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四章 秘居

數日後,朝廷下達聖旨昭告天下,爲封常清平反。聖旨肯定了封常清守洛陽是做出的功績,並承認朝廷關於潼關之戰的策略是錯誤的。當然玄宗是不肯罪己的,殺封常清貶高仙芝的責任盡數被歸咎於已經死去的楊國忠身上。當然作爲監門將軍的邊令誠也不得不跟着背鍋,以政事堂調查結果表明,邊令誠是因爲曾經和封常清有過節,索賄不成故而惱羞成怒,所以上奏朝廷誣告陷害矇蔽聖聽云云。總而言之,這一切都不是玄宗的錯。

雖然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都知道玄宗是最後的拍板之人,但沒人在此時在這件事上較勁。瞭解玄宗的人都知道,玄宗能夠下這樣的旨意已經是很難得了。

聖旨宣佈,恢復封常清的所有職務,追授輔國大將軍、兵部侍郎職位。授予封常清之子副將軍職,厚恤封常清的妻兒父母。雖然人已死,但朝廷既然給封常清恢復了名譽,在這年頭已經是一件很安人心之事了。

高仙芝當然也重新出山,授其金吾大將軍,任命其爲平叛征伐副元帥之職,協同王源共同平息叛亂。不得不說,這道聖旨的下達大大鼓舞了蜀中隴右河西等道大唐軍民的士氣。大唐雙壁曾經聯手擊潰強大的吐蕃國,現在又再一次聯手平叛,帶給人巨大的信心和期盼。所有人都認爲,大唐雙壁只要聯手,平叛指日可待。

三月初九,在高仙芝的主持下,封常清的屍骨重新隆重下葬。王源和高仙芝雙雙出席葬禮,親自灑酒祭奠封常清。在封家妻兒老小哀哀地哭泣聲中,封常清終於可以風風光光的下葬於城東山坡之上,數十名文官武將出席了葬禮,可謂給足了封常清的面子。然而玄宗連一個字也沒到場,本來王源和高仙芝都認爲玄宗或許不會到場,但起碼也該派人來宣讀祭文祭奠一番,這也是一種態度。然而玄宗卻連這表明的文章也不願做。這讓高仙芝搖頭不已,王源也很是無語。

高仙芝上任之後,立刻便展現出他作爲一名優秀將帥的責任感和行動力,封常清葬禮之後,高仙芝便要求要親自沿着東邊的十幾座州府走一遭,巡察城池防禦和士兵們的備戰狀態。王源當然欣然應允。一般人可能認爲高仙芝此舉會引發王源的不滿,因爲這好像是對王源的佈置的一種懷疑,但王源可不這麼想。王源知道,高仙芝領軍極爲精細而且經驗豐富,而王源正是需要他這一點,王源可沒有那麼小心眼。

高仙芝去巡查防線,王源留在成都反倒清閒起來,於是偷出大片的空暇時間和家人共處,享受天倫之樂,彌補之前對妻妾兒女們的忽視。話說王家現在可真是熱鬧的緊,公孫蘭迴歸之後,家裡又多了個孩兒,幾位妻妾成天圍着三個粉嘟嘟的孩兒轉悠,歡聲笑語不斷。

公孫蘭本因爲和王源之間的事情有些心結,回到成都時死活不肯搬回來住。但後來李欣兒阿蘿等人輪流去探訪勸解,推心置腹的說服她迴歸王府,雖然還是有些尷尬,但不久也就釋懷了。李欣兒其實也很無語,知道師傅和王源是有一腿的,但都搞個孩兒出來,這是李欣兒沒想到的。好在師傅生的兒子比自己的兒子小了一個月,自己是正妻生的又是長子,倒也沒什麼好擔心的。況且私下裡和師傅談心時,公孫蘭明確表示,自己是不會和她去爭搶什麼的,李欣兒當然也不再介懷此事。

當然,私底下的波瀾還是

有的,譬如阿蘿公主,背地裡撅着嘴對王源百般的責怪。倒不是責怪王源偷吃,而是責怪王源不用心讓她也生個孩兒出來。眼見蘭心蕙李欣兒公孫蘭都有了孩兒,偏偏自己的肚子永遠癟癟的,真是教人喪氣。

王源也甚是無奈,這等事自己其實已經很盡力了,說實話,用在阿蘿身上的功夫比之其他妻妾只多不少。只可惜阿蘿的肚子像是沒有發開的麪粉一般就是不鼓起來,自己又能如何?但這種話說了阿蘿也不會聽,唯有私底下多安慰她,在她身上多用用功夫了。阿蘿也挺自強不息的,原本衆女去廟裡燒香拜佛的時候她都是不去的,因爲她是南詔人信奉的是南詔的鬼神神靈。但眼見其他人個個如願,偏偏自己沒動靜,故而果斷摒棄了自己的信仰,對自己的鬼神告罪一番後拉着青雲兒紫雲兒兩人出沒於成都的各大古剎寺院燒香許願求子得兒,寄希望於大唐的神佛了。

隨着三月十八迎娶高墨顏的日子的臨近,王家上下又開始忙碌起來。李欣兒已經輕車熟路了,作爲大婦,爲王源辦迎娶小妾的婚禮的事情已經辦了多次了,雖然心中窩火的很,但既然木已成舟,也沒什麼辦法。禮節上是不能馬虎的,這畢竟干係到女子的一生。

高仙芝在外巡視,要到婚禮之前才能回來,丟下話來要自己的夫人全權負責此事。李欣兒和高仙芝的夫人陳氏倒是一見如故,兩人有商有量,事情進展的倒也順利的很。

王源當然不會去管這些事,每日公務之後回府逗逗兒女,和妻妾們胡纏一番倒也自得的很。朝中的事情自從王源放了話說不再去多管之後,韋見素房琯他們也很少來打攪王源。或許是正中他們的心意,又或許是玄宗故意爲之,總之除了兵事之外,王源對他們的所爲充耳不聞。王源想的很明白,只要他們不瞎胡鬧不搞事,自己沒必要去自尋煩惱。幸而韋見素和房琯兩人倒是治事之人,踏踏實實的做事,將偏安一隅的小朝廷運轉的還算通暢。

三月十六日午後,王源從公房出來,去城北賑濟難民的場地兜了一圈,又去了城西北張正一的火藥作坊轉了幾轉,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王源看了幾眼百無聊賴。看看街道旁楊柳返青,空中燕子低語,空氣裡也瀰漫着些春天的氣息來,王源忽然興起,想去浣花溪邊去走一走。

說是去浣花溪,其實便是去找秦國夫人。這段時間王源去了兩三次探望秦國夫人和楊玉環姐妹,但因爲玄宗似乎探查秦國夫人之意,王源便也沒敢太頻繁的去,免得被玄宗探知秦國夫人姐妹的居住之地,派人前去滋擾。而且,若是貴妃未死之事曝光,那可真是個大婁子,自己便是犯了欺君之罪了。追究起來,或許李亨等人的生死下落都要受玄宗的懷疑。

但畢竟人在成都,王源也忍不住的要去瞧瞧。秦國夫人可是自己的大恩人,如今楊家到了如此地步,自己若不多去安慰安慰,也會叫秦國夫人多心。

騎着馬沿着大街往南疾馳,馬蹄輕快,敲打着青石地面發出清脆的聲響。街道上的百姓們有的認出王源來,舉着手跟王源打招呼。王源向他們揮手示意,不時的詢問幾句生機。王源享受這樣的時光,百姓們是淳樸的,他們最沒有心眼,跟百姓打交道最是輕鬆愉快。說句難聽的話,百姓們就像是豢養的小動物,你對他們好,他們也對你好,你對他們壞,

他們就背地裡罵你,就這麼簡單。

沿着街道往南,不久後便到了一片婆娑嫩綠的柳林旁,遠遠可見一條綠水自東往西宛如玉帶環繞城南,那是環繞南城的錦江之水。錦江兩岸,綠意掩映之中,酒旗高挑,人羣悠閒,各色商鋪林立於此,這裡是成都的一處商鋪集結之處。每年到了春天此時,這裡便遊人如織,熱鬧非凡。

春水如蘭,岸邊的浣紗女們也是一道風景。綠柳掩映下的河畔青石板上,流水沒過的臺階上,穿紅帶綠的少女婦人們在石階上浣洗衣物,搗衣之聲和歡歌笑語響徹綠水兩岸。

王源心情舒暢無比,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和平寧靜。相較於數百里外的烽火滔天,蜀地和隴右一帶的和平難能可貴。王源暗下決心,決不能讓這裡的平靜被打破,讓這裡的一切美好被安祿山的鐵蹄踏碎,這是自己的第一要務。

躍馬過了錦江上的萬里廊橋,再往前去四五里,出了成都南門,便到了一處翠山隆起綠樹如蔭的野地。一條清澈的小溪緩緩從林間流過,這便是浣花溪了。這裡其實已經不屬於城池之內,而是城南門外的鄉村野地,但卻是景色極美之處。此溪據說是得名於大唐建國初年這裡發生的一件趣事。農家婦人遇到了一名摔落污泥的老僧。好心的農婦爲僧人浣洗滿是泥污的袈裟,不料溪中泛起朵朵蓮花順水漂流,故而得名浣花溪。在王源看來,此事定然是杜撰,這條溪水清澈歡快,周圍景緻美輪美奐倒是真的。

王源可不是大公無私之人,來到劍南之後,王源很快便將這裡據爲己有。方圓十餘里的地方連山帶水連溪並林一起據爲己有,王源本是打算在這裡造一座私人的園林宅院平日作爲妻妾家人在此遊玩居住之所。但可惜的是,王源的手頭一直緊巴巴的,根本抽不出閒錢來完成自己的豪宅山居夢。最終這片地還是這麼空着,只是打了一道巨大的籬笆將此處圈了起來,在浣花溪的南岸空地上起了兩座小小的宅院罷了。

本來這兩座宅院是王源爲公孫蘭準備的,公孫蘭喜歡幽靜之地,王源不希望她住在大宅子裡憋悶,所以臨時起了草廬數間。然而公孫蘭中間消失了兩年時間,這兩座宅院便一直沒人居住。但現在這兩座宅院卻派上了用場,秦國夫人和楊玉環脫困來到成都後,王源便讓柳鈞將她們安頓在這裡。一來這裡不在城中,地方比較隱秘。二來這裡幽靜,景色絕美,適合調整心境,舒緩身心。楊家姐妹劫後餘生,心境肯定不好,情緒也一定很低落,故而安排在此處既可保密也可對她二人有益。

沿着青草毛尖的小路策馬前行,前方一人高的籬笆牆擋住了去路。王源抵達時,樹叢中悉嗦作響,十幾名親衛從林中竄出,手中兵刃閃閃連聲喝問。

跟隨身旁的趙青沉聲喝道:“瞎了眼麼?這是大帥。”衆禁衛忙跪倒行禮。

爲了保證這裡的安全,王源命趙青安排了百餘名親衛在四周日夜輪班守護。現在看來,這些親衛們盡職盡責,聞聲而至,不愧是自己挑選的親衛軍。

趙青簡單的詢問幾句四周的情形,領隊的小隊長回答了幾句,王源無暇細聽,沉聲道:“打開籬笆門。”

幾名親衛上前合力將原木籬笆門推開,王源策馬飛馳而入,趙青譚平等人識趣的呆在外邊,將籬笆門再合上。

(本章完)

第八二八章 飛渡第九三二章 奪城(三)第九零三章 弱點(續)第五五四章 巧舌第八八九章 貌合第四一五章 大戰(續三)第八三一章 中牆第八六七章 伏擊(續)第九二二章 破局(終)第九二八章 豪族第九一一章 強硬第三七七章 和氣第九二八章 豪族第七百章 緊逼第一零二八章 視察第一零七五章 開戰第四四零章 驅蛇第一一六章 約見第一零七二章 罵戰第一二六章 賞曲第九零六章 國本(續)第一二五章 沉香第八八九章 貌合第六五七章 凌辱第一五四章 月滿第三九六章 攻城第六十九章 意外第三二一章 剛柔第五十八章 算賬第三五三章 窘境第八五一章 混亂第一零七四章 決絕第一一三一章 戲弄第八四一章 夜戰第四八四章 團圓第一一三六章 相殺第三二一章 剛柔第一三零章 要挾第八六九章 援軍第一零三章 狂生第四九二章 餌料第八二九章 搏殺第九二零章 破局(續四)第四二五章 飛渡第二八六章 成炊第一零三九章 急症第四三四章 懲罰第六九五章 更替第四六三章 情仇第九一二章 羣攻第八三四章 澆油第八三一章 中牆第五九八章 揭穿第一五四章 月滿第四九九章 信心第六五零章 約見第五八四章 竹槓第六七六章 池畔第一零二九章 重器第一一二一章 阿郎第四四九章 神威第三九三章 出征第一零二一章 對策第一零四七章 端午第三八二章 求肯第六九零章 疑雲第五四一章 試吃第一千零三章 遊春第八零四章 面和第五四零章 瘋言第九九七章 再戰第二七四章 入套第四四二章 大壩第三八七章 真相(二)第五七零章 家事(續)第一零五八章 抉擇第三十二章 伯樂第一五五章 桃夭第六九二章 人選第五五七章 非花第八八五章 團圓第三八六章 真相(一)第四六五章 決定第六六三章 天倫第八五一章 混亂第五四二章 計劃第一零二二章 荒唐第六六五章 上京第一三八章 學士第四一六章 大戰(終)第五九七章 驚喜第一零三章 狂生第二十一章 殺機第六十八章 志向第六九零章 疑雲第四五零章 許諾第三三四章 覺察第八七零章 取捨第一零五二章 徒勞第九九五章 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