州所在之地乃大巴山南麓的末梢,相較於距離金州最近的北邊的巴州和利州,攻擊通州其實要走一個斜向西南的斜線,距離看似更遠。然而,利州和巴州所在的正是大巴山的主峰連綿之處,巴山連着秦嶺,可謂崇山峻嶺連綿如濤,那是最難走的路線。

況且巴州利州境內多山,兩座州城也擇地勢險要之處築建,攻城也是難題,且容易被唐軍利用地勢設伏反擊。而通州雖也在山嶺之間,但通州在巴山南麓,這裡的山已經只是大巴山的餘脈,山勢已經並不十分險峻和密集。

通州境內被南北走向的山峰三座大巴山餘脈山峰所隔絕,一名明月山,一名銅鑼山,一名華釜山。而這三座山峰分別將通州由南到北隔絕成三種地形。北爲山地,中爲丘陵,而最南端則是東川之地罕見的小片平原地帶。東川之地的衆多城池大多不得不建立在高山峻嶺丘陵縱橫之地。這可並未是出於什麼戰略防禦的考慮,而是地形如此不得不爲之。因爲在

東川之地,古來便有高山隔絕,根本不必擔心什麼防禦的問題。通州城便是其中的另類,通州城便建立在華釜山之南的沃野平原上。

在以前,通州因爲有了這片沃野之地建城,成了很多州府羨慕的地方。而今日,這卻成了它被史思明頂上的軟肋。通州城所在的小片平原地形,正好利用大軍攻城作戰,從而讓它在防禦上的弱點如禿子頭上的蝨子一般的顯而易見。這也是史思明不辭勞苦捨近求遠而兵發通州的原因。

北有二十萬佯兵吸引劍南大軍的注意力,南有出其不意攻擊通州的戰略佈置,而且一旦順利抵達通州,通州將會幾乎不可避免的被攻下。從而成爲攻擊成都的劍南道中的第一塊跳板。史思明對自己的佈置極爲滿意,只要一切順利,成都沒有理由不是囊中之物,玄宗也沒有理由不成爲自己的階下之囚。

帶着必勝的信心,史思明的大軍經過十日的山中艱苦的行軍,終於在十月初八日午後走出了密密麻麻綿延百餘里的山嶺之地。騎在馬上,史思明回首來時的峰巒疊嶂,心中感慨萬千,幾乎要賦詩一首表達激動的心情。這是他領軍走過的最艱難的一段行程,他絕不想在回頭走一次,他只想向前向前向前。

爲保證大軍的行蹤不被暴露,史思明宣佈暫時不必前行。雖然前方已經是通州之境,一條寬闊的道路沿着前方的矮山之側繞行往西,只需繞過矮山之側,便可見到通州城的影子。但史思明爲了謹慎起見,還是命令在山口之外的林地之間停下紮營,同時親自輕騎簡從,率領十幾名高級將領和小部分的護衛騎兵去往前方探查敵情。

一個時辰後,史思明來到了那座名爲華釜山的矮山下方,衆人捨棄座騎穿越茂盛的林木山坡往山頂爬上去,再一個時辰後,他們抵達了華釜山的山頂。站在山頂上,史思明等人極目遠眺,但見夕陽之下,一片一望無際的平疇之地上,河流蜿蜒縱橫,樹木田地蔥鬱茂密,宛如到了自己曾經駐守的北方平原地帶。而通州城便在山下數裡之外的平原上靜靜的矗立着。

“眼力好的給我看清楚了,看看城中是否有大量的兵馬,看看唐軍是否已經有了防備,是否察覺我們已經到了。”史思明下令道。

衆將領眼珠子瞪得都起了血絲,手遮夕陽極力辨識下方城中的情形。

“啓稟父帥,貌似一片平靜。瞧見沒,還有百姓在城外田地忙碌栽種禾苗呢。城中也無異狀,城頭上我等只看到了少量的兵馬。雖然距離太遠有些看不清楚,但絕對不像是有大批兵馬駐紮的樣子。”史思明的長子,一直跟隨史思明徵戰的史朝義在經過一番認真的觀察之後稟報道。

史思明哈哈大笑,點頭道:“和我預料的差不多,唐軍恐已經全部被吸引到寧州前線了,通州城中的兵馬恐不足千人,唾手可得之。諸位,立功的時候到了,誰可爲本帥今夜一舉拿下通州?聽說蜀地的早茶不錯,特別是通州的草茶點心更是一絕。明日一早,本帥想在通州城中吃點心喝早茶呢。”

(本章完)

第四二五章 飛渡第七一五章 內憂第一零五一章 意決第十三章 不識第二一六章 治安第五九七章 驚喜第九十一章 友誼第五零二章 配方第二一零章 行動第三五八章 誤會第四十二章 驚鴻第九二九章 奪城第一零六九章 計定第四三三章 追究第一一一零章 強襲第五六五章 進程第一零九九章 道理第五十九章 財迷第二五零章 獻計第八七八章 鳩毒第三八七章 真相(二)第五九四章 定計第二三二章 魂歸第三十七章 日常第四七二章 和親第一九一章 契機第七百零一章 亂起第八四一章 夜戰第五九四章 定計第五三九章 鹽事第三九四章 立威第七二二章 決裂第九四三章 貴女第一八零章 醋意第一零七八章 攔截第三五四章 獵物第一零一三章 窮途第二九一章 夜奔第七九八章 清查第六二二章 隱憂第五六六章 黑金第二六八章 讖言第一零三四章 夜探第一一一三章 看戲第三零九章 破局第五十六章 名士第九十九章 新春第八六一章 廢寨第一二四章 隔閡第一五六章 寶藏第一四四章 興趣第九三一章 奪城(續二)第一五三章 運籌第五五六章 獻曲第二二九章 逃離第三一零章 破局(續)第八九六章 幽處第六二九章 死戰第二四七章 推心第二十四章 機會第七十九章 凶宅第三四二章 無路第二五一章 送別第五零八章 仙境第二二九章 逃離第七六零章 靈犀第八五五章 對策第三五四章 獵物第四五四章 肅軍第七八九章 伏擊第五零一章 一躍第一五三章 運籌第二二四章 圍攻第五五零章 故地第六三五章 戰備第三七一章 人心第八八二章 歸來第六零五章 奪城第八章 驚變第二七五章 鬥智第七零八章 大捷第七五九章 喜日第四八八章 風雲第四零九章 畫餅第六五九章 等待第一零二五章 隱意第八四四章 故技第六八四章 重會第八八零章 夜殺第四八六章 危機第七九九章 內情第四零三章 敵營第二十一章 殺機第六三九章 出馬第八二八章 飛渡第五四八章 重逢第一六七章 難民第七十四章 對策第四一九章 虛驚第七五五章 秘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