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相惜

中午的春陽照的王源全身軟乎乎暖烘烘的,坐在池邊的青石上,王源都能聞到岸邊溼土散發的好聞的氣味,以及身邊青草嫩芽發出的清香。

耳邊梨園中衆文士四處走動以及亭臺上李林甫等人的說笑之聲都變得飄渺起來,王源覺得心一下子靜了下來,進而剛纔喝的幾杯清酒有些緩緩蒸騰上腦,不覺打了個哈欠昏昏欲睡。

然而他感覺到了身邊泥土的震動,有人正從自己身後走來,王源忙回頭看去,迎着刺目的陽光看到一個瘦高的身影正站在自己身後,背光的臉一時有些看不清面目。

王源嚇了一跳,忙站起身來,眯眼適應了陽光,這纔看清來人是誰,不覺有些驚訝。

“原來是杜兄,是來尋在下的麼?”

來者正是杜甫,他滄桑的臉上露出笑意,拱手施禮道:“杜某唐突,不知是否打攪了尊駕。”

王源忙道:“哪裡哪裡,我其實在這裡假寐。今日起的早,剛纔喝了幾杯酒水,有些困頓。”

杜甫微笑道:“杜某便知道尊駕對這第二道詩題胸有成竹,我恰好也得了句子,左右時間還早,故而冒昧前來想同尊駕認識認識。”

王源笑道:“杜先生詩才驚豔,這麼快便有了詩句,我這裡是寫出來,又怕想的頭痛,故而躲在這裡偷懶。待會我胡亂寫上幾句交差便罷。”

杜甫呵呵笑道:“王公子謙遜了,以尊駕之才,必是胸有成竹的。適才尊駕那首無題詩讓杜某心服口服,杜某心生仰慕故而冒昧前來打攪。”

王源搖頭道:“杜兄說笑了,適才拜服杜先生的詩作,在下也是心生仰慕之情,其實第一場詩題杜先生的詩比我寫的好。‘相逢難袞袞,告別莫匆匆。 但恐天河落,寧辭酒盞空。’這樣的句子豈是尋常人能寫出來的。杜先生之才纔是真正的大才,在下發自真心的佩服。”

杜甫呵呵笑道:“那也比不上你‘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的句子呢。”

王源肅容道:“比得上,比得上。文無第一,鬥詩之舉本就荒唐,更何況你我的詩各自角度不同,強論高下,其實是不合適的。適才我跟幾位評判的夫子提出此點,摩詰公也表示認可。只可惜今日是鬥詩會,必須要有個第一第二之分,故而……”

杜甫點頭道:“尊駕心胸開闊,爲人豁達,杜某甚爲欽佩。你和他們說那些話的時候,杜某也聽到了。正因如此,杜某才生結交之意。杜某雖然只是一介布衣,但擇友卻是很挑剔的。”

王源笑道:“榮幸之至。”

杜甫指了指青石道:“我可以坐在這裡麼?”

王源道:“當然可以。”

兩人各自騰開位置並肩坐在青石上,面對一池春水像是老朋友一般的暢談起來。

“尊駕最近的幾首詩杜某也拜讀了,杜某本以爲你是個年紀頗

長之人,今日一見卻大爲驚訝,原來尊駕竟然是個少年。這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了。”

王源笑道:“還是個當坊丁的少年,確實連我自己都驚訝,我胡亂塗鴉幾首,竟然得到衆人認可,杜兄你說這些人是不是都是眼瞎啊?哈哈哈。”

杜甫也哈哈笑了起來道:“沒想到尊駕如此憤世嫉俗,倒是和你寫的詩完全不同。”

王源收起笑容正色道:“我可不是爲了自己憤世嫉俗,我是爲了杜兄。”

杜甫愣道:“爲我?”

王源道:“是,似杜兄這樣的人他們都不用,不是瞎子是什麼?不僅是瞎子還是聾子傻子呢。”

杜甫神色愕然,看着王源半晌輕輕嘆息道:“看來你也知道我這次來京的目的,我這半生蹉跎一事無成,人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我有心講滿腹忠心和所學貨與帝王,可惜人家不要啊。”

王源點頭道:“所以說他們是聾子瞎子。在下雖和先生素未謀面,但我確知道先生必是大才,只是沒有機會罷了。參與梨花詩會怕不是先生願意來的,只是迫於無奈,畢竟需要得到右相的賞識。”

杜甫雙目炯炯道:“知我者王公子也,我從來反對將詩文拿來相鬥相比,我心目中最尊敬的便是李太白,他告訴我,作詩需從真心意出,不拘外物,神遊魂馳,遨遊天外。故而太白纔能有驚天泣地之作。數日前我得到太白最近寫的詩句,越發覺得他已經出凡入聖了。與他相比,我實在慚愧,至今尚在爲了一己生計和前途而苟且經營。”

王源驚道:“你和李太白已經認識了?”

杜甫道:“什麼叫已經認識了,我們本來就認識。”

王源本以爲現在的杜甫還沒什麼名氣,應該和李白沒什麼交集,沒想到兩人早已認識了。

“天寶三載,太白辭官東遊洛陽,當時我正旅居洛陽,聞太白來到洛陽,特意前去拜訪。在洛陽天衡樓上我們喝酒談詩甚是投緣,至此,不管太白如何想,杜某卻是將太白視爲今生摯友了。”杜甫雙目望着天上悠悠的白雲,眼眸中神采閃爍,似乎想起當日和李白相見的情形依舊激動萬分。

王源腦中一閃,忽然想起一首詩來,於是輕聲吟道:“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杜甫愣了愣驚喜道:“你也知道這首詩?”

王源點頭笑道:“這便是太白臨別贈你的那首詩吧,我很羨慕杜兄,能得太白欣賞贈詩,此生無憾矣。”

杜甫慨嘆道:“話雖如此,我卻是極爲想念他;前日我得了他寄來得新詩之後更加得思念他。也作了一首詩想送給他,可惜他如今在東南雲遊,不知詩作寄往何處。”

王源道:“可否拜讀?”

杜甫點頭。伸手在池中

蘸水,在青石上寫道:“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王源當然知道這首詩,這是杜甫寫給李白詩中的一首,名叫《春日憶李白》,這兩位偉大詩人之間雖只見了一面,盤桓了不到數日,卻結下了深厚的友情,成爲一對非常好的基友。

“杜兄當年爲何不和太白一同遊歷天下呢?既然杜兄對太白如此仰慕的話。”

杜甫嘆道:“世間只有一個李白,我想學他也學不會。我可讓你看看太白的新詩,你便會知道誰也無法成爲第二個李太白了。”

杜甫從懷中掏出一張摺疊的仔仔細細的信箋來,緩緩打開之後將一張寫滿小楷的紙遞到王源面前。王源鄭重接過來,上面寫着一首詩,正是氣勢磅礴的太白名作《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

……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王源一口氣唸完,雖然此詩在心頭滾瓜爛熟,但在後世讀此詩和在大唐讀此詩,感覺完全不同,彷彿看到桀驁不馴孤芳自賞的李白不屑世間萬物的高傲飄渺的身影。正如杜甫所言,這樣的李白,誰也學不來的,誰也追趕不上的。

“我懂了,古往今來太白只有一個,任何人都無法追隨他的足跡。這樣的詩句,恐只有仙人才能寫的出了。”

“正是如此。對太白,我等只能仰望,無法追隨。況且我還有妻子兒女,我之志向也和太白不同。他可以‘仰天大笑出門去’,而我卻只能苦苦鑽營,期望能爲朝廷爲百姓效力。”

王源點頭道:“我明白,杜兄謀官不是爲了榮華富貴,而是爲了百姓。”

杜甫微笑道:“多謝你明白這一點,很多人說我醉心功名,對我不齒,唯有你說出這樣的話來,我實在很高興。你這樣的豁達性格,若是能見到太白的話,你們恐怕也能成爲忘年之交。”

王源笑道:“可惜仙蹤渺渺,不知可有那麼一天。”

杜甫道:“若有那麼一天,我定替尊駕引見。”

兩人談談說說甚是投機,王源自己也沒想到能和杜甫談得這麼熱乎,當然一部分是出於自己對杜甫的尊敬,雖然他此時還只是落魄之人,但他可是後世尊崇的詩聖杜甫,無形中便讓王源對他生出結交的心意來。

鐺鐺鐺銅鐘響了三聲,同時聽到亭臺上顏真卿的嗓音響起:“諸位,最後二分香時間,尚未寫好的才士請速速落筆。”

王源和杜甫對視一笑,沒想到兩人已經聊了快兩柱香的時間了,於是共同起身朝亭臺處行去。

(本章完)

第一零三五章 落荒第二七七章 暗示第一零八四章 協約第四零四章 巧舌第九八九章 長夜(五)第一一二五章 暴動第五二六章 救贖第八四二章 希望第四十三章 往事第六五七章 凌辱第六十二章 打包第一四四章 興趣第二七一章 聖駕第九五五章 長夜第二五一章 送別第二六一章 道觀第一六二章 意外第七二零章 難離第一一二八章 造勢第三一六章 避見第七九八章 清查第四一七章 擴軍第四八三章 凱旋第八六二章 重逢第一九六章 密摺第八九九章 窺伺第九十九章 新春第八六七章 伏擊(續)第二六零章 底細第八七零章 取捨第五三七章 千金第四零三章 敵營第三九四章 立威第二六零章 底細第五六九章 家事第五四三章 輕重第一九八章 人選第八四九章 接應第四十三章 往事第一五七章 下泉第七章 新年第八四八章 豪雨第一零六八章 羞辱第九一一章 強硬第四三五章 等待第五三九章 鹽事第五十七章 復回第四七二章 和親第三九九章 棘手第六百四十四章 聯名第九五一章 備戰第八四四章 故技第八零八章 強盜第二八零章 國忠第二四零章 彌堅第六三九章 出馬第五五六章 獻曲第八八九章 貌合第一零七九章 黑騎第三三六章 清內第二二二章 天降第三零七章 難測第一零八六章 囚徒第一二三章 霧夜第四七九章 談判(續)第五三八章 送藥第二九六章 夜詢第三六一章 絕地第二三六章 火拼第一四四章 興趣第一八四章 同病第五三六章 手段第三一六章 避見第八三八章 調兵第五一五章 雨夜第八十三章 試探第六二五章 逆耳第二零四章 序幕第八五八章 洪流(下)第一零三二章 厚封第六二五章 逆耳第一一零三章 交易第二四四章 狂濤第四五八章 居心第一零七三章 極辱第一零九八章 不解第六五三章 閒辯第七六零章 靈犀第一零九二章 夢斷第九二四章 睨牆第八八五章 團圓第七四四章 馬嵬(十二)第一零六十四章 變化第四四三章 交戰第一零八二章 大勝第五一九章 癡狂第八八三章 變局第七百零一章 亂起第七一八章 規勸第一零六三章 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