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九章 進攻

北風颳的越來越猛烈,已是十月上旬,凜冬已至,天氣越來越寒冷了。

之前幾日都是晴朗的天氣,雖然天氣寒冷,但起碼白日裡還有白花花的冬陽照着,背風處迎陽處還是一片暖融融的。但今日接近午後時分,強烈的北風帶來了慘白的雲團,在不知不覺之中,冬陽被雲層遮蔽,天空變得陰暗而低沉,天氣也越發的陰冷刺骨。

李光弼的攻城大戰便在這層雲積聚,寒風凜冽之時正式發動。

午後開始,已經打造完工的八百餘架投石車被一輛輛的推出大營,在騾馬的拉動下開始朝城下逼近佈置。全軍二十五萬大軍,除五萬兵馬留作預備役之外,其餘二十萬大軍都已經整裝待發。

李光弼的策略是,二十五萬兵馬從東南兩面發動攻城,只需一處突破,便可奪下通州。按照李光弼原先的設想,三十萬大軍將會四面合圍,同時從通州四城發動攻城的。但現實逼着他不得不做出調整。

這幾日被王源吃掉了三萬多兵馬,再加上一萬多兵馬被迫被派去疏通山道,所以他手中的兵馬只剩下了二十五萬人。本來這二十五萬大軍在四城同時發動人數倒也是夠的,但問題是,提前進行的攻城讓攻城器械的打造沒能達到預期的數量。原本預計的一千五百架攻城車只完成了八百餘架。原本希望完成的六萬只連環盾也只完成了一半。巨型攻城衝車也只完成了二十架。在這種情形下,若是四城同時攻城,攻城器械的威力難以發揮。

這種情形下,李光弼不得不做出調整,他決定以地勢最爲開闊的東城爲主攻點,配備五百架攻城投石車,十五架攻城衝車,十八萬兵力進行猛攻。另外七萬兵馬以三百架投石車五架攻城車爲輔助在南城門發動輔助攻擊。這樣既可分散對方守軍的兵力,又可最大限度的將己方的優勢兵力鋪開。

勁風捲積着塵土和枯草在空中飛揚。黑壓壓如烏雲般的攻城兵馬沿着大地向城下蔓延,那場面着實恐怖。數十萬兵馬在通州城下的大地上蠕動着,就像是移動的螻蟻大軍,沿途可吞噬一切。

在接近通州城下五百步之外,七萬攻城兵馬開始往南城移動,完成李光弼東南兩面攻城的部署。在短短一個時辰之內。李光弼完成了戰前的所有準備工作。

神策軍兵馬密密麻麻矗立在城牆上,在接到對方要攻城的消息後,神策軍兵馬便已經紛紛登上城牆準備守城。即便神策軍的將士滿懷必勝信念,但當他們看到對方的兵馬密密麻麻漫山遍野逼近的情形後,還是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

二十五萬啊,就算是二十五萬只老鼠,二十五萬只鳥兒,聚集在一起撲過來,都會讓人膽戰心驚。更何況是二十五萬全副武裝的敵軍。除非是沒心沒肺的人,但凡是個正常人,見到這場面,都會喉頭滾動,呼吸急促,血流加快。

王源一身黑色戰甲,戴着銀色的雙耳翅盔,手扶劍柄站在城樓上方。身後,猩紅的披風在風中獵獵而響,頭頂上鮮紅的紅纓隨風飛揚,整個人依舊身姿挺拔,器宇軒昂。不知從何時開始,他已經不再穿着他那套太過招搖的金黃色的明光戰甲,改穿的是和高仙芝一樣的低調的黑色盔甲。但即便如此,他的身形依舊吸引着衆人的目光,依舊是衆人眼中焦點。

王源靜靜的站在城頭凝視着城下佈陣推進的敵軍,神態鎮定。他的鎮定也讓身邊的將士們便的安靜了下來。主帥的情緒決定着軍隊的情緒,主帥的氣質決定着軍隊的氣質,這些看似玄妙的東西,卻是實實在在的被證明了的。

當所有的戰前準備都已就緒,城上城下在這一刻反而安靜了下來。城頭上下,曠野山谷之中,唯有呼嘯的風吹過耳畔,數十萬人如泥塑木雕般的對峙着。他們之間其實並不認識,也無私人恩怨,甚至絕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知道爲何要參與這場戰鬥。但他們不得不站在這裡,等候着一場血腥的戰鬥,和不得不說是這時代普通百姓的悲哀。他們無從掌握自己的命運,只能如螻蟻一般在命運的波濤中或生或死或沉或浮。

“踏踏踏。”城下軍陣之前馬蹄聲響,李光弼同樣一襲黑色盔甲,披着灰色的披風,騎着一匹紫紅色的高頭大馬從陣中緩緩而出。他的身旁,數十騎親衛手持盾牌緊隨左右。

李光弼一行緩緩的朝着城樓下走來,一直走到了百步之內的距離在勒馬站定。

李光弼在馬背上擡起頭來,冷漠的目光沿着城牆逡巡,很快便將目光鎖定在站在城樓城垛後方的王源。而王源從李光弼策馬而出的那一刻便盯着他了,兩人的目光在空中相碰,像是兩道利劍在空氣中交鋒,然後牢牢的鎖定在一起。

“王大帥,別來無恙啊。”李光弼沉悶的聲音從城下飄了上來,話語中殊無故人相見之歡,有的只是比身邊的北風還要冰冷的寒意。

“李帥,風采如昔啊。”王源大笑着拱手道。

李光弼微微拱手還禮,目光不離王源的臉龐。冷聲道:“王源,你我快兩年沒見了吧。誰能想到,你我竟然在這種情形下重逢呢。”

“李帥,我可是早就想到了。難道你沒想到麼?”王源笑道。

李光弼冷哼一聲道:“這便是你我之間的不同的。我想的是,你我重逢之日,必是共輔新皇,爲大唐之天下昇平而鞠躬盡瘁。可惜的是,你和我想的不一樣。所以,你我纔有今日這副重逢的場面。此乃憾事也。”

“李帥,你這麼一說,我都有些自慚形愧了,倒像是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情一般。既然如此,李帥何不立刻隨我去見陛下,咱們共輔新皇開闢太平盛世之業呢?”

“王源,事到如今,你還執迷不悟,實在教人扼腕嘆息。你本是棟樑之才,如何走到了今日這個地步?你的所作所爲已經犯了天怒,你可明白?懸崖勒馬爲時未晚,你我當年曾攜手並肩殺敵,也算是有些情誼。你若信得過

我李光弼的爲人,我今日可在此給你承諾,只要你立刻懸崖勒馬,李某會拼死保你平安,且以你之才,必受朝廷重用。你又何必當亂臣賊子,將來粉身碎骨?”

王源哈哈大笑道:“李光弼啊李光弼,你覺得你的這些話說出來會有人信麼?你要我信你的爲人?我如何信你?你是何等樣人,我比天下人都清楚。你要不要我揭你的老底?”

李光弼冷哼一聲道:“你不要執迷不悟。你犯了大罪,投降是你唯一的出路。”

“不勞費心了,我的出路還輪不到你來操心。倒是你當年走投無路來投靠我,我倒是給了你生路。你也不說聲謝謝。本來我以爲你我大戰之前,你會來跟我說聲謝謝的,但看來你是沒有這個意思了。”

李光弼臉色青紅,他不願王源提及往事,沉聲喝道:“王源,事到如今你還不知事態之嚴重麼?朝廷五十萬大軍討伐爾等,爾等還不知死期將至?若非看在昔日情誼,我豈會來跟你囉嗦。你的心思天下皆知,你要幹什麼我早就知道,所以我纔跟你分道揚鑣。你百戰百勝也好,雄才大略也好,哪怕你千般好,萬般好,你想篡逆奪位,代唐而立,那麼你便是十惡不赦之人,人人得而誅之。”

王源冷笑連聲,喝道:“好一個忠臣孝子,好一番激昂慷慨,不知者還以爲你李光弼是我大唐最忠誠的臣子。但在我眼裡,你扒了衣服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

“住口,天下人自有分教,不是你血口噴人便能污衊李某。”

“污衊你麼?你李光弼只是一個心胸狹隘,氣量窄小,賣友求榮,投機附勢的小人罷了。莫要把自己裝扮成忠臣良將,莫要一副爲國爲民的樣子,你可以欺騙世人,但又怎能欺騙得了我。你反來指謫我的不是,我問你,這麼多年來,我王源做的哪一件事是禍國殃民?我王源東征西戰南伐北討,對手都是什麼人?你李光弼又做了什麼?討伐吐蕃,你葬送了十多萬兵馬。朝廷急難之時,你和哥舒翰葬送了朝廷幾十萬大軍於潼關。叛軍進攻長安時,你和郭子儀帶着五六萬人不戰而走。之後,若不是我神策軍相救,你便要被困死在豐州。更遑論你在靈州擁李瑁自立,成都陛下尚在,你卻幹出這等大逆不道投機上位之事。你自己說說,你除了窩裡鬥,幹什麼在行?你爲大唐做了什麼貢獻?倒來輪的到你這樣的人來指謫我王源的不是,當真天下奇聞。”

李光弼滿臉通紅,怒道:“你立了功又如何?便可生篡逆之心麼?無論你立了多大功勞,篡逆便人人可誅之。”

王源冷聲道:“篡逆這兩個字我已經聽膩了,很久以前你們便將這兩個字硬是安在我身上,我已經不想解釋了。之前你說我篡逆,那你可以討伐我。但現在明明太上皇已經復位,也已經昭告天下李瑁的皇位爲非法篡奪,你爲何又率兵來攻?你若真是大唐的忠臣,便該即刻調轉槍頭對着李瑁纔是。成都的陛下才是天下唯一的朝廷。你沒有這麼做,因爲你根本就不是什麼忠臣,你也是一個逆臣。既然你跟我是一路貨色,你又有什麼資格來指責我?”

李光弼怒道:“強詞奪理,這一切都是你的陰謀,你當天下人都是聾子瞎子麼?”

王源攤手道:“這不就得了,你說我耍陰謀,我也可說你在耍陰謀。你我各位其主,勝者爲王敗者爲賊,那還有什麼好說的?你攻城就攻城,跑到這裡來對我指手畫腳作甚?”

“我……我只是給你一個最後的忠告罷了。一旦發動,你便再無回頭的機會了。”

“呸,我要你給我回頭的機會?你也不想想這幾天你經歷了什麼。你軍中還有幾日軍糧?要不要我救濟你些?憑你也敢來跟我叫板。我王源今日當着幾十萬人的面告訴你,你李光弼這輩子也別想打敗我,在我面前,你永遠是失敗者。我想怎麼蹂躪你便怎麼蹂躪你。你本該立刻撤軍的,可是你選擇了攻城,這再一次說明了你的愚蠢。你不僅害了自己,也要害了這幾十萬無辜士兵的命。我若是你,現在立刻偃旗息鼓退出蜀地,或可苟延殘喘一時。但我知道你這等蠢材是絕不肯的。莫要多言,咱們開戰吧。”王源大聲喝道。

李光弼滿臉鐵青,張張嘴想說什麼,終於沒有說出半個字來,他撥轉馬頭,飛馳回陣,在抵達陣中的那一刻,幾乎是咬着牙齒髮出了號令。

“即刻攻城!十二個時辰不間斷的攻城!我要活捉王源那狗賊!我要將他碎屍萬段!”

攻城之戰正式開始,號角和戰鼓聲中,八百架投石車開始瘋狂的朝着城頭髮射投擲石塊。巨大的噪音從投石車上響起,拋籃內無數的拳頭大小的石塊劃破兩百步的距離落在城頭上下,噼裡啪啦的砸在城垛上,牆壁上,蹦蹦跳跳的在城頭跳躍滾動。

無數的石塊砸出了大片的煙塵,很快便將城頭籠罩。通州城防雖然經過加固,但遠沒達到固若金湯的地步,這些密集的石塊雖不能將城牆砸塌,但大片地方的夯土和城垛開始倒塌脫落,不時有巨大的轟鳴聲響起,不時有巨大的煙塵騰空。那便是外牆剝落和城垛倒塌的景象。

城牆上,數萬神策軍士兵只能縮在城垛下方,或者幾個人合力舉着鐵盾縮在角落裡。石頭落在盾牌上發出清脆的叮叮噹噹的聲響,震得他們手臂痠疼。

投石車的攻城壓制雖然原始,但不得不說,在古代戰爭之中,大量的投石車還是壓制城頭的最佳手段。這比弓箭和弩車等其他手段要奏效的多,因爲這是大面積的壓制,無需精度。拳頭大小的石塊看似殺傷力不大,如果躲避不及時,暴露在石塊雨中片刻,保管你被活活砸死。而大範圍壓制所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便是,可以將城牆上的防禦設施砸毀,可以讓步兵更完全的接近到城牆下方,可以更快的發動攻城。

神策軍當然對對方的攻城投石車也有所反制,但手段卻極爲有效。城頭上的數十門虎

蹲炮是不管用的,因爲對方的投石車分佈在一百五十步到二百餘步的範圍內,那是虎蹲炮射擊的近死角。虎蹲炮隨便一發射,都在裡許之外,一時之間也無法控制裝藥量,讓距離僅在一兩百步的距離內。但劉德海還是將剩下的十幾門虎蹲炮放置在通州西門廣場上。這樣便拉開了整座城池的距離,可以隔着一座城池將炮彈發射到城外。十幾門炮發射出的實心鐵彈倒也砸毀了不少投石車,但這種攻擊方式顯然沒有太好的效果,只能是聊勝於無了。

劇烈的石塊轟擊持續了半個時辰的時間,李光弼下令步兵陣型開始推進。一聲令下,裡許長的攻擊陣型宛如波浪一般的向前推進,場面極爲壯觀。

這一次攻城步兵擺的既非方陣,也非是一窩蜂的猛衝向城下,而是一條條呈橫向排列的橫向軍陣。在攻城作戰中很少用這種陣型,這是一種已經被淘汰了的原始的陣型。在對方城頭火力兇猛的弓弩阻擊下,這種陣型便等同於排隊送死。但這一次卻截然不同,李光弼這麼做的原因正是因爲有了他設計出來的連環盾。而這種一字排開的波浪形陣型,正可以發揮連環盾的特點。

每一橫列的隊伍都有三排士兵,最前面那名士兵的任務便是將近一人高的巨大的木盾舉起,幾百只大木盾的邊緣以鐵鉤鉸連,左右相連,形成一道巨大的橫排屏障。而其後方,掩護的有一排弓箭手,一排擡着雲梯的攻城步兵。就這樣,每三排士兵爲一橫列,組成一個一千二百人組成的波浪陣。這樣的陣列一共五十個,正好將所有的連環盾都用上。那麼第一波攻城兵力便高達六萬人。分別爲盾手兩萬,弓箭手一萬人,攻城步兵三萬人。

攻城波浪陣慢慢逼近,很快,前隊便進入了城下百步之內。此時,投石車尚在轟鳴,城頭尚且籠罩在一片煙塵之中,但在城樓頂部高高木塔上的一名旗手揮動了手中的旗幟。下一刻,城頭的煙塵之中一股黑色的烏雲鑽了出來,帶着嗖嗖破空之聲朝着城下的攻城兵馬射來。箭支的密集程度讓人咂舌,那可是東城牆上的第一波弓箭的攻擊,是最爲強悍的一波攻擊。

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密集的箭雨竟然沒有給攻城兵馬造成太大的殺傷。數萬只羽箭落入攻城陣型之中,如雨點一般擊打在大盾上,一千多士兵中箭倒下,但整體的連環盾陣型卻沒有渙散。因爲盾牌被鉸連在一起的緣故,即便盾兵被射殺,盾卻未倒。後方的士兵及時跟進,撐起大盾,又讓整體陣型保持完整繼續前進。

所以,雖然每一隻盾牌上都扎滿了弓箭,甚至有的盾牌被箭支衝擊之力射的四分五裂,但他們同樣可以迅速的鉸連在一起,恢復陣型。第一輪的弓箭反擊是城頭最強的反擊,但數萬羽箭之下,只射殺千餘人,這可謂是一個巨大的失敗。

波浪陣迅速推進,此時的投石車也終於停止了轟擊,因爲己方已經接近城下,投石車的轟擊會誤傷己方兵馬。轟擊停止之後,強烈的北方將城頭的煙塵迅速吹散,城頭上方,無數的守城士兵的身影顯現出來。在看到城下攻城兵馬已經進入距離護城河三十步的距離,即將抵達城下時。神策軍守城兵馬的漫天的箭雨便源源不斷的朝着城下的波浪陣覆蓋而至。

黑壓壓的箭支織成了一張網,將衝在前列的上萬敵軍籠罩其中,讓本就陰沉的天空變得更加的昏暗。在一張箭雨組成的巨大的天網籠罩之下,那種感覺真可以用魂飛魄散來形容。

嗡嗡嗡,弓弦震動之聲宛若悶雷在城頭滾動。

噗噗噗,箭支射入血肉之聲如入敗革之中。

篤篤篤,箭支射中木盾的聲音如雨點擊打荷葉般的稠密。

然而,即便是如此兇狠而密集的打擊,連環盾陣還是起到了很好的保護效果。巨大的盾牌基本上可以將每一排的三名士兵的大部分身體,在箭雨襲來的那一刻,他們抱成一團縮在盾牌的庇護之下,只要盾牌不爆裂,他們便可躲避這密集的打擊。

然而神策軍的強弩和強弓也不是吃素的,木盾再強也只是臨時打造的木盾。時間的緊迫也逼得李光弼的兵馬沒時間讓盾牌變得更加堅固。盾牌以厚木板拼湊而成,後方以橫木加固,再裝上把手。這種構造就像是一隻巨大的橢圓形的鍋蓋一般,結構之間其實並不緊密。十幾只箭射中上面固然沒什麼大問題,二三十隻箭射中或許也能承受,但在連續不斷的強弓硬弩的衝擊下,它們便未必能持續的承受箭支的衝擊了。

很多連環盾在士兵們的手中被生生的射爆。幾乎在盾牌爆裂的瞬間,其後方錯愕如木雞的幾名士兵便成了豪豬。而被射爆後的連環盾陣也不得不斷裂爲十多節,像是被切斷了身體的蚯蚓,扭動着掙扎着。

在空前猛烈的羽箭弩弓的射擊下,攻城兵馬的死傷瞬間上升到了四千多人。然而這樣的效果其實很不理想,對方的陣型雖然已經有些散亂,但在第三波打擊來臨之前,對方衝到了護城河邊。

“放箭,反擊!”一名將領高聲下令。數千名躲在大盾後的弓箭手趕忙現身,在護城河外側朝着城頭射出了一輪箭雨。城頭的守軍沒料到對方陣型中隱藏有弓箭手,猝不及防之下,城頭竟然有上百人中箭,當場被射殺了十幾人。

“靠!”守城將士們本就以爲箭支的打擊效果不理想,沒能大規模殺傷攻城的兵馬,現在又被對方的弓箭手偷射一輪,頓時一個個火冒三丈。

“放箭,給我放箭。”將領們大吼道。

第三輪箭雨鋪天蓋地的激射而至。這一次更多的大木盾被射爆,射殺的戰果稍微好了一些,三千多攻城士兵倒在了城下。

然而,三輪箭射過,對方的先頭士兵也已經越過乾涸的護城河衝到了城牆下方的攻擊死角。神策軍士兵不得不立刻分出人手準備對付往城牆上攀爬的對手,往城下的弓箭射擊的火力也大大的削弱。

(本章完)

第四八六章 危機第二六八章 讖言第一零二八章 視察第六七四章 殿上第八十三章 試探第三十七章 日常第二三二章 魂歸第八三二章 砍伐第七四九章 時機第六五七章 凌辱第一零五零章 人非第九九九章 轉戰第二三九章 度勢第四七一章 和議第三六一章 絕地第一六七章 難民第一一九章 赴會第三七八章 嚴密第一一二九章 心亂第八三九章 小城第四四三章 交戰第三八一章 詭異第六六三章 天倫第一零四章 夫人第四二二章 自信第五二二章 直言第三五零章 西行第三十六章 拉攏第一一二二章 反攻第二八六章 成炊第八百章 追殺第四八九章 任性第二十章 假婚第三零二章 落定第二五七章 定計第七零五章 迷途第四二一章 進軍第九十五章 添新第一一二九章 心亂第一二六章 賞曲第四三七章 征程第三一六章 避見第八七六章 回程第七四七章 試探第六一九章 擾敵第二七七章 暗示第六三七章 代價第一一三七章 除根第七二八章 夢魘第三四一章 潰敗第九零四章 試炮第八零一章 對質第七四九章 時機第八九五 鑄鍛(續)第四三五章 等待第四四九章 神威第八六六章 伏擊第七三九章 馬嵬(七)第一一四章 夜談第九零六章 國本(續)第九二七章 傾力第九四七章 揚州第六七六章 池畔第六五五章 聖旨第一四一章 頑童第一零五章 狼藉第一七五章 花劫第三一五章 幽州請假一天,回鄉下。第九二七章 傾力第一零九七章 密信第一二零章 進宮第一千一百章 驪山第三九一章 告別第九五五章 長夜第三七一章 人心第十九章 蛇蠍第三九九章 棘手第四百章 兩難第八一三章 棘手第二章 過去第六三六章 前鋒第八六三章 齊聚第七四四章 馬嵬(十二)第三三九章 誘敵第八一六章 餘生第一一零六章 衝陣(續)第一零四五章 推諉第四一三章 大戰(續)第六百四十三章 替罪第六五三章 閒辯第八十一章 東樓(續)第六一三章 小店第九二八章 豪族第三零一章 詭辯第一一二八章 造勢第一零四一章 對症第九二七章 傾力第一一零二章 潛入(續)第一三一章 驚險