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三章 輕重

冷風吹來,意亂情迷的兩人打了個激靈都清醒了過來,公孫蘭坐起身來,推開王源探入胸前揉捏不休的手掌,整整衣服啐道:“遂了你的意了,這回可告訴我聽了吧。”

王源低聲道:“表姐,你何時才能真正的遂了我的意?”

公孫蘭輕啐道:“是你的總歸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也強求不來,我一世名聲毀於你手,你還想怎樣?”

王源笑道:“罷了罷了,強扭的瓜不甜,霸王硬上弓的話我也打不過你。說說正事吧,你想知道我爲何來到劍南後着力發展實力的原因,我當然不會瞞你。”

公孫蘭將頭靠在王源肩膀上,輕聲道:“洗耳恭聽。”

王源靜默了片刻,開口道:“表姐覺得當今之世如何?”

公孫蘭想了想道:“當今之世乃是太平盛世,我大唐之繁盛遠勝歷朝歷代,這有什麼值得懷疑的麼?”

王源微笑道:“太平盛世確實不假,大唐如今的繁盛可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這太平盛世之下的危機,表姐看的清麼?”

公孫蘭直起身子皺眉道:“你是說我大唐朝廷中的爭權奪利麼?這其實並不稀奇,也不影響我大唐的繁盛之局。權臣之間的爭鬥無論何時都會存在的。”

王源搖頭道:“我說的可不是朝廷上的爭權奪利。朝堂上的爭權奪利確實容易引發朝廷的危機,但卻非主要的危機。從某些方面而言,越是爭權奪利,越是能促進大唐的穩固和繁盛呢。”

“你是說爲君之道,要均衡利益,讓朝臣相互牽制,江山才能穩固是麼?”

王源挑指道:“正是,表姐看來是明白人。所以我口中所言的危機並非這些事情。我指的是江山社稷上的大危機。”

公孫蘭驚愕道:“江山社稷上的大危機?二郎怎會這麼想?”

王源道:“無近憂必有遠慮,大唐天下歌舞昇平繁華盛世,但這繁華盛世之下,那些暗流危機卻逐漸的顯現。一個人身子康健,也許幾十年都身體無恙,但一些暗疾在身體裡積聚,到一定的時間病來如山崩地裂,直至無可救治。而在此之前,他卻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結局。”

公孫蘭道:“我還是不明白,你如何得出這種結論的?”

王源道:“很簡單,外重內輕,大亂之象。”

“何爲外重內輕?”公孫蘭道。

“表姐看當今的朝廷格局,自設立節度使以來,節度使的權力日益威重。各大節度使手下都有重兵,且節度之地的財政軍大權集於一身,表姐認爲這種節度使的制度正常麼?”

公孫蘭皺眉道:“爲了保衛大唐邊境安寧,各大節度使屯重兵防禦外敵,這也是必須之事啊。”

王源道:“抵禦外敵是對的,但大權集於一人之手,這是不妥的。更何況節度使所轄兵馬年年增加,更有人身兼數鎮節度使之職,手中握着大量的兵馬,大片的土地和財政大權,在我看來,這些人和土皇帝也沒什麼分別了。”

公孫蘭想了想道:“你是說,這些人擁兵自重,將來必會生亂?”

王源道:“一個人如果擁有了太大的權力,難免便會野心膨脹。當他有足夠的本錢之後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以安祿山爲例,他如今擁有范陽河東平盧三鎮兵馬,兵力總數超過二十萬,坐擁河東河北兩道的龐大土地和人口。京畿的禁軍也不過二十萬人,軍事實力上已經旗鼓相當。甚至在作戰能力上,京城禁軍遠不如節度兵馬驍勇善戰,這便叫做外重內輕。當臣子的實力大於君王的時候,會發生什麼樣的大亂都毫不稀奇。”

公孫蘭悚然道:“你是說安祿山要造反?”

王源搖頭道:“我並沒這麼肯定,我只是拿安祿山舉例子。那王忠嗣原本是四鎮節度使,手握大軍三十萬,即便是現在,河東道歸於安祿山之手,王忠嗣手中尚有而是五萬兵馬。遠遠超過了京城禁軍的數量,這難道不是隱憂麼?”

公孫蘭道:“王忠嗣不至於吧。他怎會造反?”

王源道:“王忠嗣也許不會,但你敢保證太子不會?如果陛下聽從李林甫之言奪了他的太子之位呢?太子會不會讓王忠嗣起兵,以武力奪取皇位?安祿山又如何?你我去過他的河北道,他的勾當你並非不知曉,他勾結奚族人公然襲擊我們,甚至供給奚族人兵器盔甲,建雄武城囤積戰馬糧食盔甲兵器的舉動是否正常?他的種種作法其實已經超出了朝廷賦予節度使的權力,但朝廷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是何故?這便是尾大不掉,外重內輕之故。朝廷現在要做的只能是安撫,而不是命令。否則兵部剝奪其兩萬兵額給我劍南,卻要拿河東道節度使的職位給他彌補,這是何道理?還不是因爲安祿山的權勢太大,連陛下和朝廷都不得不安撫他的情緒了。如此下去,還能有個好的結局麼?”

公孫蘭吸了口氣道:“說來說去,你是認爲安祿山必反了。”

王源道:“我不是針對安祿山這個人,我是說朝廷的制度造成的外重內輕之象。在這種制度之下,張三李四皆有可能野心膨脹,皆有可能天下大亂。這纔是我關心的。”

公孫蘭點頭道:“你的話不無道理,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

的,這些邊鎮節度使擁有重兵,確實有可能出大事。”

王源道:“不是可能,而是必然。擁有足夠的實力,誰還會甘居人下?這是人的本性。外重內輕,大亂之象。不是亂不亂和誰會亂的問題,而是何時亂,亂到什麼程度的問題。你想一想,如果安祿山舉二十萬兵馬聯合奚族人反叛的話,朝廷該怎麼辦?二十萬禁軍是敵手麼?其餘的節度使是否會亂上加亂?即便調其他節度兵馬平亂,二十萬兵馬的大叛亂有豈是那麼容易平息的。而且調其他節度兵馬平叛,邊境怎麼辦?吐蕃人,突厥人會不會火上澆油?到時候便是天下大亂之局。”

公孫蘭驚愕道:“照你這麼說,我大唐豈非……豈非前景黯淡了?”

王源道:“盛亡興衰乃是天道,朝代更迭也是尋常。誰都喊着大唐基業萬年不敗,但誰又能阻止這天道的輪迴。”

公孫蘭皺眉道:“你既然看出這些,爲何不指出弊端?朝廷……朝廷該立刻改變這種外重內輕的局面纔是。”

王源搖頭苦笑道:“表姐,你怎麼變得天真起來了。這已經是到了病來如山倒的地步,你還指望能一碗湯藥便治癒麼?我難道去建議陛下去削弱幾大邊鎮節度使的權力?一個小小的兵額事件,朝廷都無法嚴令安祿山服從,而是要給予更大的利益平息此事,還能指望朝廷有何作爲?試想,如果安祿山有反叛之心,如果朝廷下令奪去安祿山平盧河東兩鎮節度之職,你若是安祿山你會怎麼想?”

公孫蘭道:“我會認爲朝廷已經對我不信任了,若我有反叛之心,朝廷或許是識破我的心思了。那麼我反倒會立刻舉兵。”

王源點頭道:“這就是了,那樣做不但不會解決問題,反倒會讓大亂來的更早。稍有風吹草動,大唐便要陷入大亂之中。”

公孫蘭輕聲道:“在你看來,大唐的亂局已經無可避免了?”

王源道:“我不會佔撲算卦,但我斷言,三年內大亂必生。所以我才這麼積極的做這些事情,便是希望大亂生時我有自保之力。大亂來時,劍南道也無法置身事外。既知大亂將生,我若不有些應對,豈非是太愚蠢。所以我要鋌而走險,爭取每一天每一月的時間,提升我劍南軍的實力,囤積物資糧草,以備不測。我當然希望我的話是錯的,天下太平是好事,但我這個人不喜歡碰運氣,還是希望能做到萬無一失爲好。我可不想將來被人攻入劍南,卻無力保護我的妻兒親朋。我要盡一切力量保護身邊的人,這就是我給你的回答。”

公孫蘭怔怔看着王源,久久說不出話來。

(本章完)

第九十章 身份第一零四三章 技巧第九百章 內情第三五八章 誤會第八零六章 相國第二七零章 激將第八四八章 豪雨第一一六章 約見第一零五五章 小城第九五七章 長夜(三)第八六十四章 試航第五四一章 試吃第九九八章 鏖戰第三四二章 無路第四三一章 順利第一七七章 蜜酒第六六七章 重逢第六二三章 散心第二八八章 替身第八零五章 心離第八八四章 回川第一零三二章 厚封第四四九章 神威第一六二章 意外第三二零章 試探第一一一一章 獵殺第一零四五章 推諉第一五八章 長夜第八零八章 強盜第二五七章 定計第三五六章 險途第一一一六章 巨損第七四四章 馬嵬(十二)第一八十九章 泥潭第一一三八章 琴曲第三十七章 日常第一一一一章 獵殺第十三章 不識第九八九章 長夜(五)第六一五章 烈火第四零四章 巧舌第七九零章 彈壓第二五六章 故人第三七零章 緘口第一零四四章 內情第七五八章 秘居(終)第一四八章 陪駕第六五五章 聖旨第四百章 兩難第七二八章 夢魘第六七九章 道歉第四五七章 火海第三十七章 日常第三三五章 馬腳第八五八章 洪流(下)第二九七章 如簧第一零七四章 決絕第四八八章 風雲第五八二章 訪客第五零四章 安心第一千零五章 執拗第一一一三章 看戲第十三章 不識第一三九章 馬料第一四七章 過界第四八六章 危機第六八一章 瑞兆第四一六章 大戰(終)第八二八章 飛渡第五一一章 魂飛第四章 差事第七七九章 土屋第六三二章 新星第一一零三章 交易第三十一章 禮遇第七六九章 攻蜀第七四七章 試探第一一三六章 相殺第五九二章 馬背第二九七章 如簧第四一二章 大戰第八八七章 驚聞第一百章 麗人第九九七章 再戰第二十章 假婚第二二八章 夜襲第九五七章 長夜(三)第四章 差事第一二九章 裝逼第六三一章 伏擊第五五六章 獻曲第六五八章 達成第六五四章 亂城第四零五章 黑鍋第一零一章 名門第一零六七章 算盤第三零一章 詭辯第四十五章 否認第八三零章 飛花第三七九章 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