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五章 立場

王源看到那一批破爛物資時,其實也挺想罵娘,甚至有一種將這些破爛堆在一起當着兩名官員的面焚燒的衝動。但王源明白決不能這麼做,經歷過這麼多的事情,王源已經變得老謀深算,對事情的考慮也深刻了許多。

任何一件事的發生,都有其發生的緣由,在不瞭解這種緣由的情形下做出不恰當的舉動,那是一種莽撞幼稚的行爲。譬如眼前的這件事情而言,以楊國忠的立場,他絕不可能做出這種舉動,除非他不得不這麼做。

兵部是楊國忠的兵部,在此之前,征討南詔國的戰役之中,楊國忠可謂傾盡全力的支援自己,供應了最好的武器裝備。而時隔數月,楊國忠竟然任由這一批破爛物資送往劍南,這是不合邏輯的一件事情。楊國忠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接到這批物資時的反應,也應該知道此事對他並沒有好處,但他依舊這麼做了,其中必有緣由。在沒弄清楚這緣由之前,王源是不會輕易表現出任何情緒的。

況且,再破爛的物資也是物資,這些武器盔甲雖然破爛不堪,但總比新兵們光着身子赤手空拳的上戰場要好的多。而且這些東西還可以重組,盔甲可以重新的修補,那些鏽跡斑斑的兵器物資還可以磨的鋒利,再不濟可以回爐重鑄,總是能物盡其用。尤其是此刻,王源並無能力將自己手中的劍南軍武裝到牙齒,那麼這些物資還是有用的。無論從哪方面考慮,拒絕接受這些物資都是不理智的。

午後的宴席上,王源也確實問出了緣由。雖然這兩名兵部的官員說話很是謹慎,但在堂堂節度使的殷勤招待下,在美酒佳餚的伺候下,他們還是招架不住,話裡話外透露了不少的信息。

在兩名官員的話語中,王源得到了兩個重要的信息。一是,軍器監製造出的武器盔甲最近全力供應的王忠嗣所轄的隴右河西兩鎮。隴右河西兩節度兵馬正在全力更換武備。二是,左相楊國忠親自下的命令,要求全力供應隴右河西兩節度的兵馬,並親自下令讓這批破爛物資運往劍南。

雖然兩位官員並沒有說明這兩件事的具體情形,但王源敏銳的感覺到朝中發生了大事。隴右河西兩節度是王忠嗣手下的統領的節度兵馬,隴右節度所轄兵馬七萬五千人,治所在鄯州,位置正在劍南道北方,是威懾吐蕃國的最重要的力量。河西節度兵馬所轄兵馬七萬三千人,處於吐蕃和突厥之間,起着割裂吐蕃和突厥之間的聯繫,分割大唐兩大強敵的職責,治所在涼州。

除了數年前大唐兼併吐谷渾之戰外,這兩大節度軍從來都是大唐西北最大的威懾之力,但這幾年很少有戰事發生,因爲擁有近十五萬兵馬的兩大節度軍,絕對是吐蕃和突厥最不願招惹的對象。正因如此

,兩大節度軍所轄之地遠比大唐其他邊鎮之地更爲安寧,除了王忠嗣的治軍有方之外,也是因爲這十五萬兵馬的巨大威懾力。

而現在,兩位官員透露出朝廷正全力給這兩大節度兵馬換裝備,按照正常狀況下大唐節度兵馬五年一換裝的原則,這次換裝來的有些突兀。上一次這兩大節度的裝備全面更換還僅僅在兩年之前。王源接手劍南節度使之後便知道了大唐節度兵馬換裝的原則。原則上每年十大節度兵馬中的兩隻會得到兵刃和盔甲的更新。這樣五年下來,十大節度兵馬的裝備便會得到一次全面的更換和提升。而王忠嗣所屬的兩大節度兵馬提前換裝,顯然是違背這個原則的。

只有一種可能才能解釋這次朝廷的決定,那便是這兩大節度兵馬要打仗了。這是唯一可能的解釋。

而至於爲何楊國忠會給劍南道運來這些破爛的裝備,王源還是難以索解。這些裝備明顯是不能裝備兵馬的,就算拿換裝之後的舊武備運往劍南,也比給這些壓倉底的破爛裝備要好的多。不知楊國忠到底用意是什麼。

不得不說,王源的嗅覺是靈敏的,從兩名兵部官員透露的消息中也確實判斷出了一些風向。但王源卻並不知道朝廷中的局勢遠比他所想的那般撲朔迷離。這一次朝廷給河西和隴右兩節度兵馬換裝也確實是即將督促這兩軍展開軍事行動。但這其中的臺前幕後的具體情形,王源卻一概不知。

實際的情形是,大唐朝廷之中的局勢自王忠嗣被任命外中書平章之後便產生了化學反應般的效果。在很短的時間內,朝中便形成了以李林甫楊國忠以及太子黨所支持的王忠嗣三足鼎立的形勢。太子李亨付出了整個河東道這個巨大的代價,將王忠嗣調入京城進入政事堂的策略明顯是有回報的。在朝廷的事務上,王忠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本就對王忠嗣很是寵信的玄宗對王忠嗣表示了極大的信任,王忠嗣的風頭大有後來居上蓋過楊國忠和李林甫之勢。

對李林甫而言,王忠嗣的入朝從一開始便被視爲是太子李亨對自己的反擊,雖然李林甫讓李亨付出了代價,活生生將河東道挖出來交給了安祿山,但這顯然是不夠的。面對玄宗對王忠嗣的寵信,病體未愈面臨被替代的命運,這種感覺是極難平復的。更何況李林甫心裡清楚,一旦王忠嗣在朝中的地位得以穩固,在李亨的授意下,攻擊的首要目標便是自己。誰叫自己一直都挺壽王而對太子不屑一顧呢。在太子看來自己是他的死敵,一定是要處之而後快的。

李林甫多年的政壇經驗告訴他,針鋒相對未必是一種好的辦法,面對風頭正勁的王忠嗣,直接對抗一定不是最佳的辦法。而自己最近的身子確實不成,也沒有殫精竭慮

的精力去應付。但作爲一個在大唐朝廷立足十餘年而不倒的老手而言,李林甫深知,無論對手的風頭有多麼強勁,往往只需要抓住對方的一個弱點,便可一擊斃命。

於是李林甫索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多數時間在家中靜養,只命其爪牙盯着朝中的一舉一動。

不久後,李林甫終於找到了契機,因爲他發現,自己退避三舍之後,反而促成了楊國忠和王忠嗣的正面交鋒。王忠嗣初入政事堂,楊國忠表現出了置身事外的態度,但隨着王忠嗣受玄宗寵信的增加,楊國忠心中產生了異樣的感覺。就像是貴婦人身邊的兩個面首,就算都知道自己是玩物,但還是會相互的爭寵。新來的替代了自己寵信的位置,楊國忠豈會甘心。

一個月來,政事堂中,楊國忠和王忠嗣之間對於政務的意見不同,引發了數次爭執。王忠嗣本就是個性子執拗的人,他雖然並無爭寵之心,但事實上卻造成了這種爭寵的結果。而在這些爭執中,性格的原因導致王忠嗣寸步不讓,大大的激怒了楊國忠。

老謀深算的李林甫密切關注着楊國忠和王忠嗣之間的爭執,終於在一次政事堂中的大爭吵爆發之後,李林甫派人向楊國忠拋出了橄欖枝。兩個本已經爲了權力關係破裂的人,終於在面對共同的敵人的時候又走到了一起。

當王源在南詔國和南詔公主阿蘿過着三天平靜時光的時候,京城中的楊國忠和李林甫達成了一致對付王忠嗣的協議。老謀深算的李林甫很快便提出了方案,那便是如何讓王忠嗣遠離京城。

王忠嗣的另一個身份是隴右、朔方、河西三道節度使,要想讓王忠嗣遠離玄宗的視線,最爲簡單有效的辦法便是,讓王忠嗣所轄的節度兵馬去打仗。這樣,身爲主帥的王忠嗣便不得不離京去指揮戰鬥了。

而眼前就有個現成的理由讓王忠嗣出兵打仗,那便是吐蕃人殺了王鉷和羅希奭的那件事情。於是左右丞相同時進攻,遞交了要求給吐蕃人迎頭痛擊報復吐蕃人殺害王鉷和羅希奭的奏摺。左右丞相同時對一件事上奏,態度堅決的要求出兵懲罰吐蕃,這還是頭一回。左右丞相難得的立場相同,提出的理由也很正當,又得到了大半朝臣的附議,甚至連遠在邊地的安祿山都特爲此事上奏聲援。如此衆志成城,倒是讓玄宗很是意外。

玄宗原本便爲王鉷和羅希奭的死遷怒吐蕃,只是考慮衆多的因素纔沒有下達攻打吐蕃的命令。但現在百官請命,要求嚴懲吐蕃蠻夷之邦,就算玄宗的氣已經消了大半,也不願讓衆官員覺得自己甘願讓大唐受辱。於是乎,對吐蕃發兵報復之事,便迅速的被決定下來,成爲當下大唐朝廷中最爲重要的一件事情。

(本章完)

第八六一章 廢寨第四五四章 肅軍第九四九章 廝磨第五八五章 贈書第二五一章 送別第三二四章 防範第二十一章 殺機第一一一九章 進攻第八九八章 幽處(續二)第六五一章 會談第一一八章 冰心第一零六一章 夜訪第二七九章 死地第一零五一章 意決第一一一零章 強襲第八七二章 夜遁(續)第一三五章 朝會第一千零二章 解圍第四六三章 情仇第五十二章 墨寶第三十章 前途第七九九章 內情第一零九一章 機遇第六六六章 冒犯第三二五章 雄武第二一三章 牽扯第四九九章 信心第二三二章 魂歸第一一二七章 死撐第三七四章 鉅奸第三三零章 秘密第一三八章 學士第三十一章 禮遇第八七三 圍攻第三六六章 猶疑第六七四章 殿上第一三三章 困居第九二五章 圖窮第九五四章 就緒第二四四章 狂濤第二四六章 生疑第七零二章 選將第三九六章 攻城第七零八章 大捷第十三章 不識第一零三一章 欽差第一千零七章 癡狂第一一零七章 先手第四九三章 抉擇第六六十四章 事務第八十四章 原因第二七二章 作詩第四八一章 和平第七六二章 啓釁第一三六章 反擊第九零六章 國本(續)第八五八章 洪流(下)第四二九章 佯攻第八四一章 夜戰第四六十四章 天意第九四五章 沉舟第四四五章 玩弄第一四三章 武鬥(續)第五五一章 舊識第五二一章 相見第六七二章 受辱第四七七章 挑明第四三九章 驚魂第六七一章 鉅款第一八五章 相憐第二八六章 成炊第八零四章 面和第三二零章 試探第一千零七章 癡狂第八九七章 幽處(續)第七七三章 燒殺第五三四章 破爛第六一零章 悍妻第五六五章 進程第一八十九章 泥潭第七零七章 恨嫁第五六五章 進程第四三四章 懲罰第五七一章 聖意第六五一章 會談第五五三章 證明第四五八章 居心第七百三一章 異常第六八六章 病退第四零九章 畫餅第四三六章 擺佈第七四四章 馬嵬(十二)第一一三四章 傾覆第六二六章 尋覓第三二九章 自罰第六一零章 悍妻第二七六章 萬全第一四一章 頑童第二一零章 行動第四四七章 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