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零章 國忠

楊慎矜死後,在左丞相職務的人選上基本上已無懸念,李林甫雖然一百個不情願,但楊慎矜的死給了他巨大的打擊,而且朝中反對自己的勢力在楊慎矜死後也有所擡頭,這也給了李林甫一個提醒。

在這樣的時候,老練如李林甫當然不會讓自己成爲衆矢之的,此時應該順應形勢看清形勢,不但不該反對楊釗任左相,反倒要表態支持纔是正確的應對之道。而且,李林甫對楊釗還是有些瞭解的,這個人的能力是不足以當左相的,當個度支郎和侍御史自然可以左右逢源不露怯,但如果當上左相的話,反倒容易出現破綻被自己抓住。也不用因一時的得失而沮喪,只靜等楊釗犯錯誤便是,這種錯誤是一定能抓到的。

五月十九日,楊慎矜死後的第四日,玄宗上了他本月的第三次早朝。

早朝上,數十名官員聯名推薦楊釗接任李適之的左相之位,幾乎成了一邊倒的局面。而衆人預測中的李林甫會提出另外左相人選的情景也並沒有發生。相反,在玄宗徵求李林甫意見的時候,李林甫含含糊糊的說了幾句,但話意中竟然沒有什麼反對的意思,大意是陛下便好,無論是誰任左相,自己一定支持他云云。

李林甫的態度如此,更是讓一些觀望的人立刻加入支持的行列之中,玄宗本來也沒有什麼異議,所以順理成章當殿宣旨任命楊釗爲左相併按照慣例左相兼領兵部尚書的職位。楊釗終於在來到長安三年之後一步登天,成爲了大唐王朝手握重權的人物之一。

早朝上,玄宗的一番話其實還算客觀:“朕準楊釗接任左相,但其實朕心裡認爲楊釗之才恐難勝任此職。但朕寧願用楊釗爲左相,也比之有些才能之人擔任此職要放心的許多。近月來,朝中屢出大案,朕所倚重看重的那幾位大臣哪一個不是才智能力卓絕之人,但偏偏是他們犯了不可饒恕之罪。所以朕認爲,才智不足尚可彌補,對朝廷無忠誠之心纔是最大的隱患。朕用楊釗爲相,不是用楊釗的才智,而是用其忠心,只這一個理由,朕便可放心的將左相的職位交給他了。”

羣臣深以爲然,本來楊釗任左相其實並不能服衆,才智和資歷是肯定不夠的,再加上有個靠裙帶關係上位的大前提,很多人嘴上支持,但心中卻極爲不屑。但玄宗這番話說出來,便堵住了這些人的嘴巴,以忠心耿耿爲名義,可掩蓋一切缺點。

楊釗不是傻子,玄宗既然當衆誇讚自己忠心,這個標榜自己的機會焉能放過。

“臣叩謝陛下隆恩,臣才智不足,但一顆忠國之心卻不遜任何人。臣爲了謹記陛下教誨,想請

陛下能給臣賜名,今後陛下或他人每呼臣之名都在提醒臣記得今日陛下之言。”

“你的名字挺好啊,何須賜名?”玄宗微笑道。

“陛下,臣之名中的‘釗’字太過鋒利,左金右刀,俱爲利器,臣之前行事也過於激進,怕是這名字惹得禍。臣既被委爲左相,今後當穩重平和不能偏激,故而這名字中的釗字應該改一改,請陛下賜名。”

玄宗微微點頭道:“這麼說的話倒也有些道理,爲相者該端正平和不可偏激激進,你有此覺悟也是難得。罷了,朕便爲你改個名字吧,嗯……朕給你賜名國忠,希望讓你時時記得爲國盡忠纔是人臣之道,不要忘了朕用你爲相的本意。”

楊釗喜不自禁,連連磕頭謝恩。

王源站在殿上,目睹這一切發生在眼前,心中有一種縹緲難言之感。楊釗就在自己的眼前搖身一變變成了歷史上那個臭名昭著的楊國忠,當真不可思議。說起來,這當中也有自己的推波助瀾,這更是讓人有時空迷失之感。

數日後,楊釗連出動作,舉薦王鉷任刑部尚書,舉薦戶部侍郎章仇兼瓊接任裴寬的戶部尚書之職均獲得玄宗恩准。舉薦章仇兼瓊倒還是可以理解的,但舉薦王鉷之舉讓很多人大跌眼鏡,輪到誰也輪不到這王鉷,只能理解爲楊釗畢竟顧忌李林甫的權勢,在權力分配上也不敢一家獨大。但此舉在李林甫的眼中卻是另外一種含義。

李林甫在得知王鉷被舉薦爲刑部尚書之後,第一個念頭便意識到王鉷已經和楊釗暗通款曲了,因爲楊釗此刻正自大若狂,怎可能是像自己示好,八成是和王鉷之間有些什麼勾當。這個發現讓李林甫憤怒之餘不免對自己有所懷疑,很多年來建立的自信幾乎到了崩塌的邊緣,對他是個不小的打擊。但李林甫始終沒把這一切和楊慎矜的死聯繫起來,也算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作爲扳倒楊慎矜的第一大功臣,王源的職位也得到了調整。不久前王源有意任實職,不願待在翰林學士院中消磨時光,此時楊釗自然是滿足王源的願望,本想舉薦王源爲御史中丞,但無奈資歷實在太淺,明面上也沒什麼大的功績,最後舉薦到戶部給章仇兼瓊當左右手當了個侍郎。

這也是正四品的大員了,對於王源這樣剛剛入仕半年的人來說,此舉已經是驚世駭俗,更別說他還身兼翰林學士侍御史兩個頭銜,同齡人中已經無人出其右。

紛擾了一個月時間後,朝中局勢總算舒緩了下來,李林甫的刻意避讓楊釗也得到了自己暫時所想得到的東西,各方勢力重新洗牌達到一種微妙的均衡之後

,反倒帶來了一段較爲平靜的時期。本就喜歡安逸享受的大唐君臣們很快便迴歸到自己之前的生活節奏之中。上午去衙門混事,午後便到處閒逛遊山玩水聽曲逛館每個人都活得很精彩。而在此之前的叱吒風雲的一切人物譬如韋堅李適之等人,很快便被人忘得一乾二淨。初時宴飲聚會之中尚有人提及,也還扼腕嘆息,但很快便再也沒人提起他們的名字了。

進入七月,正是長安最酷暑難熬的日子,好在王家大宅後園中有不少高大的樹木遮陰,那裡便成了大家最愛去的地方。坐在樹木掩映的亭臺之上,吃着王源從秦國夫人府和楊釗的府中要來的冰塊做的甜刨冰,倒也是一種享受。

天氣炎熱,光是乾坐着都會嘩嘩的流汗,王源也不愛在外邊瞎晃悠了,連秦國夫人府中也去的少了。爲此秦國夫人幽怨的表達了多次不滿,王源也不得不冒着毒辣的太陽趕去撫慰一番。總之,夏天是王源最不喜歡的季節,而長安的夏天彷彿格外的無聊。

這日晚間,王家上下都聚集到了前院裡,那是因爲王源設計黃三製作的風扇的原型製作完成,橫生的大棗樹的樹幹上掛着幾隻木質大吊扇,中間以機簧皮帶相連,一根長長的皮索從機軸中間穿過,經過幾只滑輪組之後掛在一直大圓盤上。一頭青騾子拉着大圓盤轉了起來,圓盤帶動皮索和滑輪組開始旋轉,大圓盤雖然轉的慢,但幾隻木風扇轉的飛快,發出呼呼之聲。

大妹自告奮勇站在風扇下方,風扇呼呼吹起的氣流將大妹沐浴後飄散的秀髮吹得飄揚開來,大妹高興的叫道:“好涼快。”

公孫蘭微笑道:“沒想到這玩意還真能成功,我還以爲王源在瞎弄呢。”

王源得意道:“我什麼時候瞎弄過?不用人力,只用牲口拉動,利用圓軸直徑的不同,將動能輸送到轉軸上,帶動風扇葉轉動產生強大的氣流,便是涼風了。”

衆人面面相覷,沒有一個懂他說的是啥,王源還待自吹自擂一番,忽然衆人的注意力都被院門外閃耀的燈光所吸引。燈光通明中還夾雜着馬蹄和嘈雜的人聲,不久後院門被叩響,有人在院門外高聲叫道:“是王侍郎的府邸麼?我家夫人登門造訪。”

王源愣了愣,他以爲是秦國夫人前來,這幾天沒去秦國夫人府,難道她竟然追到自己宅子裡興師問罪來了?秦國夫人是識大體的人,不至於如此吧。

見李欣兒的臉色已然不善,王源忙叫人羣散去,自己和幾名僕役上前開了院門。只一看門前這些人的陣仗,王源便知道不是秦國夫人前來拜訪了。

(本章完)

第三五七章 名將第二一一章 人生第一八二章 吉溫第八二一章 無常第七七五章 膽大第三九零章 重逢第一千零六章 精益第二六六章 預言第五八四章 竹槓第六五九章 等待第四五二章 得手第二一二章 殺人第五零二章 配方第八三零章 飛花第六七三章 上殿第二七八章 搜查第二二四章 圍攻第一四三章 武鬥(續)第一零一七章 末路第二六一章 道觀第二九九章 入土第五二九章 心機第五九零章 侷限第四五四章 肅軍第九三五章 奪城(六)第八七八章 鳩毒第八二七章 夜襲第二二五章 狡猾第二一二章 殺人第七六三章 再至第六八七章 針鋒第五七四章 藍圖第八零六章 相國第三九六章 攻城第三一三章 失蹤第一四七章 過界第八八八章 暗查第八零七章 豐王第三二四章 防範第五五九章 進軍第二六三章 一炬第三九六章 攻城第二二四章 圍攻第三二零章 試探第一四四章 興趣第二二零章 堂審第四一四章 大戰(續二)第六一一章 無畏第三一四章 會合第九十七章 楊釗第一七八章 報應第八零八章 強盜第一一一六章 巨損第二四七章 推心第三零四章 嚴峻第八五八章 洪流(下)第七章 新年第六八九章 驚變第九四八章 豪族第五七零章 家事(續)第八一四章 靈犀第九零五章 國本第四七七章 挑明第五九七章 驚喜第三四五章 夜戰第三三六章 清內第九三三章 奪城(四)第三四六章 夜戰(續)第九零一章 藏嬌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三八一章 詭異第四二五章 飛渡第四八三章 凱旋第二三八章 絕殺(續)第二章 過去第一零八七章 血夜(上)第五一九章 癡狂第一二九章 裝逼第八七零章 取捨第四三零章 強弩第六七五章 封賞第三二四章 防範第七一九章 規勸(續)第九九九章 轉戰第八四四章 故技第七八二章 對策第五一一章 魂飛第二二七章 禁忌第五十九章 財迷第二四一章 變數第一零九九章 道理第九零八章 遺願第八二四章 太行第七二七章 倉皇第五五三章 證明第九一三章 父風第九章 刺客第九二一章 破局(續五)第四五三章 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