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零章 籌碼

李瑁沉吟不語,這件事是他拍板的,他實在不好說什麼。不過鄭秋山是何等精明之人,他立刻開始爲李瑁開脫。

“臣知道當時陛下急於增強力量,奪下長安正名,此乃無可厚非的想法。但作爲陛下倚重的重臣,他李光弼未能及時的審時度勢,加以勸阻,便是他李光弼的過失。陛下倚重於他,不就是希望他能夠給出正確的謀劃和建議麼?臣子不能爲主謀劃,這樣的臣子要來作甚?所以整件事只能歸咎於他李光弼。臣認爲,不是他不知道後果,而是他不願陛下和王源走近,他嫉恨王源的本事,生恐陛下和王源走近之後威脅了他的地位。這種以一己之私不顧大局的作法,實難讓人對他生出敬意。說的嚴重點,這種人可稱佞臣。”

李瑁心裡一驚,王源的信中稱李光弼爲佞臣,現在鄭秋山也這麼說,難道自己當真看走眼了?李光弼真的是佞臣?

“你適才說,要和王源談和,穩住他們行緩兵之計。可目前對方氣勢洶洶兵臨城下,又有可能攻破長安城,他又怎肯談和?”

“陛下,臣剛纔說了,王源之所以如此,可能是狗急跳牆之舉。咱們五十萬大軍去圍剿他,逼着他走到了這一步。或許給他些甜頭,緩和些態度便足以讓他退兵。或者咱們可以和他接觸接觸,探探他的底線。若是他一心一意篡逆謀反,那也沒什麼好說的,便是魚死網破也不能教他得逞。但如果他有意言和,眼前的危機或可化解,咱們也不必和他在此時拼個你死我活。先穩住他,讓他退兵,過幾年咱們兵馬強壯,局面穩定之後,再一舉出兵剿滅此賊,豈非更爲妥當?總比現在的局面要好。當真要是長安被攻破,那後果可真的難以想象了。李光弼居然還要陛下留在長安,說什麼鼓舞士氣民心,但他將陛下的安危至於何處?陛下向着他,臣也無話可說了。”

李瑁站起身來,緩緩的在暖閣內踱步,眉頭緊鎖着,面色陰沉着。從內心而言,他顯然是不願意和王源言和的,王源是個巨大的威脅,早一日除掉便早一日安穩,和他是不可能和平相處的。別的不說,就憑他霸佔楊玉環的舉動,便知他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裡。

但是,就算自己對他再痛恨,目前的局面卻不得不說王源佔據着上風。他有父皇的詔書爲令,而自己處於軍事和聲譽上的雙重被動的局面。大唐各地宣佈支持成都朝廷的州府此起彼伏,徵兵徵糧的行動早已難以進行下去。這時候可謂是四面楚歌。而此時,長安城又未必能守得住,正可謂是內外交困之時。若當真能和王源達成和議,讓王源退兵而去暫時休兵,無疑對自己是最有利的。自己可以騰出手來穩定局面,同時休養生息訓練兵馬準備妥當之後在一舉剿滅王源。況且若能讓王源宣佈承認自己的皇位,那麼自己這個皇位便穩如泰山,鬧騰的那些人也將偃旗息鼓,這無疑是一筆最划算的交易。

王源主動拋來了橄欖枝,只提出了一個條件,那便是殺了李光弼。這條件看似並不苛刻,但真要殺了李光弼換取王源的退兵麼?李瑁又不能確定。他也擔心這會上了王源的當,但和所得的利益來比較,殺一人而穩定局面,讓自己這皇帝能夠繼續幹下去,這顯然是一筆劃算的交易。

“朕這裡有封信,你可以瞧瞧。”李瑁從袖筒裡取出了那封信,丟到書案上。

鄭秋山做出驚訝的表情,慢慢的拿起了那封信,展開後讀了起來。

“這……這居然是王源那廝的信?陛下從何得來?”

“你莫管從何而來,讀完它,咱們再說話。”

鄭秋山一口氣讀完了這封信,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王源信中的謙恭之意讓人意外,但最後的威脅卻又兇相畢露。王源確實沒有其他的條件,他的條件只有一個,殺李光弼。這多少教人疑惑。但對鄭秋山而言,這個條件卻正中下懷。

“你怎麼看?”李瑁問道。

“陛下……臣……臣不敢說。”

“說,朕要聽你的真實想法。”

“遵旨。臣以爲,這封信有問題。”

“哦?此話怎講?”

“臣以爲,王源信中的一些話不盡不實。他未必如他所言的那般無辜。他絕對有謀逆之心,陛下不要被他所迷惑。”

李瑁皺眉道:“朕焉能不知他是什麼人,但朕要你說的不是這些,朕要問的是,他提出的條件可不可信。”

鄭秋山咂嘴道:“其實在臣看來,可不可信並不重要。臣只問陛下,若殺了李光弼後真能讓王源退兵,陛下會不會同意?”

李瑁沉吟不答,手指無意識的叩擊着桌面,這個問題他很難回到。但他的猶豫便已經是答案,那便是可以殺。

“若殺了李光弼能換取王源信中所言的承諾的話,那麼李相國即便死了,也是死得其所,也是爲陛下盡忠了。不但是李相國,哪怕是王源要以臣的命爲條件,臣也將欣然赴死。臣甚至不會去管王源的承諾是否可信,因爲不管是不是可信,臣總要豁出性命來試一試,這是臣的職責。”

李瑁怔怔的看着滿臉正氣凜然的鄭秋山,心中居然升起了一絲感動之情。鄭秋山還是識大體的,哪怕是枉死了,但若有一絲機會,他還是會不顧及自己的性命,這是大忠之臣啊。

“退一萬步而言,若王源不遵信諾,對他而言又有什麼好處?除了暴露了他言而無信之外,他又能如何?難道沒了朝中一人,長安城便會崩塌麼?顯然不會。朝中還有衆多良將可守城,到時候決一死戰便是,情形也不會糟糕的太多。除非陛下依舊認爲某一人不可或缺。但其實某人的本領在通州城下已經見了真章,或許陛下對他是太過倚重了。”

鄭秋山的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李光弼的死活其實並不重要,他活着和死了對守城並無太大影響。但他若死了,或許還能博得一個更好的結果,那麼這個人的生死其實便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了。他死了的價值明顯比活着要好。

李瑁呆呆的站着,沒有說話。在拿到這封信之後他一直在糾結的便是這個問題。他本不是果斷之人,只是有時候表現的剛愎自用。一方面發不想李光弼去死,他倚重李光弼信任李光弼。另一方面,李光弼的死若能帶來巨大的轉機,他又希望能夠走這條路。他便在這兩種想法之中糾結着。但現在鄭秋山的話無疑讓他的想法朝着後者傾斜。眼前的危機,自己的安危,都無一例外的逼着他做出艱難的決定。

“陛下,一人生死和陛下的江山社稷來相比,何其微小。當斷則斷,不可有婦人之仁啊。”鄭秋山言辭懇切,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樣。

鄭秋山從興慶宮中出來時已經是初更時分,急匆匆回到府邸之後,鄭秋山立刻將自己的兩個兒子鄭凱之鄭衝之叫到了書房中,然後將剛纔進宮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兩個兒子。

聽了鄭秋山的敘述,在禁軍中任中郎將的鄭衝之喜上眉梢的道:“爹爹,這不正是咱們夢寐以求的除掉李光弼的好機會麼?陛下怎麼說?他心裡怎麼想?”

鄭秋山道:“陛下沒有表態,只說要考慮考慮,但我估計,陛下也是心動了。陛下只是顧慮王源不守信用,萬一殺了李光弼后王源不退兵,豈非是中了王源的反間之計了。所以陛下才猶豫不決。”

在吏部任職的鄭凱之皺眉道:“陛下的疑慮也是對的,兒子也懷疑王源的動機。王源若有攻城之力,爲何不直接攻城?偏偏要寫封信要殺李光弼?是不是他顧忌李光弼的領軍之能,所以想用反間計除掉他最忌憚的人。”

鄭衝之皺眉不滿的道:“大哥,你怎麼這麼說話?你的意思是,爹爹不如李光弼咯?離了李光弼長安便必破了?”

鄭凱之道:“我可不是那個意思,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李光弼領軍才能是有的,畢竟他……”

“我呸!他有什麼本事?這幾個月他淨吃敗仗了。不久前才葬送了三十萬兵馬,我看他就是個草包。沽名釣譽之輩。你要說王源厲害,那我還信服。你說李光弼厲害,我卻不服。”鄭衝之冷笑道。

“話不能這麼說……”鄭凱之慾待反駁,鄭秋山冷聲喝道:“你們不要吵了,叫你們來是吵架的麼?”

鄭凱之和鄭衝之連忙閉嘴。鄭秋山皺眉沉思半晌,輕聲道:“現在王源的真實意圖我倒是並不關心,我現在在想着另外一件事情。”

“爹爹在想什麼?”鄭衝之低聲問道。

“我在想……我鄭家或許走了一步大大的錯棋了。”鄭秋山輕嘆道。

“爹爹此言何意?”鄭凱之不解道。

“我叫你們來,便是想和你們商議商議,此事關乎我鄭家的存亡,我們必須要做出決斷了。”鄭秋山沉聲道。

鄭家兩兄弟見鄭秋山說的鄭重,心中均是一凜,臉色也嚴肅了起來。

“凱兒,衝兒,我鄭家當初爲了抓住機會,所以遵朝廷授意,殺了崔道遠崔元博等人,又將你們的妹妹嫁給了李瑁,便是爲了能在朝廷上立足。當時以爲這一步是走對了,但現在看來,這或許是一步臭棋,咱們走上了一條萬劫不復之路了。”鄭秋山蒼涼的聲音在屋子裡迴盪着,話語中滿是寒意。

“爹爹,您的意思是……當初我們不該這麼做?”鄭衝之低聲問道。

“不是不該,而是要想明白該站在那一邊。當初我以爲,成都不成氣候,朝廷乃天下正統,王源若敢有異心,必是人人喊打。所以我纔會選擇站在朝廷的立場上,將全部身家都押了上去。可是現在的情形你們也看到了,王源那是勢不可擋啊。不光是勢不可擋,連天下民心也都站在他那一方了。外邊來的消息你們都知道了吧。淮南道、江南道、乃至大唐各地,聲援成都的州府已經佔了大多數。就連咱們立足的福州都已經宣佈支持成都朝廷了。在揚州,百姓暴動,揚州太守沈子芳,崔家的兩兄弟都被百姓給殺了,據說人頭都送到了王源手裡。咱們這個朝廷,現在是衆叛親離,岌岌可危了。”鄭秋山搖頭嘆道。

“這個狗賊王源,還真是有些本事。”鄭衝之罵道。

“僅僅是有些本事麼?此人步步爲營,穩紮穩打,一直沒給天下百姓指責他的機會。他幹着謀逆之實,卻又道貌岸然收攏人心,天下百姓不怪他謀逆,反而以爲他是個忠臣。此人心機之深,謀劃之全,讓人難以置信。更何況,他現在手中的兵馬戰無不勝,強悍之極。他一直都沒怎麼擴軍,就憑着手中的十幾萬兵馬東殺西征。你能說他只是有些本事麼?此人是天縱之才啊。”

“兒子還從未見

爹爹如此誇讚一個人。可他再厲害,也是我們的對手啊。”鄭凱之咂嘴道。

“是啊,這便是麻煩之所在了。王源率兵兵臨城下,長安城危在旦夕。他寫給陛下的信中的話我是一個字也不信的,他怎肯爲了李光弼一人的生死而退兵?那豈非前功盡棄?李光弼死了,他也還是要攻城的。”

鄭凱之愕然道:“爹爹既然知道這一點,那爲何還勸陛下答應王源的條件?”

鄭秋山瞥了一眼鄭凱之道:“凱之啊,爹爹問你,若王源攻破長安之後,我鄭家是何下場?”

“這……還用問麼?若長安破了,我們必是……必是……要丟了性命的。”

“這就是了。你也知道城破了我鄭家也就完蛋了,那麼我們豈能坐而待斃?那可不是我鄭秋山的風格。我們難道不該爲鄭家的存亡謀劃謀劃麼?我可不想我鄭家上下都死在王源的手裡。”鄭秋山沉吟道。

“孩兒怎麼越聽越糊塗了。”鄭衝之撓着頭道:“爹爹的意思是,長安城是守不住的,王源是不會退兵的,那麼王源這麼做的用意是什麼?若當真長安城守不住,我們鄭家又能如何謀劃?咱們逃到天邊怕也是無處安身的。”

鄭秋山道:“王源的用意自然是讓我們內亂。逼着陛下殺李光弼。雖然我也看不起李光弼,但現在的朝廷中,只有李光弼還能鎮得住。李光弼一死,朝廷必亂,長安城也將加速的陷落。我想這纔是王源的用意。他的兵馬只有十幾萬,強行攻城可能是他不想看到的。我猜想,他定是想要兵不血刃的拿下長安城,他可能不想死太多的人。我前面說了,他是個老謀深算的人,不多死人恐怕也是他爲了拉攏人心之舉。這些守城的兵馬都是咱們強徵的老百姓,你們想若是他們能活得性命,第一感激的是誰?還不是他王源?”

“原來如此,這廝可真是心機深邃。大戰之際還能考慮到這些事情。”鄭衝之驚愕道。

鄭秋山嘆道:“所以我說咱們站錯了隊了。反觀陛下和李光弼,走了多少步臭棋?向回紇人借兵這本就是大忌諱,國內紛爭引外族入國,且拿城池土地百姓爲交易,此一舉便不得人心了。記得王源公佈的十五宗罪之一麼?其中便有這一條。王源還將陛下和回紇人借兵跳躍文本拓印散佈,便是看準了這一點。至於什麼殺王爺大臣,滅其族,虐待太上皇這些事情,那一件乾的得體?人心怎麼沒的,便是這麼沒的。全部敗光了,所以現在才衆叛親離。”

鄭凱之皺眉點頭道:“爹爹還沒告訴我們,我鄭家該怎麼辦呢。爹爹勸說陛下答應王源的條件,難道其中有深意?”

鄭秋山道:“咱們現在唯一的出路便是期望長安能守住,但這條路可能是一條死路。即便有李光弼在,恐怕也守不住。王源只是想輕鬆的拿下長安,但一旦不能得逞,他便會強攻。以神策軍的戰力,城裡這二十幾萬兵馬能守得住麼?那些落到城裡的大炮,鐵球,威力多強?還有那傳說中的轟天雷,手榴.彈。咱們能擋住?在此情形下,我們豈能還死抱着一棵樹吊死,前面沒有活路我們便要自己找一條活路。我勸說陛下同意王源的條件可不是僅僅想借機除了李光弼,更大的目的是,我們要以此來向王源投個投名狀。此路不通便走彼路,狡兔要有三窟。”

“啊?”

鄭家兄弟二人都張大嘴巴呆呆的愣在原地。

“原來……爹爹你竟然是這般想法?”鄭凱之面色蒼白驚愕叫道。

鄭秋山冷聲喝道:“看看你們這副沒出息的樣子,這便嚇得屁滾尿流了麼?走錯了路便回頭再找一條能走的路,有什麼大不了的?人不爲己天誅地滅,難道我鄭家要綁在這即將墜崖的戰車上一起死不成?”

“不是……爹爹,孩兒覺得,即便是回頭,這條路也未必能走得通呢。爹爹莫忘了,我們可是殺了崔家的人的,那崔家的大小姐聽說已經嫁給王源爲妾了。況且我們鄭家爲朝廷效力,妹妹又是貴妃,這……王源豈會再容的下我們?”鄭衝之舔着乾裂的嘴脣啞聲道。

鄭秋生捻鬚沉聲道:“那又如何?這世上並無永遠的敵手,王源是世間梟雄,但對他大局有利之事,他又怎會拒絕?何況是爲了一個女人?王源之志可不在一個女人身上。何況我們有和他交易的籌碼在,他豈會不願?”

“爹爹的意思是,我們去和王源談判,告訴他我們洞悉了他的計謀,讓他給我們留條後路,我們便可以勸說陛下殺了李光弼,滿足他的的心願。他若不答應,我們便拆穿他的計謀,和他拼死一戰,大家來個魚死網破。是不是?”鄭凱之低聲問道。

鄭秋山冷冷道:“這還遠遠不夠,咱們還有更大的籌碼。我們所要求的也不僅僅是留一條後路而已。我們要交換更多。”

“更大的籌碼是……什麼?”鄭凱之低聲問道。

鄭秋山沉默了片刻,從他濃密的鬍鬚遮蔽的口中輕輕吐出了一句話:“興慶宮中的陛下,還有我鄭氏統帥下的江南豪族的全力支持。這個條件是王源無法拒絕的。”

“嘭!”的一聲,鄭凱之的手一滑,撐在案上的手滑落下去,頭撞在了桌面上。但鄭凱之沒有感覺到疼痛,也沒有齜牙咧嘴,他的表情已經是呆滯狀態了。

(本章完)

第四七九章 談判(續)第八二二章 荒唐第四九三章 抉擇第三零一章 詭辯第一一一九章 進攻第八三六章 三城(續)第三六二章 毒計第四二四章 阿蘿第八一零章 心跡第十七章 送信第五六六章 黑金第四十六章 首場第五九一章 相隔第八五六章 築壩第三七一章 人心第三零三章 鬧騰第四五九章 奇兵第六八四章 重會第一零五九章 牛刀第二七五章 鬥智第三八七章 真相(二)第一一二三章 破陣第一零五章 狼藉第一零六零章 驚變第二零五章 多疑第一七六章 遊戲第五一二章 意圖第四三四章 懲罰第六十六章 非隱第一零四三章 技巧第五零三章 流言第四一七章 擴軍第二七九章 死地第三五零章 西行第二四四章 狂濤第二四四章 狂濤第七四五章 陷落第七一八章 規勸第八八八章 暗查第八八七章 驚聞第四四四章 強攻第二六十四章 審問第五五三章 證明第九零五章 國本第七十二章 表姐第八七三 圍攻第三八七章 真相(二)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五四五章 擔憂第一一三二章 崩塌第一四四章 興趣第七九零章 彈壓第一零八六章 囚徒第一零五六章 誘敵第八八六章 啓蒙第八三八章 調兵第一三三章 困居第九四五章 沉舟第五三五章 立場第三三二章 循跡第六七四章 殿上第五七一章 聖意第二九二章 夜奔(續)第三三六章 清內第九三六章 奪城(七)第一八一章 紛亂第一八一章 紛亂第七八三章 瘋狂第十六章 秘密第一零二一章 對策第七五七章 秘居(續三)第一八五章 相憐第一零八九章 血夜(下)第七二二章 決裂第九二七章 傾力第九一五章 沆瀣第六三五章 戰備第七六六章 賭局第八四三章 暢談第六六零章 非人第五六六章 黑金第六六零章 非人第六六一章 可悲第九三三章 奪城(四)第七九四章 遊說(下)第四三五章 等待第八五七章 洪流 (上)第八三零章 飛花第一一二七章 死撐第八二九章 搏殺第七七零章 早茶第二七五章 鬥智第三六十四章 搏殺(續)第三四三章 背水第九五八章—九八八章 長夜(四)第四十九章 相惜第七九六章 疑問第九零五章 國本第五十八章 算賬第七四零章 馬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