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八章 助瀾

李林甫欲言又止,玄宗皺眉道:“有話就說,你對朕難道還有什麼不可明言的麼?”

李林甫咬咬牙似乎下定了決心,沉聲道:“陛下,老臣覺得,如此斷然拒絕王忠嗣的奏議有些不妥。畢竟王忠嗣也是朝中重臣,總要給他留些顏面。再說,強扭的瓜不甜,王忠嗣如果並無決心拿下石堡城,命他限期拿下石堡城似乎有威逼之意,臣恐王忠嗣心中會有想法。”

玄宗皺眉道:“你到底是何意?朕倒要顧忌王忠嗣的想法麼?”

李林甫皺眉道:“其實老臣是想說……這不僅是王忠嗣的事情……還關乎他人之事。陛下就算無需顧忌王忠嗣的想法,也要顧忌一下他人的想法。”

楊國忠心中大動,心道:來了,李林甫果然時時忘不了一個人,他這是一步步的將火往另外一個人身上燒了。

但聽玄宗問道:“朕需顧忌誰的想法。”

李林甫在軟榻上挪動了一下身子,沉聲道:“王忠嗣的爲人謹慎忠厚,臣認爲,他似乎不太可能貿然寫下這封奏摺要求撤兵。老臣在想,王忠嗣是否是事前徵求了他人的意見,這才寫了這封奏摺。否則王忠嗣應該不會如此。”

玄宗皺眉沉思片刻後面色變冷,沉聲道:“你是說王忠嗣事前徵求了太子的許可?”

李林甫咂嘴道:“老臣只是妄測,未必有此事。”

玄宗面沉如水,轉頭看着楊國忠道:“國忠,你認爲呢?”

楊國忠想躲卻也躲不掉,看了李林甫一眼,見李林甫面無表情垂目不語,心知若不附和李林甫之言,自己和李林甫之間目前的聯盟便會瞬間崩潰。而自己目前少不得和李林甫同進退,否則將王忠嗣趕出京城的計劃便將落空。

“陛下,臣覺得李相國所言甚是有道理。王忠嗣和太子之間關係深厚,他們從小便一起長大,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王忠嗣也很敬重太子,這麼大的事情,我想王忠嗣不會自己拿主意,有可能事前跟太子知會了一聲也未可知。陛下就算不顧及王忠嗣的感受,也要顧及一下太子的感受。所以直接下旨申斥王忠嗣,似乎稍微欠妥了那麼一點點。”

楊國忠的話雖然委婉含糊,但聽在玄宗耳中卻明白無比。玄宗並非不知王忠嗣和太子之間關係密切。玄宗對此一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不想太在意此事,那是因爲他需要一些平衡之術。玄宗對太子的態度一直是不斷的打壓卻又不斷的撫慰,所謂恩威並施便是如此。既不讓太子跌落深淵,又不能讓他有非分之想。

正因爲如此,當年皇甫惟明被殺之後,他的隴右節度使的職務纔會讓王忠嗣兼任。這便是換湯不換藥的平衡之法。既震懾了太子,又讓太子的實力並不至於太過削弱而導致一蹶不

振。玄宗樂此不疲的一直這麼幹着。

在他看來,王忠嗣和太子之間的關係其實也在自己掌控之中。數月前太子推薦王忠嗣入政事堂時,玄宗其實是明白太子的心思的,但他還是同意了他的舉薦。一來是因爲李林甫病休,政事堂的事務確實需要人來處理。二來也是想看看太子是不是得意忘形了,是否又要冒出來玩些什麼花樣。一旦發覺太子得意忘形,玄宗便會再次的給予當頭一棒將之打下去,讓他明白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任何非分只想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而現在,如果王忠嗣真的先徵求了太子的許可然後再上奏自己,便等於是太子借王忠嗣之手對自己進行挑釁,所謂好大喜功的評語怕也是太子對自己的看法了。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玄宗雖然憤怒,但他沒有失去思考的能力。此事無法得到驗證,即便是太子授意,王忠嗣也不會說的,只能靜觀其變,再做處置。

“朕覺得未必如你們所言,而且就算王忠嗣徵求太子的意見再向朕上奏,這也是他的謹慎之舉。太子也未必給了他什麼建議。”玄宗沉聲道。

“是是是,陛下聖明。臣等只是妄測而已,臣等該死。”李林甫和楊國忠一起告罪,玄宗態度如此冷靜是他們沒想到的。在這種情形之下,關於這個話題該就此打住,絕口不提了。

“不過你們提醒的是,強扭的瓜不甜,王忠嗣不願攻擊石堡城,朕硬逼着他打,也未必有個好結果。但石堡城朕是一定要拿下的,這事兒該怎麼辦纔好呢?”玄宗皺眉道。

“陛下,隴右行軍司馬董延光給政事堂寫了一封奏摺,提出了攻擊石堡城的詳細計劃。臣覺得這個董延光對此事還是極爲上心的。臣查了查董延光的履歷,此人在隴右同吐蕃人作戰二十年,大小戰役經歷無數,是個將才。”李林甫道。

“哦?此人目前在王忠嗣的大軍之中麼?”玄宗問道。

“正是,董延光率一萬兵馬任右路軍前鋒官。”

玄宗皺眉道:“既然他有拿下石堡城的計劃,爲何不向王忠嗣提出建議,卻來給政事堂上奏?”

李林甫面不改色道:“董延光奏摺中解釋了原因,不是他想要逾矩,是因爲王忠嗣拒絕任何人關於進軍石堡城的建議。下了軍令說誰要再提進軍石堡城便革職拿辦。軍中將領均不敢多言。董延光這纔不得已給政事堂上了摺子。在董延光看來,石堡城唾手可得,他也不知道王忠嗣爲何執意退兵不取石堡城,作爲忠於朝廷的邊將,他這麼做並無不當。”

玄宗冷笑道:“王忠嗣好大的威風,看來隴右軍和河西軍成了他的一言堂了。連朕都不敢拒絕天下人的建議,他倒是下了軍令杜絕悠悠之口了。這個董延光很不錯,敢

於上奏,定是個敢說敢做的猛將。若你們認爲他的進軍計劃並無不當的話,朕便下旨授權董延光帶兵攻下石堡城。王忠嗣不是不願意進攻麼?朕便讓別人替我攻下石堡城。”

“這是個好辦法。”李林甫道:“不過王忠嗣若不配合也是不成,董延光手下只有一萬兵馬。”

“那便讓王忠嗣撥給他所需兵馬,並且從旁協助。要是這都還扭捏不願,朕便要下旨免了他的軍職了。他難道不是朕的臣子不成?”

“那該不會。陛下聖明。”李林甫吁了口氣沉聲道。

玄宗高聲道:“立刻傳旨給王忠嗣和董延光,命董延光率軍攻下石堡城,王忠嗣從旁給予一切協助,不得有誤。一個月之內,朕要得到石堡城被攻下的捷報。”

李林甫和楊國忠齊聲道:“臣等遵旨,陛下聖明。”

興慶宮外,李林甫和楊國忠在宮門前分別。臨別之前,楊國忠躬身對軟椅上的李林甫行禮笑道:“相國真乃老而彌堅,國忠這一輩子也難望其項背了。”

李林甫呵呵笑道:“爲何出此言語?左相今日爲何這麼誇讚老夫?”

楊國忠道:“今日方見相國手段,國忠豈能不服。”

“手段麼?老夫哪有什麼手段?”李林甫笑道。

楊國忠嘆道:“國忠斗膽猜測一下,王忠嗣恐怕是回不來京城了。”

李林甫呵呵笑道:“這豈非也是左相所望?難道左相希望他回到政事堂中和你吵得不可開交麼?”

楊國忠搖頭道:“我當然不想。我只是驚歎於相國的精密安排。這個董延光必是個重要的棋子,相國不知何時安插了這步棋,國忠佩服之極。”

李林甫微微一嘆道:“左相,你又何必說些客套話,你我之間各知深淺。你的事我也知道不少,我的事你也未必不知。說白了,人在世上,只要有一口氣,總是要爭一爭鬥一斗的。老夫行將就土之人,也是要爭一爭鬥一斗的。老夫自己的生死其實無所謂,只怕老夫此時不爭,將來子孫後代被人屠戮乾淨,那老夫便後悔莫及了。國忠啊,你也是,你也要想一想以後的事情。陛下年事已高,一旦陛下歸天,你楊家子孫能否善終,可要多想一想。想明白了,可以來找老夫談一談說一說,老夫的相國府大門永遠爲你敞開。”

李林甫輕輕揮揮手,擡軟椅的僕役擡着他緩緩而去,楊國忠看着他的背影怔怔半晌,低聲道:“我楊家的事情卻不勞你費心了,你還是管好你自己的事爲好,我楊釗的本事可不比你李林甫差,而且我的時間比你多太多。你如此激進對付太子,結果未必如你所想。”

楊國忠招招手,僕役送來馬匹,楊國忠翻身上馬,揮鞭疾馳而去。

(本章完)

第一六九章 虛驚第一四零章 綁架第一零二六章 泡影第三五三章 窘境第四三八章 嗅覺第四九九章 信心第一二零章 進宮第六二六章 尋覓第一零四三章 技巧第七九一章 暗流第二七三章 初心第五一七章 洪流第一一二三章 破陣第八七二章 夜遁(續)第八一一章 袒露第一一二九章 心亂第二二二章 天降第一零三章 狂生第八五五章 對策第七七四章 擊西第十章 餘毒第一零二二章 荒唐第一七零章 舌戰第一五四章 月滿第六百四十八章 陣列第八六五章 搶渡第七七二章 聲東第二零七章 分工第三八七章 真相(二)第七八七章 連環第二二三章 灌頂第五二二章 直言第七五四章 秘居第五二一章 相見第三四零章 死路第一九零章 密會第二四零章 彌堅第八三九章 小城第三七九章 心機第三零九章 破局第六三八章 鏖戰第六五三章 閒辯第六九五章 更替第一四九章 胡旋第一千零二章 解圍第四七六章 同心第二二七章 禁忌第三二九章 自罰第八五零章 危機第八九八章 幽處(續二)第九四零章 南下第八七七章 逼迫第四十五章 否認第四四五章 玩弄第三三零章 秘密第八五五章 對策第七三七章 馬嵬(五)第一一八章 冰心第七三九章 馬嵬(七)第二八七章 棘手第九五一章 備戰第六五六章 談判第四零六章 協定第三零六章 不歡第九章 刺客第一三八章 學士第九零九章 遺願(續)第八十二章 圈錢第二八二章 因果第五九四章 定計第一零二九章 重器第二五六章 故人第九二九章 奪城第五六八章 助瀾第五九五章 誘敵第九百章 內情第一八五章 相憐第五十八章 算賬第六六一章 可悲第七六零章 靈犀第四二二章 自信第六七六章 池畔第四二三章 渡河第九一八章破局(續二)第五九五章 誘敵第一四七章 過界第九一六章 破局第一零四七章 端午第六三三章 轉折第二七八章 搜查第二十七章 離去第二一八章 黑夜第三七二章 回京第二零四章 序幕第八二七章 夜襲第四四五章 玩弄第八八零章 夜殺第一一六章 約見第九四三章 貴女第五一二章 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