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詩會

事情說起來挺有趣的,在大唐,對詩歌的熱愛幾乎成了一種風尚。處在社會最底層自然感受不多,但在上層官僚權貴階層,能寫詩,寫好詩,幾乎成了一個人是否有才能的象徵。

自開元后,朝廷科舉中越發將詩賦水準作爲取士的最重要的標準,更是讓大唐天下詩詞歌賦滿天飛,人人爭在文壇居有一席之地。朝廷官員達官貴人更是詩詞相和往來,引爲風雅之極之事。在大唐,你要說你不會寫詩,你都不好意思出門跟人打招呼。

有趣的是,朝廷官員之間的矛盾,有時候不僅限於爭權奪利的矛盾,往往是相互攀比攻擊作詩水平的高低,從這方面壓倒對方來顯示自己有才能。

風尚如此,催生了大唐各地每年大大小小的詩會何止萬場。從年初到年尾,長安內外,大江南北,從京城到地方,從高官到窮書生們,各種詩會層出不窮,形成一股經久不息的風潮。柳管事口中所提的這個長安城中的梨花詩會,便是這大大小小詩會之中的一個而已。

和其他所有的詩會不同的是,梨花詩會的組織者便是當朝權勢熏天的右相李林甫。李林甫組織梨花詩會的目的自然不是爲了顯示自己的文采,事實上他的短板正在此項之上。

李林甫任右相十二年,無人撼動其地位,但其實一直以來都面臨着政壇對手的挑釁,左相李適之便是他最大的敵人。李適之在玩手段陰謀方面根本不是李林甫的對手,然而李適之等人唯一對李林甫有優勢的便是在文壇的地位和成就。

李林甫出身於武職,他人生的第一個官職是禁衛軍千牛衛的一名直長,對寫詩作賦這些事根本就無感也無能。雖然他竭力想改變這一點,認真學習詩文,勤奮寫作,要寫了不少的詩歌。但這些詩歌無一例外成爲他的笑柄。

李林甫當上丞相的時候,人們立刻便將他和前任張九齡比較起來,陰損的長安名士們背地裡毫無忌憚的嘲笑他和張九齡之間的差別,最惡毒的一個說法是:跟張九齡相比,李林甫就像是個在詩會中幫着端凳子打雜的小廝,耳濡目染之下也能做幾首打油詩,但只能自娛自樂,因爲沒有一個人願意讀他的詩。

甚至有齷蹉官員做拙劣的打油詩冠以李林甫之名流傳,諸如什麼“門前一羣鵝,一杆打下河。”之類的詩句都被說成是李林甫的大作,文人聚會必會以此爲戲謔的節目。

李林甫的憤怒可想而知,惱羞成怒之下,這些人動口他便動手,所有敢於公開嘲笑自己的人,無一例外都被冠以各種罪名迫害。於是,在建立自己丞相權威的同時,他也成功的讓那些高傲的文人閉上嘲笑的嘴巴。然而,他心裡明白,自己是靠着權勢讓他們不敢公開放肆,在這幫自詡高傲的人心裡,定還是將自己視爲在文學上無所建樹的失敗者。

李適之接替牛仙客任

左相之後,李林甫很明顯的感覺到了李適之對自己的不屑,李林甫知道李適之是想挑戰自己的權力,可惜在權謀上李適之就是個白癡,李林甫幾乎可以毫不費力的將這個人玩弄於鼓掌之上。但李林甫並不滿足於此,他要全面摧毀李適之的自信,全方面的擊潰李適之他們。

於是在三年前,在府中幕僚的建議下,李林甫舉辦了梨花詩會,以禮賢下士爲國選才之名發出鬥詩的挑戰。李適之等人自然不甘示弱,這等公開羞辱李林甫的機會他豈會放過,於是雙方雖然是打着以詩會友的名號,但其實梨花詩會成了雙方權力之爭的另外一個戰場。

讓李適之沒想到的是,李林甫做了充分的準備,連續兩年的迎春詩會,李林甫糾結了大唐各地的寫詩名家於麾下,李適之也邀約詩壇好友前往,雙方將個風雅詩會變成了鬥法的場所;而結果卻是李林甫佔據上風,讓李適之忍無可忍。

而過去的兩年中,但凡跟隨李適之參與梨花詩會的官員,幾乎都被李林甫以各種罪名查辦,或抄家,或罷官或流放。明眼人都明白了,這是李林甫打擊報復的手段,而李適之無疑再次上了李林甫的當,因爲他邀約而去的官員都暴露了自己是李適之一黨的身份,事後遭到清算。

於是在今年迎春詩會即將到來的時候,很多人謝絕了李適之的邀請,他們不願再明目張膽的跟李林甫作對了,他們擔心在詩會上被李林甫盯上,成爲下一個犧牲品。

眼看梨花詩會將至,李適之手下除了幾個死心塌地的幕僚之外,便無其他詩壇高手了,李適之不願接受這樣的失敗,於是便想出了這個下下之策,派手下幾名幕客四下撒網,希望撈出幾個人來參與詩會,哪怕是輸了比試,也不能輸了人氣。

這便是柳管事說不出口其中內情,朝廷官員之間的爭鬥以這樣的方式來死磕,也是大唐特有的一道風景了。

……

見王源沉默不語,柳管事也失去了興趣,他已經認定王源是沒有真本事了,在能向李左相投卷得到推薦的前提下,誰還會猶豫半分?這隻能說明王源那首銅鏡詩要麼是剽竊之作,要麼便是偶爾的靈光一現,其實是個平庸之人罷了。

柳管事收起臉上的笑容,肅然道:“王公子,看來你是不想答應此事了,也罷,我也不強求,恕老夫尚有事務,就此告辭。”

柳管事拂袖便走,卻聽王源叫道:“誰說我不同意了?你剛纔說動我了,我可不願一輩子當坊丁。”

柳管事停步鄙夷道:“你不是不信天上掉金元寶麼?不是擔心其中有什麼隱情麼?”

王源搖頭道:“擔心自然是擔心的,不過像我這種人,家徒四壁一無所有,除了一條命,又有什麼可擔心的?擔心是一回事,同意不同意是另一回事。”

柳管事嗤笑道

:“這麼說你是願意參加梨花詩會咯?”

“當然願意。”

“但你還沒問老夫願不願讓你參加呢,你想參加便能參加了?焉知你有沒有真本事?光憑那首銅鏡詩還不足讓你有資格參加梨花詩會呢。”

王源心中大罵,這老兒開始拽起來了。

“依着柳管事之意,該如何證明?”王源笑問道。

“很簡單,我出題,你現場證明給老夫看便可。”柳管事譏誚道:“王公子敢不敢?”

王源哈哈笑道:“又來這一套,有何不敢?就怕我詩句出口,驚掉你的下巴。”

“好個狂生。嘴皮子倒是利索。”柳管事眼光一轉,指着趙家庭院西北角道:“便以那邊風景爲題,給你一炷香時間,作出一首詩來。”

王源順着他眼光望去,院子牆角一小片積雪未消白皚皚的空地上,幾棵梅樹靜靜矗立,枝上開放的淡黃色小花掩在白雪之中,分不清何處是花朵,何處是積雪。

此情此景,一首小詩涌入腦海之中,王源不假思索,輕聲吟誦道:“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柳管事初始還撫須微笑,王源吟罷,他已經身子僵住,臉上的笑容也變成了驚愕之色,眼神之中滿是興奮。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好詩好詩,王公子,老夫真是服了,今春大雪之後,吟雪吟梅之句何止千首,今日此詩,可爲魁首也。老夫向你道歉,剛纔所言唐突,失禮之極。”

柳管事整衣冠畢恭畢敬的朝王源拱手作揖,神情誠懇,發自內心的敬佩。

王源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心中暗暗向未來的王安石道歉。

“王公子,老夫敢斷言,今年迎春詩會上,王公子必將揚名天下。迎春詩會你一定要參加,老夫這便回去稟報縣公,王公子回去做好準備,明日上午,老夫便親自遣車馬來接你。”

王源笑道:“柳管事謬讚,明日便去,這也太早了吧。”

柳管事搖頭道:“不早不早,讀了今日此詩,縣公必會恨不得立刻見你。再說了,你難道還眷戀這永安坊坊丁的差事麼?”

王源道:“也不是眷戀,不知什麼時候能回來,這離着什麼梨花詩會還有十餘日呢,總不能十餘日都不回家吧。”

柳管事愕然道:“還回來作甚?老夫可替縣公做主,即日起王公子便是左相府幕賓之一了,老夫會安排雅靜宅院讓王公子養精蓄銳準備詩會。公子家眷自然也一起跟着搬走便是,還有何可留戀?”

王源想了想道:“容我回去跟內子商議商議,明日再做定奪如何?”

柳管事點頭道:“好,老夫回去給你準備住處,明日上午老夫依舊會來接公子,尊夫人應該不會反對。”

(本章完)

第一零五八章 抉擇第四四二章 大壩第三零三章 鬧騰第七三二章 危急第八零一章 對質第六二二章 隱憂第一八零章 醋意第一四八章 陪駕第一一二三章 破陣第九九七章 再戰第六五一章 會談第七四三章 馬嵬(十一)第一零二六章 泡影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五九六章 莫名第二七零章 激將第七三五章 馬嵬(三)第五三五章 立場第一九三章 人性第八二三章 天譴第一一零四章 圍困第九三五章 奪城(六)第一六二章 意外第六一二章 逾越第一九三章 人性第一五六章 寶藏第二五六章 故人第八零二章 比喻第五二四章 三天(續)第四六一章 對決(續一)第三三零章 秘密第五九二章 馬背第九四八章 豪族第三八九章 故事第三四一章 潰敗第三六十四章 搏殺(續)第七五三章 和善第五一三章 問罪第一八二章 吉溫第八九六章 幽處第七十四章 對策第一零一章 名門第四四六章 補給第五零八章 仙境第二七六章 萬全第六百章 人道第三三零章 秘密第四四七章 西進第二七零章 激將第二二六章 周全第九八九章 長夜(五)第四一七章 擴軍第八七五章 留名第七三四章 馬嵬(二)第六一三章 小店第七七一章 示威第二十章 假婚第八七五章 留名第七九九章 內情第一七五章 花劫第六七七章 巧言第三一一章 離前第一一一三章 看戲第八四九章 接應第十六章 秘密第八十三章 試探第八二零章 準備第八九七章 幽處(續)第一四零章 綁架第七一四章 佞人第三零七章 難測第九九六章 屏障第七六二章 啓釁第三二八章 嚴峻第四二六章 毒瘴第一一二一章 阿郎第一百章 麗人第五八三章 目的第六二四章 幽谷第四五九章 奇兵第五二六章 救贖第六二零章 敗筆第六二七章 反饋第五六三章 攻城第一一一二章 舊識第八八四章 回川第五八八章 天驕第一八零章 醋意第七百零一章 亂起第三零一章 詭辯第二五七章 定計第三三四章 覺察第二五八章 夜訪第一零四二章 落網第七八一章 妙用第四四零章 驅蛇第二零三章 直面第二五六章 故人第三七九章 心機第六零五章 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